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7/949


再跳湖明志!
这苏明言,真不愧是……
要是苏明言泉下有知的话,必定会说——我还可以抢救一下!公子我不想死!
可失足坠湖的他……死了!
有时候,对于活人来说,死人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身为苏州人的苏明言跑到无锡的东林书院以死明志!
这是何等的风骨啊!
一时间,生者无不是纷纷传颂着他于妓院中的“忧国忧民”之言。“嫖妓不忘忧国,忧国不忘宿娼!”东林前辈都是如此啊!
为何于东林书院跳湖寻死?
万马皆喑!
士人风骨无存!
朝中奸党横行!
忧心如焚啊!
所以才会以死明志,警醒世人!
这可是真义士啊!
一时间,江南土林,无不是传颂着苏明言之名,当然,少不得也说起了他是如何被“奸党”羞辱……
数日后的无锡显得很是热闹。
东林书院中,来自各地的士子在书院中设起了灵堂,那是祭奠苏明言的灵堂。东林书院周围非但白幡成片,墙上更是贴满了揭贴。
不得不说,士人总归还是有那么几根骨头的。
这些匿名的揭贴上不仅说道着暴君昏庸无道,甚至还言道着暴君好色,强抢妇人的昏庸行径。
至于什么废除家奴。什么设立内府,盘剥天下。
什么广设税卡,勒索商客。
什么分派税吏,征收矿税。
总之一句话,敲诈勒索横征暴敛远胜神宗。
至于昏庸好色,更是古之罕见,什么以掳俘虏酋之妇充实宫室,什么以妓女侍寝淫行纵乐,什么强掳民妇入宫……
总之一句话,就是隋炀帝再世,都不一定能比得上这位爷的昏庸无道。
隋炀帝是好色,是昏庸不假。
可人家没有羞辱士人吧!
人家没有把士人的裤子脱下来打屁股吧!
隋炀帝总没有把“亿兆华夏之民,远逐异域,以异域之钱粮供皇室享乐”吧,没有“流宗室于异域,不顾宗室亲亲之谊”吧。
总之一句话,这个乾圣皇帝简直就是集古今中外昏君于一身。到最后,所有的揭贴上都有一句“上虽有大功于天下,可焉有以马上治天下乎……行仁义,法先圣……上宜退位于太子!”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恰恰就是在一次反扑!
是士人最后的反扑!
第816章
最后的反扑
反扑!
即便是大多数参与者,也不知道自己成为了这股逆流的一部分,而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过只是激于“一时义愤”。
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四周尽是白幡,来自各地的士子哭灵祭奠“自杀明志”的友人之时,又把祖师爷孔圣人的牌位请了过来,对着孔圣人进行“哭庙”。
在愤慨“哭庙”的同时,又有人振臂疾呼道:
“今上专独,虽大功于世,可却视我士民为刍狗,于朝专独,于民苛虐,置皇明祖训仁政于不顾......”
疾呼声是振聋发聩,闻者无不是大声疾呼响应。
这样“哭庙”的场景已经好些年不见了,为啥,因为报纸的流行,让士人有了另一个发声的渠道,有明一朝,“哭庙”不仅是江南一带流传已久的传统,在大江南北,即便是北方各地也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宣德后,大明经济日益发达,各地文教兴盛,作为社会监察力量的乡绅士子,在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往往都会聚集文庙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以“哭庙”申告的方式,让官府不敢小视。
“哭庙”并不是南方独有,文教兴盛也不是江南独有,至于有人歪曲什么“江南独有”,根本就是扯淡,江南文教兴盛不假,士林庞大不虚,可有明一代,南直隶出过几个辅臣?
南北分榜不是假的,况且每个省都有相应的名额,江南从来没有“垄断进士”,江南士林为什么庞大?说白了,就是进士名额少,难考,读书人太多,乡间“闲士”太多,闲人多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而“哭庙”与其说是江南的传统,倒不如说是大明士人的传统,有明一代,确实也发挥了一定的社会监察作用,但同样,官府也不止一次被所谓的“滔滔民意”给绑架。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报纸的风行,不但取代了类似大字报的“揭贴”,同样也取代了“哭庙”,成为了民意诉达、社会监察的主要手段。
可这一次,从各地云集而来的士子,却借着死人之名,再一次重拾旧时传统,与其说是有人振臂一呼,群起响应,倒不如说是,经过十几年的打压之后,早就感觉到危机的乡绅士林作出的最后挣扎。
也难怪他们会挣扎。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乾圣皇爷的软刀子一刀刀的割在他们的身上。
从废除家奴到打击投献。让不知多少乡绅士宦之家大伤元气。接下来这位乾圣皇爷又干了什么?
清丈田亩、足额纳税。
这些年,乾圣皇爷可是没抄折腾大家伙,其实,朝中为官的“乡党们”也曾好言相劝过,但是终究不起作用,这位乾圣皇爷一意孤行啊。
而且他和大明其它的皇帝不一样,他手里有兵!
而且还好杀!
得!
大伙就都忍着吧。
可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几年,土地清丈清个差不多了,又有消息传出来,陛下要“摊丁入亩”,往后大明不再收“丁银”了,把丁银都摊到田亩里了。
那怕是目前仅仅只是在湖广试行,也足以让众人为之警觉了,现在是试行,可接下来呢?
接下来恐怕就是要推行全国了。
一但推行全国,吃亏的可就是他们啊!
过去他们家中有良田万亩不假,可有功名在身的他们压根就不需要交“丁银”,这笔银子不是按人头交的嘛,现在倒好,直接把丁银摊到地里了,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嘛。
这,这根本就是奴隶乡绅啊!
皇帝昏庸无道!
想着前阵子刚挨的板子,念着过去的“好日子”,气愤难当士子们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不满,纷纷借机发泄出来了。他们将孔圣人的牌位请了出来,借着死人之名集会哭庙了。
在领头人慷慨激昂的演说后,立时有士子跟着疾呼道:
“陛下的摊丁入亩新政,实乃夺民之财,坑民之举,如今朝中奸臣当道,若奸臣不去,大明将暗无天日!”
在场士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言辞间皆一副忧国忧民的痛心疾首之状。
至于这份慷慨激昂,这份忧国忧民,
有几分是忧国,几分是忧民。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反正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份慷慨激昂不过只是做秀而已。
一时间,这场因“死人”而起“哭庙”,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立即席卷了各地,甚至不断有揭帖张贴,要求暴群退位,太子袭位。
当然,更多的言语却是希望皇帝能够幡然醒悟,回头是岸,重新与士大夫共天下!
骤起的风波,迅速传到了京城,这种事情没有人敢隐瞒,况且,都有人在寻揭贴说,让陛下退位了,这还了得。
这已经不再是“大不敬”了,而是板上钉钉的谋逆了!
在接到禀报时,朱国强还在后宫陪着陈小宛,享受着难得的闲暇,在接到禀报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事有些蹊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事确实蹊跷啊。
哭庙、揭帖……
虽说这是明朝士林最常用的手段,可问题在于,他们早就知道,在自己这边这些手段是屁用没有啊,早些年他们不是哭过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