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949


当然在欧洲,会有一些小国的公爵,伯爵之类的“国王”像真正的国王称臣,但是那是完全的臣服。
难道,要让英格兰向中国臣服吗?
“是啊,国王怎么可能向国王称臣呢?”
尽管海德和尼古拉斯都表示了他们的质疑,可是查理二世却饶有兴趣的问道:
“神父,我想你提出这个建议,肯定有你想说的吧。”
“国王陛下,中国不同于欧洲,首先,他们的统治是“皇帝”,而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小国,那些国家的统治者则是国王,地位在“皇帝”以下,他们向中国称臣,换取天朝的承认和册封,只有得到天朝册封的国王,才是从合法的国王……”
“就像教皇给国王加冕一样是吗?”
查理二世反问道。在这一瞬间,通过这样的对比,他似乎能够理解了一些。难道像中国的皇帝的臣服就像对教皇的臣服一样?
“有些类似,但也有所不同,中国有他们独特的朝贡体系。我所谓的“称臣”,其实只是一种礼节上的臣服。依照那些亚洲国家的做法就是在名义奉中国为“上国”,并定期向“上国”交纳一笔贡品。作为礼节“上国”会回赠一笔相应的赏赐。虽然在名义上向中国天子称臣,但是那些藩属国的内政、法律、军事、外交等等仍然保持独立,天子几乎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但是中国对藩属国是极力保护的,在几十年前,他们就曾为藩属国和日本打过仗,日本战败后,也用向中国称臣,换取了中国的原谅。……现在陛下如果想要争取中国的支持,那就表示臣服,做他们的藩属国就行了,他们不仅会帮助国王陛下恢复王位,而且英格兰势必也会享受到其他欧洲国家难以比拟的优惠待遇。”
伦伯郎神父的话,让查理二世与海德、尼古拉斯互视一眼,他们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
“你是说我在向中国称臣之后,依旧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国王?可是你又如何能保证中国人真的不会就此干涉英格兰的内政?还有中国人会为了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者,推翻克伦威尔的统治吗?”
查理二世有些不解的问道。
毕竟,那怕就是在欧洲,教皇依然会通过主教对欧洲各国指手划脚,为什么英格寺会以新教为国教,不就是为了踢开教皇吗?向中国称臣?会不会引过来一个新的“教皇”?
“这就是中国与欧洲的不同。据我所知,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叫朝鲜的国家,还有日本。他们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却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国王、自己的法律、可以自行制定税赋,无须向中国皇帝请示。天朝为什么需要这些藩属呢?或许是因为东方人的“面子”,或许是因为“万国来朝”才能体现出天朝的强大,而现在在欧洲还没有天朝的藩属国。一但英格兰成为天朝的藩属国,为了“天朝的颜面”,中国是绝不会坐视自己的藩属国别人欺负的,同样也不会坐视“乱臣贼子”篡位夺权。因此只要国王向中国称臣,为了维护天朝颜面,他们肯定帮助国王陛下恢复你在英格兰的统治。”在伦伯郎神父信誓旦旦的保证时,他显然不知道,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大明了,大明已经重新构建了“朝贡”的内涵,重新整理了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那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已经不和时宜了。现在的大名所追求的可是那种真正的完完全全的臣服,然后利用这种臣服去吞并,去蚕食,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很难让人察觉到的。
其实这个时候,无论是查理二世也好,还是爱德华·海德,或是尼古拉斯,他们都已经心动了。事实上对于中国的富庶与强盛,他们早就如雷贯耳了,所有的欧洲人都对中国充满了憧憬。如果真能像伦伯郎神父描述的那样,英格兰只要在名义上臣服中国,奉中国为“上国”,就能得到那么多回报的话,不说未来商业上的回报,就是为了王位也是值得一试。
要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在欧洲的贸易代言人,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越想越觉得这个建议好极了的查理二世君臣,都在彼此的眼中读出了对方的想法——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表面上查理二世还是以一副颇为为难的说道:
“咳,但是,我毕竟是国王,向中国称臣,或许可以帮助我恢复王权,但是英格兰的贵族们呢?他们会同意向中国人称臣吗。”
“陛下,克伦威尔没收了许多贵族的财产,不知多少保王党人失去了他们的爵位和财产,如果向中国称臣,可以摧毁克伦威尔的共和国,我想,他们是不会介意的。”
爱德华·海德直接了当的说道。
对于那些失去财产的贵族们来说,他们那里会在乎什么称臣不称臣,别说是向中国人称臣,就是向教皇称臣,只要教皇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往日的地位和财富,他们肯定也会向教皇称臣,所谓的信仰,那里比得上财富啊。
况且,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人压根就不在几乎什么信仰。
无论是天主教也好,新教也罢,清教也行,对于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
似乎,没有什么比向中国称臣更好的选择了。
当“中国通”伦伯朗神父极力鼓吹着所谓的“藩属国”的好处时,建议查理二世向中国称臣,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时,在海峡对面的泰晤士河畔的查塔姆船坞,大明的使团舰队正沐浴着夏日明媚的阳光。
不过,他们并没有享受阳光,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克伦威尔正在调兵遣将,甚至从爱尔兰以及苏格兰调来了他的军队。
不过朱由彬他们倒也没有闲着,除了向入海口派出了两艘军舰,防止英格兰人堵塞河道之外,他们还在这边训练起了英格兰军团,在过去的几天中,他们足足武装了一支八千人的雇佣军。
在这一点上,他们确实做到了未雨绸缪。
当明军的水手指挥着这支雇佣军在旷野上训练的时候,如果不看他们的旗帜,甚至可能会误会这是克伦威尔的军队,红色的军装、灰碣色的裤子……其实,这些军装也是缴获克伦威尔的。
这个运输大队长,绝对是个称职的大队长。
不过对于克伦威尔这位运输大队长来说,在得知中国人居然用他的武器、他的军装,武装起了一只雇佣军,在怒气的斥责着那些人不知廉耻的背叛英格兰的同时,还大声诅咒道。
“等到击败他们之后,把那些为外国人服务的叛徒全都送上绞架。”
作为一个暴君,克伦威尔绝对称得上是称职的。
“不能再等下去了!”
克伦威尔抬头问道。
“乔治·蒙克和他的军团到了什么地方了?”
第856章
克伦威尔的援军
“咚、咚……”
鼓声在空气中回响着,在鼓声的引领下,一支差不多足足有一万余人的队伍沿着道路南下,这支队伍中既有骑兵、也有炮兵,但更多的是肯定是火枪兵,十年前,当东方的新型燧发枪传播到欧洲之后,就迅速的掀起了一场革命。可靠且轻宜的燧发枪以及纸包定装弹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
甚至新模范军正是凭借着新式的火枪在苏格兰击败了国王军。当然,在历史上他们也击败了国王军,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成后,效果更好。
而现在,这支从苏格兰一路南下的军团,正是被克伦威尔寄予厚望的苏格兰军团,甚至,整个英国将希望寄托在苏格兰总督乔治·蒙克身上。蒙克早在1625年就在白金汉公爵手下打仗,基本上参加了英国历次对外战争,作为一名步兵团中校参加了1639年的主教战争,后来去镇压爱尔兰起义,内战爆发后回到英格兰加入保王党军队,1644年被国会军俘虏后关押在伦敦塔里两年,写了一本《政治及军事情况分析》。可能正是这本书,让他受到了克伦威尔的赏识,被任命为新模范军的少将。他曾一度被怀疑与保王党暗中勾结而被迫隐退,1650年苏格兰起兵后他又被克伦威尔启用,与苏格兰人作战。此后他在苏格兰作战屡建战功,镇压了大量保王党分子。英荷战争中,在罗伯特·布莱克重伤之后他接过指挥权,并最终带领英国海军赢得胜利,收获了巨大威望。英荷战争结束后,他于1654年回到苏格兰,镇压了保王党的又一次叛乱。蒙克在苏格兰的统治颇为成功,不仅彻底征服了苏格兰,还没有激起反抗。
在过去的几年里,蒙克一直在苏格兰经营着他的军团,他在军队中撤换了许多军官,在提升军纪的同时,又把他统御的这支部队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在接到克伦威尔的命令后,蒙克就率领着他的一万两千精锐,一路南下增援伦敦。
这支在苏格兰身经百战的军团,无疑是克伦威尔手中的王牌,甚至肩负着英格兰的命运,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而对于乔治·蒙克来说,他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前往伦敦,击退那些中国人。
“中国人……真不知道,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引发的。”
骑在马上的乔治·蒙克自言自语道。
“将军,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所有的情报都只是提到,我们在普林茅斯与他们发生了冲突,然后中国人就闯进了泰晤士河,摧毁了我们的舰队,烧掉了伦敦……”
小威廉的回答,让乔治·蒙克皱紧了眉头,战争进行到现在,甚至都不知道战争爆发的理由?
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其实,这倒也谈不上荒唐。克伦威尔之所以不愿意宣传战争爆发的理由,一来是因为他不希望外界知道——战争的原因是因为《航海条例》所引起的“误会”。而这种误会伤害到了中国使团的颜面,所以中国使团才会报复。
天朝的颜面很重要,克伦威尔同样也看重自己的颜面,其实,他并不知道,天朝的面子或许重要,但是英格兰只不过是一头撞上门来的“鸡”而已。
就是杀鸡给猴看的鸡罢了。至于猴子,当然是欧洲各国了!
对于远道而来的大明使团来说,他们有必要在欧洲“表演”一番,用强硬的军事打击,去告诉欧洲各国——什么是天朝的强权!让他们习惯和大明交道,在大明的条件和语境环境下,和大明打交道。
无论是什么理由,最终,大明都会用某一个国家来重新树立欧洲各国的“外交观”,只不过英格兰自己一头撞了过来,然后成为了一个“牺牲品”,仅此而已。
对于这一切,无论是乔治·蒙克也好,克伦威尔也罢,他们都是无从得知的,他们甚至主动的响应着大明的“需要”——调兵遣将抵抗天朝的进攻。
为了打击中国人,克伦威尔甚至动员了驻扎在爱尔兰的军队,并且从全国十一个军区抽调了军队,加了乔治·蒙克的军队,最终聚集在伦敦的军队,足足超过5万大军!
这将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这场战争非但吸引着“整个世界”的注意,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吟游诗人的注意,毕竟,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盛会”啊。
总之,在万众瞩目之中乔治·蒙克终于在6月23日赶到了伦敦,此时伦敦的大火已经熄灭,不过,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伦敦人,他并没有表示多少同情,在一见到前来迎接他的费尔法克斯,这会前国会军司令时,开口就问道。
“为什么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进攻?我的朋友?他们不是只有几千人吗?为什么一直拖到了现在?”
这正是乔治·蒙克感到迷惑的地方,而费尔法克斯极为无奈的说道。
“他们有大炮!”
“大炮?”
乔治·蒙克疑惑道。
“没错,这可能就是中国人超过欧洲人的,是在弹道学方面,这倒不是说他们的枪炮达到了怎样精良的程度,而是它们的体积大得出奇,因而射程远,甚至是我们前所未闻的。我们的大炮和中国的那些可怕的武器一比,就好象袖珍玩具一样……他们的大炮发射的是几百磅重的炮弹,能在七英里以外,轻而易举地打倒几百个人。虽然他们人少,可是他们的大炮的杀伤力是非常可怕的,每一次开炮,战士们都象镰刀底下的麦穗一样纷纷倒下。它们的大炮的杀伤能力特别强,在进攻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炮就打死了我们上百个人。真的,轰的一声就倒下了一片人。”
对于英国人来说,在发现明军的舰队后,他们也曾尝试过收回炮台,收回被占领的船坞,可是在舰队猛烈的炮火面前,他们一个个的全都傻了眼。
费尔法克斯的回答,让乔治·蒙克傻了眼。
“这可能吗?几百磅重的炮弹?”
欧洲最大的火炮才多少磅?
“当然,他们的军舰上装满了这样的大炮,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中国人,世界上第一批机械学家,他们是天生的工程师。他们的那些巨型的大炮,足以让任何对手在他们的面前低下头……”
压低声音,费尔法克斯说道。
“所以,现在,即便是我们聚集了这么多军队在伦敦,接下来如何进行这场战争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我的朋友,我们还没有办法突破他们的舰队炮火。”
第857章
英格兰要割韭菜了
恶龙的龙吟!
英国人非常无奈!
一场炮击之后,损兵折将数千人的现实,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大明炮舰的威力。以充分领教了大明舰队的强大之后,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再次进攻的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