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949


第862章
天威赫赫蛮夷血
7月4日,又一个清晨来临,一支部队在道路上行进着。
这支部队的穿着与新模范军相比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就连同旗帜也有些类似。不过道路两边骑在马背上的军官却都是一副东方人的模样。这是大明的英格兰军团。士兵们在路上走着,很快纵队变成长线,列队穿过两座浮桥。
阳光照射在行进的队伍上,在这支队伍之中,威尔斯扛着步枪,朝着前方走着,人时候,他会把目光投向远方,他有些担心新模范军也许随时都会突然向他们发起可怕的进攻。
不过,这样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而且在这种快速的行军过程中,军团里的士兵更关注的是距离,要行军半天之后,他们就开始扳看指头数走了多少英里路了,而且还是越走越疲惫。
“脚越走越痛,就是为了那么一点该死的军饷,就那么一丁点儿……”
一个高个子士兵说。
“可不是,这扣扣,那扣扣的,几乎就不剩什么钱……”
似火的骄阳下,浑身冒汗的士兵们不时的发着牢骚。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们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在吃中午饭的时候,他们才得已休息一会。
可是还不等他们休息多大会,就有集合的命令传达到战地上——新模范军来了!
“快点,快点集合……”
在战场上,四处走动的的军官们大声嚷嚷着,尽管他们发布的口令并不是英语,但是通过他们的督促,这支万人的“英格兰军团”还是在中国军官们的汉语口令,和老兵们的吆喝中组成了几个方阵。
其实,在这样的“二五仔军团”之中,最重要的还是那些英格兰老兵,他们或许听不懂汉语,但是至少可以指挥一个排的士兵们,让他们不至于陷入混乱,这一点和英国人后来在印度组建的军队一样。
其实,这支“二五仔军团”和后来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军团”差不多,语言上是否能共通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只要能够听得懂简单的口令。然后按照口令行事就行了。
在这支“二五仔军团”集结的同时,克伦威尔的军团也在集结着,在伦敦北方的旷野上,一片片的红色,一个个方阵,成了这片旷野上最为显眼的存在。
置身于高处,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片红色之中,还有一门门青铜炮。
步兵、骑兵、炮兵……
这么一支三万余人的队伍,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从英格兰、苏格兰甚至爱尔兰等地云集在这里。
“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场会战!”
乔治·蒙克感叹道。
尽管他曾指挥过多场战役,但这却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场战役,为了这场战役,护国公几乎调动了他所能调动的所有力量。
护国公是如此的渴望胜利啊!
看了一眼身前的护国公,即便是从侧面看去,都能够清楚的看到他目光对胜利的渴望。
渴望胜利!
护国公之所以渴望胜利,是因为最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变得有些焦燥,而且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英格兰共和国的存在。
而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呢?
从望远镜中打量着对面的“叛徒”,他们的军团只有9000人左右。
“陛下,他们有36门火炮,都是缴获自我们的大炮!”
“这没什么,我们的大炮比他们更多!”
克伦威尔笑了笑,然后说道。
“而且,这里远离泰晤士河!”
一切都很完美,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大明的舰炮是不可能打到这里的。
现在这场战役无疑是场公平的战役,只要击败这支军团,就可以警告那引起居心叵测的叛徒,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即便是中国人也救不了他们!
“约翰,”
克伦威尔指着前方说道。
“我们现在统帅的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军团,这场胜利必定将载入史册,你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为世人所铭记……”
包括这场战役!
正像克伦威尔所期待的那样,这场战役无论如何都会被历史所铭记,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其意义,正像大明舰队火烧伦敦一样,那怕现在充当主力的是一群英格兰的二五仔,但是对于欧洲而言,这却是“华夏文明对欧洲文明的远征”,这场文明的冲突势必会在欧洲留下极为深刻的意义。
“西洋!”
凝视着这片战场,张名振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说道。
“相比于大明而言,我们称欧罗巴为“西洋”,他们的一切都与我中国截然不同,相貌迥异,语言风俗更是截然不同,此等蛮夷,非得行以教化不可,此战所关系的,正是欧罗巴各国是否会继续轻视我中国!”
尽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文明的冲突”是一种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华夏的文明之中,这种文明的冲突并不陌生。“中华思想”则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华夷观。从商周时代起,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就以“中央之国”自居,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中心,将周边民族视为蛮、夷、戎、狄。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以中华思想为指导,通过征伐、招抚、羁縻、册封等手段在东亚地区建立起了华夷秩序。
而这种的华夷秩序本质上就是一种“文明的冲突”,历代中国人对周围“蛮夷”所产生的文化优越感是发自骨子里的,那怕是在明朝,明朝的学者们海内百川的胸怀主动的学习着、吸收着欧洲近代科学时,也没有改变这种文明的优越感。
也正是这种优越感,让张名振他们不能接受英格兰对大明的“轻视”,在他和使团的每一个人看来,欧洲人应该给予大明足够的尊重,就像大明周围的蛮夷一样,要视大明为天朝。
什么?
他们不习惯?
那就让他们习惯!
他们不愿意……
那就打到他们愿意!
张名振的唇角微微一扬,然后说道。
“此战之后,欧洲各国必定会深知,我大明天威不可冒犯!”
烧了一个伦敦够吗?
当然不够!
更重要的是要让英格兰流更多的血,大明的天威必须以蛮夷之血来维持。
大明绝对不会空谈什么仁义。
与蛮夷谈仁义,无非就是对牛弹琴!
就在他话声落下的时候,那边突然有人说道。
“英格兰人动了!”
第863章
7月4日上午10时。
伴随着一阵阵节奏鲜明的鼓声,英格兰新模范军出动了,那些穿着胸甲,头戴铁盔的英格兰士兵,在军官们的号令下,在那面英格兰共和国的旗帜指引下,排成数个方阵向着“英奸军团”发起了进攻。
在新模范军的鼓手敲响战鼓出击的时候,英格兰军团则保持着队形,他们的步枪扛在肩上,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这是因为军团刚刚组建,训练不足,所以张名振并不打算贸然出击,原地不动,更容易保持队形。
在排枪队枪毙的时代,考验的是纪律,是意志,比赛的是麻木不仁,最麻木不仁的士兵往往都能够坚持到最后,其实抛开队列战术之类,这种战术的核心比得就是在步枪的对射中,谁最先承受不了伤亡。
“保持队形!”
“保持队形……”
空旷的无人地带间,新模范军的军官们大声吼喊着,咆哮着,并不时的用长矛维持着方队的队形。
尽管取代火绳枪的新式燧发枪是荷兰人从中国带来的,但是对于方阵战术欧洲人并不陌生,在燧发枪取代了火绳枪、长矛之后,整齐的方队仍然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没有了长矛手,也不像过去那么紧密,不过队列却很整齐,他们就那么排着队,一队队的朝着军团进攻。
在那些新模范军的士兵看来,他们肯定能够击败这支军团,毕竟这支所谓的“英格兰军团”是仓促组建的,他们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
“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把他们全歼!”
乔治·蒙克在心里默默的想到,而队列中那些少校、中校们,更是满怀期待的迈着轻松的步伐向前行进。他们的神情轻松,完全是一副郊游的模样。
“所有人听令……”
就在距离还有三百米,军团的明军军官就大声下达了命令。
“再填一发弹丸!”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纷纷放下步枪,往枪管里装填着弹丸,其实,之前他们就已经装了一发子弹,现在再装一个弹丸无非就是为了……增加火力密度。在过去的实弹训练中,他们曾进行过类似的训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