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949


身为贵族的领袖孔代亲王将会在未来合适的时间里,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到时候,大明的还会和他重新签署新的条约,而到了那个时候,那可真就是量法兰西之物力与天朝之欢心了。
1659年1月15日,经过十几天的谈判,在确立了臣服后应尽的义务和权力之后,以孔代亲王为首的三十二名法兰西贵族签署了条约,他们选择了向天朝皇帝效忠!
换句话来说,作为法兰西头号贵族的孔代亲王已经不再是法兰西的贵族了,而是大明的贵族……不对,是大明天子的大臣,大明的贵族……他还没有那个资格。
有这样的效忠,大明也就可以明正言顺的支持路易二世·德·波旁以及他的朋友们了,为啥啊……他们的封地被法王路易十四占领了,身为宗主的大明当然要站出来为自己的臣属主持公道了。
甚至就在当天,大明使团团长朱由彬就派出了使者,乘船前往海峡的对岸,向路易十四这个所谓的“太阳王”递交了国书,令其退出了三十二名大明臣属的封地。
而这些封地,占据了差不多……半个法兰西!
为什么三十二个贵族就占据这么多的土地?
而这正是欧洲的传统所致。所谓“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简单来说国王册封的某伯爵对国王有义务(服兵役,纳贡等),但该伯爵册封的下一级贵族只对伯爵有义务,对国王则无义务。
这三十二个大贵族代表着数百个效忠于他们的小贵族,代表着半个法兰西。就像权力游戏里狼家史塔克家族一样,小贵族们效忠并且追随大贵族,呃……然后,半个法兰西都变成了大明的土司所。
换句话来说,大明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半个法兰西的效忠,当然,只是暂时还没有费枪弹。
如果路易十四接受现实的话,就等于失去了大半个法兰西。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路易十四根本就不可能接受这一切!
“这是对整个法兰西的蔑视!”
在收到大明使者递交的国书时,整个法兰西宫廷顿时一片哗然,他们在此之前还沉浸在击败孔代亲王的欢喜之中,可不曾想,孔代那个家伙倒好,一转脸就找了另一个靠山,而且还是更强大的。
“如果我们答应了中国人的要求,那么法兰西将会不复存在!”
作为枢密红衣主教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颇为恼怒的说道
“陛下,我们绝不能答应中国人这样无礼的要求!”
作为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继承者,在黎塞留去世后,马萨里诺就接替其枢机主教的位置,在路易十三国王于1643年去世后,他的继任者路易十四尚且年幼年仅5岁,此时法国就一直由安娜太后作为法兰西的摄政,在此期间,马萨林不断的帮助安娜拓展并巩固其统治地位。
在此期间,马萨里诺基本扮演了法国的统治者与“安娜的统治者”。他谦虚的态度与黎塞留的专横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太安娜非常喜欢他,因为两人的关系亲密,以至于有流言指控他是太后的情夫,也正因如此导致了人们对他们两人组成的摄政团队极不信任,甚至导致了宫廷不得人心。这同样也严重伤害太后安娜与马萨林的威信和形象,这让意欲夺权的高等法院,也就是穿袍贵族和军事贵族(佩剑贵族)看到了机会,一直蠢蠢欲动试图夺取权力的他们。最终发动了“投石党叛乱”,这场叛乱兼内乱严重削弱法国的国力,军力从十五万衰退到五万左右,同时也造成社会的大混乱,对法国的国内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
不过作为胜利的一方,在平定了投石党叛乱后,他们仍然牢牢的掌握着法国的权力。甚至直到现在,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后,作为红衣主教的马萨里诺仍然掌握着权力,对法国的政务有着极深的影响力。
“那么我怎么选择呢?拒绝他们吗?”
路易十四并没有立即同意马萨里诺的意见。把目光投向了母亲,希望能够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拒绝他们的话,那意味着什么呢?”
说话的并不是国王路易十四,而是他的母亲安妮太后,那怕是早在8年前,十三岁的路易十四就达到了亲政的法定年龄。安妮王后也在议会面前,正式将权力交给了她的儿子,但是国王却希望她能继续给他好的建议。所以安妮太后仍然继续坐在国王身边,在马萨里诺的帮助下,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的她早就把权力完全交给路易十四。
“必定意味着战争了!”
提到战争,马萨里诺的气势顿时为之一弱,现在的法兰西可不是十几年前的法兰西,“投石党叛乱”后,法国的实力遭受了重创,而孔代亲王等人的叛乱,更是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实力,甚至在平定孔代亲王的叛乱时,如果没有克伦威尔派来的援军,等待法国的可能就是战败。
而中国人,甚至可以轻易的击败克伦威尔。法兰西……现在真的没有能力击退中国人的军队啊!
“我们可以击败他们的军队吗?”
安妮太后沉默了片刻,作为太后的她同样知道答案,现在的法兰西,就是一个极为虚弱的王国,甚至还有大量的大贵族都背叛了法国,他们站到了中国人的一边,如果选择战争的话,甚至战争还没打响,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战争是不能选了,还选择什么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想了想,安妮太后对路易十四建议道。
“也许,我们可以派出使者!”
“派出使者?”
路易十四诧异道。
其实,他内心的骄傲让他非常不愿意这么服软,派出使者,那就是妥协了?可是他同样也非常清楚,除此之外,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除非他想再一次离开巴黎,在巴黎之外流亡,就像“投石党叛乱”时一样。
“是的,向中国派出使者,表明我们的态度,亲自向中国皇帝表示我们的抗议。”对于太后的决定,枢密红衣主教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点了点头,
“就目前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也是最有利的选择。”
对于政治家来说,他们或许会愤怒,但是他们会很快的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而对于马萨里诺来说的,或许他很不甘心,甚至恨不得现在就把那三十二个贵族全都拉出来砍掉脑袋,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应该选择什么。对于法兰西而言,现在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绝对不是第一选项。
而路易十四则只回答了这几个字:
“那马上向中国派一个信使吧!”
只有派一位使者才能够亲自向大明皇帝表明法兰西的意见,也只有一位使者才能够避免战争的爆发。
当然,在1659年,从巴黎前往南京,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不仅需要在海外航行长达半年时间,而且还要面对风浪、海雾等数不尽的风险,这个时代的航海冒险家为什么受人尊敬,因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拥有超人的勇气和智慧。
但是,对于使者来说,并不仅仅需要智慧和胆量,那只是对航海家的要求,而对于前往中国的使者来说,还需要一个——尊贵的身份。
“这个使者必须是个聪明且果敢而且尊贵的人!”
最终,在反复权衡之后,在征求了枢密主教的意见后,路易十四派出了他的弟弟安茹公爵菲利普一世,因为他的叔父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让·巴蒂斯特还没有去世,所以现在菲利普一世还没有继承他遗下的奥尔良公爵爵位。不过作为国王的弟弟,菲利普一世的身份足够尊贵。
“终于可以见到那些英俊的中国人了!”
王兄的命令让菲利普一世的心里首先想到这个他更为感兴趣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他并不排斥前往中国的冒险,甚至在他看来,这将是他未来的一个谈资。
路程远一点,海上有风险,有什么大不了的。越是这样越可以成为他返回巴黎之后,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资本。
在整个法兰西有多少人去过中国?没有几个人。或许他没有什么政治上的野心,但是对于他而言,这件事足够让他在宫廷里炫耀上十几年。
不过在前往中国之前,当然要先派遣人员与伦敦的中国使团沟通,否则,万一要是在海上发生冲突怎么办?指不定到时候会白白赔上性命。
第885章
法兰西国王派遣使者前往大明,对此,朱由彬当然不会拒绝。甚至他还特意派了一艘快速巡洋舰,运送使团成员前往大明。
“王爷,用咱们的巡洋舰送他们回国,会不会太快了一些,这个安茹公爵要去朝觐陛下,肯定是想推还国书,让他坐自己的船去,一来一回至少一年,那怕就是陛下有旨意,这边也已经是即成事实了。”
张名振为什么会反对?
他当然不是在乎什么孔代亲王等法兰西贵族的利益,那些蛮夷的死活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关心的是什么?是军功啊!
非军功不封爵。
他需要军功,给自己挣下一个与国同休的勋衔。人都是自私的,有这么一点私心倒也无可厚非。况且这个私心和国家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冲突。
“侯服,你还是不了解陛下啊!”
朱由彬笑道。
“以陛下的性格,甚至不需要咱们修书,只要他知道咱们在这边做的事,他肯定会表示赞同的,不是因为咱们做的事情是符合大明的长久利益,而是因为……和外国人打交道,就是这样的打法,欺负人?天朝要是不欺负人,那以天朝的实力应该干什么?广施仁义?又有何用?蛮夷死活于我天朝何干?”
如此赤裸裸的言语,搁在过去绝对是政治不正确,可是对于乾圣朝来说,这绝对是政治正确的。当然,乾圣朝会把这一切都包装起来,但这种包装绝对不会像先前的儒家学者那样,自己包装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自己忽悠瘸了。嘴上说着什么“以德报怨”,可是心里完全忘了后面还有一句“何以报德,”忘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就像后世的灯塔国一样,嘴上说着什么“民猪”什么“自由”,可实际上干的是什么事?无非就是持强凌弱,欺凌弱小。虽说这种霸道让人厌恶,但话说回来,国家实力搁在那里,你不去持强凌弱,欺凌弱小,那还发展什么军力?干脆自废武功得了。好不容易练好的武,不去持欺凌一下弱小,对得起练功时流的汗吗?
当然,这一切可以做,但不能说,那怕就是说,也要伪装起来,就像他们在英格兰一样,干的就是持强凌弱,欺凌弱小的事,可是,现在呢?却在欧洲传播起了大明天朝的教化之学——《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的翻译传播,用这书儒家经典告诉欧洲的那些蛮夷,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束缚以及血统束缚的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现代文明”。
文艺复兴?
已经复兴了一百多年了。那些古罗马思想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传播到欧洲的,在黑暗的中世纪燃起火星,并呈燎原之势扩散开来。冲开了宗教的束缚,粉碎了黑暗的中世纪,但是宗教以及血统的束缚,还困扰着欧洲,这也是《论语》和《孟子》等儒家学说的西传后,西方学者对中华文明推崇倍致的主要原因——那里没有宗教的束缚,也没有血统致上的束缚,那里是唯才是举,即便是乞丐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而不像欧洲各国那样,血统困扰着所有人。
过去,对于欧洲的学者来说,他们只能通过书籍去臆想出一个有如“理想国”的大明,他们臆想出了“圣人王”统治下的中国,科举制度,也被他们推崇备至,而且刻意忽略所有的弊病。
所有有关中国的描述,既有事实,也有臆想,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通过传教士的描述,欧洲不少学者都将遥远的中国视为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他们就像是这个时代的“公知”一样,刻意的忽视很多弊病,而是一味的相信,那里有“圣人王”皇帝,那里知识就是一切,那里是学者向往的天堂。
孔子、孟子……在不少学者的眼中都跟希腊三贤并驾齐驱的先贤。
但是所有的臆想,所有的推崇都比不上几门大炮的冲击。
大明的使团出在英格兰后,无论是炮击,还是放火,却让欧洲人直观的感受到了大明,大明的强大给他们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毕竟,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欧洲的学者们可以臆想出一个“天堂”般的天朝。
但是大明却用舰炮以及化为赤地的伦敦城,告诉欧洲人——大明温文尔雅的同时,还是一个张牙舞爪的巨龙,这个巨龙是会吃人的!
这样的冲击会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没有人可以料想。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思想必然会再次大受追捧,指不定还会在某国冒出变异的科举制度,当然,前提是那些讲究血统的贵族们能够放弃他们特权。
他们不愿意放弃?
没关系,肯定会有人让他们愿意,这也许会改变文艺复兴的进程,东西方思想的融合,将会融合出什么玩意。恐怕只有鬼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