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949


院子里的景致和北方的大宅院没什么两两,院子里的石子路在花木弯弯曲曲的,其中还有几片小假山,雕木镶刻的房门敞开着。
进了院子,一个战士大大咧咧地走上台阶,大声说道。
“打搅了,屋里有人吗?”
当然没有人回应,屋内屋外,盘盘碟碟扔得到处都是,所有的房间都被翻腾得乱七八糟,看起来不是遭到了建奴败兵的洗劫,就是遭到本地日本百姓的洗劫。
总之一句话,战争中,这样的高门大户肯定都是第一个遭殃的,毕竟,穷人家……再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败兵也好,暴民也罢,有几个去抢穷人的?
红木桌椅随意的倒在地上,桌子的抽屉都被拉了出来。
战士们四处搜寻了一遍,既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有意思的玩意,最
后,实在是无趣的时候,一个战士嬉笑着对孙伯涛,按照建奴的平时的礼节弯腰曲膝作揖见礼道。
“哎呀,奴才给主子您请安了,您老最近可好啊……”
兴许是心情不错,孙伯涛也忍不住和弟兄们开起玩笑来了。他随手回礼道。
“啊,你这臭小子,最近飞黄腾达是吧,可是有一阵子没来爷这了!”
虽然他们都没接触过“旗人”,可是从里头却也知道“旗人”的那副作派,“哎呀,瞧主子您说的,奴才就是再飞黄腾达,那不还是您老的奴才嘛,奴才没过来,不是害怕打扰主子您嘛!”
“算你小子知趣,来,坐吧!”
两个人象两个大人物似地坐在了宽大的红木椅子上,细心雕刻的红木椅子,与大明最时兴的大户人家的红木椅子一模一样,坐在上面使人感到很舒服。
红漆的大案桌也好,天花板上的吊灯也罢,不论那一件东西,都和大明的大户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那怕是现在的建奴与大明相隔重洋,可是各个方面却仍然受到大明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达官显贵们,无不是以用大明货为荣。这一切同样也显示出这房间的主人所过的奢侈索华的生活。墙上挂着几幅色彩淡雅的山水画,不过,孙伯涛他们倒也认不出,是不是名家的字画,即便是,恐怕也是建奴这边的。
窗外是茂盛的文竹,随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室内竹影摇晃,置身其中,只让人有种恍惚感觉,似乎这里不是日本,不是“东清”,而是大明,是大明北方的某一个高门大户家的正堂。
“主子,您说现在的局势吧,大明打了过来,眼瞧着打到京城了,这可是怎么回事呢,”
“瞧你,这事是你一个当奴才的应该关心的的?皇上老爷子正在伤脑筋呢,前天他还问过我。我们有阵子没见面了,我对他说,你放心吧,反正大明的天军来了,管你是皇上也罢,奴才也好,都麻溜的丢到海里喂鱼得了……”
说出这句话后,众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大唱”似的,大唱,类似于歌剧,不,应该说是歌剧的祖宗,在传教士把这种演与唱的戏剧表现形式带到了罗马,然后从罗马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至于后世人说什么“歌剧高雅”之类的话,纯属放屁,搁在大明,豪门大户谁家没养着伶人,宴客时来场“大唱”。正所谓的“宴必舞乐”,其实就是请人吃饭时,不来场歌剧表演,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历史上,如果不是满清入侵,有没有歌剧的事,不知道,但至少,中国不会只剩“戏曲”,所谓的“曲”,其实,也就是卖戏人街头小唱,唱给普通百姓听的而已。
不过现在,非但没有被打断,甚至还被推崇,比如江南“世家家乐”更是闻名海内,家养乐伶作为“时尚之风”随着江南士家大族被流放海外,而风靡海内外,引得各地效仿。大明的生活方式,要是论享受、论奢糜,绝对的领先世界。别觉得奢糜不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文明,至少象征着文明。
甚至搁着现在,过去只有豪门大户家宅才会上演的“大唱”,随着歌剧院的兴起,而传播到坊间,而风靡各地并传播到海内外各地,不得不说,现在的大明绝对是文明的灯塔,各种事物受世人的推崇的同时,又引得世人纷纷效仿。
战士们兴致勃勃的瞧着的长官的表演,这时“大人物”忽然站了起来,他似乎像是发现了一件什么稀罕的东西。东西倒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就是桌子上的一个大理石石屏而已,将它拿在手中仔细观看了一会,孙伯涛突然沉声道。
“放火!”
“什么?”
“放火把这屋子烧了!”
“这……”
“这件东西是他么抢来的东西!”
孙伯涛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认得这个大理石石屏。这东西——是他家的!
小时候,他不止一次在堂厅里看到他。那个时候爷爷就坐在这样的雕花椅子上。这个石屏就摆在桌子上,俺爷爷的说法,这是他的知己好友送给他的。
再后来,建奴入寇破了城,他的家人都死了。都死在了建奴的刀下。而年幼的他原本也有可能被建奴掠走。可是后来还是德世子的陛下救了他,养育了他。
这些年,他甚至都忘记了爹娘的模样,但是有些东西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比如,这个石屏。
在这一瞬间,他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
“放火。放火把这里全都烧了,全都烧了。”
神情狰狞的他手指着这间富丽堂皇的屋子。大声呼喊着。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关系,他的手指颤悠悠地抖动着,指着这个房子的时候,泪水忍不住从她的脸上流了出来。
“烧了!把这里全都烧了,全都烧了。啥东西都不要给这群杂种留下来……”
第915章
最后的日子
六月初八,孙伯涛所在的第三营,又一次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在傍晚占领了一片山地,不过守卫山头的建奴仍然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殊死的抵抗,似乎谁都知道,这场战争之中,并没有投降之说。
他们甚至在阵地周围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激烈的战斗进行了整整两天。
而在此期间,其它部队沿着大路行军,抵达了距离石见不到十里的地方,这里一个温泉区,镇子里已没有居民,街上有几家温泉旅馆,蒸汽腾腾的温泉对于疲惫的战士们来说,绝对是种难以抵抗的诱惑。
对于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来说,能泡一场热水澡绝对是种享受,与晚清西方传教士记载中国人不爱洗澡的不同的是,在传教士记录中明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喜欢洗澡,而且极其卫生干净的,其实说白了,干净整洁、洗澡都与经济划着等号,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还会天天洗澡?
对于战士们的渴望,军官们自然是极为了解的,随着一声令下,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获得了洗澡的机会,让他们得已洗去了征战以来积攒在身上的污垢。
喜悦非常的战士们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怕是温泉不够也没关系,他们直接找来大缸和水盆,搁在路边倒进温泉水,就那样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街道上就脱光了身子,径直洗起了澡来。
“难得啊,没想到日本这鬼地方,除了倭女小娘们之外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嘛!”
在街道上泡着澡的战士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擦洗身体,他们的身上无一例外的都沾满了血与泥土。
一个战士从水缸里跳出来后,又打量了一下身子,然后自言自语道。
“怎么回事?怎么身上还有那么多灰啊,不行,得再洗一会……”
说着又跳了进去,他甚至在一天里洗了三四次澡,以至于最后连队长都问道。
“听说你一天居然洗了五次澡,是吗?”
面对队长的问题,他完全是一副满认真的表情,回答说:
“是啊,好容易才把身上的脏泥都洗了个干净,这澡泡着可真舒服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喜欢洗澡,当然也有不肯洗澡的士兵,他们倒不是不喜欢,而是有他们自己的的理由——作为军人一旦尝到了清清爽爽的滋味,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这种一时的干净清爽完全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待战争的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最勇敢的战士,在这个关头,也难免显得有些紧张,他们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这里距离石见已经不到一天的路程,今天在这里的宿营,洗澡,或许是最后一次能够好好睡一觉的机会了,在此之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好好的睡上一觉,甚至,他们中的不少人都相信,也许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安睡。
建奴必定会顽抗到底的,他们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当然,大家伙也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投降。
这场战争没有投降的人,也不会有受降的人!
战士们的精神确实是紧张的,他们再一次地想到了身在战场上的自己,想到了明天的命运。
或者生,或者死。
这天夜里,战士们都整理着自己的背包,在背包装进了饼干和铁皮罐头,然后他们还把六十发子弹和火帽都清点好,然后装进了腰间的弹盒,又检查了一次手榴弹。最后他们又把遗书放进钱包里或是夹到内衣口袋里的笔记本中。
对于战士们来说,这一夜是一个难以安睡的夜晚,在享受了片刻的安逸之后,明天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作为少尉军官的孙伯涛,神情同样极为沉重,他想到了自己放的那把火,更回忆起了少年时曾经看过的烈焰,那是城市燃烧的烈焰。
他的家,他的爹娘以及兄弟姐妹,都死于建奴入寇时的屠刀下,曾几何时,淡去的悲伤,又一次涌到心头。
沉默不语的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拿起了铅笔,在笔记本上写上了这一段话后,“咔叭”一声折断了手中的铅笔,然后抛到了一旁的火堆里。
“六月初八,晴:
这或许是我最后的一篇日记了,人固有一死,而明天我将死而无憾!”
看着在火堆里燃烧的笔,孙伯涛的内心突然变得很平静,整个人都沉浸于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他仔细的擦拭了军刀,然后又检查了转轮手枪,擦净了枪身,确保火帽都安装到位了,最后又把水壶灌满了水。
甚至还特意又将一盒火柴小心地用油纸包好,放进背包里。当一切都准备完毕后,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就看明天的了!”
为了保证明天能以精神百倍的状态投入战士,孙伯涛还是早早的入睡了。
当然,也有很多战士看起来很平静,他们甚至都没有做任何准备,但是他们却翻来覆去的都睡不着,可是他们就是那么躺着,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去准备什么,除非有长官们的命令。
这一夜,每一个人都无法平静的安然入睡。
次日,孙伯涛所在的部队,终于到达了石见。距离仅有五里,非但连城墙能看得很清楚,就连城市周围的山貌也是清晰可见。这里应该说是总攻石见的前哨阵地。
从下午开始,与建奴城外的部队进行的小规模战斗就时有发生,他们的抵抗极为激烈。
到了夜里,敌军开始陆续退却,他们开始撤到城外的棱堡,以及城内试图依靠要塞防守。毕竟,谢一般的事实告诉他们。在前哨阵地无论他们怎样努力战斗,也将无济于事。
但是这些建奴在退却前在阵地上埋设了地雷,这些地雷给进攻部队带来了一些麻烦。
但也仅仅只是麻烦而已。随着他们的撤退。石见已经被包围了,作为一座城市来说,这座城市已经成了一座孤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