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949


“洪承畴,你这句话可是说到了孤的心里了!”
其实,谁都知道多尔衮先前的怒火,不过只是装模做样而已,好了,现在洪承畴说了这些话,让多尔衮有了一个台阶可以下了。
对于身为“蒙古大汗”的多尔衮来说,所需要的也就是那个台阶而已!
可现在问题是,台阶是有了,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旦他们全力去打罗刹,万一要是明朝的朱家皇帝,把眼睛盯到他们身上,那该怎么办?
一旦朱家皇帝趁着他们和罗刹国混战在一起的时候,大明方面会不会派兵马过来趁火打劫呢?
这不能不防啊!
第933章
太平岁月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说的就是河套平原!
这片平原,曾几何时曾是汉人巩固北边的前沿,再后来又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再后来,建奴西逃后,这里成了建奴庄子,李过等流寇逃到塞北后,同样也曾在这里垦殖。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他们垦殖了数百万亩土地,正是这里的土地让建奴、流寇得已经在塞北立足。
再后来,随着建奴、流寇的接连西征,这里的八旗农庄、流寇卫所一天天的空了下来。
不过,很快一群来自关内的明人移民,来到了这里。
大明的移民为什么出现在河套?
这是得益于“榆林事件解决条款”,在解决条款中,蒙古那边除了赔偿价值一百万两的羊毛之外,还约定“大明百姓可以自由往来蒙古经商、定居,蒙古当局理应保护,不得加以任何限制”。如此一来,大明也就获得了前往蒙古各地的移民权。
对于河套的富足,大明这边可以说是早就垂涎三尺了,尤其是对于陕西北部的许多百姓来说,他们有不少亲人随流寇逃到了关外,从书信中自然也知道河套的富足,相比于陕西的贫瘠,河套那地方简直就和天堂一样。
在官府的刻意宣传下,也是在官府的支持下,大量陕西百姓在短时间内涌入河套垦居——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开垦田地,无论是建奴遗留的农庄,还是流寇废弃的卫所,都有大量早就开垦好的熟地,而且还有现成的水渠,如此完好的环境,又怎么不让人心动。移民的到来迅速填补了当地的空白,同样也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构成。到乾圣十王年,移民到河套等地的陕西人已经多达三十万人,而鄂尔多斯以及河套附近的蒙古人不过万余。
甚至就连同鄂尔多斯大草原上,也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汉人移民,他们在那里牧马、放羊。
河套,到底是大明的河套,还是“蒙古”的河套,没有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是至少在名义上,这里还是属于“蒙古”的。
比如,在黄河岸边与河套隔河相望的码头上就有“蒙古”的驿站。
所谓的驿站,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子。肯定比不上鸡鸣驿那样的类似小城般的驿站。
其实,那怕就是这样的“驿站”,那还是多尔衮进入蒙古后,用了十几年功夫,一点点建成的。
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活着来到蒙古啊!
当鳌拜置身于这个院子里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那个复杂啊。
当初像只“笼中鸭”一般,被送到南京,他以为等待他的会是死路一条,可不曾想,他居然活了下来。
“你有一个选择。”
“去多尔衮那边。”。
“是当奸细吗?”
“你觉得呢?”
……
我觉得呢?
甚至直到现在,鳌拜都想不通,为什么那个明国锦衣卫的指挥使会选择他,那边大明朝可是把他被俘虏的消息都捅到报纸上了。
这么到多尔衮那边,可不是去送死吗?
这可真是去送死啊!
送死……要是他拒绝送死的话,都不用等他去送死,估计现在就已经被凌迟了。
就像佟国器那小子一样,可不就被千刀万剐了。
哎,大明朝……可真狠啊!
想着那些个被凌迟的王爷、大人们,鳌拜的心里不禁有些庆幸,庆幸自己还活着。
能活下来可真不容易啊!
不就是给大明朝卖命吗?
等到了多尔衮那边,得他用自己,才有可能给大明朝通风报信吧,可要是万一不用呢?
“叔父,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到盛京城?”
说话的青年是佟世章,佟国器的小儿子,其实,鳌拜都知道他不是,不过这并不打紧,到时候,他只需要告诉多尔衮这小子是佟世章就行,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那就不是他鳌拜所能左右的了。
“世章啊,听人家说,这还有几千里呢,咱们明个就到新安城了,到时候,你可得小心些。”
兴许是在船上被捆了那么多,鳌拜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精气,现在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着,活着就好。
“我知道。”
佟世章笑道:
“听说到盛京城一路上要经过大漠戈壁。一路上风沙凶险,千里大漠、千里戈壁,这睿王爷他们能一路西征到西域可真不容易啊!”
大漠、戈壁,对于这一切鳌拜并不陌生,毕竟,当年也曾随同多尔衮远征过蒙古,他颔首说道:
“是不容易啊,不过,这大漠想过去倒也没啥,只要有骆驼,骑着骆驼再找个好向导总是能过去的……”
当年,要是他是随睿王爷的话,又会是什么结果?
兴许不至于这么仓皇吧!
睿王爷领着兵马入了蒙古,然后一路西去,越走越远,甚至远到万里之外,以至于现在就连同大明那边,都直接把他给“忘记”了,甚至就连大明的边关,每天也是商旅云集,世人只以为社是蒙古,又有几个人说这里有“建州女真”。
哎,相比起来,皇上可真有点不如睿王爷啊!
心里这么感叹着,整整一夜,鳌拜都没有睡下,他站在驿站墙外上往外看,只觉得外头黑得可怕,黄河上河风呜呜作响,似有鬼魅一般……
就着马灯的光亮瞧着驿站院子里等着明天过河的汉人,鳌拜的心里嘀咕着。
“这河套这么汉人,王爷,就不怕他们会反客为了主了?”
这一路上,鳌拜见到不少拖家带口前往河套的汉人,也知道那里生活着很多汉人,甚至就是在鄂尔多斯草原上都有汉人牧民。
“整个河套,宛如内地郡县,尽是明人汉民。”
说起自己这一路上的感悟,老板发现这里和她所知道的大清还真不一样,似乎这里看起来更像是明朝,至少看起来不像是双方处于敌对状态,似乎王爷压根儿就不在乎,不在乎这些明国人会成为将来大明进攻大清的助力。
王爷到底在想什么?
百思不得其解的鳌拜当然不知道,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正是他取信大明的举动。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大明,我对大明没有野心。是无害的。
不得不说,在过去的这些年来,多尔衮的目的达到了。至少对于大明来说,大明同样也放松了对于北方边境的警惕,甚至于还主动地向这里移民,似乎大家伙儿都在这里达成了某种默契。似乎双方一直处在某种太平盛世之中,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战争的可能,但这一切不过只是表象而已。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象,只不过双方都没有去戳穿这层窗户纸罢了……
第934章
西域
放眼望去,河套与大明内地的郡县并没有多少区别,密集的灌溉沟渠,良田绵延千百里,一眼看不到尽头,偶尔的官道上会有骑马经过的百姓,他们并没有剃发,而是明式的衣冠。
这些人都是明人汉民。
他们非但骑着马,在马鞍旁的牛皮枪套中,还插着双管火枪!
备枪、备刀的汉民。
眼前的这一幕,让鳌拜看傻了眼。
这些明人那里是百姓啊,分明就是,就是……一群有武器的壮丁,摇身一变,就是兵了。
“鳌大人有所不知,”
兴许是看到了鳌拜的神情变化,一旁的丁克功说道。
“这些汉人出关的时候,都带有火枪防身,咱们这边对此倒也没有什么限制。”
“没限制?就不怕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