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949


当然是让欧洲接受大明的统治,或许法兰西、西班牙以及哈布斯堡这些国家会千方百计保持独立,但是,大明会一点点的渗透自己的影响,进而把他们变成大明的属国。试问在这个强者至上的时代,谁又不愿意抱上金大腿呢?
“姑父,孤终于知道,为什么父皇会选择你做为驻欧全权大臣了!也就是姑父你才能游刃有余的操作这一切。”
看着郑森,朱和域笑道。
“对了,姑父,孤意以你为此战的海军主帅,不知姑父以为如何?”
“啊!”
惊讶的看着殿下,郑森惊骇的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来,半晌后才长揖行礼道。
“殿下如此信任臣,臣便是粉身碎骨亦难报答殿下!”
海军主帅!
这分明就是捧着双手把军功送给他啊。毕竟,大明海军在大海上还从未碰到过敌手!
“瞧你,你我本是一家人,何需如此。刚才你提到威尼斯,我在来的路上,曾经和西班牙特使讨论过有关君士坦丁保的事情,他曾提到过威尼斯海军曾经对达达尼海峡进行了封锁,导致君士坦丁堡陷入了饥荒……”
看着郑森,朱和域正色道。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照方抓药,对达达尼海峡进行封锁,然后让君士坦丁堡陷入饥荒呢?”
“让君士坦丁堡陷入饥荒?”
郑森愣了愣,不解的看着殿下说道。
“殿下,以臣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调集重兵打下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肯定是要打下来的,但不是现在。”
朱和域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我们此战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君士坦丁堡,或者说,仅仅只是摧毁土耳其人在君士坦丁堡的统治,我们必须要着眼于未来,比如着眼于整个奥斯曼帝国,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摧毁了君士坦丁堡,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奥斯曼帝国内部行省很有可能有会暴发起义,他们会纷纷独立,最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一个安那托利亚和君士坦丁堡吗?当然不是,鲁米利亚、锡利斯特拉,波格丹,波斯尼亚,埃及,美米不达米亚,埃尔祖鲁姆,奥斯曼帝国必须灭亡,而我们必须要接收他们的土地,君士坦丁堡……”
突然,朱和域笑道。
“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重建一个罗马,属于大明的罗马!”
第1020章
毁灭者
罗马!
或许,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永远都无法理解罗马对于欧洲人的意义。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对于欧洲人来说,罗马那怕早已经灭亡,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心神向往,甚至作为敌人,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征服者的奥斯曼帝国,在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征服者也摇身一变自诩是罗马帝国继承者,自称“kayser”,也就是汉语里的“凯撒”,也就是皇帝的意思。
其实,奥斯曼帝国对于罗马帝国的继承……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名字而已。
自诩是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奥斯曼帝国,同样非常重要道路网的兴建,这一点似乎有点儿像是罗马帝国,可实际上其境内的道路状况相当糟糕,尽管其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铺设道路网,但到了17世纪的今天,那些千年前修建的道路,经过近千年使用,早就破烂不堪了。
一队数千人的兵马,行走在破败不堪的道路上,路边的荒漠之中,不时的可以看到一些贝都因在那里放牧着骆驼。西奈半岛那些逐水草而居的贝都因人,一直钟情于骆驼,甚至自称是“驼民”。在他们眼里,骆驼是美丽的动物。在天方语方中,“骆驼”跟“美好”是一个词根。它不仅可以役使、也可以用来食肉。
甚至就连抵达这里的明军,也入乡随俗的用起了骆驼,在行进的队伍中就有一些驼队,这些骆驼都是明军用棉布、陶瓷以及茶叶从贝都因人那里换来的。它们的负重能力强,在荒漠中役使时比马匹更适用,它既不觉得累或渴,只需要很少的照料。千百年来,在中东地区作战的军队一直大量使用骆驼,明军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明军之所以使用骆驼,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马匹不足,远道而来的明军,受限于运力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军马,只能就地购买马匹以及骆驼。而这里恶劣的道路环境,也限制了马车的使用,使用骆驼运输物资,就成了最寻常的事情。
在大部队沿着道路行进时,还有一小队骑兵在前方充当哨骑,相比于破破烂烂的道路,他们更愿意在荒漠中行进。
“这路可真够破的!”
马裕强禁不住抱怨了起来,
“就没见过这么破的路,坑坑洼洼的不说,这石头都烂成这副样子了,那怕就是从旁边填几铲土渣,也不至于弄成这副样子啊!”
“就是啊,你瞧这路多宽,这石头没碎的时候,至少得到一尺多长,当年修这样的路得花多大的本钱啊,可现在咋就没人问了?”
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不明白,李墨说道。
“你说错了,这路不是他们修的,这都是罗马人修建的道路。”
“罗马人?”
王鹏举好奇道。
“对,这路至少是一千六百多年,罗马人修的,当时罗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修建这样的路。”
作为军校毕业的李墨,当然知道罗马帝国。
“可后来,这路怎么就成了这副样子了?”
“天方人征服,西元7世纪的时候,也就是咱们唐朝那位,天方教从沙漠中崛起,然后征服这一地区,那些天方人征服这一地区后,城市被摧毁、百姓被杀戮,那些人既没有兴致维护道路,也没有那个技术。”
“哦,李长官一说,我就明白了,这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野蛮征服文明”吧,就像女真人以及蒙古人给华夏文明带来的摧毁一样。”
在大明的历史书上用相当多的笔墨去描述了五胡乱华,以及女真,蒙古奴役对华夏文明所造成的伤害。
尤其是蒙古征服中原后,给华夏文明带来的伤害更是难以想象的,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野蛮征服文明带来的衰退深有感触。
马裕强的话,让李默笑道。
“差不多吧,不过在里,天方的学者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将对绿教前的历史时期的称为“蒙昧时期”,在阿语中又叫“贾希利叶”,可以译为“野蛮时代”,你们知道,如何证明那个时代的“野蛮”吗?”
“就是摧毁!摧毁所有的一切,毁掉所有的一切之后,曾经的文明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之前在来的路上,不是看到有一些石质的建筑废墟吗?”
李默说道:
“那些建筑大都是罗马时代遗留下的建筑,但是都被摧毁了,然后被天方式的建筑所取代,那些人每到一个地方,除了毁灭,就没给那里带来任何进步,就像在西域,在建奴和伪唐打到西域之后,那里都找不到任何佛教的痕迹,甚至也找不到汉人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被他们摧毁,他们每征服一个地区,会杀死当地的学者,摧毁城市,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去证明——在他们到来之前,那里的一切都是蒙昧的,都是野蛮的……”
似乎就像是为了印证李默的话似的,很快,他们就看到一座残存的建筑遗迹,石质的建筑看起来有点像是基督教堂,和他们在苏伊士以及鲁马奈等地见到的天方建筑是截然不同的。
看着残存的建筑遗迹,马裕强忍不住嘟嚷道。
“真想不明白他们脑子咋想的,这么好的房子,说毁就毁了一点都不知道心痛,不说别的,当年就是采这些石头都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
对于马裕强等人来说,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在那个时代,那些人为什么要摧毁所有的一切,他们也不知道,当年天方人在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这两个进行了数百年漫长的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的局势下,异军突起这在巴格达、在叙利亚以及安纳托利亚掀起了一场“龙卷风”,他们破坏被征服的城市,屠杀那里的平民,破坏原有的经济体系。数以百计经济繁荣人口较多的城镇城市就这么消失在那场绿色的“龙卷风”之中。
而更让人无言以对的是,他们的学者把这股绿色风暴之前的时代,称之为“野蛮时代”,他们甚至不惜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生活在野蛮之中,而且千方百计的保证那些无知愚昧的人,相信这一切。
当然,那怕就是李默也无法认识到这一切,他顶多也就是看到了绿教的统治下,
文明倒退的导致了道路状况的恶化,这给部队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在前往阿里什的一路上,因为这里是从尼罗河流域去耶路撒冷、去叙利亚等地的陆路必经之路,所以在沿途的荒漠中,李默一行人看到了不少废墟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遗迹,那些遗迹也让他们对千年前的市镇面貌有了一定的,在那些小城镇中,他们可以看到基督教教堂,进行日常商贸活动和法律活动的会堂和市场,旅店,酒馆,民居,工厂,供水设施,精心铺装的路面等等,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多么富足……可惜,所有的一切都被毁灭了。
等到所谓的阿里什古城,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的时候,看着那个土黄色的,只有少数一些圆顶还算是辉煌的城市时,无论是马裕强,还是王鹏举他们的心里都充满了一个疑问。
什么是野蛮?
什么是蒙昧?
在过去对于野蛮,他们只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但是现在眼前所看到的那些断壁残垣。却在清楚的告诉他们什么是野蛮!也让他们明白了他们的责任——保卫华夏文明。
他们不仅仅是大明的军人,同样也是华夏文明的守卫者!
第1021章
狂热抵不过大炮
对历史的凭吊不过只是片刻的,而且战争本身就是毁灭性的!
面对兵临城下的明军,阿里什古城的守军并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顽抗到底,他们试图凭借古老的城墙来抵挡明军。但是城市里的人并不知道的是,那些远道而来的明军却带来了一种近乎于毁灭性的武器——攻城炮!
抵达阿里什城的当天,明军并没有急于攻城,在部署阵地、挖掘战壕的同时,炮兵选择了一块距离城市大约六里的阵地,戈壁砾石地表让他们省了不少功夫,没费什么事,就完成了百斤攻城炮的炮座安放。
“一二三……哟嘿!”
伴随着战士们的喊声,轮滑吊锁一点点的吊起了重达数千斤的炮身。黝黑的锻铁炮身,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
“十六式百斤攻城炮,线膛铁套箍炮,炮身重7800斤,标准炮弹100斤,射程12.8里,重型炮弹130斤,射程8.2里!”
看着攻城炮,李之林的目光中尽是惊叹。
攻城炮的可以说是陆军炮兵中威力最强大的火炮,这种火炮最早出现在崇祯十五年,经过多年的改进,它的性能日益完善,直到现在早就发展成为一种近乎于完美的炮兵武器。一直以来都被明军视为攻城利器,但凡攻城必用各式攻城炮。
作为虎贲镇麾下前军营营总的李之林,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攻城炮,所以才会显得如此惊讶。
“从铸铁到锻铁,这些年攻城炮一年比一年先进,有了攻城炮,这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实际上就像豆腐渣一般,毁巨城如揭片纸……”
得意之余,徐明泽对李之林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