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949


瞧见皇爷的神情似乎有些迫切,方以智便说道。
“老爷似乎很看重蒸汽轮船啊?”
“何止是看重啊!”
朱国强笑道。
“蒸汽轮船一出,就像火车一样,势必会改变世界格局的,现在不过只是开始而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出一百年,它就会彻底淘汰帆船!所有的帆船,包括我们的快速帆船!”
“这怎么可能!”
方以智惊愕道。
“没有帆?船还能全靠蒸汽机驱动?煤可是不便宜啊!”
“所以才需要一百年啊!”
100年,100年的时间很长吗?
对于个人来说,100年很长,但是对于国家来说,100年不过只是一个时间段而已。
当然也不一定需要这么长时间。自己还可以从中间略微施加一点帮助,到时候,肯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淘汰帆船,从而让这个世界进入一个真正的蒸汽时代,其实哪里是蒸汽时代啊,而是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了船厂外,在下马车时朱国强瞧了一眼船厂,问道。
“方以智,你猜,你那个表弟为何不返回安庆,而是留在了秦淮船厂?”
第1035章
铁船
其实,不是张英不想回安庆!
而是他回不去了!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航行后,由于蒸汽机的不断冲击,“千里驹”号的船体开始出现裂缝。在船员禀报这种情况,张英连忙将船开到了岸边,算是完成了试航。与此同时张滨又急忙联络友人的工厂,将船拖进了船坞,对“千里驹”号进行检修维护。
“千里驹”号漏水了。
对此,外界当然是一无所知。
但是张英却不能视而不见,船漏水,不但无法使用,甚至还有可能会死人!
从“千里驹”号进坞之后,张英就吃住在船上,检查着那些缝隙的同时,同样也在那里反思着。
船体不够坚固。
船板薄龙骨稀疏……
船体的诸多不足,被张英一一挑了出来。
“看样子,还是应该海船改造……不对,应该是重新建造新船!造一艘全新的船体,专门配合蒸汽机的。”
在张英自言自语着要建新船时,朱国强和方以智两人却被挡在了船厂门外。
“东家说了这几天船厂闲人免进。”
被门房挡在门外的方以智说道。
“麻烦你去和你们东家说一声,就说桐城故人前来拜访。”
秦淮船厂的东家虽然是安庆人,但算起来与方以智倒也算是同乡。
“桐城故人?我好象没什么桐城故人啊?告诉他我没空。”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朋友的船在自己厂子里,而且不希望外界看到那艘蒸汽轮船,徐茂林自然有些警觉,这两天南京到处都在谈着蒸汽船,现在有人找上门来了,他本能地想要把人家拒之门外。
桐城故人?
会是谁?
就在门房想要回话时,徐茂林起身说道。
“等一下……!”
朝门口边走边说道:
“还是我亲自过去一趟吧。”
走到大门处,刚打开侧门,徐茂林先是一愣,然后惊声道。
“啊……小人见过阁老!”
虽然以徐茂林的身份结交方以智这样的阁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并不妨碍他曾远远的见过这位爷,在匆忙见礼时,又小心道。
“阁老来小人这是?”
“张英可在厂里?”
方以智随口问道。
“在的,在的……”
阁老的话让徐茂林这才反应过来,人家是来访亲的,急忙命人把大门打开,又请道。
“啊,阁老请,请进。”
在请阁老进厂时,徐茂林小心翼翼的打量着与方阁相一起过来的那位爷,虽然阁老没介绍那人的身份,但仍然能猜出来那人的身份不简单,要不然阁老又怎么可能会让那人走在身前。
那人会是谁?
难不成是那位国公?
徐茂林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皇帝会来他这家船坞。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船坞,看到张英就站在石坞内检查着船身,方以智笑道。
“敦复!”
听着身后的喊声,张英回头一看,开始觉得有些眼熟,然后才惊声道。
“啊,小弟见过的兄长!”
在张英匆匆走出石坞时的,徐茂林已经知趣的退下了。
“兄长怎么有时间来这里?”
见礼后,张英诧异道。
“随人一起过来看看。”
他们客气时,朱国强已经到了坞内,瞧着眼前这艘拥有铁制轮浆的蒸汽轮船,问道。
“这就是“千里驹号”。”
“是的,”
尽管好奇着对方的身份,但张英并没有开口询问。既然跟着方家表哥过来,那这人肯定也不是寻常身份。
“试航结束后,为什么没有返回安庆,而是进了船坞?”
听着这人的问话,张英扭头看了一眼表兄。
方以智轻声说道。
“敦复,只管如实答话就行。”
闻言,张英就如实答道。
“因为试航时发现船身有些漏水,可能是因为蒸汽机的震动导致船板灰缝裂开了,为了安全才进坞检修一下。”
唯恐被对方怀疑蒸汽机不能上船,张英又解释道。
“这并不是因为蒸汽机不能上船,而是因为“千里驹号”的船体是用内河船改造的,船板单薄只有一层洋不说,而且龙骨稀疏,这种船身不适合蒸汽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次我只是对蒸汽机作上船试验而已,等回到安庆后,我打算重新设计一艘船身更坚固的蒸汽轮船。”
和自己猜测的差不多,尽管和很多书上提到“富尔敦发明蒸汽船”不同,全世界第一艘蒸汽船是由一个名叫格拉德·法兰西斯·德赫特·德·齐弗瑞的法国贵族制成的,那艘船名叫“派罗斯卡夫号”早在1783年7月15日就下水试航了。不过在试航时由于蒸汽机的不断冲击,船体开裂。后来受法国大歌命影响和发明家的死去,蒸汽船没有进一步实用发展而已。
现在张英的蒸汽船也碰到了结构上的问题。或许这是冥冥中的天意吧!
“张英,想要造船,又何必回安庆,在南京同样也有船厂!”
朱国强对方以智说道。
“方以智,回头你和金陵船厂打个招呼,让他们给张英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让他在那里研究蒸汽船。”
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