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949


就在钱磊自言自语时,突然有一个宫廷官员走过来轻声说道。
“信使先生,伟大的苏丹让我送你离开宫殿。”
前来给他送行的宫廷官员,是一副犹太人打扮,在土耳其的宫廷中,或许没有天方人,但犹太人并不罕见,在奥斯曼帝国内,或许犹太人受到某种歧视,但却也是奥斯曼的老朋友。早在十五世纪时,奥斯曼人就和犹太人合作项共生,犹太人为奥斯曼的扩张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那些游牧部落出身的苏丹来说,他们麾下的王子、将军们作战很勇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识字,没有犹太人的辅佐,他们根本收不上税,国家机器没法运转……有了犹太人,苏丹才可以靠征税养活他的军队和部落,而不仅仅依靠抢劫。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维齐儿、帕夏、贝伊们的管家、翻译、秘书、医生……往往都是犹太人。
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驱逐境内的所有犹太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立刻派遣奥斯曼海军到西班牙,把那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安全地送到奥斯曼帝国,并安排到全国各地。巴耶塞特二世还向各个省下达命令,帝国各个省要友好对待犹太人,禁止反犹,否则将处以死刑。这位奥斯曼帝国苏丹甚至还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信中说道“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是个伟大的统治者,宁愿自己贫穷也要把财富赠送给别人,我实在是太需要这些人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巴耶塞特二世想法的正确,这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带进奥斯曼帝国,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
而现在为钱磊送行的亚当斯,就是被称为西班牙裔犹太人后裔,作为素丹的秘书,他一直深入素丹的信任。
“哦,谢谢。”
表示感激之后,两人就是并排朝着宫殿外走去,路上他们谁都没有开口说话,直到出了宫殿之后,亚当斯才说道。
“将军,有一个消息,我想你应该需要了解一下。”
钱磊不解的看着这家伙。
“在东方,奥斯曼的巴格达行省正在遭到唐国人的进攻,就在两天,那里已经沦落了!”
什么!
惊愕的看着这个犹太人,钱磊一时间甚至都无法消化这个消息,这个消息实在是是太过惊人了!
“将军,素丹之所以会止步于此,不仅仅是因为他要等待来自各地军队集结,还有一个原因是巴格达的陷落以及唐国的进攻,让他不得不考虑西方的威胁,这也是今天你没有见到大维齐的原因!”
“你……”
在消化着这些消息的同时,钱磊不解的看着这个犹太人。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一切?”
“将军,如果奥斯曼这艘船注定要沉没的话,我们并不愿意为其陪葬。”
那怕是犹太人是奥斯曼帝国的“老朋友”,可亚当斯还是提前做出了选择,作为素丹的近臣,他比谁都了解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是何等的外强中干,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主动向钱磊提供这些情报的原因。
“将军,请你相信,在未来的战争之中,我们可以给予你们的帮助,将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老朋友,犹太人在这个国家或许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却在很多地方拥有外人难以想象的力量,至少在情报上犹太人可以给他们难以想象的帮助。
诧异的看着这个出卖了“老朋友”的犹太人,钱磊的目光中充满了不解。直到现在,他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犹太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卖他们的朋友出卖曾经给予他们庇护的土耳其人。
但是对于这样的帮助,他当然不会拒绝的,毕竟带路党没有任何入侵者,会讨厌他们。
“那么我想说的是在未来你们所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将是超出你们想象的要知道,大明对于自己人从来都是非常慷慨的。大明的慷慨甚至超乎你的想象,我的朋友。”
钱磊笑呵呵的说道。
慷慨,慷他人之慨,当然是非常慷慨的。现在的钱磊可不就是在慷他人之慨。
空头支票嘛,想怎么开都行。
“将军,请相信我,你绝对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的。”
说笑之余,两人已经走到了门口。他对一旁的土耳其人命令道。
“给这位将军备好了马么?”
他一边说,一边微微点头。
“给他多准备几匹马,他要跑很远的路哩……”
对于犹太人的这个安排,钱磊当然不会拒绝。毕竟现在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除了捎回来土耳其人给皇太子的答复之外。他还要把从这个犹太人那里获得的情报,告诉皇太子。告诉皇太子李过,他们已经占领了巴格达。
或许这就是皇太子一直在等待的情报吧。
心里这么想着,钱磊忍不住感叹起来——李过的动作很快啊!
第1056章
大唐的巴格达
李过的刀子快,行动同样也很快。
作为“大唐国主”的李过,非常清楚对于“唐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明!
大明挥师西进之时,就是唐国灭亡之日。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李过一直在千方百计的交好大唐。
改国号为“唐”,是为了告诉大明君臣大顺已经不在了。
甚至就连南下,也是为了避大明的锋芒,任谁都知道,大明早晚会对多尔衮,对建州女真动手。
到后来,割让土地啦,开放贸易啦,开放移民啦。
无不是为了交好大明,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大明在诸侯国,在藩属国享有的特权,不用大明说,李过都会给大明。
如此百般讨好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得到大明的认同,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正常化”。
这个机会他一直在等着。在他看来,最好的时机就是大明挥师西进进攻多尔衮的时候,到那时他必定会挥师北上助战。然后籍此换得大明的谅解,从而为大唐上下赢得一线生机。
可左等右等,李过还是没等到明军挥师北上。就在他以为遥遥无期的时候,明军却出人意料的对奥斯曼开战了。
当这个消息传来时,李过先是一阵愕然,然后是静观其变,在得知大明派太子亲领大军讨伐奥斯曼时,面对文武百官,他只说了一句话。
“唐国虽是外藩,可亦是华夏之人,天子诏令天下讨伐不臣,我等自当奉诏!”
当然,这是对外界的说法,真实的说法是什么?
“机会!众家弟兄咱们和大明和解的机会来了!”
对于唐国上下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机会,是他们向大明表明心迹的机会。随后唐国再次点发府兵。
晋国公李来亨亲领二十万府挥师西进,目标直指巴格达。
二十八年前,奥斯曼苏丹穆拉德四世亲征巴格达,一举夺得这座城市,对奥斯曼而言这已经是久违的军事胜利了。两年后,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缔结的《卡斯雷西林条约》规定:高加索、阿塞拜疆地区归萨法维王朝,包括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地区归奥斯曼帝国领有。
尽管,胜利并未给奥斯曼带来政治稳定,但是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稳定的东方。中东最肥硕的两河平原,最富有的城市巴格达成为了奥斯曼的国土。
而现在,这座城市,就在李来亨的面前。
隔着底格里斯河注视着对岸的巴格达城,李来亨说道。
“文锦,你看,这就是巴格达。”
“孩儿知道,巴格达,在古波斯语中,“巴格达”的意思是“神赐之城”,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建城,他是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在唐书里称其为“黑衣大食”……”
注视着巴格达,李文锦突然说道。
“爹,在大明,那怕就是社学里的蒙童,也能通过博物课,知道巴格达,知道黑衣大都在这里修建的团城。”
“团城”就是黑衣大衣国君曼苏尔下令修建的国都,在大明的“博物”一书,不仅有有关这座城市的描述,还记载着城市的筑建过程,曼苏尔如何让工人们依照圆形的城市设计,用煤渣在地面上画出线条轮廓。
对于在大明留学长达十年之久的李文锦来说,对于这些,他当然不陌生。当然,在言语之中,也难免会对大明推崇倍致。
“反观咱们大唐,虽然像大明那样,在每个折冲府都建了社学,可学东西却和大明差远了,大明的童子读完社学,除了识字,还通数学、知博物,可反观我们呢?不过只是识字而已。”
“文锦啊!”
儿子的话,让李来亨笑道。
“国与国不同啊!相比大明,我大唐丁不过百万,口不到三百余万,你再看看他们……”
手指着远处的府兵,李来亨轻声说道。
“我大唐百姓,说是唐人,可年青人里头,有几个不是串串,当年出关时的老兄弟娶的可都是土人,那些土人婆娘,别说是汉字了,汉话都不会说几句,能让这些人说汉话,识汉字,读圣人文章,就已经是功在社稷了,你长年在大明,不了解这些,其实,那怕就是明人,对我大唐于此地的教化之功,也是深表赞同!”
压低话声,李来亨轻声说道。
“父王为什么相信出兵巴格达,能够换来大明对咱们的认同?就是因为知道乾圣皇帝大唐的教化之功的认同,甚至还说过“唐王能让波斯都护府重归华夏,令佛光再渡波斯,实是功在社稷”。”
这话是乾圣皇帝说的?
差不多有一半吧。
至少乾圣皇帝不会说那个“唐王”的,对此,李文锦是绝不会戳穿的,可爹的拉接来的话,却让他的眉头一皱。
“只要打下巴格达,再往北打下摩苏尔,我大唐非但能得到两河流域最富庶的土地,还能进而与大明交好,甚至那怕就是大明对咱们册封也不是不可能的。”
册封……
见四下无人,李文锦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