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0/949


“周浩,你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先和舰队恢复联系吧!”
“现在舰队正在和土耳其人打仗,怎么联系?”
想了想,周浩就道。
“先升旗吧,指不定他们能看到,等海战结束了,咱们再派人过去。”
其实,在海战中,根本就没有谁会注意到岸上,土耳其人没有注意,明军同样也没有注意,那面日月旗在炮台上飘了几个小时,压根就没有任何人注意,期间他们甚至抓到了几个土耳其信使。
……
周浩的讲述,让郑森等人都傻了眼,即便是久经战阵,他们也很难想象天底下会有这样的事情,一座看似坚不可摧的炮台,居然被如此轻易的拿了下来。
“现在炮台里的情况怎么样?”
“炮台里除了咱们的人之外,还有3256名划浆奴隶,都配有燧发枪,不过没有大炮,但凡是可以移动的大炮都被土耳其人带到达达尼尔那边去了,副帅,”
周扬说道。
“根据我们从土耳其信使那里获得的情报,他们在那里部署了超过四百门大炮,这还仅仅只是海峡南侧,北侧估计也有相应数量的大炮,有情报说土耳其王妃下令把所有的大炮都调到了那里,他们似乎是打算把咱们留在那。”
闻言众人的脸色皆是一变。
400门大炮!
那怕就是那些在大炮轰不穿他们的舷板,可打在桅杆上、甲板上呢?舰队完完整整的冲出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来,咱们是出不去了啊!”
抿了抿嘴唇,郑森笑道。
“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给咱们准备了一道大餐,你说要是不去的话,可真有点对不起他们,那么大张旗鼓的……”
口中这么说着,郑森朝着巴伊洛看去,不过并没有说话。
“阁下,我刚才的那个建议,就目前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我们又多了几千个士兵,还有大量的武器。”
又多了三千多士兵!
想要守住马拉马尔岛,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况且,现在土耳其人的舰队已经被彻底的摧毁了,只要郑森愿意,甚至可以做到“寸板不得下海”,当然那是针对土耳其人的。
可是,想了想,郑森说道。
“马拉马尔岛上,没有要塞啊……”
如此叹了口气,郑森又问道。
“这么多人都到了岛上,粮食怎么供应?补给怎么办?我们是能够阻止土耳其人下海,如果我是土耳其人,就直接阻止商人卖给我们粮食,到时候可就不可办了……”
尽管船上的食物足够舰上的官兵吃半年,即便是加上那些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也够吃上几个月的,可是有些事情总需要提前考虑,时间拖的越长,对自己这边就越不利。
守岛,看似稳妥,可是隐患还有不少啊。
“阁下,在伊斯坦布尔有很多犹太人,只要有钱,他们可以把灵魂卖给魔鬼!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购买所需要的物资,无论是粮食还是修船所需要的铁器,木料。”
甚至于巴伊洛都善解人意的帮助他解决了钱的问题。
“至于钱也好办,即便是船上没有带足够的资金,我想以大明在欧洲的信誉,他们肯定愿意向阁下提供贷款,然后我们可以用他拉的贷款购买所需要的物资,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多付一些利息而已。”
世界上最能和犹太人有共同语言的是谁?也就是威尼斯人了,威尼斯人是一群生意人,他们会从生意的角度去看待很多问题。
而巴伊洛的建议,无疑是目前来说最具有操作价值的,毕竟,就眼下来说硬闯的话,根本就是死路一条,可如果在这里,长期驻扎的话,没准可以有意外收获也不一定。比如可以里应外合攻占达达尼尔海峡。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在郑森犹豫的时候,那边有人禀报道。
“报告,有一艘船在靠近我们!”
第1087章
土耳其人的陷阱
遮天蔽日的黑烟垄罩了整个大海,从伊斯坦布尔城向外看去,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与马拉马尔海交汇的海域,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船只残骸,一艘艘无比强大的拥有40门甚至80门大炮的战舰,就这么或是变成了一堆堆篝火,或是沉入了海底。
对于任何一个目睹这场海战的人来说,他们都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心灵冲击,在他们的眼前,庞大的奥斯曼舰队全军覆灭了,大海被硝烟和烈焰所笼罩,宛如炼狱一般。这样的冲击甚至会让人们怀疑,怀疑奥斯曼帝国的强大。
至少对于维克多·沙逊而言,从海战打响,他就站在临海的房屋顶楼平台观看着这场海战,到夕阳西下时,他亲眼目睹到除了十几艘船侥幸逃离外,奥斯曼-队全军覆没,素丹苦心经营的海上力量一朝化为灰烬。
在这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亚当斯伯父的选择。
奥斯曼帝国已经无可避免的陷入了衰退,犹太人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要与胜利者为伴!
若有所思的看着宛如地狱的大海,维克多·沙逊上了船,由斯拉夫奴隶驾船送他朝着中国舰队驶去。
看着中国舰队,维克多·沙逊并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一百多年后他的子孙沙逊·本·塞利成为巴格达的首席财政官,把沙逊家庭带入顶峰之后,因为受到持反犹态度的新任行政长官的迫害,只能逃到波斯湾港口布什尔,后来又逃到印度孟买。他在孟买成立了经营国际贸易的沙逊洋行,从此沙逊家族就参与到鸦片贸易之中,最终凭此成为远东巨富。
现在的沙逊家族不过只是一百多年前从西班牙逃到奥斯曼,在奥斯曼素丹庇护下的“普通犹太家族”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维克多·沙逊给做出某些选择。
在靠近中国舰队的时候,维克多·沙逊特意看了一下那些浆帆船,那是被中国人俘虏的船只,上面有不少土耳其人俘虏,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划浆奴隶。现在那些基督徒奴隶肯定能够获得自由了。
自由……维克多·沙逊默默的在心里念叨着这两个字,他又瞧了一眼身边的斯拉夫奴隶,在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奴隶有很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奴隶,而且他本身也是一个奴隶贩子。犹太人从不排斥挣钱的买卖,那怕是出卖天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们出卖过耶稣不是。
终于,来到了中国人的船上,一见面维克多·沙逊就表明了他的身份。
“将军,我的伯父是亚当斯·沙逊,他是素丹的秘书,我想将军应该知道他的身份。”
亚当斯·沙逊?
那个主动充当间谍,选择与大明合作的犹太人?尽管心底对于这些吃里扒外,望恩负义的犹太人极为不耻,但是郑森仍然点头说道。
“亚当斯·沙逊,他是你的伯父是吗?他是一个聪明而且极为明智的人,在这场战争中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我想你们势必也是如此吧。”
犹太人!
在奥斯曼帝国各地都生活着大量的犹太人,他们是奥斯曼帝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怕是他们的地位是低下的,有了犹太人,苏丹才可以靠征税养活他的军队和部落,而不仅仅依靠抢劫。不仅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维齐儿、帕夏、贝伊们的管家、翻译、秘书、医往往都是犹太人,在他们的船厂、铁厂以及兵工厂等各种工厂之中,技师往往也是犹太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奥斯曼是什么形象?
苏丹、帕夏们怀里或是抱着娈童玩搅基或是抱着女奴享欢纵,边喝酒边说赞美先知。身后站着黑人侍卫,旁边是一脸谄媚的犹太御用商,也可能是告密者或者狗头军师。还有几个大盘子,里面放着基督徒被砍下的脑袋。
也正因为他们的特殊的身份,太子才决定与他们合作,这些犹太人卖起国来,可从来没有丝毫负担,毕竟,他们卖的是别人的国,那怕是这个国家曾经他们受到驱逐时庇护过他们。
“是的,阁下,伯父曾写信告诉我们,能够与中国合作是我们的荣幸,所以在得知贵军开始对伊斯坦布尔进攻之后,我们就立即动员了在城内的一切力量,搜集了大量的情报。”
对于一支异地征战的军队来说,带路党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犹太人或许望恩负义,但是他们和亚美尼人、和那些受到压迫和奴役的基督徒不一样,他们能够接触到奥斯曼的高层,能够向大明提供大量的情报。
“我给您带来了伊斯坦布尔的城防图还有有关土耳其人的军事情报,现在,根据图尔汗王妃的命令,守卫伊斯坦布尔的军队,大都被调到了达达尼尔海峡,他们在那里部署了大量的火炮,除了大量的32磅炮之外,而且还有在那里部署了许多重型射石炮,那些火炮或许老旧,但重达几百磅的炮弹肯定能给舰队带来难以意料的伤害。”
奥斯曼帝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岸炮,不仅拥有各种各样的加农炮,还有15世纪铸造的射石炮,就是所谓的“精罗震怒炮”,就是他们轰开了君士坦丁堡看似不可摧毁的城墙,现在土耳其人把那些老旧的射石架在海峡两岸的炮台上,不过,相比较1453年,那些巨大的射石炮发射的已经不再是石弹,而是铸铁炮弹或者可以爆炸的高爆弹,甚至在1807年英国海军袭击达达尼尔海峡时,它也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发奥斯曼岸炮的炮弹就给英国战舰造成了约60人的伤亡。
而且那些重达几百磅的炮弹,绝对称得上是实打实的“碎木机”。这种老旧的武器可以在近战中轻易将敌舰船壳打成碎片,问题是达达尼尔海峡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区区几百米。而这也正是他们选择射石炮的原因。
维克多·沙逊带来的情报让郑森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这次确实真有点儿难办了。
看着神情凝重的郑森,维克多·沙逊说道。
“将军阁下,现在,几乎所有的土耳其军队都在达达尼尔海峡那边!他们在那里布了一道天罗地网,就等着阁下率领舰队闯进达达尼尔海峡!”
第1088章
犹太人都是带路党
“将军阁下,现在,几乎所有的土耳其军队都在达达尼尔海峡!……”
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语,让郑森、李晴午等人的眼前无不是一亮。或许维克多·沙逊没有发现他无意中透露的情报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对于军人来说,他们却敏锐的看到了另一个机会。
天罗地网!
表面上看起来土耳其人达达尼尔海峡布下了天罗地网,甚至还部署了上百门堪称“碎木机”,能够轰开城墙的射石炮,可以轻易的撕毁明军的战舰,那怕就是明军的战舰有着“铁甲”之名,肯定也撑不住那样的炮击。
虽然如此,并不是没有漏洞可寻。
至少郑森看到了一个漏洞。
想了想,郑森问道。
“维克多,你是说,现在伊斯坦布尔的城内,没有守军?”
“不是没有守军,而是非常少,从土耳其人占领伊斯坦布尔之后,这座城市就再没有面对过任何国家的威胁,所以仅仅只驻扎有少量的军队,而穆罕没得四世南下后,又带走了绝大多数近卫军,守卫伊斯坦布尔的军队,只剩下几个炮台、城堡的驻军了……”
或许,这也是因为伊斯坦布尔特殊的,近乎于完美的地理位置,使得那里很少遭受外敌的入侵,而对于正处于扩张期奥斯曼帝国而言,根本不需要考虑外来的威胁,只要他们的炮台守住了海峡两边。也就没有任何敌人能够威胁到伊斯坦布尔了!
200多年间的承平,甚至让伊斯坦布尔的人们,根本就不曾考虑过战争的威胁,战争距离这座城市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也就是明军居然会如此不讲武德,趁着夜间突然闯进了了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了马拉马尔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