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949


既然家父为人陷害身陷天牢,将来生死不知,侯家上下已经惨死,那就由自己撑起侯家的将来吧!
甚至这也是侯方域会献出毒计的原因!
和其它人不同,侯方域不仅是河南本地人,因为父亲侯恂是朝中户部尚书,曾通读兵志地要的关系,所以对黄河的情况颇为熟悉。自然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挖破大堤更为有效。
“贝勒爷,黄河泥水多,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泥沙沉于河床,自开封以下,泥沙淤积,河床不断被抬高,黄河也就成了悬河。以黄河水势,一旦黄堌口决口,包括济南在内的大半个山东,就可以成为泽国,如此一来,贝勒爷非但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尽毁济南,而且又能达成皇上的糜烂明朝的旨意!”
任何人一旦选择了背叛,为了要新主子面前邀功,往往会通过对同胞的狠毒来表现自己的忠诚,宋国辅是如此,而侯方域同样也是如此。
“可如此一来,山东尽为泽国,大军回撤时,又该如何?”
相比于阿巴泰的有勇无谋,图尔格无疑更谨慎一些,对于侯方域以水代兵的毒计,他自然是欣赏有加,但是他同样也看到其中的风险——洪水同样也会阻挡大军的退路。
“图大人,北直隶地势是西高东低,河水会黄堌口向东流去,而大军回撤时,可以从黄堌口往西过河,而且,小的听说明朝皇帝派遣洪承畴领十万明军正沿河南南下,以水代兵非但可以淹没半个山东,就是洪承畴率领的十万明军,也必定将葬身鱼腹,这十万明军中,有多少是边军精锐,想来图大人比小人更清楚,一但没了这十万明军,自此之后,明朝就再无力量阻止大清南下,一统中原了!”
在说出这番话时,侯方域只觉得胸膛中突然涌现出一股斗志,他甚至看到了侯家再次兴旺起来,而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清国的开国功臣……
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在历史上,侯方域这位因为《桃花扇》传名后世的“风流才子”,为求晋身之道,就向清廷献计挖开黄河,以致伏尸百万,简直丧心病狂至极。可笑的是,世人只记得《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可谁记得那数以百万计的浮尸饿殍。
现在本应该南下南直隶“遇佳人”的侯方域,为了活命,当然更是为了飞黄腾达,又一次献出了这个毒计。
“这……”
回头看了眼图尔格,阿巴泰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此时的阿巴泰甚至想到了回师盛京后,他那个皇上兄弟和其它兄弟是何等的羡慕他。
糜烂明朝?
你们用刀算什么本事,老子就用几个铁铲,就能杀人百万,糜烂千里!
到时候,无论是谁见着自己都得竖个大拇指!
至于那个火神……瞧着河对岸的明军炮船,昨天下午他们的炮打的那是一个犀利。
那开花弹的威力未免也太大了!
那可真是糜烂数里啊!
不过,即使是火炮犀利又能如何?
老子直接用水把你的老家给淹了!
水克火!
那是天意!
瞬间,阿巴泰甚至想到了当初皇上改国号的原因了,不就是要以“水德克火德”吗?
现在自己在黄河上遭遇那个什么“火神”,不也是天意?
冥冥中天意如此吧!
尽管看似有勇无谋,但阿巴泰倒是对鬼神之说颇为信服,这么一想,他当下就做出了决定。
“图尔格,我看这事可行,你看呢?”
“这……”
犹豫片刻,图尔格点头赞同道。
“此事确实有益于我大清,不过,黄堌口在北岸,现在河上都是明军炮船,要到对岸的话,恐怕会费不少功夫,万一要是走漏了风声……”
不待图尔格说完,侯方域就连声说道。
“图大人,黄堌口距离此地足有数十里,明军即便是在河北,也不会派人日夜于河上巡视。只需要派百人带着铁铲锄头悄悄过河,在河堤上挖出个口子,到时候河水自会冲破大堤,贝勒爷,事不宜迟,要是世子爷决定了,还是要早点派人过去!要是晚了,万一明军到时派人于堤上巡视可就晚了!”
侯方域这么一说,早就心动不已的阿巴泰,那里还会再迟疑,立即答应道。
“就这么定了,我这就派人去办此事!”
第123章
暮色中徐州城,静悄悄的,城墙上乡兵、民壮,不时的会从箭垛间抬头朝城西的清军大营看去,那里整整闹腾了一夜。
“看样子,东虏要撤兵了!”
瞧着清军大营里的动静,万寿祺自言自语道。
“万老爷,鞑子兵真的撤了?”
一旁的丁壮急声问道。
“必定是撤了!朝廷援军到了,他们自然不会在城下久留,只是不知道,是那位将军领兵!昨天要是没有官军的炮火,咱们徐州怕是要陷了!”
“是啊,是啊,那大炮可是厉害的很,甚至都把鞑子脑袋、胳臂什么的炸到城墙上来了……”
“可不是,听说还有鞑子的脑袋被炸飞到城里,被人煮了吃了……”
一时间城头上众说纷纭,而万寿祺却若有所思的盯着远处五丈多高的黄河大堤,望着对岸河堤上的篝火……
相比于南岸徐州城上的紧张,北岸气氛却显得很是轻快,初出茅庐的济南乡兵并没有留宿在船上,而是在五六丈高的河堤上安营扎寨,自出征以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脚踏实地,首战告捷并不意味着结束,所有人都知道,明天还有一场恶战等着他们!
恶战!
明天必定要登陆南岸!
在战士们于帐篷里安睡时,中军帐篷被电石灯照的通亮。
“云龙山!”
朱国强手指着沙盘上的云龙山说道,
“云龙山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世子爷,云龙山大概有500左右清兵游骑,咱们的人盯了一夜,没看到炮队上山。”
“建奴的炮队上不上山无所谓,明天云龙山就是咱们的主攻目标,只要打下云龙山,就可以和徐州城成犄角之势,大军就可以顺利登陆,在城北集结后,再进攻城西、城东的建奴。”
“世子爷,明个要是拿不下云龙山,末将提脑袋来见你。”
猛然间,钱德功的声音猛的拔高,丁鹏程的一场大胜后,他也好,陈无敌也罢,他们都等着建功立业,等着在世子爷面前露一手。
“我要的不是你的脑袋,咱们是以少打多,八千子弟兵,皆有父兄妻儿,千万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冒险,打仗情报最重要,多派人手去打探消息。”
看了他一眼,朱国强重申道。
“是,末将这就去派人。”
从济南出征时,朱国强只带了八千乡兵,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清军,尽管在武器上占尽优势,但是他仍然不敢托大,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朱国强一直和他们讨论着明天的作战计划。
而所有的核心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以炮多打炮少”。
到了下半夜,在陈无敌、钱德功他们都出去时,还不等朱国强睡下,又有人进了账内,是漕运御史张尔忠,年初运河干涸,京城主要运输线中断,他被派疏通漕运。这几个月一直来往巡视在千里河道上疏通运河。
熟悉运河的他在济宁主动登船,为船队通过运河出了不少主意。见他进了帐内,朱国强便客气道。
“移孝,怎么这么晚了,你还没睡?”
神情焦虑地张尔忠,开门见山道:
“世子爷,方才小臣刚才去黄河边上转了转,情况非常不妙。”
“怎么了,你看到什么。”
正打着阿欠的朱国强,听了他的话,立刻低声问道。
当初的济宁之所以把张尔忠拉上船,就是因为他熟悉运河,熟悉黄河,对于定下了“沿河攻击”这个策略的朱国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拉他上船就是来当军师的,至少是河运军师。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困意立即消失了。
“世子爷,昨天您说明天要过河,所以小臣就一直在观察河上的情况,寻找水流不急,适合上岸的地点,可就在一个时辰前,黄河的水流突然降了不少,足足降了一倍有余!”
此时,张尔忠的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汇报。
“什么意思,移孝你能不能说的仔细点儿。”
朱国强心脏猛地一紧,急切地问道。
“小臣,从年初奉皇命南下疏通漕运,对黄河总还算是了解,无论如何,黄河的水流都不会突然降下那么,除非,除非……”
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张尔忠咬着牙说道,
“除非是有人丧心病狂,在上游掘开黄河大堤,否则河水的流速绝不会降的这么快!如果小臣所料不差的话,黄河北岸黄堌口往北,恐怕已经尽是一片泽国了。”
“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