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8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949


“这地方可真是的,没有什么人养猪,但是猪肉香啊!弟兄们,成天吃牛肉羊肉的。总有吃厌烦的时候,但是猪肉不一样。总是吃不够。你是本地人,肯定了解这里,肯定能够帮助我们收购到足够的猪肉,如果你愿意做这个生意的话,我可以把你介绍给军需官。”
情报参军主动说道。
“你放心,我们都是用金银币结账,之所以要把这个生意介绍给你,是因为大明绝对不会亏待任何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真的非常感谢你。我可以试一试”
犹太人同样也是不吃猪肉的,但是对于生意他们当然也不排斥。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沙龙并不打算去做这个买卖,倒不是因为猪肉的关系,而是因为他还要给父亲帮忙,但是那名情报官员的另一句话,却让他动心了。
“等到中国人击败土耳其人的时候,肯定会有大量的战利品。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和中国人打好关系,没准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还能从他们的手里购买廉价的战利品。”
对于生意人来说,他们总能够敏锐地看到一些商机。而沙龙就是这样的生意人。
当沙龙投身到中国一方成为向中国军队供应物资的军需商人的同时。明军和土耳其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历史书上,这场伊斯坦布尔战役,是注定要大书特书的!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场战役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并且开启了线列战术和散兵战术时代的大门。
毕竟,军事家们把这场战役当成教科书来反反复复的学习和研究,反复的进行军棋推演,无非就是证明这是一场军事变革。
其实战争的模式,早在很久之前,在辽东的战场上,就已经开始了,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变革。
从最初的预刻槽侧面带螺旋线的柱形子弹,到木托开花弹,再到后来木塞扩张线膛枪弹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进行方式,不过也就只是淘汰了方块状的阵型而已。尤其是随着滑膛燧发枪和柱形子弹的传入,让燧发枪的精度射程超过了120米,大方阵被彻底淘汰了,彻底淘汰了长枪和火绳枪的同时,横阵随之在欧洲流行开来。
其实这个过程完全是大明带来的改变,而随着线膛燧发枪和木塞扩张子弹的传入,燧发枪的射程超过了的500米,真正的变革就开始了,而受限于加工技术,欧洲各国包括土耳其人都无法给军队提供足够的线膛燧发枪,滑膛燧发枪仍然是主流。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旧时代已经被终结了。
可是大明凭借着先进的蒸汽机床和化学技术,不但早就普及了线膛击发枪,而且甚至还大规模使用线膛后装枪,有效射程超过一千米,而这意味着大明步兵手中的火枪不但对士兵的威胁大,甚至已经都足以对炮兵构成致命的威胁!
也正是凭借着手中先进的武器,朱和域和李定国等人才决定主动出击,而且这一带的地形也有利于他们。
北方的山地和湖泊,使得他们面前只有二十里左右的平原,虽然起伏不定的平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但是却让他们可以构建立多层防御,形成数里的防御纵深。
尽管明军的兵力不到五万人,但是却被分成了多个集群,依托多道防线以及防线内部的据点,形成了多道难以突破的纵深防御。
而一系列的野战工事,看似不及棱堡完美,但是却大大的加强了步兵在防御作战中的战斗能力。依托这些工事和近乎于完美的十三式后装步枪,仅仅只是依靠步兵都能顶住奥斯曼军队的进攻。
1667年7月18日,奥斯曼人的大军主力已经抵达了卡尔塔尔和彭迪克之间的明军的战线之前。
而在此之前,那些为自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就已经和明军的骑兵交战了。双方的交战并不激烈,但是鞑靼骑兵却吃了大亏,尽管明军的骑兵不多,但奈何人家手里拿的是六响转轮枪,强大的火力让这些火枪、弓箭骑兵吃了大亏,在几次遭遇战,损失上千人马后,原本猖獗至极的鞑靼骑兵立即缩回了己方的阵地。
几乎是与此同时,艾哈迈德.科普鲁律和库楚克帕夏、阿里帕夏等人,则在近卫军的护卫下,查看中国人的阵地。
不过他们却也不敢靠得太近,害怕被对方的猎兵给收拾了!
其实这几天,尽管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双方的猎兵,却早就大打出手了。
在受限于成本线膛枪无法普及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几乎同时选择了设立猎兵,这种步兵不计成本,装备造价高昂的线膛枪,而这种燧发线膛枪的射程远和精度高,能够在很远的距离有效杀伤敌人。
在欧洲战场上,这些使用线膛枪、木塞子弹的猎兵,甚至被称为移动的大炮。土耳其同样也设立了猎兵,他们的猎兵装备的还是大明金陵兵工厂的名牌货。甚至就连子弹都是原装进口的,这种民用长管步枪,除了使用燧发机之外,和军用前装滑膛枪没有任何区别。这两天双方的猎兵你来我往的都给对方带来的一定的杀伤。
身为大维齐尔的艾哈迈德和帕夏他们当然要躲开一定的距离,毕竟他们谁都不想上天去享受那七十二个处女。他们在人世间的繁华……也不比天堂差啊!
虽然距离很远,但是凭借着制做精良的“凤凰牌望远镜”,艾哈迈德他们还是能够清楚的观察中国人的防线部署。
中国人的壕沟似乎有一堵矮墙,在矮墙附近还有一些土笼据点。
“那些土笼据点里,应该就是他们的大炮。”
观察着中国人的防线,艾哈迈德对身边的帕夏们说道。
“确实是大炮,隐约能够看到炮管,不过这只是中国人的第一道防线罢了,大人,你看据点的后方,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据点,他们设立了几道防线。”
阿里帕夏说道。
那怕是最精良的凤凰望远镜,也看不到纵深腹地的情报,对于前两道防线后方有什么,他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想来,差遣应该不大。
“大人,看来我们只能从正面进攻了!”
手指着中国人的防线,阿里帕夏说道。
“你看中国人的两翼分别被大海和大山保护着,一边是海,一边是山,海那边我们游不过去,山那边,似乎也翻不过去——至少骑兵翻不过去,而且中国人在山上也部署了防线,完全没有迂回的可能。只能从正面突破过去了……”
“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阿里帕夏,你看中国人的防线设置了至少五六道,他们的防线又这么宽,这导致他们的兵力布署一定会非常分散,突破的他们的防线难度不会很大,况且,只是一道壕沟和矮墙而已,这可比进攻要塞和城市简单多了!”
库楚克说的是实话,野战确实比攻城更简单,他们既然能攻克那么多城市,攻克这道防线……再简单不过!
“阿里,我们只需要用步兵撕开中国人的防线,剩下的就交给骑兵了,骑兵!”
库楚克得意道。
“我们可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骑兵,无论是鞑靼骑兵,还是希帕西骑兵,在战场上从来都是异教徒的噩梦!”
奥斯曼确实拥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克里米亚鞑靼骑兵是奥斯曼禁卫军无可取代的作战伙伴,他们吃苦耐劳,骑马和移动速度是正常军队的10倍,能轻松泅渡宽而急的河水,冬、夏两季均能作战;他们能在全速奔驰的情况下,几秒钟射出4到5支箭,且箭无虚发,即便是在这个火器开始兴起的时代,实力依旧不失当年。而且他们在与多尔衮的“伪蒙”接触的过程中,又开始大量使用双管燧发枪。至于希帕西骑兵更是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根本,同帝国蒂玛尔制度下的封建领主,军事征收体制下的底层贵族,他们类似于欧洲的骑士,但是规模更为庞大,那些希帕西领主除了自己征战之外,也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辅助骑兵,大一些的希帕西领主甚至拥有超过二十名辅助骑兵。
这些骑兵毫无疑问,都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骑兵,他们一直都是欧洲人的噩梦,在野战中,曾一次又一次的重创欧洲人的军队,现在,在他们看来,凭借着这些规模庞大的骑兵,他们理所当然的能够重创中国人。
毕竟,在野战中,他们的骑兵是近乎于无敌的存在。
“只要突破了中国人的阵地。我们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夺回伊斯坦布尔。”
夺回伊斯坦布尔!
从新树立奥斯曼帝国的威望!
这才是这场战役之所以会在历史上被大书特书的原因,不是因为什么军事变革。而是因为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一个帝国的命运……
当然,他们绝对不会用骑兵硬撞中国人的防线,除了骑兵之外,他们还大量的阿扎普,也就是所谓的步兵。
在奥斯曼的语境中“阿扎普”,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第1113章
碰撞
基本战略方针很快就制定了下来。
无非就是阿扎普炮灰突破中国人的防线,然后用骑兵突破,扩大突破口。
对于擅长运用骑兵,擅长野战的奥斯曼将领来说,这正是他们的拿手好骑。
不过即便是如此,从艾哈迈德.科普鲁律到其他的二十几位帕夏,无一例外的都有些担心,他们也不是很担心伤亡,他们担心的是时间!
时间不在奥斯曼帝国一边!
如果他们不能在中国人通过加利波利运走他们洗劫的财富之前夺回伊斯坦布尔,那么那怕他们夺回了伊斯坦布尔,也不过只是空欢喜一场……没有了战利品的胜利是胜利吗?
况且,不能向素丹上缴战利品的胜利,可能会苏丹勃然大怒,然后下令绞死将军,在进攻干尼亚时,不就曾因为战利品太少,结果导致将军们被砍了脑袋。
奥斯曼帝国就是一群强盗,土匪,抢不到东西的时候,肯定要有人付出代价!
回到后方的营帐后,库楚克帕夏就对大维奇尔说:
“我们应该集中全部的阿扎普从一个或两个地方进行突破,只要用阿扎普冲开他们的防线,我们就能大获全胜了。”
艾哈迈德.科普鲁律点点头,说:
“确实如此,我们人多炮多,只要集中使用一定会胜利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只打一个点,而是应该再打几个点。”
“大维奇尔,您有什么计划吗?”
穆斯塔法帕夏问道。
“虽然中国人的兵力分散,如果我们只攻击他们一点的话,他们肯定有余力防备,这里是他们的防线,除了这条长壕之外,还有就是一道很矮墙,在他们的防线前方,多半还有拒马、鹿砦之类的防御设施。”
艾哈迈德·科普鲁律指着地图比划道:
“我们应该先攻打靠近山地的中国人,给他们造成一种假想,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他们的舰队,毕竟,在海上还有他们的舰队,当然,这只是一种假想,是为了将他们的预备队吸引到那边,造成中部空虚。对这里的进攻,我们可以用阿扎普……”
艾哈迈德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简单的画出了几个符号。
“等到中国人上当之后,我们再以集中最精锐的近卫军,趁着中国人的注意力被吸引的时候,一举将他们防线击穿。最后再投入骑兵,冲击敌人的后方,切断敌人的退路,在他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投入我们的全部骑兵,用洪水似的攻击,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抵抗,速度、速度,还是速度,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他们就必定会失败!”
可以非常肯定的一点是,艾哈迈德.科普鲁律的布署,从这一天起,就被写进了军事教科书,成为了突破敌方阵地防御的标准战术。甚至直到装甲战车时代,这种战术也是被经常使用的,只不过那个时代,战马变成了战车……
“大维奇尔,那我们什么时候发起攻击?”
穆斯塔法帕夏问道。
“明天上午,晨祈之后!”
除了阿扎普炮灰中有大量的基督徒炮灰之外,奥斯曼的军队中绝大多数都是教徒,当然要先晨祈,然后再打仗了。艾哈迈德.科普鲁律想了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