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9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0/949


不知道什么时候,孙嘉诚就停下了车马站在了站边的高处,望着大队车马从他的身前通过,走向西域,回望嘉裕关,他的眼眸当中,已经满是泪花。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啊……”
在他感叹这时,有人从关内骑马而出,到了他的身边下,勒住马冲他笑道:
“孙老弟,你们读书人,就是矫情的很,又搁这感慨呢?”
看了眼那来人,是在关内认识的陕西人孙林茂,他们一个山西,一个陕西,虽然不是一个地方的,可却也认了亲友。
“出关是西域,关内则是中华!”
孙嘉诚叹道:
“待我们出了关,就身不在中华了......”
孙嘉诚家境贫寒,读书一直读到省学,但是却没有拿到奖学金,不得不放弃学业,和其它人一样,他选择了背井离乡。
尽管乾圣对普通百姓不像军户那样有“长子继承制”,但乾圣朝却有“分户令”,那是源商秦朝的分户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虽然大明没有倍其赋,但是却加重了徭役,倍其役,比倍其赋更狠,毕竟,对于百姓来说,更为繁重的是徭役,更让人恐惧的是——还不准百姓用银子顶役,这意味着他们要实打实的负担繁重的徭役,所以分家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对于家境贫寒的孙嘉诚来说,面对十几亩薄田的家业,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与大哥兄弟分家析产,一个是迁往他地,背井离乡。
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现在的大明移民他地早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身不在中华?”
孙林茂哈哈大笑道:
“孙老弟,你瞧瞧你说,咱们是什么人?”
“咱们是大明人......”
孙嘉诚说道,
“既然如此,即便是出关咱们仍然还是大明人,还是中华之人,日月所至皆是明土啊!”
说着话,他又看了一眼嘉裕关,说道:
“这关上的是大明的话,出了这关……额们举的还是大明的旗,又岂不是中华之人!”
第1134章
大明朝是支持你的
宫殿里的钟声响起时,国宾馆内的那些远道而来大明官员都愣住了。他们早在一周前就已经抵达了大都,来这里干什么?
当然是和蒙古谈判的了。
谈判铁路新约,嗯,是来让多尔衮出让路权的,路都快修到了伊犁了,是时候继续往西修下去了。
“这是……”
身为使团正使的张克俭,这位大明前首辅的幼子,虽然官职不高,不过只是使团正使,可在大都这边却颇受人尊重,毕竟,他爹是大明的前首辅,从龙的功臣,他拉住馆内的典客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
“回禀大人,大,大汗死了!”
大汗死了!
多尔衮死了!
张克俭立即愣住了。
多年来,对于这个蒙古,大明上下可以说是怀揣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为什么会复杂?
原因再简单不过,谁都知道这个蒙古是建奴冒充的,不看其它人,就看多尔衮大汗就行了。
现在蒙古大汗多尔衮死了!
死的正是时候啊!
突然,张克俭对身边的副使说道。
“走,去见孙思勤。”
孙思勤是蒙古国的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大明的内阁阁臣,这几天他们因为路权谈判的事情,也有过很多的接触。
上午,张克俭没见成孙思勤,人家在宫门外痛哭表达忠心呢,而且还要安排大汗的身后事。
不过到了下午,张克俭终于见到孙思勤,见到他的那个瞬间,看着他身上的孝衣,他的想法变得更加坚定了。
这是一个好机会!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虽然张克俭是前首辅的幼子,可那又能怎么样?当官可不问什么出身,而且他太年轻了,虽然有足够的时间去闯荡官场。而且他爹也得给他留下了足够的人情,到那都会有人照应,可是做官还是要靠自己。
靠什么?
当然是能力了!
是功劳了!
“见过大学士!”
张克俭抱拳笑道。
孙思勤还礼道:
“见过使君!”
张克俭问道:
“能否你我单独说话?”
“当然可以,使君请。”
孙思勤的脸上带着些许悲色。
来到后堂室内。
张克俭开口就说:
“多尔衮死了!”
没有丝毫的恭敬可言,可对此孙思勤也不觉得有异,点头道。
“是的。”
“他死的正是时候,”
张克俭笑道。
“多尔衮是大明与蒙古之间所有问题的关键,过去我们一直不愿意和蒙古关系正常化,就是因为多尔衮,他欠了大明太多的血债,这血债直接影响到蒙古与大明的关系。”
“确实如此,其实,修整与大明的关系,维护友邦之谊,一直是蒙古上下的共同心愿!现在大汗驾崩,正是修整与友邦旧怨的大好时机!”
这个大学士实在太有趣了,张克俭笑道。
“那你也应该知道,大明百姓能记得住多尔衮的名字,同样也能记得住谁是他的儿子!”
张克俭的话,让孙思勤的一愣,他瞬间就明白了。
这位正使的意思就是大明不接受太子爷继承大汗之位了,为啥?因为他是多尔衮的儿子啊!
就这么简单,所以他不能当大汗。
“这……”
大明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们是想……是想让其它人的当蒙古大汗?
“作为友邦,大明以为蒙古大汗的位置,应该由一个不欠大明任何血债的人继承,如此才能让两国关系放眼未来,不至于为旧时恩怨影响,你觉得呢?”
张克俭只差没有直接指名是谁了,不过对此,孙思勤倒也没有坚持,而是立即回答说:
“请使君放心,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蒙古最看重的就是与友邦的关系,我们会千方百计的维持这一关系,但是太子爷正在从莫斯科过来,他毕竟是沙皇的皇夫。”
张克俭顿时会意。
就是说,他们会想办法去让大明满意。
但是,他们目前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毕竟,多尔衮是有儿子的,蒙古是有太子爷的,可是为了维持与大明的关系,他们肯定会想一些办法的,只不过这个办法,恐怕就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了。
毕竟,太子爷不仅是蒙古的太子,而且沙皇的皇夫,换句话来说,他们是要考虑罗刹那边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