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23


“而且说到底,朕的脸面是要良臣还有御营将士,给朕挣回来!”赵桓用力拍了拍韩世忠的肩头,“打个胜仗回来,朕自有安排。”
韩世忠不知道赵桓要干什么,但是他却万分相信,这位天子绝对是言出法随,一言九鼎!
“官家,臣这就整军筹备,五日之内,必定出征!”
韩世忠转身要去军营,让赵桓把他再次拉住。
“良臣,朕几乎忘了一件事情,朕已经下旨,赦免了尊夫人父辈的罪过,加封尊夫人为秦国夫人,你要好好待她。就冲她能去大牢外面,给你送酒,隔着大牢痛饮,就足见是个奇女子。也唯有这般奇女子,才配得上你这样的伟丈夫!”
韩世忠觉得二十年的军营生涯,已经把他炼成了一颗油盐不进的铜豌豆。
不管别人怎么对他,都不大可能得到他的真心。
尤其是赵桓。
说得明白点,不管对你多好,不就是看重你的才能,想让你卖命吗!说白了,他想要你死,你还会真心感激吗?
可是在这一刻,韩世忠这块滚刀肉,让赵桓给煮烂了,揉碎了。
要风光,让你穿着太祖铠甲,凯旋而归。
要权力,把整个御营托付给你。
要钱财,五百万两就在怀里。
坦诚,信任,周到,连夫人都替你考虑到了。
还有什么说的,哪怕立刻战死,也值得了!
“臣替贱内拜谢官家天恩!”
铁打一般的汉子,落下了热泪。
事到如今,再无可说。
韩世忠全力以赴,整军备战。
御营司进行了彻底的重编,主要分成了前后左右中,一共五军。
御营前军都统制落在了岳飞头上,兵马员额是一万八千人。张俊、苗傅、刘正彦、刘子羽,还包括王贵、徐庆、张宪等人,都隶属岳飞手下。
这么奢侈的配置,只是为了安定后方。
“岳飞,俺要领兵出征,翼护开封的职责就落在了你的肩头,不管担子有多重,你都要扛起来,保护好官家,保护朝廷!”
面对韩世忠的吩咐,岳飞昂然拱手,“请太尉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顿了顿,岳飞又道:“韩太尉,末将以为金人西路军兵马强盛,此去解围,万万不可分兵,还需太尉勇往直前,随机应变,才能顺利解救被困军民。”
韩世忠笑了,“好你个岳鹏举,敢教训俺了!”
岳飞脸涨得通红,只能无奈道:“末将曾经在河东效力,又是奉命联络朝廷,才进京的。”
韩世忠一笑,“行了,俺听官家的教诲,不会跟你这个雏儿一般见识,守好黄河,不然回来打屁股!”
岳飞眼角抽动,一大一小更明显了,他咬了咬牙,“不劳韩太尉操心,末将守不住,自会砍下这颗头颅谢罪。末将这就告辞,下午会派人过来,领取军饷,还请太尉行个方便!”
说完,岳飞昂首离去。
韩世忠看着他的背影,不怒反笑。
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骄傲吗!
可惜啊,二十年的光阴,让他变成了一个泼皮,谁又不想继续做个意气少年!
“传令,让刘锜、姚平仲、王渊,还有刘晏过来!”
被点到的这四个人,分别统御左军、右军、后军、骑营。
其中刘锜的左军人马编制最多,达到了两万一千人。这些人当中,有一万五千出自最初的御营,包括何蓟、吴元丰等人,都在刘锜的手下,论起实力,仅次于韩世忠亲自统御的御营中军。
在刘锜之下,就是御营右军都统制姚平仲。
这位也不陌生,作为西军当中,著名的“小太尉”,前面的表现放在一边,但是在胙城一战,他表现极其出色。
姚家又是西军当中,仅次于种家的山头,故此在这次整编当中,他也得到了都统制的高位,兵力数量和刘锜是相等的。
不过韩世忠借调了三千人,编入刘晏的骑营,至于最强大的静塞铁骑,反而由韩世忠亲自统帅。
也就是说,姚平仲实际掌握的兵马,只有一万八千。
王渊是后军都统制,他的兵力更少,才区区一万六千。而且这一万六千也很杂乱,其中有杨惟忠的蕃兵,还有范琼等人,还有种家军的旧部,说穿了,就是个大杂烩。
再往下,就是刘晏的骑营。
他原本有八百赤心队,经过多次战斗,有损失,有扩编,数量达到了五千,加上从姚平仲手里调过来的,达到了八千骑兵。
“眼下光是御营兵马,就有八万有余,另外还有折家军两万人,会配合我们,一起驰援太原。也就是说,我们有十万大军,太原的金人至多五万,此战优势在我,此战必胜!”
韩十万完成了战前动员,要求各军清点军械,动员士兵,准备妥当粮饷车马,锣鼓帐篷。然后次第出发,向太原开拔!
五天时间过去,刚刚凯旋而归的韩太尉,再度点兵出征,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比士兵更多的则是开封父老乡亲。
这些人刚刚摆脱战争之苦的人们,最是清楚围城的滋味。
他们的篮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吃食,煮鸡蛋,糕饼,点心,一样不缺。多次并肩战斗,已经让他们不是那么害怕士兵,相反,不少开封年轻人也投军了。
人们将一把一把的点心塞到了士兵的手里,期盼自家孩子,早日凯旋归来……
“官家,上次不分兵也就罢了,这一次可是去太原啊!官家竟是如此信任韩良臣吗?”李纲问道。
赵桓面色严峻,“你和韩世忠一文一武,朕的信任,没有偏差!”
李纲的浓眉挑了右挑,突然道:“官家,臣奏请加韩世忠枢密使衔,节制西北所有文武,专心对敌,以免掣肘!”
第101章
宗泽北上
“武人挂枢密使衔,狄青可是前车之鉴,伯纪莫非打算让韩良臣重蹈覆辙?”
官家嘴上调侃,可是以伯纪称呼,就如叫韩世忠良臣一般,亲切之意,不言自明。一文一武,果然是朝堂的两根支柱。
李纲非但没有欣然,反而越发诚惶诚恐。
“臣不敢欺瞒官家,臣有私心。”
“哦!”赵桓大笑,“李相公,你居然能有私心?”
李纲更加惊讶,没想到自己在官家的心里,竟然是道德完人?这么一问,弄得李相公更加惶恐,看起来必须要三省吾身才行,不然如何对得起官家的信赖。
“官家,臣让韩世忠主持河东战局,节制所有文武,除了想快速解围太原之外,臣还有一个打算,臣想设立河北留守司。”
“河北留守司?”
“嗯!”李纲用力点头,“臣反复思量过了,以当下的兵力,纵然能渡过黄河,也没法守卫河北之地。更何况一旦兵力北上,远离京城,开封有再度被围的风险。在几年时间里,朝廷主力怕是没法渡河抗金。但是河北百姓,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将河北拱手让于金人之手。”
“故此,臣打算设立河北留守司,暂时屯驻大名府,总揽一切军民大权。招募河北义士,整饬城防,刺探军情,以为朝廷屏障。”
李纲说完,便等候赵桓裁决。
这个提议对赵桓来说,可是半点不陌生,这不就是岳飞三条防线论的第一条吗!
毫无疑问,坚固的大名府,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只不过李纲此刻提出来,却是让赵桓有点惊讶,李相公的脾气改了不少,只是这么短时间,如何连才略也增加这么多了?
“李相公,这是你的提议?”
李纲老脸微红,“是,是陈过庭陈中丞的建议。”
“陈过庭?”
赵桓想了半天,才意识到此人是御史中丞,早年忤逆蔡京等人,被罢免官职,后来李纲掌权之后,让陈过庭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御史中丞,执掌言路。
宋明两朝,都是文官主导的朝代,文官之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言官,不说明代那些言官剽悍的战绩,宋代的言官也丝毫不差。
一旦让言官找到机会,立朝几十年的宰执,说被罢免,就被罢免。什么范仲淹啊,韩琦啊,乃至王安石,欧阳修……数得着的名臣,要是没被御史弹劾过几次,都不好意思见人。
而且御史们也都清楚,他们的使命就是像蚊子一样叮人。
甚至还有绩效考评,当了御史,敢不说话,是要交辱台钱的。
说明你不合格!
只不过在赵桓接管朝政之后,对御史半点也不感冒。
非但不听御史的谏言,还以军国大事为由,把御史言官排除在了决策圈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