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23


赵桓咧嘴苦笑,“朕早就把所有仓库都交给了户部,现在朕能动的钱就是卖邸报的收入,再有就是宫里的龙椅,不瞒吕卿,朕有时候都想把龙椅熔了算了,弄个铜的,刷点金漆,糊弄一下也就是了。”
听到这话,吕颐浩先是一惊,随后狂喜,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赵桓拿眼睛鄙视着他,我倒霉你兴奋什么劲儿啊!
吕颐浩笑道:“官家如此自律节俭,大宋中兴可期……还有啊,接下来的邸报又有内容可写了。我朝天子,以仁宗皇帝最为节俭,连一碗羊汤都不舍得喝。可仁宗朝,天家私库买卖货物,年入何止百万缗!官家却能尽去私库,财税归一,如此德政,真是亘古未见啊!”
赵桓眨巴了两下眼睛,你当他不想有个小金库啊!
可问题是笼络朝臣,不是说说而已。
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不然人家就算表面答应了,也只是出工不出力。
所以说,赵桓这个官家,也真是够难的。
他现在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天看着邸报销量增加了,算着多卖一份,就能多入账一文钱。赵桓突然想起了上辈子的时候,他也白嫖过的,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啊,不但要订阅,还要打赏投票一条龙,坚决不说下次一定,做一个慷慨的好官家。
不过就在如此艰难之时,倒也出现了一个好消息。
事情发生在和西夏的对峙前线。
原来西夏受金人唆使,入侵泾原路,统制李庠引兵交战,结果打败,而就在大军溃败之际,泾原路第三将曲端临危不乱,率军死战,打退了西夏兵马攻击,并且保住了全军,随后退守镇戎军固守。
不得不说,这表现已经让赵桓非常满意了。
西军主力尽数勤王,到了现在,已经不剩多少了,包括折家军,也被金人消灭,西北空虚得厉害。
正因为如此,赵桓才派遣秦桧去出使西夏,试图劝说西夏罢兵,双方联手对付金人。
可秦桧还没发挥出威力,西夏就已经南下了,这对大宋来说,绝对称不上什么好消息。
而曲端表现神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曲端还给赵桓送了一份厚礼。
这份礼有多厚呢?
差不多八尺!
在赵桓面前,赫然立着一匹神骏的黑马。
这匹马比别的马都要高出一头,非常显眼,尤其是骨骼粗壮,十分结实,乍一看有点像挽马,可这匹马神气十足,动作矫健,又不像挽马那么呆滞。
“鹏举,你是懂马的,这匹马如何?”
岳飞眯缝着眼睛看了片刻,赞叹道:“果然是一匹少有的良驹。”
赵桓自然是相信岳飞的眼光,这时候他拿过曲端的上书,仔细看起来。
曲端告诉赵桓,此马名为“铁象”,因为身体漆黑,体型硕大而得名,赵桓看了看,倒也贴切。
再往下看,曲端说此乃和西夏作战之中,夺得的神驹,是他亲手俘获,此马一日一夜,能行四百里,负重、冲锋、耐力,皆是一流。
随后曲端又说,他仰慕官家圣睿英武,恨不能伴随官家左右,故此先献上宝马,替臣陪伴官家。
此马便是臣的一片忠心!
赵桓嘴角上翘,这个曲端也是个妙人。
按理说献宝吗,到此为止就可以了,可谁知道曲端又加了一段:臣文武双全,有千里之才,远胜韩世忠,若是官家信任,臣愿舍身报国,替官家镇抚西贼!
赵桓又瞪圆了眼睛,这是管自己要官了……
第123章
亲征
“鹏举,你怎么看曲端的札子?”
岳飞摇头,“臣委实不知。”
赵桓沉吟,轻笑道:“朕也不知,看起来这个官是不好给了。”赵桓没法继续逗留,他只是让万俟卨辅佐岳飞,尽快完成丈量土地,按人头授田。
所谓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涉及到土地田产,稍微不慎,就会闹得天下大乱,别看政事堂会议通过了,又有几个人愿意从自己身上割肉,说来说去,都是大势所迫,没有办法。
假如弄出了事情,立刻就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对,什么大局为重,骗鬼去吧!
赵桓太清楚自己的大臣是什么德行,这也是他选择从岳飞这里破局的原因,毕竟只有岳飞的部下空额最少,也只有他不会因为贪财,胡乱分田,
为将不贪不占,士兵如数得到田亩,第一步顺利走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在授田中,是豪强添乱,就处理豪强,是军中有人巧取豪夺,霸占土地,也不用客气。
反正有岳飞这个表率在前面顶着,也不用害怕政策会被彻底推翻。
从某个角度来说,能有岳飞这样的军中表率,绝对算是赵桓的幸运。
从胙城返回了京城,赵桓没有闹多大动静,他只是把几个主要臣子叫了过来。
首相李纲、兵部尚书张叔夜、平章军国重事吴敏、同时还有提督皇城司高俅。除了他们之外,就是吕颐浩、李孝忠、李若水了。
“原本朕是打算和西夏讲和,哪怕付出点代价也好,只要他们愿意跟咱们一起抗金,哪怕只是假意抗金,也可以接受。奈何西夏居然主动兴兵,进犯泾原路,该如何应付,需要大家一起商议一下。”
沉默片刻,张叔夜躬身抱拳,“官家,老臣以为西夏的情势对大宋不利,能不打,还是不要打。”
“何以见得?”
张叔夜道:“首先就涉及到咱们的部署了,吕学士认为入秋之后,金人必定南下,朝廷应该做好大战的准备。”
吕颐浩用力点头,“的确如此。”
张叔夜复又道:“当下御营岳飞部,是无论如何也动不了的。否则黄河一线门户洞开,又要重蹈覆辙哩。”
赵桓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事实上岳飞的人马还在紧张整训当中,想调用也不行。
“官家,目前京东方向上,虽然没有金人威胁,但是遍地盗匪,十分猖獗,有的贼人甚至拥兵上万,割据一方,非同小可。臣唯恐他们会勾结金人,出卖京东。为了震慑地方,臣打算调御营左军刘锜部,前往山东平叛。”
赵桓毫不犹豫点头,别的不知道,伪齐他还是知道的,虽说刘豫已经死了,但这路货色永远不缺,金人随时可以从狗圈里牵出一条。
京东方向早就因为梁山起义,弄得一地鸡毛,直到现在也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金人趁虚而入是完全有可能的。
张叔夜调刘锜入京东,赵桓十分赞同,刘锜的能力,对付土贼是半点问起没有,而且他约束部下严格,秋毫无犯,不至于激起更大的乱子,哪怕是韩世忠,赵桓都有点担心。
“官家,除了京东方向,韩世忠的御营中军已经分批调回开封修整,同时还要增加两万兵卒,争取在三个月之内,训练完成。”
没错,讨论这么久了,扩军的整体计划还没确定,但是扩军的脚步已经开始了。
韩世忠作为赵桓麾下第一悍将,自然首当其冲,政事堂的算盘很明白,他们要把韩世忠的兵马当成绝对主力,说得再直白一点,就算别人都输了,金兵再度围困开封,有韩世忠坐镇,大宋也不至于亡国,这是最后的希望。
岳飞、刘锜、韩世忠,三大悍将,三支最强的兵马,全都动不了。
就连王渊的御营后军也不行,因为他们被放在了太原。整顿城防,同时向洛阳等地移民,忙得不可开交。
唯二能动的部队就是御营右军姚平仲部,还有骑营刘晏部。
如此捉襟见肘的兵力,硬是出兵,打胜还好,可要是打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纷纷沉默不语,气氛压抑到了极点,突然赵桓咧嘴笑了,“愁什么?朕又不是死脑筋,打不了就不打,想办法多给点好处,秦桧的份量不够,就派个大臣过去,晓以利害,只要西夏不跟金人沆瀣一气,朕都忍了。哪怕他们想要土地,朕也可以答应!”
“趁火打劫,本就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先给他们点便宜,等朕灭了金贼,回头再跟西贼算账!”
赵桓怒气冲冲,俨然将西夏和大金相提并论。
这时候吴敏突然开口了,“官家,臣倒是有个看法,西夏虽然不弱,但是前几年出兵援辽,让娄室打得很凄惨,接连战败,其中三万精锐骑兵,全军覆没。他们没有大宋雄厚的民力,根本恢复不过来,这一次进犯大宋,固然是趁火打劫,可臣估计,他们也是战战兢兢。更何况曲端打了个小胜仗,算是遏制住了西贼的势头,让他们继续增兵,未必有这个胆量。”
两位大臣,意见相左,这时候吕颐浩开口了,“官家,臣有个判断,西贼入寇,应该是受了金人胁迫,忌惮金人实力。可从西夏本心来讲,他们宁愿跟大宋做邻居,也不愿意跟金人打交道。”
赵桓咧嘴苦笑,仰头道:“大宋这么柔软,还有不愿意跟大宋比邻的吗?”
群臣汗颜,吕颐浩假做不知,忽略了赵桓的吐槽,“西夏在大宋和金国之间,摇摆不定。首鼠两端。依臣看,也不用大打出手,只要狠狠教训西夏一顿,让他们见识了大宋的实力,不但不会继续入寇,没准还会转头跟大宋讲和,一起抵御金人。”
会是这样吗?
好说好商量不愿结盟,非要打一顿才行,这算什么?
下贱!
听吕颐浩这番分析,张叔夜似乎动摇了,“若是小打,倒是未必不行。除了御营右军和骑营之外,杨惟忠的伤势恢复,他重新聚拢了三千蕃骑,另外原本秦凤路还有不少兵马,晋宁军还有徐徽言,全都算起来,也有五万之众了。”
提到了晋宁军,提到了徐徽言,一直没说话的高俅突然道:“正要告诉诸公,我得到了消息,金人有意将府州等地,千里疆土,甚至整个陕西割给西夏,换取他们联合攻宋。”
高俅又哂笑道:“现在整个陕西还在大宋的手里,金人不过是糊弄人罢了。不过府州等地若是到了西夏手里,也十分棘手。”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把整个局势分析差不多。
最后的目光都落在了赵桓和李纲身上。
一位官家,一位首相,毕竟他们才是最终决断的人。
李纲沉吟片刻,凝重道:“我以为金人贪婪,未必愿意把府州拱手让人。可这一次大战,我朝先后击杀阇母活女,即便真正的金兵,也死伤过万,损失不算小。金人很有可能以府州换取西夏的结盟,甚至在下次南下的时候,连结西夏,一起入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