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3


一对党项父子,便是常说的蕃骑了。
赵桓略微颔首,谁知年轻气盛的李世辅竟然主动躬身道:“好教官家得知,臣虽出身党项,却并非西贼。此番出征,臣愿为先锋,不破西贼,誓不罢休!”
赵桓一听之下,露出惊讶神色,笑道:“好,很有精神!赐给他们父子每人一套铠甲,只要作战有功,忠心报国,朕不会在意出身。”
李家父子欣然领赏,喜笑颜开。
原本担任阁门祗侯的李孝忠也被赵桓派了出去,给他一个御营亲卫统制的官衔,领兵三千,专门保护赵桓。
如果说御营是禁军,李孝忠现在就是禁军中的禁军,责任大得吓人。
只不过这个年轻将领丝毫不惧,沉稳之中,透着精细。虽说相貌完全不同,但是从神色上看,他竟然和岳飞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很让人放心。
不只是李孝忠,一些之前受伤的将领也返回了军中。
“臣何蓟拜见官家!”
赵桓脸上含笑,亲自搀扶起何蓟,拍了拍他的肩头,“伤势都恢复了?”
何蓟一拍胸脯,朗声道:“早就恢复了,就盼着上阵杀敌!”
在何蓟之后,吴元丰、牛英,也全都满血复活,重新归队。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赵桓悬着的心放下了。
抛开眼前的成败,大宋新一代将领已经纷纷冒出来,或许还稚嫩,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就会成长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赵桓手握剑柄,豪气顿生,“李孝忠、何蓟、吴元丰、牛英、李世辅……朕念你们的名字,就知道大宋必胜,何以知之?”
“因为你们来自四面八方,出身各不相同,不只是汉人,还有蕃人,可不管你们是什么人,此刻都是大宋的将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朕广揽天下将才,反观金人,除了完颜宗室,根本无法掌握大权,西夏的情况也差不多。终究是咱们大宋越战越强,蛮夷越打越弱。早晚有一天,朕要跟你们一起出关,犁廷扫穴,覆灭金贼,和诸君痛饮!”
赵桓鼓舞士气的这一套,是越来越纯属,别说年轻人了,就连杨惟忠都跟着握紧拳头,斗志昂扬。
赵桓清点兵马,一共是一万两千人,从开封出来,向西进发。
就在赵桓出京不久,刘晏率领一队骑兵前来迎接。
“官家,臣带了麾下五千骑兵过来,另外还有两千御营骑兵,同御营右军,具在京兆府集结,等候官家驾临。”
赵桓颔首,让刘晏归队。
亲征队伍又壮大了不少,其实李永奇爷俩很好奇赵官家究竟是个什么人,想来大宋天子,必定是天上人一般。
可几日行军下来,他们发展赵桓真的没啥特别的,跟将士同吃同住,没事还喜欢拉着士兵聊天,问他们家里的事情。
偶尔赵桓还教给士兵认知,谁要是认字多,记得牢,还能当做立功的标准。
甚至赵官家还弄了不少木板,上面写着一个个的字,然后在行军的时候,前面士兵背着木板,让后面人能盯着识字。
一张板子看完,就传给别人。
这种近乎儿戏的东西,让李永奇爷俩很不理解,不光他们,甚至不少御营将士都皱眉头了,官家啊,别折腾人了行不?难道你还指望我们考个状元出来啊?
对于士兵的质疑,赵桓格外坚持。
“你们必须识字,你们要是都不认识字,朕的《三国演义》卖给谁去啊?是不是啊,吕龙图?”
吕颐浩连忙转过头,就当做没听到,他跟这个轻佻的赵官家不熟!
不过别管怎么折腾,赵桓在军中的形象深入人心。
士兵都觉得这位官家平易近人,很好说话,一点都不可怕……而就在大军前行之际,有一名西夏的使者,突然到来。
“外臣萧合达,拜见陛下。”
赵桓骑在铁象上,俯视萧合达,微微一笑,“怎么听着像契丹的人啊?”
萧合达深吸口气,“回陛下,臣当年随着公主,下嫁大白高国(西夏自称),如今已经是大白高国的臣子。”
“哦!”赵桓颔首,“可不管怎么说,你都出身契丹,金人灭了契丹,国仇家恨,你就没有想过?”
萧合达正色道:“如何不想!外臣此来,正是为了和大宋结盟而来。”
赵桓忍不住哂笑,“好话,真是好话!你们入寇边境,袭占城池,杀戮百姓,朕总算知道了,在西夏,结盟的意思是落井下石!”
萧合达脸色骤变,忙道:“请陛下耐心听外臣的下情。”
萧合达稳了稳心神,才缓缓道:“金人凶逆,胁迫大白高国,不得不南下用兵。此次出战,绝非大白高国本意。若是大宋能答应结盟,并且提供一些粮草军需,双方结盟,大白高国必定立刻调转矛头,对准金贼,还请陛下明鉴!”
说着,萧合达双膝跪倒,取出了一份国书,托在了头顶。
赵桓根本懒得接,他只是冷笑。
“原来你们进犯了大宋,还要让大宋出钱,在你们看来,大宋就是如此不堪吗?”
萧合达一顿,继续道:“陛下明鉴,粮草军需,乃是为了对付金人,却不是勒索大宋,更何况……”
“更何况以前大宋就会给岁币,所以你们抢了朕的土地,杀了朕的子民,还要让朕出钱!”赵桓瞬间抽出宝剑。
明晃晃的天子之剑,只见赵桓猛地朝着萧合达刺去,剑锋透过国书,下一秒,赵桓收回了宝剑,一纸国书,已经到了赵桓手里。
“你远道而来,朕也不能不回应。”
赵桓向四周看了看,突然发现马鬃下面还拴着两只野鸭子。伸手取下一只,然后用西夏的国书,把这只鸭子包起来,随手扔给了萧合达。
“带着去见你们的国主,告诉他,不想当死鸭子,就赶快退兵赔偿,否则,他就只有学这只鸭子了!”
第125章
胆大包天的曲端
赵宋官家亲自统兵,无论如何,都是大事情,甚至已经超过了战争本身。
毕竟君王御驾亲征,向来是西夏的专利,不但天子出征,就连太后都要披挂上阵,反观大宋这边,倒是没有皇帝愿意受驴车之苦,一直是在京城安然高卧。
偏偏这一次,大宋官家统兵亲征,不得不让萧合达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放到任何一个国家,皇帝出战,都代表着举全国之力,要来一场豪赌。
赢了自然是狂赚,输了后果可就太吓人了。
不管是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又或者是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全都是险些动摇国本的超级大事件,对一个王朝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皇帝出征,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胜算极大,十拿九稳,皇帝跑来耀武扬威,收割胜利果实,宣扬天威,比如朱棣的亲征蒙古。
要不就是国朝兴废,在此一举,皇帝亲自出来赌国运。
可偏偏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现在的情形。
大宋刚刚被金国痛打了一顿,西军的主要兵力,荡然无存,整个西北防线空虚得不得了。
此刻大宋和西夏交战,有必胜的把握吗?
显然没有啊!
而且别忘了,宋金之间,才是生死大敌,你们是主要矛盾好不好。
我们大白高国不过是趁火打劫,想要捞点汤喝,你赵宋皇帝,犯得着跟我们死磕吗?
就算是打赢了西夏,也改变不了你们的处境。
你们的主要敌人是凶悍的大金,知道不?
把西北的土地给我们一点,又能怎么样?
更何况,这些地盘原来就是我们西夏的,是我们的唱歌作乐之地。都是王安石变法之后,西北开边,被你们逐步蚕食的,我们不过是拿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有错吗?
萧合达怎么也想不通,赵桓为什么要跟西夏拼命。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天大的危机,必须上奏国主,商议一个妥当办法,究竟是和大宋议和退兵,还是大战一场……如果双方决战,会不会给金人可乘之机?
一想到金人,萧合达头皮发麻。
作为辽国出身的大臣,他可是鼓动西夏国主出兵援辽,结果几次战斗下来,让金人把他们给打哭了。
那个娄室就是魔鬼,他指挥金兵横冲直撞,一次次冲击,比铁锤还凶狠,堂堂铁鹞子,也不是金人的对手。
三万精锐骑兵,所剩无几,到现在西夏都没缓过这口气。
毫无疑问,金国是有灭夏的能力的,之所以没继续打下去,不就是嫌弃西夏肉少,不值得动手吗?
毕竟放着大宋这块超级肥美的五花肉,谁会惦记别的啊!
话说回来,西夏也馋啊,而且就吃了这么一小口,怎么就引来了赵宋的官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