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623


由于时间匆忙,西夏这边根本来不及挖壕沟,只能以弓箭御敌。
匆匆放出第一轮弓箭,足有两三支箭落在牛英身上,但都不是要害,跟蚊子叮了一下差不多,反而激起了他的狂性!
“杀!”
他三步两步,冲到了营盘前面,举起利斧猛劈,只用了两下,就劈开了豁口。后续士兵冲上来,十几个人用力,扯开了辕门,随后就冲进去了。
李良辅在领教了金国重骑冲锋之后,又一次领教了大宋重甲步兵的厉害。从某种意义上讲,牛英这帮重步兵,比金国铁骑还可怕。
当初韩世忠组建这支兵马的时候,就很明确告诉他们,金人骑兵厉害,箭术无双。用别的办法,根本讨不到便宜。
唯一能做的就是搏命!
拿重甲硬抗弓箭,然后以利斧砍刀,攻击马腿。
开什么玩笑,别说是金人骑兵了,就算是一匹普通的马,你去砍它的腿,看马蹄你不?
一句话,这些重步兵就是玩命的。可现在的问题却是他们敢玩命,西夏人不敢啊!瞬间战场就成了一边倒。
宋军的步兵挥舞着利斧,疯狂猛劈,最初西夏人还能用狼牙棒之类的武器对抗,但没过一刻钟,宋军还在玩命向前,丝毫不知疲倦,反而是西夏兵,丢了一地尸体。
他们看宋军就像是看鬼似的,这帮人踏着尸体,提着带血的斧头,嗷嗷怪叫,就是一个劲儿冲杀,谁能抵挡得住啊!
西夏兵马溃散了,李良辅气得哇哇怪叫,他连忙派遣更多的人去督战,谁敢退就杀了谁,又撑了一刻钟,督战队居然先溃退了。
这下子李良辅真疯了,难不成给督战队也配督战队?
层层套娃,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就在这时候,吴元丰,何蓟也带着兵马杀进来,李孝忠更是不客气,直接切断了李良辅的后路。
这帮跟着金兵拼出来的小子,面对西夏兵马,几乎是碾压的。
不到半天时间,李良辅全军溃败,他想突围,很客气萧关那边被宋军拿下,外围又有刘晏和吴家兄弟封锁,三万多人马,除了极少数逃进天都山之外,其余有一成多被宋军杀死,剩下两万多人,都成了俘虏。
牛英乐得巴掌都拍不到一起。
他都数不清了,只能把将官和普通士兵分开,然后给赵桓回报,俘虏了五十亩地士兵,七亩地将官……
其实之所以打得这么顺手,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李良辅带来的兵马并不是西夏精锐。
铁鹞子让娄室打废了,西夏还有步跋子,他们哪去了?难道步跋子也不是大宋甲士的对手?
什么时候宋军这么狂了?
其实说到了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西夏的部署了。
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金人一起南下呢,四个字,利令智昏!
金人在攻占府州等地之后,答应西夏,将府州,麟州交给西夏。要知道这块可是折家军的老巢。
双方斗了快一百年,彼此损失的兵力不计其数。
现在金人愿意给他们,西夏岂能放过。
而且金人还开了一个条件,金军会从河北河东攻取大宋,西北就交给了西夏,别的不说,延安府是西夏的了。
在得知这个条件之后,西夏都疯了。
延安府啊,那可是他们梦都不敢梦的地方。
如果吞下了延安府,西夏一下子拓地千里,国土面积直接翻倍,而人口更是能增加两倍以上,他们更是能把前线从横山向南推几百里。
到了那时候,大白高国可就不一样了,作用数千里疆土,拥有千万百姓,一下子就成了大国,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
前景之诱人,简直没法拒绝。
当然了,西夏国主李乾顺也不是白痴,条件随便开,不还要能兑现才行吗!
因此他把精锐的兵团一分为二,一部分放在了夏州,一部分放在了后套的黑山威福军司和天德军。
从这个兵力配置来看,西夏在提防谁,一目了然。
垂涎大宋的疆土,却把主要兵力放在金人身上,也不知道赵桓该笑还是该哭……反正李乾顺的算盘就是稳住金人,然后让李良辅先攻取平夏城,然后掉头向东,这时候夏州的主力越过横山南下,先把延安府抢在手里,这样一来,不管是跟大宋合作,还是继续跟金人勾结,他都立于不败之地。
从战略布局上来看,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唯一疏忽的就是宋军的战斗力。
当曲端突破横山,杀入西夏腹地,当赵桓全歼李良辅之后,整个战局就像天塌了似的,全面压向了西夏。
十多万主力都放在了无用的金国方向,哪怕紧急招募,李乾顺能征集的兵马也只有五六万人。
当然这些人马也不算少,毕竟西夏腹地还有许多党项部落,他们全民动员,也不至于让宋军占了便宜。
只要给他们十天八天,就能从东方调回兵马,毕竟小国吗,调动起来也方便。
可问题是李乾顺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满以为宋军会兵取灵州,因此他们几万人马放在了黄河以南。
一步错,步步错,曲端统领着三千蕃骑,沿着贺兰山,狂飙突进,竟然没有遇上多少阻挡。
当然,不少党项部落还是聚集了兵马,可偏偏这一次随着曲端出征的是蕃骑,他们多数也是党项出身。
因此本着能哄就哄,能骗就骗,实在没辙再打的方针,他们接连过关,前后只打了五仗,而且规模还都不大。
终于在突进的第三天,他们行军二百二十里,终于到了兴庆府的西边,在他们的面前,只剩下一条水面宽十多米的唐徕渠!
顾名思义,这条河渠是唐代修建,西夏是断然没有这个国力的,而且根据估计,最迟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在宁夏平原种植水稻,到了如今,已经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塞上江南的名号,一半来自天然的黄河,一半就来自以唐徕渠为主的灌溉工程。
西夏人也知道河渠的重要,因此小心打理,呵护备至,不敢有丝毫怠慢。
能杀到这里,曲端觉得自己都疯了。
该见好就收了,不能再折腾了。
可是当他把目光放在李世辅的时候,发现这兔崽子居然冲到了唐徕渠的前面,拿手里的长枪试水深。
“怎么,臭小子,你还要渡河啊?”
李世辅反问道:“不行吗?我可早就听说了,不管是宗望还是娄室,他们都敢浮马渡河,这的水又不深,咱们杀过去,好歹冲到兴庆城下,让西贼知道大宋英豪的厉害!”
曲端深深吸口气,一句话,赌,还是不赌?
他正迟疑呢,却没有料到,铁象竟然下水了。
这匹马着实神骏,块头也够大,上半身几乎都在水面上,
曲端看在眼里,咬了咬牙,妈的,老子还不如一匹马吗!
“过河!”
曲端立刻下令全军,寻找河流平缓处,牵着战马渡过了唐徕渠。
这一次他们真的到了兴庆府城下,毫无任何阻碍,这座西夏的都城,暴露在他们的眼前。
而首先映入眼帘的,居然不是城墙,而是一座高塔,足足有十几丈高,一柱擎天,矗立在城中,宛如一根大蜡烛。
曲端博闻强记,一下子就认出了,这是高台寺的佛塔,是李元昊建造的。
再移目城西,是一片堪称奢华的佛寺,这叫承天寺。是元昊王后没藏氏修的,两口子配合默契,还真是夫唱妇随。
西夏崇佛,自不必多说,区区兴庆府,规模宏大的寺庙就有几十处,而高台寺和承天寺这种放在大宋也数一数二的夸张建筑,居然能齐集一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曲端和李世辅当然无暇感叹“奇观误国”,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件事,承天寺居然建在了城外,而绵延的经院佛舍竟然和城墙相连……
“我的天啊!”曲端大呼连声,西夏人简直逼着他放火啊!
第130章
杀梁王
兴庆府原本叫做怀远县,北宋初年,曾经废县为镇,再后来,党项人看中了这块,又从镇子升格成了都城。
如果拿人来比,兴庆府的经历几乎是从白衣直接宣麻拜相。
跨了这么大一步,呈现在曲端和李世辅面前的兴庆府,就有点像小孩子搭积木,乱七八糟的一大片。
最最根本的原因是兴庆府本身格局太小,随着西夏的发展,制度完善,机构增加,人口聚集,原来的城市就不够了。
要怎么办呢?
按照中原的经验,多半是要修一座外城,可到了西夏这里,事情就行不通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人,也拿不出那么多资源。
结果就出现了非常非常荒唐的一幕,比如在李元昊时期,修建了南台,作为文武官员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