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23


钟相聚集几十处水寨的力量,把几个心腹部下都找来,紧锣密鼓,商量着举事。
钟相很兴奋告诉手下的弟兄们,只等着他儿子钟子昂返回之后,便竖起义旗。他先称楚王,封大家每人一个大官做做。
而且钟相还下令,要给他的王府准备金银器皿,什么金碗金筷子,这些小东西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钟相要求给自己特制一件龙袍,还要弄一座金玉大床,包括他的家人,也要跟着鸡犬升天。
钟相紧张的筹备,让人甚至有那么一点不真实的感觉,你丫的是起义啊!哪有这么折腾的!
不过钟相不管,他早已经忘记了早年的初衷,就剩下一个美妙的帝王梦了。
他还到处物色女孩子,准备充当未来的太子妃,对这个太子妃,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生育,要把他们钟家的香火传承下去,之所以在乎这件事,或许是由于早年间哲宗皇帝驾崩,由于没有儿子,让轻佻的赵佶继位,给钟相带来的警示。
总而言之,在这个宋金即将大战的关口,荆楚有糜烂的危险……
“官家,这是皇城司的密报,钟相大约在八月十五前后,就要举事!”高俅忧虑道。
赵桓眉头紧皱,显然这个时间让他十分不舒服。
为了对付金人,他能使用的兵力,已经全数压在了黄河南北,想要往洞庭湖调兵,已经是非常困难。
而且一旦洞庭湖出了事情,长江航道受到影响,巴蜀,荆湖,南阳,这三处粮仓都会出问题,如果粮饷供应不足,甚至可能影响和金人的决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谁能想到,就是钟相这么个东西,居然能威胁到整个大宋江山。
其实赵桓不是不知道钟相的大名,毕竟沾了岳飞的光,想忽视他也不行,可问题是赵桓没有料到会发作这么快。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去太原解救王禀,去陕西解决西夏的问题,再有加征提编,正军备战……着实没有精力,料理钟相。
“高卿,你看有没有办法,能安抚一下钟相?”
高俅眼睛眨巴了一下,试探道:“官家的意思是招安?”
“也算不上招安,只要能拖延到明年,或者后年,朕就能调动兵力,从容解决了。”
高俅眼睛转了转,最后无奈摇头。
“官家,根据老臣得到的消息,最近洞庭湖水寨不断有兵器运入,看情形绝不简单,”
赵桓抿着嘴,再次仔细看高俅递上来的情报,似有所悟。
“是地方上豪强支持钟相了?”
高俅没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君臣相对无言,赵桓的拳头渐渐握紧,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其实每当赵桓看户部的账目的时候,都惊叹大宋的财政能力,相比起其他朝代,是真的有钱。
可再看支出的账目,惊叹直接超级加倍,抵消之后,大宋的财政多数时候,居然是赤字的!
没错,这就是多数时候,大宋的现实。
不管架子多大,拿不出流动资金来,该破产还是要破产的。
哪怕只是想多收一点税,地方立刻就不稳当了,谁要是再跟他讲大宋不缺钱,大宋什么都有,赵桓保证啐他一脸,然后恭恭敬敬请这位过来,料理这个残局!
“洞庭湖不能乱,必须在宋金开战之初,就彻底解决问题。还不能拖延糜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俅用力颔首,“官家圣明,只是这样的话,派谁平叛,却是个大问题了,至少韩相公是不行了。”
赵桓笑了,“怎么?韩良臣勇猛无敌,超凡脱俗,是朕的心腹爱将,高卿瞧不起他?”
高俅居然也不怕,而是从容笑道:“韩世忠打仗固然天下无双,可他为人粗鄙贪婪。更兼他的部下军纪不行。有官家盯着,还好说。如果调到了南方,按照西军的做派,只怕比盗匪还要可怕三分!”
赵桓也无奈苦笑了,到底是做过太尉的人,高俅看得还是非常准的。
洞庭湖平叛的诀窍不在于能不能打,事实上北方的诸将,派谁去都能追着钟相的屁股打,半点不会客气。
只不过这些人一旦到了南方,约束不住部下,士兵胡作非为,剿灭一百个匪人的同时,能制造出一千个,一万个,永远无穷无尽,甚至会弄得像李自成那种,最终拖垮一个王朝。
意识到这点之后,就不得不感叹岳飞真的很神!
岳飞不但轻松剿灭了钟相的叛乱,还把荆楚一带变成了北伐基地,不但没有成为南宋的溃疡疮疤,还给南宋提供了兵马钱粮,养出了一支强悍无比的岳家军!
试问除了岳飞,谁能做到?
没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钢铁雄兵,如何能慑服百姓,赢得人心?
论起兵马武艺,韩世忠不在岳飞之下太多,论起战绩,岳飞也不一定是历代名将之中,最突出的。
但仅凭着岳飞的治军本事,就足以傲视历代,堪称神将!
如何对付钟相?
赵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
可他再仔细权衡,立刻就摇头了,岳飞根本调用不了,他现在顶在开封以北,是最紧要的所在,除了他,别人都未必能胜任。
说到底,抗金还是第一要务。
为了这个人选,赵桓一连三天,都没有最终确定下来。哪怕询问了吴敏、张叔夜之后,也都找不出合适的人。
“官家,若是信得过臣,让臣负责此事吧!”李孝忠趁着赵桓休息的时候,主动请缨。
李孝忠!
由于没有改名的原因,少了点“仙”气,赵桓总是忽略他,不过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足足两年,李孝忠的本事,或者真的不在岳飞之下!
赵桓思忖沉吟,没有急着说话。
李孝忠还以为赵官家不许,便又道:“官家,臣手下有个都虞侯,此人叫钟子昂!”
赵桓眉头动了动,“他莫非是?”
李孝忠点头道:“官家,他的确是钟相之子,而且还是主动告知臣的,他愿意替父亲赎罪!”
第145章
我要投靠官家
“你要记着朕的话,洞庭湖的匪患不在于有多少人从贼,而在于有多少心里头还有大宋朝廷,有朕这个官家。”赵桓面对李孝忠,耳提面命,“前些年,太上皇弄什么花石纲,东南叫苦连天,便是荆湖一带也是受苦颇多,这笔账都算在了朕的头上,朕也是无可奈何。你到了之后,大可以施展霹雳手段,杀几个贪官豪绅,收拾人心。对了,朕让张所也去,杀人的事情,以他的名义做,你一个武将就不要出头了。等平叛回来,朕再给你安排,你有什么打算,到时候也可以跟朕讲。”
赵桓不厌其烦,叮嘱李孝忠,貌似跟着赵桓一来,这是君臣说话最多的一次了。
李孝忠一一答应,“官家放心,臣都记下了。事情应该没有官家预料的那么艰难。”
“怎么讲?”赵桓好奇道。
李孝忠道:“臣问过钟子昂了,钟相年纪大了,贪图享乐,本来说什么均贫富的那一套,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也正是因此,钟子昂越发觉得他爹必败无疑,才有了为朝廷效力的意思。”
赵桓略微沉吟,“钟相闹到今日,无论如何,朕也不能赦免他,唯有将他从人世间除名,你去告诉钟子昂,如果他还愿意为国效力,朕许他从头开始。”
李孝忠眼睛瞪大,官家不打算赦免钟相,这是要杀人了,可杀就杀了,说什么从人世间除名,这又是什么道理?
李孝忠觉得这话大有玄机,可再想询问,发现赵桓已经低头处理札子了。
官家不愿意说,问了也没用。
李孝忠只能离去,反正还有大把的时间参悟。
李孝忠调了三千御营精锐南下,只不过他没有直接带着人,浩浩荡荡往洞庭湖去,而是让人绕道前往黄州,然后再逆流而上。
至于李孝忠本人,则是带着五十名精悍的士兵,随着钟子昂一起前往鼎州,直奔钟相的老巢。
他们的动作不慢,在八月初,就赶到了鼎州,距离钟相举事的日期,还剩下十几天。
回到了老家的钟子昂,仿佛做了一场梦,他年纪也不大,甚至还略小李孝忠几岁,“统制,我憋了一路,就想问统制一句,你就不怕这是一个圈套吗?你就这么信我?”
李孝忠哈哈一笑,伸出手在钟子昂的脑袋上搓了一阵。
“我不是信你,也不是信我自己,而是我信官家,信这几个月的御营生活,你一个人能作假,三百洞庭子弟做不得假。到现在为止,有二十七位弟兄为国捐躯,名列东华门前。钟子昂,有些话我也不多说了,你体会更深,我现在只能告诉你一件事,你爹能活!”
钟子昂咽了口吐沫,仗着胆子试探着道:“这是官家的意思,还是统制?”
李孝忠失笑,“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敢代替官家承诺!说到底,令尊也不过是一洼草贼水寇,官家事务太忙,没法亲自见你,还是等着凯旋而归,你要是够幸运,或许能喝到一杯御酒。”
钟子昂怔了片刻,随后用力点头,满心欢喜,带着两个兄弟,离开了鼎州城,向湖内水寨进发。
至于李孝忠,则是特意去了一趟邻近武陵的桃源山。
没错,就在鼎州武陵的西南,邻近沅水,的确有一座山,叫做桃源。
李孝忠出身北方,又是个武夫,可他真的扎扎实实,读过不少书,像《桃花源记》这种名篇,自然是要背诵默写的。
而且李孝忠还知道,所谓的桃源,并不是什么美好的理想国度,后人之所以会读偏差了,是因为根本不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甚至连陶渊明是什么人都未必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