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623


李孝忠俯视着杨幺,“大家都说你该死,你有什么话讲?”
杨幺咧嘴轻笑,“我生而为人,死后做鬼。生生世世,我都在这洞庭湖,跟你们这些狗官斗到底!”
疯了!
着实疯了!
杨钦提着刀,横在了杨幺的脖子上。
“统制,下令吧!”
李孝忠沉吟片刻,竟然主动过来,接过杨钦手里的刀,下一秒,把杨幺的绳索斩断……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莫非说戏台上经典的一幕就要出现了?
是纳头便拜,还是七擒七纵?
莫非李统制也要来这么一手?
可问题是那是戏啊!
杨幺这家伙是认死理的,想靠着小恩小惠,就让他改变主意,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暂时投降了,没准接下来还要反叛,李统制这是给自己找麻烦。
大家伙都傻傻看着李孝忠,想看他到底要怎么办。
“杨幺,你跟我去一处所在,我想跟你聊聊。”
说着,李孝忠让人准备了一驾马车,拉着杨幺去了桃源山……
中秋,汴梁,皇宫,西瓜……抠门的赵官家居然舍得请客了,几位宰执相公,还有枢密使韩世忠,以及吕颐浩、仁多保忠等近臣。
赵桓红光满面,心情大好。
张叔夜率先贺道:“官家大喜,李将军降服杨幺,手段之高明,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依老臣来看,久后必为朝廷栋梁,当世少有的儒将帅才!”
张叔夜这么捧李孝忠,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根据接到的消息,李孝忠带着杨幺去了桃源山,就坐在残存的石墙前面,跟杨幺长谈。
他们一共留在了山上三天,最后杨幺投降朝廷!
伴随着杨幺投降,整个洞庭湖,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水贼,都归顺了朝廷,光是乱七八糟的人马加起来,就有七八万之多,他们掌控的百姓,更是超过了三十万。
不只是钟相杨幺,困扰洞庭湖多少年的水贼,一扫而光,邻近州府迎来了不曾设想的安宁祥和!
兵不血刃,就剿灭了巨匪。
而且要知道国人对于降服人心这一点有多看重?
诸葛亮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愣是来了七擒七纵。
一员大将,疆场厮杀,斩首过万,也未必能震撼朝堂,就算有震动,也只是叹一声,这人不简单。
可能降服人心,完全就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了。
再也不是单纯的武夫了。
过去大家伙都觉得韩世忠和岳飞,一个勇猛无敌,一个治军严谨,算是帝国双璧,可李孝忠的洞庭平叛,让大家伙刮目相看,甚至有取代刘锜,成为军中第三人的趋势。
如果他在指挥几场对金人的胜利,那完全可以称得上武人表率了。
说了这么多,李孝忠怎么说服杨幺的?
他也没干什么,就是给杨幺讲故事,讲石头围墙后面的坞堡……讲北方人衣冠南渡,讲中原沦陷,百年丘墟,讲乞活军,讲后赵皇帝石虎的残暴,讲到了冉魏兴衰……
自始至终,杨幺只是蹙着眉头,默默听着,到了最后,他呵呵一笑。
“李统制,你说这些,与俺杨幺何干?”
李孝忠道:“杨兄不惧生死,心中定有惊雷。我想你拯救苍生,免于五胡乱华之祸!”
杨幺哂笑,“李统制,你未免也太高看杨某了吧?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你是没有,但我们有!”李孝忠笑容可掬道:“杨兄,我知道你怨恨朝廷官吏,可你也要给官家一点时间,给我们一点时间啊!”
杨幺依旧冷笑,“都是一丘之貉,又有什么好说的!”
“不!”李孝忠摇头,将一份邸报放在了杨幺面前,认真道:“杨兄,现在岳太尉已经在胙城一带给从军将士授田,官家亲自降旨,这些田地永远属于士兵,谁也拿不走!杨兄,我这次来荆湖,除了跟你讲大义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给洞庭湖的百姓授田,给你部下土地,我说到做到,绝没有半句话虚言!”
杨幺认真看着李孝忠半晌,突然嘴角抽动,破口大骂,“你既然能授田,又何必讲那么多废话?”
“你愿意降?”李孝忠惊喜道。
“不降还能怎么办!我举事也不过是想人人有田种,你这个人,真是抓不住重点。”
李孝忠摸了摸鼻子,失笑道:“杨兄可以留着讲给其他弟兄们,也好显得有学问。”
杨幺怪眼圆翻,一副气鼓鼓的模样,可他心里也清楚,李孝忠说服他了,天下一体,妄想保护一方安全,那是扯淡!
而且他觉得官府很差,老百姓怎么都吃亏,金人来不来都无所谓……可五胡乱华,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杨幺。
朝廷或许敲骨吸髓,这是个形容词,而是一旦金人南下,或许就会变成动词,物理意义上的敲骨吸髓!
不要以为现在很糟糕,当秩序崩溃,天塌地陷的时候,还要更深的地狱等着所有人。
朝廷终归还是会比金人有些良心的,杨幺到底低头了。
这条汉子没有像历史一样,死在岳飞的手里,他协助李孝忠招抚洞庭湖水贼,然后被编入了御营中军。
整个洞庭湖,一共挑选出一万八千名将士。
杨幺、黄佐、杨钦、刘衡……所有的这些汉子,悉数开赴应天(商丘),接受进一步整训,如果时间来得及,或者战事太紧张,他们就有可能,投入到接下来的抗金大战中……
中秋宴会结束,赵桓向大家宣布,必定要重用李孝忠,随后他留下了韩世忠。
“良臣,尊夫人快生产了吧?”
韩世忠咧嘴,喜滋滋道:“还有一个月,不过人都说一定是个带把儿的!”
赵桓笑道:“朕要提前恭喜良臣,对了,朕这里有一份东西给你。”
说着,赵桓将一个纸包递给了韩世忠,随口道:“这是和西夏贸易的抽成,朕记得当初和你说过,你想要钱,朕给你,要多少朕都给你。这里是十万缗,算是朕给干儿子的红包,你就收着吧!”
韩世忠瞪大眼睛,咽了口吐沫,“官家,您,你什么意思啊?俺可不是……”
赵桓气得笑了,他怼了韩世忠一拳头,“你个泼皮,想什么呢!我说你的儿子,让他给朕当干儿子,行不?”
“行!当然行了!”韩世忠急忙点头,不过他又迟疑了,“官家,其实要让臣说,您也该多填几个妃子,然后多生几个皇子公主。到时候咱们君臣结亲家,可比干亲实在多了。”
第149章
官家太糊涂了
鼓动赵桓选秀的,当然不只是韩世忠一个……奈何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大半年来,便是年轻貌美的皇后,赵桓也只是略见了几面,更是连一次过夜都没有。
若非皇帝陛下天天忙于公务,在宫中用度上,也是极为节俭,以身作则,人们甚至觉得官家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心理有问题。
“唉!”赵桓轻叹口气,“艰难求存,全力以赴,尚且力有未逮,哪里还敢懈怠,且等这一次大战结束再说吧!”
听到赵桓这话,韩世忠也不在嬉皮笑脸,变得严肃起来,身为事实上的军中第一人,韩世忠的压力非常大。
虽然赵桓没有在大的战略方面上询问他,但是韩世忠清楚,他挂着枢密使衔,被人尊一声韩相公,如果对大局没有半点见识,只知道上阵冲杀,着实说不过去。
因此韩世忠利用这段时间恶补,甚至跑去请教张叔夜,请教吴敏,又不断翻找书籍……可越看韩世忠越不安,甚至到了越是备战,就越发心慌的地步。
渐渐的韩世忠还真总结出一点心得来。
归根到底,这就是个主动权问题。
上辈子的赵桓曾经不止一次看到过,说大宋武德充沛,对外大型战争胜率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大唐连三成都不到……当时他最多笑而不语,可是当真正执掌大宋朝开始,赵桓就想哭了。
这七成胜率谁想要给谁,他是不想要了!
像唐朝那种胜率低,可问题是一旦赢了,就是灭国之战!
而且唐朝前期多是主动出击,就算打败了,那也是把战火烧到了敌国内部,本土没有受多大损失,稍微喘口气,就又能继续打了。
反观大宋呢?
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如果胜率低于七成的话,那岂不是什么都守不住吗?就像人家三哥,把腿张开,大爷随便来玩,大宋虽然丢人,却还没到那么不堪的程度!
说来说去,从汉唐到两宋,中原王朝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秦汉隋唐,中原王朝是猫科动物,属于掠食者。
而安史之乱以后,两宋以来,中原王朝变成了牛马,属于草食动物,被动挨打的那种。
去看看动物世界就知道,狮群的捕食成功率并不高,其他的大猫也都如此,难道能因此说牛羊比狮虎尚武吗?
现在的大宋,还是这个毛病,而且更严重了。
“官家,前番吕龙图判断,说是金人可能从河东,河北,京东,乃至陕西,四路南下,其中河东河北是主要的。臣以为这是有道理的,可臣最近思忖,却发现事情未必这么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