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623


当然了,像海上之盟这种蠢事,绝对不能干第二次,但话又说回来,蒙古人就算要崛起,也没有这么快,暂时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乞颜部为什么愿意出兵金国?他们想要什么?”
曲端忙道:“回官家的话,乞颜部的确派遣了使者前来,因为他们得到了消息,官家册封了大石林牙,让他当了大辽皇帝。而草原诸部原本都是辽国臣属,自然都要听从大石的。可契丹亡国之后,还让诸部唯命是从,就有点过分了……所以乞颜部的意思与其给大石当臣子,不如直接臣属大宋。”
赵桓沉吟片刻,也理解了蒙古人的意思,与其给奴才当奴才,还不如直接当奴才……至于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臣服女真,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此刻的女真张牙舞爪,看什么都想啃一口,草原诸部也没有余粮。
赵桓颔首,“乞颜部愿意出兵当然可以,但是我们不方便和大石闹翻,此人眼下的份量比蒙兀人重多了。”
曲端忙笑道:“官家圣明,臣琢磨的第二路讨伐金人的,就是耶律大石!”
“怎么讲?”
“是这样的,韩大王刚在西夏改朝换代,西夏要不要在联合抗金的问题上,更进一步?所以臣琢磨着,能不能把大石的兵马放在后套,租用西夏黑山威福军司的地盘,以此来威胁大同府的金兵?”
这个提议几乎瞬间得到了赞同,众人一起点头。
曲端笑嘻嘻道:“官家,耶律大石之前有图谋西夏之心,结果让韩大王另立新主,化解了危机,把西夏捏在了咱们手里,大石肯定不满,臣琢磨着,还要您亲自出面才行。”
赵桓呵呵两声,拍了拍手,“行,朕还是有点把握的。”
“接下来就是第三路了。”曲端笑道:“我打算让西夏出兵,其实也不用太多,只要能把横山的兵马集中银州方向,威胁晋宁军、府州和麟州一带,便已经足够了,毕竟不能指望太多。”
这一路也得到了赵桓的同意。
大家伙都是聪明人,曲端提到的这三路兵马,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配菜,虽然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若是真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那跟空谈大师殷浩的北伐有什么区别,注定会失败的!
所以真正关键的是剩下两路。
曲端道:“官家,自从青化大捷,降服西夏之后,关中之地可保安然。眼下金贼占据河东,依旧优势不小。臣以为要在丹州等地屯驻兵马,最好以骑兵为主,能够随时突入河东,袭扰金兵,消耗金人力量。这一路兵马,必须名望够大,勇力绝伦,且能运用骑兵,如臂使指……”
他说着一大堆,韩世忠呵呵了,“曲相公,你直接说让我领兵好了。”韩世忠扭头转向赵桓,“臣愿意领兵五万,屯驻延安府和丹州一带,若三万以内的金兵,臣为陛下退之,三万以上的金兵,臣为陛下守之!”
老韩的表态,再度得到了赵桓的嘉许。
“曲端,这一路其实是守多于攻,你又打算从哪里反击呢?”
曲端道:“官家圣睿,臣不敢隐瞒,其实臣的意思是把兵马放在河中府一带。”
为了说得明白,曲端甚至把地图铺开,趴在上面,给大家伙解释……其实不用他费力气,地图也都装在几个人的心里。
河中府正处于山西南部,黄河拐弯处,按照宋代的划分,河中府属于永兴军路。
不过由于黄河隔绝,整个河中府,除了少数地区之外,都沦于金人之手。
而占据了河中府的金人,向南可以通过风陵渡,攻击潼关和华州,进而切断洛阳同关中的联系。
而且向西还可以通过河津,再次进入陕西,去抄延安府的后路。
总而言之,河中府的位置非常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关乎下一步的战略主动权。
但是曲端提出来之后,众人并没有立刻附和,无他,因为这个地方太难了。
河中府的西边和南边都是黄河,同大宋的联系受到隔绝……相反,金人在占据太原之后,可以随时南下,派遣大军支援。
要想在河中府有所作为,需要派出多少兵马?
又要投入多大的精力?
万一金人反扑,有胜算吗?
会不会失了夫人又折兵?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困扰着众人,使得大家伙没法立刻下决断。
“官家,臣提议如此,其实也是有人建议的。”
“谁?”
“李孝忠!”
“让他进来!”
不多时,李孝忠急匆匆赶来。
“臣见过官家!”
“不用多礼了,你说说吧,打算怎么经略河中?”
李孝忠道:“官家,臣这些日子得知,金人虽然占据河东,但也仅限于一些关隘城池……在乡里之间,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不甘心被金人奴役,组织兵马反抗金军。而且臣还知道,自从拿下太原之后,粘罕和希尹便迫不及待,迁徙金国的猛安,驻扎各地,抢夺田产,逼得百姓无路可走。”
李孝忠认真道:“臣因为朝廷不该放弃这些义士,臣想进入河中府,乔装改扮,联络当地义士,先积蓄力量,待到有了实力之后,可以和朝廷兵马里应外合,夺下解州等地,死死据守。”
“解州距离洛阳和关中都不远,朝廷派遣援军也方便容易。如果时机把握好,甚至能吸引金人主力南下,在河中府再打一场大决战!臣预料这一战必定比关中之战还大,还重要……如果能打赢,就有扭转强弱之势的机会!”
李孝忠越说声音越高,越说底气越足,神采飞扬之间,透着强烈的信心。
赵桓微微蹙着眉头,“你的话固然有道理,可此时进入河中府,危险不小,几乎是提着脑袋做事。聚拢当地义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你现在已经是禁军大将,朕之心腹,万一有闪失,朕不愿见。”
李孝忠见赵桓迟疑,慌忙道:“官家爱护之心,臣铭刻肺腑!可如今山河破碎,百姓流离,便是官家也要亲临战阵,不避生死,臣不过是一介武夫,哪怕死在疆场,马革裹尸,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臣早年的时候,往返河东贩运货物,很是了解当地的情形。臣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却也不是随便冒险,还请官家恩准!”
赵桓微微叹息,谁能不知道敌后的危险!
以李孝忠的资历和地位,就算不是最拔尖儿的几个,也至少能排进前十,而且在平定钟相之乱中,表现突出,几乎被视作潜在的帅臣之才。即便不冒险,也用不了多久,就能平步青云。
甚至接下来的军制改革,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起码御营右军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可李孝忠依旧愿意不避危险,深入河中,赵桓仿佛看到了历史上那个光复陕州,并且苦战两年,流干鲜血,以身殉国的大英雄!
“朕也不知道该嘱咐什么,你心里都有数。这样吧,你想乔装改扮,深入敌后,朕送你个化名,你愿意要吗?”
李孝忠慌忙躬身,“多谢官家赐名!”
“嗯,你就改名李彦仙……还有,不管怎么样,你都给我活着回来……直捣黄龙,痛饮庆功酒的那一天,少不了你!也少不了韩、吴、曲,还有无数忠臣猛士!”
“臣,李……彦仙叩谢天恩!”
曲端也笑呵呵道:“官家给的名字真不错,老李你放心吧,我会鼎力相助的,一定!”
第183章
又一个盟友
曲端对李彦仙的承诺,让赵桓很不安心,所以赵桓想了想,给李彦仙一个专札奏事的权力,这几乎等于告诉所有人,李彦仙只对赵桓负责,你们别人就少掺和吧!
曲端很委屈,我现在可是枢密相公,不是普通的领兵将领,更何况李彦仙还是我推荐的,他立了功劳,也有我一份,我又怎么会掣肘?
真是搞不懂!
赵桓没管曲端一肚子怨气,复又掏出了一样东西,是个青玉的牌子,上面刻着两个瘦金体的字,赫然是“观海”。
李彦仙不解,“官家,这是何意?”
赵桓笑道:“这东西你或许用得到,也或许用不到……但朕提醒你,只要有人拿着一样的玉牌给你,不管他说什么,你都只管相信就是,这是咱们自己人!”
李彦仙何等聪明,几乎一瞬间就猜到了,金国之中,居然有大宋的细作,这也太厉害了!可这个人到底是谁?身份有多高,能拿到什么情报……李彦仙一无所知,而且看官家的意思,也不想多说,他只好小心翼翼,收起了“观海”的玉牌,复又道:“官家,臣还是好奇,这样的人物,咱们安排了多少?臣此去河中,万一杀错了,那可怎么好?”
赵桓呵呵一笑,“你别瞎想了,掌握在朕手里的不会超过三个,你碰不到的……而且自从他们决心充当细作开始,已经将生死,乃至名节置于度外。以身许国,百死不悔,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李彦仙重重点头,感叹道:“臣自以为还算有些勇气,却不料跟这几位义士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官家放心,臣绝不负官家,不负大宋!”
李彦仙辞别赵桓,稍作准备之后,立刻南下。
送走了李彦仙,还剩下一个人就是耶律大石了。
这些日子耶律大石的心情简直就跟过山车似的,先是赵桓一顿恐吓,逼得李乾顺下了罪己诏,西夏大乱。
耶律大石对赵桓甚至有那么一点崇拜,他厉兵秣马,等着出兵捞好处。
可大石万万没有料到,大宋的确出兵了,可结果却不是瓜分西夏,而是扶持了一个新皇帝,他的满腹心思,全都化为泡影。
这就好比投入巨资整容,受尽了千刀万剐之苦,险之又险地换了张脸,准备勾引富少爷,可哪里知道,人家早就心里有人,连孩子都生下了,这么多的功夫,全都白费了不说,还弄得跟个傻瓜似的。
耶律大石强烈不满,可又没有办法。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乞颜部居然也派遣了使者来面见赵桓。这帮蒙兀人哪是什么蛮夷,人家心里清楚得很,他这个草头天子有什么好的,还是人家大宋官家比较香!
真没有料到,几千弟兄的命,换来的竟然是这么个结果,耶律大石都在扪心自问,自己南下到底值不值……虽说报仇雪耻,天经地义,但他毕竟有一堆手下要顾及,不能快意恩仇,由着性子胡来。
说到底还是实力太弱,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就只能被耍着玩!
就在这种满腹哀叹之中,赵桓捧着一坛子老酒来看大石了。
“耶律皇兄,我是来给你送行的。”
大石微微一动,却又无奈苦笑,“果然如此,我也就不叨扰赵官家了,我会尽快返回可敦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