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623


“我通读了十三经,还学了骑马射箭。”
赵桓眼前一亮,“文武双全,很不错嘛!”
面对夸张,赵谌有那么一点小得意。
三个人找了处亭子坐下……不多时,打头破脸的两个高丽使者就来了。
不得不说,这事情本身就透着滑稽。
小国脚踩两条船,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可被人公开处刑,那就不好玩了。这就好比一个浪女,跟一个人说,我会和另一个人睡觉,但是会跟你结婚,所以请你们都善待我,宠着我,爱着我,不离不弃地照顾我……要长得多美,才能想出这样的美事!
郑知常在来的路上,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可怕,别管是大金还是大宋,都能轻易碾碎他们,这可不是玩笑。
“官家明鉴,敝国当真是忠心上国,愿意追随大宋……金家兄弟是奸佞之徒,他们给金人当走狗,势必遭到天诛!”
说着,这位竟然举起拳头,还要打架。
赵桓笑着摆手,“不必了,朕没有那么小气,你们有你们的难处,朕不会随意迁怒,只是朕想知道,你们有什么话,要跟朕讲。”
金富辙听到这话,慌忙磕头道:“回官家的话,金国皇帝想要议和。”
“议和?”赵桓鼻子哼了一声,“他开了什么价码?”
“金国,金国的意思是两国罢兵不战,各守疆土,保境安民,相安无事……”
“哈哈哈哈!”赵桓直接笑了,“你这个传话的倒是尽职尽责,金人没有这么不识趣,说吧,他们准备交还多少土地?”
“这个……”金富辙迟愣片刻,忙道:“回官家的话,金国以为河东和河北,大宋可以二选一……”
“还挺大方的!”赵桓冷笑道:“不要说二选一,便是将两河之地,悉数还给大宋,金国也是愿意的。”
金富辙眼珠转了转,虽说他不想得罪大宋,可毕竟是受了金国之命而来,只能仗着胆子道:“官家圣明,金人兵强马壮,铁骑所向无敌。去岁以来,大宋丢失两河之地,损失了几十万西军,这都不是假的吧?而且两国交锋,兵连祸结,百姓承受沉重赋税,民不聊生,受尽了苦难。天心仁慈,为了两国百姓计,为了天下苍生计,确乎应该议和才是。既然是议和,便要有诚意才是!”
金富辙刚说完,郑知常暴跳如雷,瞬间大怒。
“无耻!你不亏姓金,简直就是金人走狗!”郑知常气得爆粗口,“你还敢说金人势大?还有脸让官家退一步……殊不知我大宋官家锐意进取,英明神武,一年多的时间里,连战连捷,重创金狗。”
“大宋如今兵精粮足,将士骁勇,早晚要北伐燕云,彻底剿灭金贼,重振上国威严。你们金家兄弟不识天命,不知好歹……你们简直就是高丽的国贼,应受天诛!”
……
这两人越吵越激烈,简直又要再打起来,彼此视对方为寇仇。
赵桓没有搭理他们两个,而是转头对赵谌道:“你听明白他们争什么了吗?”
“听明白了,是给大宋当走狗,还是给大金当走狗!”赵谌不屑道。
正在争吵的两个人,瞬间仿佛被掐住了脖子的鸡,老脸憋得通红。
明明是在宋金之间,举足轻重的第三国,咱们转眼成了走狗了?金富辙恼羞成怒,想要发作,却还是不敢,因为他除了拿金国吓唬大宋,就没有别的本事了,可瞧大宋皇帝的意思,根本不怕啊!
倒是郑知常,不愧是高丽的状元,颇有急智。
他慌忙磕头道:“以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敝国为小国,自应该识时务,知天命,不可逆天而行,自取其辱!”
赵桓微微一笑,“好一个识时务,知天命。既然金国出招了,你们高丽也愿意充当使者……朕便给你们一个机会。回去馆驿,好好拾掇一番,回头朕在大庆殿召集百官,商议一个确当办法……到时候也请交给金国,让他们不要痴心妄想。”
赵桓一甩袖子,把两人都打发走了,随后他扭头对赵谌笑道:“刚刚你的狗论,颇为恰当,对大宋来说,又该如何呢?”
赵谌深吸口气,咬牙道:“不议和,不割地,不送岁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男儿!”
第222章
主战派
“想做一个好男儿,说起来容易,身体力行,又何其之难啊!”赵桓长叹一声,“从今往后,你就随在我的身边,瞧瞧朝政是如何运转的,回头也该物色个师傅,好好教一教了。”
赵谌眼珠转了转,突然仗着胆子道:“我,我想请黄龙侯教导孩儿。”
“你倒是眼光不错。”赵桓笑了,“你怎么就看上了岳卿吗?”
“我,我跟岳云是朋友。”赵谌咬牙道。
“朋友?”
“嗯!”赵谌用力点头,“骑马射箭,都是他教我的,可我想直接跟他爹学。”
赵桓这才想起来,貌似还是他瞧着岳云跟赵谌年纪差不多,就让岳云去的东宫,陪着赵谌来的,也算是给孩子找个伴。
现在算来,也有大半年了。
赵谌跟岳云在一起,慷慨了一些,也是可能的,毕竟若是老样子,赵家人的骨气不多啊!
“你想学,也要人家肯教才行,有空还是多观政,多学习,切莫懈怠了。”
赵桓又交代了几句,可终觉得言语枯竭,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便放了赵谌离去。赵桓并没有去见朱皇后,不是别的,单纯觉得有点突然。但既然见了面,捅破了窗户纸,便不能装傻。
赵桓干脆从李邦彦进献的金子当中,封了一千两,送给了皇后。随后又找出了一副铠甲,一张硬弓,加上一盒子珠宝,送了过去。
到底是一百多年的皇宫,就算真的节俭,也不至于连点像样的东西也没有。
送了礼物之后,父子再见面,气氛就好了不少。
赵桓又一次拉着儿子的胳膊,带着他去大庆殿。
“你给我听好了,今天可别胡说了,大庭广众之下,要给人脸面,懂吗?”
“懂,狗也是有尊严的!”
赵桓愕然,这混小子还真不客气啊!但赵桓却没有生气,甚至还有那么点雀跃,皇子吗,总要有点棱角才好,甚至赵桓还盼着孩子能更加头角峥嵘一些,那才有个真龙的模样。
他升座金殿之后,就让赵谌站在了自己身边。
坦白讲,赵谌并没有正式册封太子,即便成为储君,也不能随便跑到大殿上观政……只是赵桓做事,又岂是他们干涉的,就连摊丁入亩这种大事,都管不了,还在细枝末节上浪费什么功夫,所以大家伙很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赵桓微微一笑,“前几天御宴之上,朕说了很多,刚刚金国方面委托一位高丽使者来到了大宋,他意在促成两国和谈。朕可以先跟大家伙说清楚,朕的态度是不变的。可朕也清楚,既然选择了战斗到底,那就必须要做好付出足够代价的准备。要知己知彼,坚定信念。不妨就让那个高丽人讲讲,看看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咱们大宋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
赵桓讲完之后,就让人把金富辙带来上来,毕竟这次不是为了看猴戏,郑知常就被扔下了。
金富辙也收拾体面了不少,恭恭敬敬给赵桓施礼。
“外臣拜见大宋天子……外臣虽是奉了金国皇帝之言前来,却也并非只是为了大金当说客,更不是郑知常嘴里的国贼,还请官家明鉴。”
赵桓笑道:“那是你们国内的事情,朕不想过问,便是国贼,也是高丽的贼,朕只想听听,也让朝中诸公听听,你这个高丽使者,有什么高论?”
金富辙深吸口气,再三磕头道:“回大宋官家的话,外臣以为大金十余年间,席卷大辽,统御万里,成就霸业,铁骑二十万,兵势强盛,绝非虚言。单以武力而论,大宋尚有不如之处,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赵桓点头,“没错,朕要把大金国说的一钱不值,那大宋又算什么?一年多的时间,两河之地,千万生灵,全都落到了人家手里,河北禁军,西军,各地勤王之师,损耗数量超过几十万,名臣大将,接连阵亡,如种师中、如王渊、如张孝纯,如杨惟忠……以情势而言,咱们大宋还是失败者,而且败得很惨,不需要什么粉饰。”
赵桓的态度让金富辙都吃了一惊,他迟愣片刻,便急忙磕头道:“大宋天子果然气度非凡,外臣五体投地……正因为金人强盛,且愿意和大宋议和,外臣以为何不先答应了他们。这样一来,暂时息兵罢战,给老百姓一个喘息的时机。十年升息,十年教训。过些年之后,大宋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有了几十万甲士,兵精粮足,气势恢宏。彼时金人沉溺享乐,安处荣华。老一辈精兵猛将悉数凋零,剩下的人又如何能挡得住大宋王师?”
金富辙说到这里,竟然不自觉挺直脊背,因为他都觉得自己讲话太有道理了,简直为大宋考虑万全,比起大宋的忠臣孝子还要孝顺了。
“故此外臣斗胆劝说大宋天子,缓一缓吧,刀兵一起,黎民涂炭,不论宋金百姓,都损失惨重,民不聊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何必一味求战,致使生灵涂炭呢?”
金富辙说到这里,还向四周看了看,他的眼神分明在询问大宋诸公,你们就没有半点仁慈之心吗?
就算真的要报仇,也未必急于一时,暂时退一步,给大家一条活路,让百姓休养生息,难道不好吗?
天可怜见啊,他一个外臣,都为了大宋着想,真不知道这帮人在想什么……
大庆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金富辙的这套观点,并不是多新鲜,相反,大宋朝堂之上,不乏这样的人物,只不过他们还不敢把议和摆在台面上,可从他们的心思讲,缓一缓,退一退,却是很多人的共识。
比如张邦昌,比如李光!
再加上现在的金富辙。
“官家,外臣还有一句话要说,大金的确同意交还土地,或是河东,或是河北……也或许就可以将两河之地交还,金人只要燕云,恢复到宋辽对峙的时候,不用打仗,不损民力,就换来了太平安康,为什么就不能谈谈?”
……
金富辙的话,又让殿中诸臣神色一动,陷入了思忖。
其实类似的议和主张,也从金国方面放出来过。
但是对不起了,那时候大宋百官信的不多。
倒不是说他们不想和平,而是大宋没有那个实力。议和之后,丧权辱国不说,金人还可能翻脸无情,谁又能替金人担保呢?
现在的情形却是不太一样了,谁都看得出来,金人或许还强势,但双方已经形成了某种平衡。
这个时候,暂时议和,休养生息几个年头,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孽,难道真的要弄得户口减损大半,尸骨如山,流血成海吗?
这个事情到底要如何决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