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23


可事情出了差错,宇文粹中有个兄弟叫做宇文虚中,他这个名字是赵佶赐的,他本人固然没有多大的罪恶,可依旧被视作赵佶一党,而且宇文虚中还上书劝谏,希望天家能够和睦。
结果就被李纲贬为青州知府,可就在宇文虚中赴任的路上,被贼人抓住,后来又辗转落到了金人手里。
金国侵占了两河,被俘虏的大宋官吏也不再少数,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可根据从燕山府传来的确切消息,宇文虚中投降了金人,已经成了金国的座上宾,除了他之外,还有黄潜善等二十几人。
毫无疑问,宇文虚中已经名列汉奸榜单。
既是赵佶旧臣,又是汉奸的兄弟,宇文粹中还能在龙德宫待着,都算是赵桓皇恩浩荡了。
他跟赵佶凑在一起,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范,至于马上要赶来作伴的李乾顺,绝对和赵佶称得上卧龙凤雏,一时瑜亮。
“太上皇,您书画冠绝当世,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世人眼拙,哪里认得无价之宝?”
赵佶翻了翻眼皮,突然闷声道:“是不是不值钱?你跟我说实话!”
“不是!”
赵佶一喜。
“是没人要。”宇文粹中声音很轻,赵佶却是要吐血了,“什么意思?是那个逆子下旨了?”
宇文粹中吓得连忙摆手,开玩笑,你赵佶胡说八道,官家最多骂你几句,公开羞辱一番,反正你脸皮厚,也不在乎。可我不行啊,官家一怒,是真的会杀人的!
“太上皇,臣,臣只能实说了,现在市面上买字画的人不比从前……且,且常说字如人品,人字俱佳,才能得到认可。”
尽管宇文粹中已经很委婉了,可赵佶也听懂了,这位眉头倒竖,“他,他们说我一钱不值,对吧?”
“其实不止如此,他们看到了瘦金体,立刻就骂,说是亡国之字,败家之文,学谁不好,非要学个没骨头,没出息的货色……”
原来拿着赵佶书画出去买,都不敢报作者真名。
可即便如此,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书坊的掌柜还煞有介事嘱咐,要学好,千万别学太上皇,给祖宗丢人!
赵佶彻底气傻了,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真可是二十年多年的天子啊,是万民的官家,我的任上可是丰亨豫大,盛世繁华,刨去金人入寇这件事,我做得还不赖啊!
“对了,你不是说,那个逆子不断加税,强征民夫,横征暴敛,把田赋都收到了靖康十年之后。简直坏了皇宋仁慈爱民的德行。那些百姓都傻了吗?怎么会不怀念那些好日子?你,你是不是骗我?”
宇文粹中摇头苦笑。
“太上皇,都到了如今的地步,臣又何必欺骗太上皇?”
“官家继位以来,虽然多有出人预料的举动。可官家崇尚简谱,削减宫中用度,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尤为关键,官家继位两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外面领军打仗,尤其是当下,官家亲自在滑州督战。太上皇……官家的对面可是十万如狼似虎的金人大军,在他背后,是百万开封民众,是亿兆大宋生灵。官家一人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莫非还不值得百姓敬仰吗?”
赵佶脸色一变再变,连连叹息之后,终于不再言语。
这一沉默,就是好几天……赵佶偶尔会登高眺望,宽敞的开封街道上,时常有士兵通过,一队又一队,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巴蜀的,有荆湖的,有两浙,有岭……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还有国际友人!
没错,是一群来自倭国的武士。
这就很令人迷惑了,怎么倭国也掺和进来?
还真是如此,金人席卷高丽之后,除了像白寿翰、妙清之流,逃到了大宋,还有一些人退到了南方。令人意外的是倭国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出动了一支兵马,支持高丽抗金斗争。
他们还派出了一支八十人的队伍,乘坐船只,漂洋过海,来到了大宋,声称协助抗金……面对又矮又少的倭国援军……大宋上下并没有什么蔑视,相反,在邸报上,盛赞倭国义举。
德不孤,必有邻!
政事堂亲自授予一杆义之所在的大旗给倭国。
消息传到了赵桓耳朵里,这位赵官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认下了。
他思前想后,干脆下了一道旨意,在御营之外,成立一支国际纵队,到目前为止,这支国际纵队共有五百五十余人。
其中倭国八十人,高丽三百余人,占城二十八人,大理五十人,剩下就是一些辽国遗民,吐蕃,乃至海外的商贾,甚至还有三个从西域来的商人,他们自称是于阗后裔。
就这样一支连沟通都困难的兵马,被列入了大宋的战斗序列,成为跟御营平起平坐的存在。
赵桓更是亲自来到了这一支国际纵队视察,询问将士的困难之处,安排专人,替他们排忧解难。
赵桓这么干,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点人马又能干什么呢?
或许的确干不了什么,但也有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且不只是和金国的战斗,毕竟宋金之间,早晚会分出个胜负的,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是大宋,这一点赵桓毫不怀疑。
而胜利之后呢?
或许这些人就会有用武之地了。
赵桓返回御帐,刚刚坐下就见曲端匆匆而来。
“官家,完颜挞懒率领着两个万户,进驻相州了。”
此话一出,赵桓立刻神色凛然。
来了!
到底还是来了!
赵桓立刻下令,要求所有文武,悉数前来议事。
大家伙在赶来的路上,已经了解了情况,每个人的神色都十分紧张。
其实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宋这边反复推敲,已经猜中了金人的战略……说句实话,大国之间玩得基本是阳谋。
不太会存在一方将另一方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情况,当然了,“李氏骗局”这种东西,属于降维打击,金人又抢了一堆钱,烧得没地方花,上当也不意外。
可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金国在西夏发难,就是要牵制大宋的力量,让宋军去援救西夏,分散兵力。
可问题是不援救行吗?
且不说什么三皇同盟之类的,光是失去西夏,失去战马来源,就是赵桓无法承受的。
所以把韩世忠派过去,理所当然。
既然调动了韩世忠,金人乘虚南下,也就是理所当然!
待到群臣赶到之后,最新又来了几个消息。
“金国都元帅耶律斜也进驻大名府,三太子讹里朵率领两个万户,出屯博州。”曲端面对着地图,向众人介绍。
“现在相州,大名府,博州,金人三路大军,压了上来。他们的总兵力至少在十二个万户以上,可谓是竭尽全力,志在必得。而我们眼下在黄河大营的兵力尚且不足十万,而且有太多的新兵,该如何应对,必须尽快拿出方略。”
当了枢密使之后的曲端,持重了许多,当然也可以说这次的威胁,的确够大,让他都老实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吴敏开口道:“不断如何,要先安排这一次的主帅,韩大王去了西夏,到底谁能统领三军?”
他说完之后,下意识看向了吴玠。
毕竟大军团作战,这位的经验最丰富,且有战绩摆在那里。
吴玠眉头再三挑动,却颓然长叹,“这一战,还是交给岳鹏举吧,他比我合适!”
第249章
官家要跟你当兄弟
吴玠推荐了岳飞,除了赵桓松口气之外,便是岳飞自己,都有点皱眉头……无他,这场大战的难度,丝毫不下于青化之战。
而且那一场大战的条件和现在完全不同,彼时宋军存了保住关中就是赢的念头,把底限一再降低,只求生存。
至于金兵,彼时也觉得大金天下无敌,横扫一切,便是直挺挺推过来了,丝毫不担心失败。
此时光是从军心上面讲,大宋就占了大便宜。
可这一次呢,情形大不相同,大宋不管说摆脱了亡国危机,却也渐渐支楞起来,想的多了,求得也多了,压力自然就大了。
反过来,金人在连续挫折之后,似乎找回了状态,不能说重振雄风,却也不是之前那么骄纵无知了。
而且更要命的事情还在后面……吴玠缓缓开口道:“金人袭击西夏,迫使韩大王带兵过去,等于去了两个军团,绝非一个,这一点还要清楚!”
听到这里,众人的面色不由得一怔,继而愁云惨淡……韩世忠在稳定西夏的大局,延安府方向不能不留足兵马。
毕竟粘罕还在太原坐镇,如果不给韩世忠安排后援,粘罕再度突袭陕西,不但关中不稳,韩世忠也可能被困在西夏,无法回归,那样损失就太大了……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金人以西路军的一部,对掉了御营中军和陕西军团,也就是说青化之战的两大主力,都没法参与河北方向的战斗。
眼下河北能指望的军团不少,但是核心就是岳飞的六万御营前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