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623


军医刚走,又有几个人进来。
为首的一人个子也挺高大的,是杨幺的老乡,此人叫田十八,据说是正月十八出生,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名字。
就在五天前的战斗中,田十八断了一条胳膊,还是杨幺把他背回了军营。
没想到此几天的功夫,轮到杨幺受伤了。
“老田,我没事,用不着担心。”
田十八冲着杨幺咧嘴一笑,露出了硕大的门牙。
“没事就好,看你一眼,俺们就放心了,俺这就走了。”
“走?去哪?”杨幺惊问。
田十八低头,看了眼空荡荡的左臂,落寞伤怀,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废了,再也不能在阵前立功杀敌了。
“回老家呗,安安稳稳过日子呗。”
杨幺眉头微皱,“老田,你这样回去,能行吗?用不用我跟军中求个恩典,多给你点赏赐,你可是有功之臣,光是金贼就砍了五个!”
“可别!”
田十八急忙捂住了杨幺的嘴,“别让人听到。”
随后他缓缓从怀里掏出一份田契,在杨幺眼前晃晃,尤其是上面鲜红的大印,格外吸引人。
“朝廷的规矩你也知道,一个伤兵能授田十亩,俺现在回家,就有地种了,也不会饿肚子了。现在想想,要不是原本俺家的三亩田被人抢走了,俺也不会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干了那么多坏事,现在朝廷加倍给了田,俺也没脸多要什么,回家吧,回家过日子去了。”
杨幺的喉咙仿佛被堵住了一样,不只是田十八,还有太多洞庭湖的老兄弟,都是如此,不得已沦为流民,后来干脆就成了山贼水匪。
要不是如此,钟相的平均主张,也不会那么吸引人了。只可惜钟相这个货就是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比朝廷的官吏还贪图享受!
杨幺甩甩头,田十八能回家耕田,哪怕丢了一条胳膊,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老田,你回去也好,可你受伤才几天,好歹等伤口长好了再回去啊!”
田十八顿了顿,摇头苦笑道:“不了,血止住了,现在天冷,死不了的。俺别浪费药了,烧酒,纱布,可都不便宜,为了给俺洗伤口,用了小半坛子。你可不知道啊,俺是多心疼……据说这玩意还是当初兴汉侯受伤严重,官家才给用的,现在军中都用上了,上面拿出一颗心对待咱们,咱们不能不知道感恩戴德。”
田十八说完,起身要走,却又想起来一件事。
“俺回去了,还有什么话不?俺给你捎回去?”
杨幺略沉吟,“俺家里头也没谁了,就剩下一个舅舅,你替我带个好。”
“成,俺记下来。”
田十八再度转身,跟那几个伤兵一起,准备离开。
刚走到帐篷门口,却不提防,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轻的文官,正是赵桓身边的张浚。
“先等等。”
田十八就是一愣,“有,有事?”
张浚道:“你是副都头田十八吧?”
“是,就是我!”
张浚从怀里掏出三样东西。
“其一,这是五亩田的授田令。你在战斗中十分勇敢,斩杀了五个金人,负伤断臂。朝廷决定授予你二等战斗英雄,这是公文……还有第三样,朝廷有意让你出任辰阳县义勇总教官,如果你愿意,这就是你的告身。”
田十八咽了口吐沫,他有点懵。
本来他想着拿了十亩田,就老老实实回家过日子,现在又多了五亩,还给了什么战斗英雄,又是总教官,这都是什么玩意啊?
这个汉子傻了,呆呆僵住。
此刻的杨幺让人扶着,勉强坐起,“这是,怎么回事?”
张浚笑道:“还不是官家的恩典,其实前面的几次大战官家就吩咐下来。只是以往战事紧急,加上朝廷筹备不及,就没能落实。不过也请大家放心,兵部和枢密院都会尽快核实,该给的荣誉和恩待都不会少的。授田这一项,地方衙门会落实的,我就不多说了,标准大家伙都清楚。”
“至于这个战斗英雄,就是在军中立功杀敌,表现突出的。像田十八这种,可以评定为二等战斗英雄。再有朝廷要和金人对战,不只是这一次,要用到的兵力也不只是几十万而已。需要天南地北,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所有的有识之士,一起出力。地方上有些人不愿意从军报国,还有不少人想从军,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像田十八这种战斗英雄,可以出任一县的义勇教官……平时组织青壮练习弓马武艺,讲解从军的情况,替大家伙答疑解难。还有就是对有志报国的年轻人进行登记造册,并且协助朝廷征兵。”
田十八听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这,这是不是以前乡下的弓箭社?”
张浚道:“有些类似,只不过弓箭社是地方豪强出面,武艺好,想要从军的年轻人,会充当效用,敢战士,成为某家的私兵。这个义勇营却是不一样,这是官家授意的,会提供训练场所,各种兵器,还有一些开支,总教官每月可以额外领一石粮食,这就是目前的安排,以后还有什么,要等着官家和政事堂商议。”
田十八傻愣愣扭头,看了眼杨幺,傻傻道:“俺,俺当官了吧?”
杨幺咧嘴大笑,牵动了伤口,疼得皱眉,却依旧不在意。
“对,老田,你当官了,正儿八经的官,还有告身!这回你可要好好做事,别对不起官家的恩待!”
“嗯!”
田十八用力点头,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仿佛被注入了精气神,一下子活过来。
这并不是夸张,在此之前的田十八,只是觉得自己废了,没用了,能守着田,饿不死就行了。
可现在不但是英雄,还当了官。
虽然官不大,连品级都没有,但却不妨碍发挥他的价值。
培养年轻人,帮着他们从军报国,出人头地!
就冲着朝廷对待武人的妥当安排,哪怕把命交给朝廷,也值了!
“俺们鼎州(常德)那块,可是出豪杰的地方,愿意从军报国的人多了。俺,俺这就回去,那帮小崽子有了出人头地的路了!”
田十八喜极而泣,他坚持立刻要走,拦不住他,只能多给他带几包药……田十八想拒绝来的,可转念一想,俺还是有用的,要不了多久,鼎州的猛士就会争先恐后,加入御营。瞧着吧,俺砍死了五个金狗,俺的徒弟能砍死五百个!
……
“官家这一手所图深远啊!”吴敏由衷赞道。
赵桓却是低头吃着热汤饼,含混道:“别给朕灌迷魂汤。朕早就说过,要妥善安排有功将士。结果怎么样?只是增加了一些抚恤,最多在授田这块,都给一些。朕要的东西,一样没答应。”
“信不信,要是等这场仗打完了,保证又会拿一大堆的事情,占用朕所有的时间,断然不会给朕安置有功将士的时间。你们的这套把戏啊,朕早就看透了。这不正好有了机会吗,朕就这么干了,朕倒要瞧瞧,还要谁敢阻挠!”
吴敏翻了翻眼皮,赵桓的威势的确一天比一天足,那种生杀予夺的劲头儿,可以说初露峥嵘。
这还不算什么,毕竟霸气的皇帝不少,可问题是这个皇帝不光霸气,他还一肚子坏水,这就太要命了。
像田十八这种,九死一生出来的汉子,返回乡里,有了名望,再有了训练年轻人,推荐从军的权力。
那些普通的士绅乡贤,凭什么跟田十八斗?
说不客气的,在士绅之外,赵桓又弄出了一个体系,而且这个体系还深入到了乡村……如果真的铺开了,毫无疑问,等于是秦制在大宋朝复活了。
这位官家刚刚念叨着,要跟秦皇汉武论道,比个高低。他还真不是在吹牛。
尽管步子不大,但绝不是说说而已,吴敏默然。
赵桓见他沉默,更加高兴,喜滋滋吃了一碗汤饼,正打算询问军务,突然有消息传来。
“官家,刚刚得到了消息,有一支金军奔着濮阳杀来!”
赵桓瞬间打起精神,他跟吴敏对视一眼,果然,在黄河以西,金兵已经捞不到便宜了,他们从东边下手了。
“把曲端叫来,立刻商议军情。”
赵桓这边下令,在另外一边,一个名为赵村的小地方,八十名倭国武士,在平忠正的统领下,准备迎战金兵。
“诸公,玉碎之日就在眼前,大宋天子……万岁!”
第259章
最厉害的是赵官家
平忠正是来自平氏的贵族,在倭国有着显赫的身份。但是他并不满足,或者说整个平氏都不满足。
倭国学习隋唐,建立起国家制度,而这一套东西,已经运行了几百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巨量的冗余,几乎到了难以维系的程度。
放在中原,通常会以彻底洗牌的方式,重新开始。
只可惜这一条只适合在中原,天皇的权力失去就是失去了,地方势力做大,就是做大的。
所以倭国的走向是地方分裂,出现无数的割据势力。
既然没有办法整合,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就很重要。
金国还是大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