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623


刘锜咧嘴苦笑,就算你要乱点鸳鸯谱,我又有什么办法啊!
刘锜想了想,正色道:“张都统之妹,美而可贤,臣能和她成就连理,是臣的福气。”
赵桓用力颔首,颇为满意,随后又叹道:“刘锜,你跟着朕最久,当初拿下童贯,掌控胜捷军,便是你出力最大。咱们君臣走到了今天,朕要赐给你四个字!”
刘锜猛吸了口气,终于轮到他了!
三将出京的名场面他早就听说了,如何不盼着自己也有一份。
赵桓起身,走到了桌案前面,一点也不迟疑,就写下了四个字,刘锜一看,直接昏倒。
百年好合!
“官家,这,这个如何能绣在旗号上?”
赵桓哈哈大笑,“什么绣在旗号上,是让你挂在洞房的!”
瞬间,刘锜小白脸黑了,一口血险些喷出……原来我还不配授旗……正在他讪讪羞愧之际,赵桓点手,让人一口气送进来两个盒子。
“这个百年好合是赠品,朕要给你的是这个。”
刘锜的心像是坐了过山车一样,着实刺激。
他生怕赵桓再玩什么幺蛾子,好在皇帝陛下不打算开玩笑了,同样的红旗,同样的金字,“忠勇股肱”。
看到这四个字,他松了口气,倒也贴切。
赵桓又道:“对了,朕听说张荣到了登州之后,说什么沧海辽阔,远胜八百里梁山泊……”
“对,是有此语……张都统在出师之前便烧了梁山泊水寨,他忠心耿耿啊!”
赵桓点头,“那好,你展开下一面旗号吧!”
刘锜点头,打开之后,发现形制都是一样,只是颜色变成了,变成蓝色的旗面,用白色绣着四个字,“横行四海”。
赵桓笑容可掬,“这是朕对张荣的期许,梁山泊的确太小了,茫茫大海,才是水师的用武之地,朕万分期望,他能建功立业,不负朕之期望!”
刘锜正色,郑重收好大旗,代张荣谢恩之后,让人快马加鞭,把旗号送去登州……
第306章
梁山好汉
张荣磕头作响,收下了赏赐,随后将一丈八尺的大纛旗挂在了登州水师营外,迎风飘扬。
飒飒旗帜,猎猎海风。
老张是心满意足,从山贼到统兵大将,他这一步走得可比及时雨厉害多了。
不过老张心里也明白,他是赶上好运气,也碰上了好管家。
因此在得到赏赐之后,张荣日日召集手下头领,一起商讨,究竟该干点什么,好报答天恩……可这帮大老粗凑在一处,能想到什么好法子啊!
有人建议给官家多送点财宝,有人说还是美女实在,还有说的,要不干脆弄点海狗肾,给官家补身体。
面对这帮离不开财色二子的混账玩意,张荣都气疯了。
有点品位好不好?
官家是明君圣主,弄这些俗物,不但白费功夫,还让官家瞧不起咱们,得拿出点好东西来。
张荣这么想,但可惜的是他却也没有主意,只能干着急。
这一天张荣坐着船,出海打渔解闷,待到晚上返回的时候,装了半船大鱼,满心欢喜,刚靠岸就有人跑过来,
“大头领……”
“叫什么大头领?”张荣像是踩到了尾巴似的,连忙整理身上的衣服,正色教训道:“叫都统制!俺老张是朝廷命官!”
“是是是……都统制,官家来了!”
“官……官家?”
张荣吓得脸色都变了,也忘了什么朝廷大将的体面,撒腿就跑。后面士兵见状,连忙牵着马匹追来,心说大头领骑马可以快些。
只是他牵马的功夫,张荣已经跑出去好远,只剩下一个针头大的背影了。
不愧是大头领啊,这腿就是快啊!
张荣呼哧呼哧,跑到了营门口,正好看到了有人站在这里,他还分不清哪个是官家,又或者干脆都不是……就见一个瘦高的年轻人笑道:“张卿,朕突然过来,没吓到你吧?”
张荣慌忙跪倒:“俺,臣,官家……”这位大头领急切之下,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急得恨不得抽自己的嘴巴子。
赵桓含笑伏身,拉起张荣,“什么都不用说了……张卿,朕虽然第一次见到你,却是早就知道你的大名……当初靖康元年,宗望南下,直逼开封,四处劫掠,唯独在梁山泊,遭遇了伏击……这事是你干的吧?”
张荣脸色微红,“的确是,是臣干的,只是当时臣没能进京救驾……臣,臣该死。”
赵桓没说什么,而是继续道:“后来兀术领兵进犯京东,你配合刘锜,挡住了两个精锐的金人万户,保护了五丈河的漕运,居功厥伟啊!”
张荣脸更红了,“臣,臣是水泊的人,只想着保护家乡,不愿让金狗糟蹋!”
赵桓大笑,“无妨,能知道保卫家乡,就是好汉子。再把格局心胸放大,知道自己是大宋的人,能保家卫国,便是足以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官家拉着张荣的手,浑不在意湿哒哒的汗水,让旁边的文臣陪着,向中军走去。
赵桓笑呵呵道:“张卿,实不相瞒,朕自从登基以来,就喜欢往军营跑,在营中的时间比宫里的时间都长……说到底,朕要指望着你们这些将士杀敌立功,中兴朝廷。朕不能不知道军中的情况,也不能不知道你们这些领兵将领的人品才能。”
“所谓知人善任,就是这个道理……对了,张卿在水泊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吧?”
“那是……俺可清楚那帮家伙的德行的,宋江凑了三十六个人,俺手下比他多了一倍,足足七十二个,他们全都听俺的。”
张荣眉飞色舞,可很快又闭上了嘴巴,连宋江那个逆贼也敢提,真是不想活了。
赵桓反而浑不在意,还主动问起了水泊的情形,比如原来宋江的旧部还剩下谁了,比如花和尚是不是坐化了,公孙胜跑到哪里去了……张荣只能咧嘴,宋江倒是真的,三十六个头领也不差,但却跟官家知道的有点出入。
“臣知道在眼前只有个阮七还活着,不过倒是有一位姓李的头领,领着一些梁山人当了海盗。后来俺派人联络,听说他往南边去了,也不知道是去两浙,还是福建了。”
赵桓眨巴了一下眼睛,突然道:“或许是去了暹罗!”
“暹罗?”张荣不解。
赵桓解释道:“就是个海外小国,物产还算丰饶,尤其是粮食产量很高,能一年三熟。”
提到了粮食,赵桓的语气明显兴奋了一些,张荣也是个激灵的,他突然插话道:“官家,是不是要臣去什么暹罗?”
赵桓笑道:“你怎么想到的?”
张荣嘿嘿道:“民以食为天,臣天天都看邸报,看上面算账,臣知道官家不容易,当家难啊!俺在水泊的时候……”
这位又要说水贼的经历,奈何依旧不妥,只能讪讪闭嘴,反倒是赵桓,他来了兴趣,“张卿,朕知道每个人上梁山的原因各异,你到底是怎么逼上梁山的?又或者,你祖辈就是干这个的?”
“没有!”张荣慌忙摆手,“臣,臣早年也是清清白白的渔民,靠着力气吃饭,只是比别人多打些鱼,日子过得不差,在十里八乡,有些威望罢了。”
“既然日子不差,怎么还上梁山了?”
张荣被问得咧嘴,让他怎么说啊!
赵桓含笑道:“朕说了,要知人善任,能当到都统制的人,都和朕极为熟悉,别的不说,还在一起泡过温泉……要是张卿觉得不方便,咱们君臣不妨坦诚相对,好好聊聊?”
张荣怔了片刻,讪讪摆手,他还没这个胆子。不过赵桓讲了,他也就不顾及什么了。
“官家,要说起来,都要怪那个孔老头……都是他们家的子孙害人,才断了俺的活路的,俺就不明白,朝廷养着这么一群吃白饭的,到底干什么!”
赵桓眼皮挑了挑,用眼角斜了身旁之人,并没有点破,而是继续问道:“孔家干了什么?”
张荣哼道:“俺后来听说,好像是把什么奉圣公变成了衍圣公,为了感谢皇恩,就弄了好些泰山石,让老百姓搬运,走五丈河,走济水,送入京城……一块好几百斤的石头,沿途都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人,他们孔家可真是作恶多端,老百姓都恨死他们了。”
赵桓旁边的文官再也绷不住了,他连忙转出,深深一躬。
“官家,臣有罪,还请官家见谅!”
赵桓摆手,“孔少师,你是有罪,朕着实不该原谅。”
孔端友扑通就跪下来,汗如雨下。
赵桓徐徐道:“可朕又有什么办法?艮岳是太上皇建的,花石纲是他弄的。现在朕已经把他安排在了龙德宫,朕甚至打算把他从赵家族谱除名,死后不准入太庙……可唯独不能把他抓过来,放在堂上审问,给他定罪……罪魁祸首如此,对你又能怎么办?”
孔端友丝毫感觉不到放松,反而是匍匐地上,更加惶恐不安。你不是没罪,只是不好办罢了!
听着这俩人的对话,张荣才骤然清醒,敢情这位稍老的红袍文官,居然是衍圣公孔端友!这还不要紧,赵桓又把赵佶拉出来,用词之重,已经大大超出了张荣的想象。
其实自从张荣决定归顺朝廷,他就想通了,赵桓和赵佶不一样……可话说回来,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你爹逼着我家破人亡,俺心里有一口怨气,还不行吗?
只不过听到赵桓的话后,张荣郁积的怒火消失了九成,是啊,官家已经做到了这样,还能怎么办?过去的就过去吧!
“张卿,朕和孔少师商量过了,让他们孔家把田地都让出来,并且搬到京城,除了孔夫子嫡系子孙之外,其余孔家人与普通百姓无异。”
“朝廷要尽快在京东之地清丈田亩,落实摊丁……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丁税的负担会减轻很多。没有田地的,根本不用负担丁税。田地少的,丁税也会相应减少……针对千亩以上的大族必须要课以重税……朕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逼迫大族,把田地让出来。其二,如果不愿意让出来,他们就必须分家,兄弟之间,要分割财产,各过各的。以免家族抱团,成为地方一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