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623


且纵观大苏学士言行,优柔寡断,前后反复,有好心而无主见,敢直言而无韬略,心怀百姓而无济世强国之才。
总而言之,大苏学士只能算是三流人物!
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气疯了。
见过狂妄的,没见过这么狂妄的。
大苏学士可是天上人,到你嘴里,成了三流人物……试问谁是一流,谁是二流?
不会是你虞允文吧?
好一个不知好歹的小子!
杨时门下的张九成简直想把报纸揉成一团,扔厕所算了。
不过他到底没敢,因为在后面的文章里,出现了一个他不敢碰的人物……
方今天下,谁能救民水火?
有一人承袭大统于危难之际。
振奋人心,力挽狂澜,整军经武,亲临战阵,笼络文臣,信重武将。一战护京师,再战驱强敌,三战救太原,四战卫关中……三年定大局,三年复燕山。
中兴之势胜于唐宗,用兵之雄迈于汉武。
天纵圣睿,堪称第一等人物也!
看到这里,张九成气得差点吐血。
好一个无耻的马屁精!
你拍得也太过了吧!
这还不算完,再往下看。
有一人出身西军,二十年辗转不遇,一朝得明主垂青,奋不顾身,以数百之兵,向死而生,奋勇作战,护百万生灵。提十万虎贲,痛击羯胡,战必争先,从无败绩。
天下二流人物,此人为首!
有一人秉持精忠,三番从军,此心不改,诛杀名王,舍身驻守黄河,一次北伐,金人丧胆,再次北伐,克复幽州。雪靖康之耻,振奋中华,屠夷狄魁首,如诛鸡犬。
堪称二流人物表率。
有一人率弱旅,战强兵,关中一战,青化镇前,胡虏丧胆,皇宋扬威。统兵之道,堪称严谨,侍君做事,忠勇老成,为国之一柱,兴汉威名,天下仰望。
又有一人,文武齐备,智谋过人,庙算千里,决断无双。怀忠心,驰铁象。事明主,建奇功。名城曲端,国之一宝。
其余刘、李、张、王……皆是二流人物。
与如此诸公相比,东坡先生,便是三流人物,也是勉强!
文章戛然而止,看到了这里,别说张九成傻眼了,就算杨时等人,乃至于朝中诸公,都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这算什么?
马屁文章?
“其实也算不得拍马屁,他说的也都是实话。”
“那,那他如此推崇那几个武夫,又算什么?”张九成气哼哼道:“先生,韩世忠贪财跋扈,吴玠任用私人,曲端更是毫无重臣体统……还有那个张荣,不过是梁山水贼……他怎么也成了二流人物?这,这谁能服气啊!”
杨时挑了挑寿眉,良久之后,轻声道:“真的不服气吗?你再看看这篇文章。”
同样抓起这篇文章,反复研读的不只是这位无垢先生,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大家伙都在看。
看来看去,他们似乎觉察到了另外一重含义。
坦白讲,仅仅是马屁文章,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了。
这篇文章真正要害的是如何看待当下!
还在纠结新旧党争吗?
还在崇拜大苏学士吗?
错了,全都错了!
盛唐的士人是想着出将入相,是想着提三尺剑,建功立业的。他们会崇拜李杜吗?或许会,但绝不像大宋这么痴迷……
道理何在?
还不是大宋朝太丢人了,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几乎为零,什么灭国之功,开拓壮举……一样没有,可不是只剩下风花雪月,士人风流。
如论如何,一个只是丰富文化生活的人,就算是冠绝历代,也当不了一等人物,不该受到那么多的崇拜。
错了吗?
好像不能更正确了!
一等人物赵桓如是想到……
第365章
燕山
虞允文成名了。
不是寻常的名,而是顶大顶大的名声……越是高层,他的名气就越大,以至于政事堂诸公,都时不时提到这位小虞先生。
吕颐浩还特意找来了张叔夜,刘韐和张悫……这四个人很有趣,张悫以善于理财著称,实际上他学的就是王安石的那一套,相比之下,刘韐因为出身,更加偏向旧党,张叔夜早年在地方颠沛,颇有些苏轼的遭遇。
尽管赵桓一再压制,朝中大臣非新既旧的格局,还是没有改变……否则党争也不会闹到现在了。
“诸公,你们看小虞的这篇文章,看了几遍?”
张叔夜首先道:“看了三遍。”
刘韐轻笑道:“我比你看得多,我看了五遍。”
张悫轻咳一声,只是伸出两根手指……好家伙,足足看了八遍。
吕颐浩笑道:“实不相瞒,我看了十遍还多……时至今日,老夫只有一声感叹……我们这些人,的确是老了。诸公以为然否?”
张叔夜低着头,苦笑长叹,“谁说不是……官家北伐大胜,光复燕山,已经是日月新开,乾坤再造,如今的大宋,和当初全然不同。文治武功,直追汉唐……正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时候……却还成天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合时宜,太不合时宜了!”
老张向来干脆,剩下两个人却显得纠结多了。
好半晌刘韐才怅然道:“喝酒,喝酒啦!”
四人现视,全都笑了……刘韐的意思大约就是饮茶先啊,还炒个屁吵啊!
张悫抓起了茶杯,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咳得心都要出来了。吕颐浩知道他病重,急忙道:“要不要请太医?”
半晌,张悫平静下来,但是脸色白得骇人,他微微长叹,“这把年纪了,也该走了……如今新旧党争算是有个结论,我也可以安心走了……只是有一件事,我的意难平!”
“何事?”吕颐浩问道:“是朝政,还是家中?”
张悫苦笑,“这杯酒不该在东京喝啊!”
瞬间其他三个人都意识到了,张叔夜更是一拍大腿,“没错,光复燕山,该痛饮燕山才是!”
吕颐浩和刘韐纷纷点头,若是能在燕山府痛饮一场,也就不枉此生了。
这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说到底,问题还是在他们身上。
为了北伐,准备了粮草钱帛,准备了兵器牲畜……却没有真的想清楚,要如何治理地方,今后朝堂要往哪边走。
“说起来三年休养生息的时候,就该整顿吏治,真正把变法深入人心……放手让万俟卨这等人去作为,也是老夫存心让他在前面冲,明知道他心术不正,却也不愿意亲力亲为。”吕颐浩自责道。
张悫更加凄苦,“也是我身体不行,才给了奸佞可乘之机。”
没有万俟卨的案子,就牵不出牛英当官,也就不会有王家覆灭,更不会牵连到士绅大族,以至于出现了对苏轼的评价之争……
怎么说呢?
理清人心,确定方略,甚至比北伐还要重要三分。
但这事情并不一定要在这时候做,假如他们早点察觉,早点拿出魄力,情况就会好很多很多。
奈何他们在新旧之间打转转儿,在治国的方略上面,大约也没有跳脱窠臼。
虽然有土断清丈,有摊丁入亩,他们也觉得是临时手段,或者是得罪人的事情,这才放任万俟卨在前面冲。
不得不说,的确是草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