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623


赵桓微微一笑,“诸公都是饱学之士,人民之说古已有之,倒也平常……可朕题写这两个字,却是想和臣民二字对立!”
赵桓的话一出口,吕颐浩就惊了,这位官家还真是总让人出乎预料啊!
“启奏陛下,臣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百姓,皆是臣民,又是人民,归根到底,都是陛下的子民,不该分开!”
赵桓笑道:“吕相公真是会堵朕的嘴……不过有些话朕还是要说的……君臣父子,这是纲常……朕为君,为天下之主,九州之地,不过是朕的家产,天子子民,不过是朕的家臣。以此论之,国事家事,便混为一谈。国家好坏,似乎都系于朕的身上。这样一来,就跟朕讲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现了矛盾。”
“朕贵为一家一国之主,却让匹夫有责,朕把自己放在了什么地方?”
赵桓呵呵一笑,“朕总不能打自己的嘴巴!所以说,朕在当初,用了人民两个字……用这两个字,就是咱们大家伙,首先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其次朕是君,你们是民……你们说,人民和臣民,是一样的吗?”
吕颐浩深深吸口气,无奈道:“官家立意深远,臣等望尘莫及……只是臣还是以为,君父如天,纲常天理,乃是世间根本,臣斗胆恳请陛下,收回刚刚的言语。”
赵桓朗声大笑,“吕相公,天道人道,到底不是一道……朕用了人民二字,又把二字拆开,以人为先……什么意思呢?说穿了,就是要把皇帝首先放在人的位置上,朕做事也要符合法度,要尊奉规则……朕不能高高在上,只享受无尽权力,而不能承担责任……如此一来,也就不用拿什么天变来约束皇帝了。当年王舒王罢相的事情,也就可以避免了。”
“朕这么做,也是反反复复思量的……天子什么样的都有,如果遇上那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大可以让臣子背锅……天子推卸责任,宰执便可以向下推卸,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法度再严格,有了一点口子,便形同虚设。”
“朕在这里跟大家伙表个态……再造山河,就从重订法律开始。这次制定法律,把人放在君的前面,朕愿意奉行法度,治理苍生!”
赵桓笑道:“朕有如此想法,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六年大战打下来,靠的是千万将士奋勇作战,靠的是无数百姓,体谅朝廷艰难,以膏腴奉养朝廷,说起来百姓才是朝廷的衣食父母!这场胜利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赵桓的话说完之后,题写着人民二字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光华烁烁,胜过星辰。
赵桓并不否认,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的确很令人着迷……但是孤家寡人,也着实不是他想要的。
而局势走到了今天,已经不是他能选择的……当不计其数的普通人追随着他,前赴后继,打败金兵,拿回故土之后,赵桓就必须给这些百姓一个交代,在经济上,要推行均田平役,给大家伙实惠;在政治上,要贯彻人民概念,打破士农工商的划分,提升普通百姓地位,弱化“臣”这个字,待之以“民”。
此时看起来还有些虚无,不是那么清晰……但是不要紧,很快这个原则就会在各个方面上发挥威力。
说是重开乾坤,赵桓是认真的!
伴随着一盏盏孔明灯飘到空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心头闪过……陈广,何灌,宗泽,王禀,吴元丰,乔泽,李永奇,张悫,张忠……太多的文臣武将,回想起他们,大家伙都不免心中悲戚,放声痛哭。
赵桓在人群中穿过,看着大家伙书写的名字……最后他竟然走到了刚刚升任工兵营统制的杨沂中旁边。
看了看杨沂中空白的孔明灯,发愣的神情……赵桓突然低声道:“写上吧!”
杨沂中傻傻看着赵桓,还没明白过来。
“把你心中的那个名字写上去……回头去陈家谷口,把杨无敌的尸体请回来,和有功将士一起,安葬在英烈祠。”
第384章
七王
请回杨业尸骨,与英烈一同安葬,这一条消息迅速传开,本该有所反应的朝臣,此刻却安静得吓人,仿佛就该是这样一般……
“父亲……杨业固然是我大宋英豪,死得也堪称壮烈……请回来也在情理之中,可为何要在这个关头,孩儿着实想不通!”
吕本中借着给老爹斟酒的机会,轻声发问,以求解惑。
吕好问持杯在手,仔细看了看自己这个儿子,谈不上多失望,毕竟自己早些时候,也是随波逐流,醉心学术,更是没怎么教导孩子,现在又如何能怪他?
“你说吧,为什么想不通?”
“爹,杨业的事情,牵出了太宗皇帝北伐,等风平浪静,悄悄迁过来就是,现在提出来,这不是打太宗的脸吗?须知道,官家也是太宗皇帝后人啊!”
吕好问哈哈一笑,正色道:“你说对了,官家就是要打太宗皇帝的脸……不光要打太宗皇帝,自太宗之后,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包括太上皇……全都跑不了!”
吕本中愕然,“这,这孩儿更想不通了,难道官家不在乎孝道了吗?就不怕世人站出来反对?”
吕好问连连摇头,儿子的迟钝真是让人无语。
“孝道?何为孝道?官家光复了燕云之地,置身幽州,君临天下……这便是最大的孝道!自立国以来,先是和契丹交战,澶渊之盟以后,就有南北朝争论,随后新旧党争……这么多年,辩经从来没有停下来过……辩经干什么?无非是作证大宋天下一统,乃是正朔所在罢了。”
“难,难道不是吗?”吕本中傻傻问道。
“若是正朔,何必如此费事!”吕好问针锋相对反问,吕本中稍微迟疑,继而额头冒汗,过了半晌,才痴痴道:“父亲的意思,如今的大宋,才是天下正统?”
“差不多有这个气象了,却是还要看官家接下来的手段,如何励精图治,能否盖过强汉盛唐……”吕好问沉吟道:“当下这个局面,你把官家视作一扫六合的是皇帝就是了!”
吕本中又是一阵惊骇,浑身都微微颤抖。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寰宇,统一天下……如果简化整个过程,大约就是从一国之主,变成天下之君。
假使之前的大宋算不得正朔,倒也是从宋国主到天下主……大略可比。
“父亲……若是如此,只怕少不了血雨腥风啊!”吕本中语气颤抖,声音惶恐,竟然不自觉出了颤音……始皇帝治下,大秦干得都是大工程……且不论结果如何,反正大开大合是一定的,到了赵官家这里,若也是这般,怕是朝臣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唉……你太弱了。”吕好问长叹一声,“大宋立国以来,不乏显赫世家……比如国初的曹家,比如后来的韩家、曾家、苏家,可论起传承时间长久,门庭显赫,无过我们吕家!”
吕好问还真不是吹牛皮……翻开吕家的族谱,简直能吓死人……
吕家第一代开基立业的,应该是赵二年间的状元吕蒙正……这位数次拜相,气度恢宏,死后被追赠中书令,许国公,开启了吕家开挂的历史……吕蒙正之后,吕家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是吕夷简,这位老兄最著名的事情,莫过于跟刘太后对着干,甚至告诫刘太后,不为日后保全刘氏着想?
女中尧舜败在了吕夷简的手里,仁宗顺利亲政,吕夷简居功厥伟……两代明相,彻底奠定了吕家的地位。
而吕夷简之后,又一位猛人横空出世,吕公著再度扛起吕家大旗,单说一件事,就知道这位的了得,他和文彦博同受平章军国重事高位,列宰相之上,简直把吕家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吕公著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卷入了新旧党争,被打成了元祐党人,以至于儿子吕希哲仅仅做到了侍讲,官职不高。否则四代宰执,也不是不可能。
吕好问是吕公著之孙,吕希哲之子,如今再度位列尚书高位,重新振兴了吕家门庭。
自赵二开始,一百多年,五代人绵延不绝,三代明相,天下仰望……吕氏绝对堪称宋代的隐形王者,什么背诵天团,跟这一家子相比,简直相形见绌。
吕家更厉害的是另一项,他们家不出才子出大儒!
才子和大儒的区别就类似网红学者和内参大牛……也就是说,人家吕家不光位置够高,而且在士林还有话语权,堪称号令天下的屠龙宝刀。
“事到如今,你若想着诗酒风流,逍遥自在,大可以辞官回乡,凭着吕家的威名,倒是能保你这一世富贵。”
吕本中微微一动,茫然道:“只是一世?”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吕好问断然道。
“那,那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吕本中痛惜问道……毕竟他也为人父,很快就为人祖……吕家的辉煌,就要到此为止了吗?
“有!”吕好问肯定道:“那就是跟上官家的脚步,大开大合,另创出一片天地……咱们吕家过去的名声,对你来讲,未必是福,兴许还是祸患……该怎么办,只有你自己权衡了。爹这把年纪,确实帮不了你什么了。”
吕本中下意识抬头,果不其然,老爹头上的白发,挽在一起,也就是枣那么大而已!
吕本中只能将思念压在心底,陪着老爹喝了一顿酒……转过天,吕本中去御帐报道,却是没有进去,原来昨天夜里,吴玠赶来了,此刻诸将都在御帐里高谈阔论,全然没有外人凑热闹的地方。
什么胡寅啊,胡闳休,虞允文,全都在外面伏身侍候着,放在以往,吕本中肯定要感慨两句,说武夫狂妄。可自从跟老爹谈话之后,吕本中却是不敢这么想了,只能乖乖站在众人后面,等候着消息。
“晋卿……你来得正好,大同可是光复了?”
吴玠忙躬身道:“大太子斡本和挞懒凑在了一起,手上有三万多金兵,另外还有兀术也逃到了大同,还有那个小皇帝合剌……他们已经向北徐徐撤退,臣让吴璘驻守大同西北,防止契丹趁火打劫……至于最后该怎么办,还要请官家定夺。”
赵桓大笑,“你吴晋卿办事,果然是滴水不漏……功劳要拿在手里,面子还要给朕留下,好处也要跟下面人分……一个大同府,你做出了三篇好文章!”
吴玠老脸微红,“臣,臣有罪!”
赵桓一笑,“运筹帷幄,也算是有罪吗?那你可是罪大恶极啊!”
一句话,弄得哄堂大笑。
笑过之后,赵桓正色道:“晋卿来了,正甫也来了,朕正好要公布一件事情……也算是兑现一个承诺。”
赵桓首先看向了韩世忠,“良臣,朕之前给你封了郡王,如今升格为秦王……你是延安府的人,陕西之地,赳赳老秦,勇猛无敌,盖世无双……这个秦王恰如其分!”
韩世忠竟愣住了……升格亲王这种事情,他并不意外……可亲王也是有差别的,像秦王这种,几乎是诸王之尊,是不是太过了?
在他迟疑的时候,曲端忍不住道:“高兴傻了?快谢恩啊!”
韩世忠只能双膝跪倒,叩谢天恩。
随后却是岳飞,赵桓笑道:“鹏举,你光复燕京,这个王爵也是不能少的……朕知道,你还想着直捣黄龙,扫灭女真……这事情大可以封王之后,继续做下去。燕王是你应得的!”
岳飞脸色涨红,犹豫再三,终于跪倒谢恩。
赵桓很是满意,“晋卿,朕知道你喜欢兴汉侯的位置……这样吧,朕特准传给你的儿子……至于你,青化一战,光复河东,收复大同…………晋王是你的!”
“臣……拜谢皇恩!”
吴玠也跪倒了。
赵桓顿了好一会儿,才把目光放在曲端身上,“你就受封魏王吧!”
曲端浑身颤抖,简直泪都要流出来了,“官家,臣还想问问,那个曲州还有了吗?”
赵桓气得翻白眼,“你这就叫得陇望蜀,贪得无厌……有,怎么没有!以后你领兵打下来的地方,朕准你建一个曲州,总行了吧?”
“谢陛下圣恩!”
曲端喜滋滋答应,分外得意,别看老子是第四个受封的,可我多一个曲州,还是比你们强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