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623


“赵相公,政事堂怎么看?”
“回官家的话……此番远征,大涨国威,将士牺牲巨大,朝廷理当重赏……除了抚恤的银钱之外,地方上分配田亩,必须优先提供水浇地,让将士家属得到最好的土地。”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同样的土地,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灌溉,收成可以增加三成以上。
老赵到底是地方经验丰富,别的宰执最多提出分给平整好地,而赵鼎则是直接要求给水浇地。
“其次就是父母子女的问题,父母年过六十,朝廷要给一份敬老金,儿子读书,要提供优待,女儿出嫁,也要送一份嫁妆。”
赵鼎最后道:“朝廷在长城一代,开辟军屯,如果有意来戍边的将士家属,可以拿到家乡五倍的田亩,而且还要享受十年免赋!”
这一番抚恤抛出来,李彦仙和岳云都露出惊喜神色,别说全都做到,哪怕打个七折,也是很不错了。
赵桓面对微笑,很显然,赵鼎这个宰相还是很让他满意的。
抚恤的事情谈好,大家伙的心里都轻松了不少,可以畅饮欢庆了。
在宴会间,刘子羽突然笑道:“官家,李总兵和岳驸马万里远征,凯旋归来,又接连到了高丽和倭国,大涨国威,他们二人,足以称为奇男子了!”
这话说完,李彦仙第一个反对,“刘尚书谬赞了,相比之下,韩大王几次和金人浴血鏖战,最艰难的时候,就是他一力挺过来的,还有岳大王,两次北伐燕京,更是堪称壮烈,论起奇男子,他们才恰如其分!”
被点名的韩世忠竟然急忙摇头,“俺不过是听话的,论起来,官家力挽狂澜,中兴社稷,堪比汉光武帝,才是真正奇男子!”
马屁竟然拍到了赵桓的头上,这位赵官家放下手里的酒杯,微微摇头,“朕是占了皇位的便宜,不消多说……如果论起奇男子,朕倒是觉得,时至今日,兀术尚且不愿意投降,他倒算是个奇男子啊!大家伙说是不是?”
第425章
赵桓,你欺人太甚
提到了兀术,御前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韩世忠欠了欠屁股,呵呵道:“官家,若是瞧着兀术烦心,臣愿意提兵五万,北上诛灭女真!把他的脑袋砍下来。”
他刚说完,曲端竟然也跟着凑热闹,“臣也请旨,只要四万八千人就够了。”
韩世忠顿时气得须发皆乍,“曲大,你当这是买扑做生意不成?俺只许三万五千步骑精锐即可!”
“那,那我就三万四千人。”曲端死咬着不放。
他们俩争了起来,剩下的两位王爷脸都红了,跟他们为伍,着实丢人。
“韩大王,曲大王,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战不殆……咱们还是问问李总兵他们,女真人到底如何,能不能打?”
话题落到了李彦仙头上,赵桓也含笑道:“说说吧,女真的底蕴可还在?”
李彦仙正色道:“官家,要说起女真部,也不过是安出虎水旁的一个中等部落而已……恰逢阿骨打一代人杰,率领女真崛起,十年之间,席卷大辽,坐拥万里河山,甚至胆敢南下入寇,为祸中原。就拿黄龙府万户来说,算是金国精锐,自然应该都是女真人,不过经过臣的调查,其中过半都不是完颜部的,甚至有些干脆就是汉人奴仆,追随着阿骨打起兵,水涨船高,自然就成了女真人。”
听到这里,曲端眼前一亮,忍不住道:“如此岂不是说,女真是一盘散沙,根本不值一提吗?”
“错!”
李彦仙正色挺身,认真道:“曲大王,万万不可如是想……塞外之地,诸如女真一般的部落,不下上百。他们日夜厮杀,征战不断。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个顶个的凶悍人物,十分难对付。朝廷大军压过来,丝毫没有准备,必定激起联合反对,到时候……就算是十万大军,也未必能安然返回。”
说这话的时候,李彦仙瞥了一眼韩世忠,显然是觉得这位韩大王过分自信了。
韩世忠的脸色很不好看,“李总兵八千人畅通无阻,俺韩五是比不上的!”
两位大将争吵,气氛骤然一紧。
赵桓轻咳道:“大军进剿,和数千人马穿行,自然不是一件事。更何况彼时兀术主力尚在临潢,行动也会轻松些。只是有这一次之后,再想继续做一次,怕是不容易了。”
李彦仙慌忙躬身,“官家圣明,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臣以为要对付兀术……要么吸引他大举南下,以逸待劳,攻灭金人……要么,干脆置之不理,任由诸部内斗。总之,直接出兵,不是什么好事情。”
赵桓略沉吟,也就明白了李彦仙的意思。
女真人崛起之前的辽东之地,就是个散装的,遍地部落,个个是大王,只有小心维持,才能保证基本的太平。
契丹就是玩脱的典型,让女真崛起,取而代之。
轮到了大宋,贸然出兵,并无把握消灭兀术,反而可能损失惨重,给金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即便真的灭了兀术主力,却也解决不了问题。
遍地的部落,完全可以把辽东之地变成帝国坟场……埋葬大宋并不强悍的国力。
群臣陷入了思忖,曲端抱怨道:“兀术已经吃了这么多次亏,让他主动南下,只怕是痴心妄想……我们也只能坐失良机!”
说着,他还抓起了面前半凉的熏鸡,狠狠啃了一口。
曲端的举动有点过了,便是赵桓的脸色都不好看,堂堂军中亲王,居然干泄气的事情,是在可恶。
不过还没等赵桓开口,胡寅突然起身,笑呵呵道:“官家,臣这里倒有个主意,只是不知道好坏。”
赵桓笑了,“不管好坏,畅所欲言……只是朕还不知道,你有如此本事啊?”
胡寅脸色微红,“官家,臣是不懂军略的,不过前几日那个完颜撒离喝,遵照官家的意思,已经修好了金史的太祖本纪……臣是负责帮忙润色的。刚刚说起兀术,臣就在想,如果让他瞧见了阿骨打的本纪,知道大宋已经对他爹盖棺定论,臣因为兀术一定会十分愤怒吧!”
听完胡寅的建议,好几个文臣都忍不住闷哼起来。
岂止是愤怒,不气死就不错了。
胡寅这家伙平时不声不响的,可一旦坏起来,简直冒烟了。
只要兀术心里还有半分金国,还有他爹阿骨打……都必定暴怒,或许这一块心腹大患,就此彻底剪除吧!
胡寅的建议点燃了大家伙的兴趣,每个人都挖空心思,该如何让兀术上钩呢?
这时候刘子羽首先道:“其实也没有那么麻烦,关键是派一个能言善辩,从容练达之人,前去面见兀术,把这份东西送过去。”
提到这里,在场的文官,尤其是年轻人,不由得侧身倾听,也不乏跃跃欲试的人。
胡寅当初送过娄室的尸体,算是有经验的,只不过如今地位高了,跑这一趟,未必合适。
还有虞允文,胡闳休,吕本中,林景贞……这都是年纪不太大,又能辛苦一趟的。
只是刘子羽貌似都没有兴趣。
“官家,兵部右侍郎陆宰颇有文采,且名门出身,又久在地方为官,如今刚刚调入兵部……如果官家愿意,此人必定能成事!”
陆宰?
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看他的履历,也算不得什么,只不过他的父亲是王安石的门下,曾经官至尚书右丞,陆宰娶得媳妇也很有名,是仁宗时候的名臣唐介的孙女。
其实这些名门之后,大体如此,通过互相联姻,抓着一个人,不停追下去,就能画出一个庞大的网络出来。
不过现在要讨论的也不是这事,可以放在一边……陆宰之所以能被后人知道,多半还要看他眼前只有十岁的儿子。
没错,就是陆游!
这个小家伙还不知道,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他要在大散关写一辈子边塞诗,梦着塞上长城,想着铁马冰河,空自留下满腔的愤恨,郁郁而终。
而如今他才只有十岁,刚刚懂事,他爹就要怀揣着金史太祖本纪,耀武扬威,前往塞外,去见大金国的最后残余势力。
世事造化,不过如此。
唐氏夫人保持了一贯的强势作风,“老爷此番出使,断不可误了皇命,弱了中原上国威仪。”
陆宰点头,表示谨记在心,夫人又给他取来了羊皮袍子,准备了皮靴皮手套,全身上下,都武装起来。
一个梳着双髻的小家伙蹦蹦跳跳,在陆宰身边转来转去,最让小家伙感兴趣的就是那一根节仗!
“父亲,这便是使臣持节吗?当年苏武就是带着这个吗?”
陆宰颔首,又摸了摸儿子的头,感叹道:“身为臣子,代天出使,宁可玉碎,不求瓦全。这是为父的福气。”
顿了顿,陆宰又道:“数年前,我大宋被金人杀到了开封城下,国家危亡,社稷几乎崩溃。你我父子,也险些成了鞑虏奴仆……你可知道如何才有今日?”
陆游用力点头,“孩儿知道,是圣天子力挽狂澜,保全社稷江山,又数次领兵,不避艰难,临阵讨贼,方有了今日之势,燕云光复,驱逐胡虏……圣天子堪比汉光武帝啊!”
陆宰点头,“说得好,那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出使金人吗?”
陆游眨了眨眼睛,一时语塞……陆宰抚着他的头,意味深长道:“孩子,天子圣睿,岂是一个光武帝能比!如今还要开创远迈汉唐的盛世……孩子,你有福气啊!”
陆宰用力拍了拍儿子,终于持节离开,北上出使……小小的陆游痴痴凝望着,望着父亲肩头的节杖,握紧了拳头。
陆宰的速度很快,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到达了兀术驻兵的会宁府。
陆宰刚刚出现,就被一群女真骑兵包围住了,人数居然有上百之多,个个拿着弯刀兵器,气势汹汹,恨不得活吃了陆宰。
此情此景,当真宛如一只羊,落到了狼窝,下一秒就有性命之忧。
奈何陆宰虽然是文人,却心中有了主算!
“女真小儿,某不过一介文人,随从不到十人……你们自以为气势汹汹,实则色厉内荏!你们当知道,某这个大宋使臣,是什么份量!”
陆宰怒喝之下,居然无人敢动……当真是一群徒有其表的废物!
陆宰忍不住大笑,片刻之后,似乎来了一员万户大将,见到了手下人诺诺不动,气得冲上来,将陆宰提起,扔到了马下。
陆宰怀抱着节杖,只是冷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