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623


“官家之前就说过,绝不搞什么五路进兵的玩意,曲大王你还一意孤行,莫非当真小觑兀术吗?”
曲端气坏了,“本王几时小觑兀术?他现在只有几万兵马,以两三万的御营精锐,大可以击败丧胆的金贼!倒是你刘尚书,原本是岳王手下,如今你高升兵部尚书,见岳王不同意,便又出来拦挡,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子羽也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而且他爹刘韐刚刚去了开封,继承了老爹的香火,刘子羽丝毫不惧曲端!
“曲大王,你这是诛心之论,那我也不妨诛心一次,天下日渐太平,能用兵的时候越来越少,任何机会都不能放过……你搞什么三路进兵,五路进兵,何尝不是雨露均沾,让大家伙都有点好处捞?”
“还有,就算三路分兵,东路军为什么不能直接从辽河进宫辽阳,非要绕道高丽,还要让高丽复国?还不是想把功劳拿在手里……一场战斗,你算计了这么多,却没有想过,万一金人背水一战,上下齐心,我们凭什么战而胜之?”
曲端气得嘴唇哆嗦,简直想打人。
“刘子羽,你太可恶了!你用心险恶,你罗织罪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曲端不断大骂,奈何缺少说服力。
此刻赵鼎倒是态度凝重,曲端的计划也很难说好坏……“咱们,还是请求圣裁吧!”
第427章
臣等有罪
临时的金殿,文武齐聚。
此时赵宋王朝的真正精英人物,差不多悉数聚齐。
且不说以韩世忠为首的武臣诸王总兵,单看文官这边,就很值得说道。居于首相位置的是赵鼎,这位的经历就不需多说,他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除了通西域,逼退辽国的大功,还有吕颐浩的青睐,坐拥二十多年地方经验,加上吕颐浩的遗产,赵鼎四平八稳,真如他的名字一般,便是赵桓,也不能轻易摆弄这位首相大人。
赵鼎之后,是次相,集贤殿大学士李若水……这位的情况更不用多说,他是靖康元年挺身而出,得到赵桓赏识,跃升高位,其实此前很多人觉得李若水会成为首相……不过最终还是选了赵鼎,可以看出来,李若水的资历还是太浅薄,也缺少地方经验,驾驭不了全局……当然,尽管如此,一个次相也是当之无愧。
在李若水之后,居然是徐徽言,更有趣的是他挂了吏部尚书衔,徐徽言其实是武状元出身,后来死守晋宁军,立下了大功,被赵桓调入朝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徐徽言是负责军械刀枪生产的,也是地地道道的实干家,而且也完成了从武职到文治的蜕变,他担任一部尚书,绝对是绰绰有余。
不管是兵部,还是工部,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赵桓却另辟蹊径,把吏部交给了徐徽言,这就很有玄妙了,有人推测是赵桓要架空赵鼎的人事大权,避免首相过度膨胀。
这个说法固然说得过去,可徐徽言却很清楚,毕竟赵桓在任命之前,已经交代过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老兵武人开路,官家要从底层开始,提拔武夫,用一个武状元出身的吏部尚书,也就情理之中了。
在徐徽言之后,是枢密使张浚,张浚之后,是枢密副使兼兵部尚书刘子羽,再之后,就是礼部尚书吕本中,刑部尚书何栗,户部尚书刘汲,然后还有胡寅、胡闳休、林景贞等等……
新鲜出炉的两府六部诸公,有个最大的特点,基本上都是赵桓的人,即便有何栗和刘汲这种,也是因为天子垂青,才步入高级官员行列。
时至今日,可以彻底说一句,大宋王朝进入了赵桓时代。
除了还有一个太傅李邦彦之外,中枢就基本上没什么老臣存在的空间了。
都换成了自己人,矛盾并不会消失,恰恰相反,争吵还更激烈了,因为大家伙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官家,臣以为,无论如何,也不该把恢复高丽纳入此战的目标。”刘子羽再度表明了态度。
曲端气得鼻子都歪了,“刘尚书,现在国库可不宽裕,朝廷财力紧张……出兵塞外,耗费无算。如果不能恢复高丽,几万人马,出去游玩吗?”
刘子羽微微一笑,不慌不忙,“曲大王,你这是承认此战好大喜功了?”
“你!”曲端骤然变色,咬牙切齿,“就算好大喜功又如何?我大宋有这个实力,高丽是属国,恢复了高丽,就能从旁牵制金国,稳住侧翼,没什么不好!”
这时候枢密使张浚轻咳一声,“曲大王,既然高丽如此重要,那何不只是恢复高丽?我们派遣三五万人,就足以成功,岂不美哉?”
曲端翻白眼了,这也是个糊涂蛋!
“张枢相,你眼下可是在督修长城,不会不知道,燕山一线,和大漠之间,犬牙交错,各部部族众多,时常入寇,袭扰不断。为了顺利修长城,建军屯,难道不该驱逐胡虏吗?”
曲端这话就差指着张浚的鼻子,老子是为了你好,怎么就不知道好歹?张浚一时语塞,无言以对,曲端总算松了口气。
可令他诧异的是吏部尚书徐徽言突然沉声道:“要驱逐长城沿线的胡虏不难,更不用大动干戈……只需要派人放火,焚烧草场,践踏水源,牧民自然北返,曲大王,你是不是兴师动众了?”
徐徽言很早就跟曲端有矛盾,他看不惯曲端张狂跋扈的个性,偏偏他又是个知兵的,因此反对起来,掷地有声,饶是曲端能言善辩,也有些沉吟。
此刻一直在倾听的赵桓活动了一下脖子,插手道:“曲端,朕听懂了,你这次出兵,是有三个目的,其一,是全歼兀术主力,其二,是绥靖地方,保护长城一线,其三,是恢复高丽,牵制金人……朕说得对吗?”
曲端顿了一下,忙道:“官家睿智,臣就是琢磨着一举成功。”
赵桓稍微停顿,又道:“曲端,你的用意朕知道了,可你也该知道一个道理……一旦贪图太多,就会顾此失彼。更何况几路进兵,时间上如何配合?各路兵马遇到的情况不一,即便能会师,兵马状况也不一样,又怎么形成一个拳头?如果兀术南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你又该怎么应对?”
赵桓虽然算不得名将,可是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也让他很容易抓住战法的漏洞。面对官家的质问,曲端真的有点招架不住了。
“官家,臣以为此时的金人,就,就犹如一个四面漏风的破帐篷,根本不堪一击。兀术当下名将尽去,精兵损失殆尽,就连祖宗陵寝都保不住,早就人心离散,只要天兵一至,金人必定土崩瓦解。”
曲端说到了这里,似乎自信又回来了,“官家,此番出兵,更多是展示武力,把声势造起来,顺便收复那些左右摇摆的部落……此战必胜无疑!还请官家不要迟疑啊!”
曲端的意思总结起来,金国是个破房子,只要一踢就倒了。
听到他的判断,最为震惊的不是文官,竟然是李彦仙。
因为之前李彦仙就总结了,大军出击,不管胜负,都对大宋没什么好处。这才有陆宰出使,激怒兀术,希望引诱金兵南下,一举围歼。
结果曲端制定的计划,把李彦仙的警告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只有两个字形容:猖狂!
“官家,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李彦仙昂然站出,“官家,辽阳之地,本是辽国东京……根据双方的盟约,这里可是大辽的地盘,朝廷大举出兵,是不是要和大辽翻脸?”
韩世忠这时候开口了,“李总兵,什么大辽,大金,全都是大宋的,先拿到了,就是咱们的!”
李彦仙头都大了,“韩大王,且不说背弃盟约这一类的话,光是耶律大石手里的十万精兵,就怕是不好对付吧?万一大石和兀术暗中勾结,彼此联手。朝廷几万人马出塞,一旦出现意外,岂不是搓动锐气,堕了大宋国威?”
李彦仙说完,直接跪倒,“官家,臣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同这个方略!”
李彦仙说完,谁也不料,岳飞竟然默默站起,跟着跪下,虽然没有言语,但意思再明白不过,李彦仙心中一暖,说到底岳大王还是以国事为重的。
短暂迟疑,在文臣堆中,赵鼎站了起来。
“好教官家得知,臣以为要驱逐长城沿线的胡虏,就按照徐相公的建议,可以请曲大王拟定具体方略,派兵扫荡即可。至于出兵辽阳,歼灭兀术主力,由于盟约的问题,无论如何,还是要通知大石,跟他们商议,不然大宋背弃盟约,岂不是成了金贼了?”
赵鼎说到这里,才冲着曲端微微一笑,“曲大王,至于第三点,恢复高丽。此事却是在大宋的一念之间,我极为赞同。”
李若水、吕本中、何栗、刘汲,四位一起站出来,附和赵鼎。
到了这一步,曲端彻底成了少数派,便是赵桓也没法偏袒了。
这一次的御前会议,草草收场……而带来的影响,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新相赵鼎压回了曲端的提议,等于在军略问题上,文官第一次打了个胜仗。
当然了,之所以能赢,也是因为此时的文官这边有徐徽言、张浚、刘子羽等知兵的文臣,能够针锋相对驳斥。
而且他们也都是赵桓一手提拔起来的,面对曲端等人,丝毫不怂。
甚至连岳飞和李彦仙都愿意帮忙,曲端和韩世忠不败就没有天理了。
可尽管如此,也是靖康元年以来,文官第一次胜利,值得庆贺。
相反,韩世忠,曲端,包括吴玠,三人都显得郁郁寡欢。
“说到底还是大战过去了,文贵武贱,咱们说话也不管用了……这要是放在两年前,刘子羽和张浚他们敢那么跟咱们顶?还有那个赵鼎,他算是什么东西!吕相公还有清化之功,他说话我们也就忍了,可赵鼎呢?他什么都没干,现在就当了首相,敢对咱们颐指气使?”
吴玠讪讪道:“也别这么说,人家驱逐了大石,也有功劳。”
“呸!这次他可是说了,取辽阳要和大石打招呼,我怎么觉得这家伙是被大石给收买了?”曲端冷哼道:“咱们不妨调查一下,狠狠告赵鼎匹夫一状!”
曲端疯狂发泄着心中不满,正在这时候,突然听到了外面有人跑进来。
“大王,官,官家来了!”
三个人一愣神,这时候赵桓已经迈步走了进来。
“你们在这里结党营私,怎么不喊朕一声啊?”赵桓笑吟吟说道,而三位大将一听,居然吓得悉数跪倒……“臣等有罪!”
第428章
大宋,父母也
赵桓神出鬼没,突然驾临,弄得这仨人面面相觑,后背都是冷汗,难不成官家真的来收拾他们了?
正在这三人撅着屁股,等候责罚的时候,赵桓又是一笑,“都起来了,快坐下。”
韩世忠、吴玠、曲端,面面相觑,当真就不敢坐!
别看都是统领千军万马,凶悍神勇,视杀入如吃饭的猛士,面对赵官家,他们就是硬不起来,没法子,这几年下来,都被驯服了,不敢不怕。
赵桓见自己说不动,就看了眼虞允文。
“三位大王,御前会议结束,官家就急忙换了常服,刚要动身,皇后又带着皇子公主过来,需要安顿住处……官家都没来得及处置,就急匆匆过来,生怕你们几位委屈了。三位大王,用不着疑心官家的。”
听到这话,老韩第一个脸红了,连忙躬身,“臣,臣糊涂,请官家宽宥则个。”
“不必……咱们都是一起临阵杀敌,过命的交情,你们是什么人朕心里有数。”赵桓含笑道:“御前会议上,说得不痛快,你们还有什么见解,挑重要的跟朕讲,朕听听你们的心里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