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623


大石天下,这你也能忍?
他们全都盯着耶律大石,很想让大石说句话,制止赵谌的行为。
只是耶律大石此刻如雕塑般,凝重不动,只是一双如鹰般犀利的目光,死死盯着赵谌,大有把这个年轻人戳穿,重新认识他的架势。
赵谌也终于注意到了岳父,他一转身,小跑着过来。
“岳父,小婿胡乱说说,也不知道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耶律大石呵呵一笑,“对不对的,你都是这里的主人了,还用问我吗?从今往后,自己拿主意吧!”
“不不不!”
赵谌连忙道:“回岳父的话,小婿还有点话没说清楚……我知道这里还有几十万契丹部众,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为何我重用了两位蒙古汗王。其实在小婿的心里,契丹和汉人,已经成为一家人,不分彼此。从今往后,行台的官吏,包括行台的正式兵马,都向契丹部众开放,他们的待遇和汉人一样。”
“还有,请岳父放心,我会安排军械生产,提供更多的粮草物资……也请岳父在打下地方之后,多多商贸交流,互通有无。总而言之,小婿会尽力治理好塞外之地,也会支持岳父西征,绝无半点虚言,请岳父相信小婿!”
耶律大石就这么听着,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信,我如何不信!赵谌,现在看起来,你真不愧是赵官家的儿子,把他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行了,我现在就开拔西征,从此咱们翁婿各自珍重,告辞!”
耶律大石片刻也不想停留了……赵谌已经把话说明白了,塞外之地是他的,你想要西征,我会全力以赴支持。
至于还想着影响塞外之地,那是痴心妄想了。
草原上就是凭着拳头说了算。
耶律大石相信,赵谌不惜违背赵桓的意思,也要向他示好,是为了接收大辽的势力,然后用来压制蒙兀,保持对草原的统治。
这样一来,契丹诸部也会在草原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他虽然远征走了,但是还能留下一股力量,足以维护他的后方安全。
和赵桓一样,耶律大石也是不喜欢把生死存亡捏在别人手里的人。
可他失算了,完全失算了。
原来在赵谌的心里,他的依靠永远不是契丹,恰恰相反,他最需要提防的却是契丹。
相比之下,蒙兀人虽然够凶悍,但他们还是太原始了,暂时不具备威胁大宋的能力,或者说他们的野心还没到。
给个王爷,就已经满足了,随便扔点粮饷,给点金钱,他们就会成为大宋朝最忠心的狗。
至于他们以后不满足了怎么办?
那就要看大宋的本事了,毕竟老奴在每年卖十万担人参的时候,也是大明最最忠心的狗。当每年卖一百万担,实力雄厚之后,发觉中原皇帝不过是个腐儒,根本不是天上人。自然就起了反心。
所以在相当时候,从后世看来,十分愚蠢的做法,在当时却是最合适的。
资助耶律大石……这事好不好呢?
站在第一层,会觉得是资助了一个潜在敌人,十足愚蠢。
可站在第二层,就会觉得,利用耶律大石,远征西域,甚至进攻波斯,占领巴格达……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耶律大石是东方的豪杰,而且赵宋不方便做的事情,让大石去做,顺理成章。
传播东方文明,大石居功厥伟!
不过当你站在第三层,又会发现另一个问题。
大石西征,搞不好会提前把东方的技术带过去,会不会提前触发文艺复兴,进而弄出大航海时代?
那样的话,岂不是大宋又危险了?
可话又说回来,大宋已经准备向海外发展了……大石走陆地,大宋走海洋,海陆并进,又有什么不好的?
说来说去,这是很难有定论的事情……一切都要看接下来的发展,所谓事在人为,做好了,一切都是好事,做不好,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说到底,做决策还是要看手里有多少牌,又怎么争取最大的利益,仅此而已。
赵谌靠着自己的手段,送走了耶律大石,拿下了塞外之地,还收服了蒙兀诸部。
尤其重要,还是兵不血刃。
到了这一步,哪怕最挑剔的朝臣也没法说太子殿下什么了。
至于那二百多万贯的军需物资,还真没有看在朝堂诸公的眼睛里,毕竟一个康国银行就能拿得出来……甚至这帮人还琢磨着直接联系大石,从而垄断丝绸之路的生意。
不得不说,这帮经商的,就是够狠。
而就在送走了大石之后,新的一年到来了。
做为大宋的官家,在辞旧迎新之际,下达了一道旨意,或者说,是一道檄文战表!
“在新的一年之中,大宋的步骑舟师,将从各个方向,全力以赴,出塞作战。将干净彻底地消灭女真残余势力,彻彻底底犁廷扫穴,解决两国之间的仇恨!”
“女真酋首,留在大宋身上的耻辱,将一扫而光!这个目标必定稳步确实达到!”
赵桓的这道旨意下来,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官家没有给自己留余地,自然,女真也没有余地了!
第489章
秦桧和兀术
赵桓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即便不算上蒙兀诸部,仅仅是大宋禁军主力,就超过了二十万,还不包含民夫。
放眼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能抗衡这支军队的武装力量已经不存在了。
赵宋朝野上下,或许是第一次察觉到,他们的力量可以这么强!
李经被任命为临时的粮长,负责押运一千石粮草北上,出山海关,一直到新修的宁远城,放下粮食,完成交割之后,他和乡亲们就可以返回了,接下来的路途,会有其他人负责。
李经顺利拿到了回文,上面还有编号,大印。
“拿好了,回头交给让你们过来的户部的人,他们会拿这个去军前核定,看看究竟有多少粮食运抵。你们要是弄丢了,户部还会让你们再运一批的。”
李经连连点头,“知道,自然知道……只是军爷,户部那边,会核实军粮吗?”
士兵突然一笑,“怎么?怀疑我们会贪墨?”
李经摆手,“不敢,不敢,就是随口问问。”
士兵呵呵道:“告诉你也无妨,瞧见没有,这么多的土地,从今往后,就是咱们大宋的了!你说,眼前有金山银山,哪个瞎眼睛的还会在乎这点军粮?倒不是说没有贪墨,只是说大宋的禁军,永远忠诚可靠!”
李经连连哈腰,赔着笑脸,转身离去。
他想去瞧瞧自己的兄长,去坟前向李纲念叨一下……宋军出塞了,辽东之地,就要并入大宋的版图了。
这个国家的确在越来越强,人心士气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几乎每一个人都对胜利深信不疑。
没有了对外界没来由的惶恐,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斗志昂扬,把对外征伐视作发财致富的最好办法,谈胡色变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对于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来说,也曾经无数次憧憬,希望大宋朝能挺直胸膛。那些出使契丹的文臣,只要不丧权辱国,就会成为了不得的资本,从此之后,青云直上……
李经突然觉得昔日的大宋是何等可笑,也难怪得不到尊重。
新的大宋也不错,如果能厚待士人的话,那就完美了。
只可惜李经也清楚,优待士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宋……难道士人真的是这个国家的罪人吗?
李经也说不好……他只能和死去的兄长念叨一下,然后就要匆匆返回,他还有一百多个学生要教导。
这帮边塞野小子,那可是相当难对付,一天看不住,就不知道会惹什么祸!
要不是为了运送军粮,他才不会离开。
宋军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物资运到前方指定的城池之后,就会有大批的牲畜,在骑兵的保护之下,负责快速运输,直接送到邻近前线的粮仓或者军营。
环环紧扣,几乎没有破绽。
如此严密复杂的运输路线,人员和牲畜的调用……自然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在宋军当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参谋集团。
一些找武学表现突出的年轻人,已经进入到军中……他们习惯于用数学的方法,来管理这一支军队。
每天行军多少,军粮消耗多少,每个人如何分配……全都有仔细的规划。
就拿一点来说,军中的鸡蛋永远都是煮着吃的。
不管官职高低,都是如此,哪怕赵官家,都不例外。
因为只有煮着吃,才是完整的一个,每人发一颗,不会出现分配不公的情况。
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军中老将来说,着实算不上友善,韩世忠和吴玠都因为军容不整,遭到警告。
虽然下面的参谋不敢直接指责他们,但是弹劾的公文已经送到了赵官家的手里。
“官家,臣这一次战后,怕是也要解甲归田了。”韩世忠发出了无奈的感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