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623


其实功臣当中,还有一类,那就是吕夷简、王旦他们,这些人的确有大功,争议也不大,可他们只是一时宰相,辅佐当时的皇帝有功,对于大宋朝的建树就乏善可陈了。
“所以这一次明定功臣,首先在于抗金之功,在于恢复燕云之功,在于开疆拓土之功……”赵桓一锤定音,有了标准,再评定就容易了不少。
“昭勋阁第一功臣,太师李纲!”
当赵桓说出名字之后,群臣短暂惊叹,随即如释重负,竟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官家到底是官家!
“臣以为李太师首倡抗金,对社稷有力挽狂澜之功,仅仅以抗金而论,李太师当之无愧!”赵鼎带头磕头赞叹。
代表着李纲的画像,挂在昭勋阁第一位,很显然就是告诉世人,这些功臣是有功于社稷,不是赵桓的亲信,官家着实公允,无话可说。
“至于第二位,朕以为是吕颐浩……他继任首相,时间最久,付出的辛劳最大,数次大战,他供应军需,从来没有失误过,堪称当世萧何,无论如何,也当得起第二名。”
文臣这边,一连得了两分,自然是欢欣鼓舞,备受振奋。
都说官家偏向武将,其实官家对文臣也是不错的。
一个昭勋阁,竟然帮赵桓挽回了不少形象。
接下来就是第三位了,毫无疑问,是韩世忠。
到了第四位,竟然落在了吴玠身上。
岳飞排在第五,曲端第六。
四王的排序中,岳飞几乎是公认的第二名,现在降格第三,让人有些诧异。
“鹏举,你不会不满意吧?”
岳飞连忙躬身,“回官家的话,臣只知为国尽忠,排名前后,臣不在乎的。”
赵桓哈哈大笑,“同样的功臣,也要看资历,年纪,看方方面面……唐太宗排凌烟阁的时候,也把杜如晦放在了房玄龄的前面。鹏举,你比朕还年轻,日后还有太多的大战等着你,这一次就只能如此了。”
话说透了,也就没什么争议了,吴玠的确年纪比岳飞大太多,而且身体也不如从前,争这个名次没有必要了。
到了第七位,却不是接下来的诸王,而是当年戍守太原,后来有担任都点检的王禀!
“王老将军守卫太原,保住了半壁江山,入职御营,训练新军,御营诸部,都是他的心血,功劳之大,不在良臣等人之下。”
王禀之后,则是刘锜,李彦仙,张荣。
被点到名字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激动不已。
“这第十一位,是宗泽宗相公。”赵桓轻叹道:“以朕原本的心思,他应该排在前面……宗老相公的功劳不在大小,而在时机,在于性质……他在一片黯淡的情况下,毅然北上,牵制金人主力,这就是弥天大勇,盖世奇功……只不过朕思前想后,还是把他放在了这里,料想以老相公的豁达,应该不会怪朕。”
排了宗泽之后,接下来的却是何蓟。
“官家,臣,臣愧不敢受!”
何蓟跪在了地上。
赵桓沉吟,何蓟是他的心腹,且数次立下大功,放在这里,绝对是够格的。
“何蓟,你是不是想到了令尊何灌?”
何蓟抹了一把眼泪,“官家圣明,臣这些年不过是秉承先父的一点忠心为陛下效忠罢了……先父早死,无缘入昭勋阁,臣又怎么有脸进入?”
赵桓顿了顿,突然道:“胡寅,让他们父子并列一位,如何?”
胡寅急忙站出来,“官家此举大善,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何家父子忠勇无双,正该如此!”
赵桓点头,又对何蓟道:“既然如此,你可愿意?”
何蓟慌忙磕头,诚惶诚恐,“臣,臣叩谢天恩!代先父拜谢官家大德!”
赵桓又道:“何蓟之后,便是王德!”
听到了官家点名,一个黑壮的汉子,挺身而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王德是韩世忠的部下,数年来也立下了颇多战功。
可是最近他的处境并不好,解元冒进战死,成闵因为罪行被官家除掉,让很多人都以为赵桓要剪除韩世忠的羽翼,大家伙甚至猜测王德什么时候完蛋。
现在结果出来了,王德名列昭勋阁。
官家还是重视他的。
在王德之后,便是吴璘!
世人皆知吴玠在青化一战表现突出,其实他的兄弟吴璘一样是九死一生,而且这些年戍守西北,也是功劳不小。
吴家兄弟两人,一起名列昭勋阁,只能说吴家牛逼!
接下来的一位却不是汉人,而是李世辅!
这位出身党项的年轻将领此刻泪流满面。
“官家,臣,臣叩谢天恩,只是臣也有一个请求,能否将先父也列入其中,和臣同用一个位置?”
赵桓沉吟少许,也点了头,李世辅含泪拜谢。
接下来赵桓又点了一个名字,刘晏!
作为骑营都统制,把刘晏放在这里,其实有些低了,让他跟在张荣的后面,才是名正言顺……可谁都明白,赵桓除了根据功劳之外,也要考虑各个方面,尤其是现有朝局的安稳。像李世辅这种,就是明显有着宣誓的味道。
刘晏也没有别的说的,他属于孤臣,而且雅量非常,也能接受。
在刘晏之后,却是一位已经殉国的老臣,杨惟忠!
而在杨惟忠之后,则是张叔夜。
一共十八位功臣,相比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似乎少了一些,再看人员功臣,文臣只有四位,其余全是武将,赵桓的用意还是很明确的。
但不管怎么说,能拿到四个名额,对于文官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赵桓这一手安排,对靖康元年以来的功臣,算是有了交代。又凝聚了人心,平衡了文武,甚至对于少数民族都有了安抚。
更加彰显了天子气度,大公无私。
总体来说,完美得到了目标,
一座昭勋阁,划分了新旧,定下了标准。
能名列其中,自然是无上光荣,对于整个朝野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意味。
什么庆历旧臣啊,什么新旧两党啊,全都是过眼烟云。
大宋要有新格局了。
赵桓又道:“朕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当皇帝也不过十二年,自己觉着身体还算不错,也有雄心壮志……昭勋阁功臣,朕留了一半,等时机成熟,自然会填补其中。”
赵桓还特意看了看首相赵鼎,“诸位爱卿也不要失落,总而言之,还望大家一起努力,中兴社稷,造福万民。”
话说到了这里,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好好干,后面还有机会。
“臣等唯有鞠躬尽瘁,报答皇恩!”
赵桓让大家伙站起来,随后道:“朕准备了御宴,咱们君臣同乐。”
众人欣然答应,赵桓已经不似原来那么抠门了,御宴还是相当有盼头的。
可就在御宴刚刚开始,从枢密院传来了消息。
“官家,蒙兀部族造反,刚刚洗劫了行台的一处榷场,抢走粮食万石,其余商货无算。”张浚沉吟道:“官家,要不要立刻派兵,支援太子殿下?”
蒙兀造反!
该来的还是来了。
对此赵桓倒是不意外,天气严寒,灾荒不断,肯定会有接连不断的蒙兀人南下抢掠的。
“太子行台有数万大军,要是连这点事情都应付不来,他也就不用当储君了。咱们接着奏乐,接着舞!”赵桓断然吩咐道,只是眉头依旧微微皱着。
第499章
草原群雄
赵桓表示出要锻炼太子的意思,群臣自然是无话可说……更兼昭勋阁兴建,十八位功臣选出,整个大宋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齐王张荣举着酒碗,来者不拒,简直找到了梁山泊的滋味。畅饮开怀,好不快活。作为一个水贼,能把自己的画像放进象征着至高功勋的昭勋阁,还有什么好奢望的?
这位土匪出身的王爷,就有一个很单纯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愚忠……他就听赵桓的,他也只在乎官家的意思,至于别人,全都靠边站。
至于刘锜、李彦仙、何蓟、刘晏等等,他们相对年轻,也远没有爬到顶端,更多的是想着建功立业,最起码要给自己找一块实封的地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