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623


要想快速安稳人心,就需要恩威并施……屠戮鹰堡,是展示强硬,和大宋交易,拿到武器资金,是为了收拢人心。
干脆利落,决断如流。
这个女人,丝毫不比耶律大石弱,甚至论起果断程度,还在耶律大石之上,端的是女中豪杰,巾帼的英雄。
赵谌半点话都没有,他是斗不过岳母了,只能乖乖听话……可转念一想,为了那些年轻人,竟然付出如此恐怖的代价,赵谌的肝疼了。
一定要发挥出他们的价值啊!
赵谌急匆匆找到了陆宰。
其实不用他说,陆宰也早就全力以赴安排了。
这可不是三万来个孩子,而是三万颗种子。
只要送回了大宋,假以时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培养出来,成为可用的人才,都是赚大了。
要知道赵桓为什么不敢直接出兵,而是跟在耶律大石的后面,还不是不清楚状况,生怕一头掉进坟墓里面。
可是有了这批年轻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高加索,东欧平原,黑海之滨,君士坦丁堡,埃及……这一大片区域,都向大宋敞开了。
不用别的,只是把他们培养出来,放回老家,培植气亲近大宋的力量,便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群无价之宝!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经过山中老人多年的洗脑,该如何让他们愿意归附大宋……年轻而单纯的陆游,显然要比任何的老油条都合适。
可是让一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担负如此重大的使命,也是真够大胆的。
诸般压力,最后都落到了陆游的头上。
他变得压力巨大,不得不按照武学学来的办法,将所有人重新整编,按照两千人左右,分成二十个营,然后在每个营里面,公推大家信得过的头领,然后再推选出二十个人,和首领一起负责各种事务。
如果没有大家伙的支持,就不能落实。
一旦争执不下,就需要陆游出面裁决。
行军距离,粮食和饮水的配给,扎营的所在……全都靠着大家伙决断。
陆游还特意挑选了一批年纪稍大的,充当护卫,在庞大的行军队伍周围巡逻保护,抵御野兽的袭击。
按理说他们这么脆弱的队伍,真的很难在丝绸之路上前行……不过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支大手,在保护着他们。
大股的土匪,这是不存在的。
每到一处,他们都能得到粮食和清澈的饮水。
仿佛经过仔细计算一样,足够他们使用。
甚至还能得到一些骆驼,给他们提供前进的助力。
就这样,一站又一站,他们经过了西域,沿着河西走廊,向中原而来。
遥远的东方,已经不远了。
就在这一天,他们突然发现面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城池,甚至比鹰堡还要庞大雄伟,高高的城门之上,有穿着铠甲巡逻的士兵。
“这,这是大宋吗?”
有人惊呼问道。
陆游点头,这当然是大宋,只不过是大宋的西部重镇兰州而已!
“总算是到了,正好可以尝尝汤饼了!”
陆游伸了伸懒腰,嘴角有口水涌出……离开了这么久,总算回来了!
相比起他的放松,年轻的少年们却是战战兢兢,丝毫不知道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时间到了下午,从营地里飘出了香味。
浓郁的骨汤,配上爽滑的面条,让这帮孩童大快朵颐,吃得肚子都鼓起来了。
对他们来说,至少大宋的美食很不错。
在兰州修整十天,恢复了体力之后,继续前行。
这一次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算不上行军,更像是旅行。
不同于黄沙大漠的西域风景,大宋良田连绵,一眼望不到头。
在田地环绕之中,是一个个的村落。
房舍整齐,房前屋后,都种植果树。
那些好客的村民甚至会给他们甜美的大枣。
少年们小心翼翼,接受着大宋百姓的善良,欣赏着沿途的美景……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座雄伟的城市面前。
相比起兰州,这里要庞大五倍不止。
更高大的城墙,更宽阔的街道……还有不计其数的西方商人,驱赶着骆驼,从城里出来,骆驼北上,堆满了商品。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吗?
很遗憾,还不是!
这是京兆府,是曾经的都城。
“新的都城会更大吗?”
“嗯!”
陆游点头,“不管是北京还是南京,都是户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大家短暂沉默,他们无法想象,百万人代表着什么,突然又有人问道:“为什么在城里看不到奴隶?看不到乞丐?”
陆游微微一笑,“为什么要有乞丐?”
一个年轻人顿了顿,“巴格达就有很多乞丐!”
“巴格达?”
“嗯!”年轻人认真道:“我去过的,那是我见过最大,最好的城市……进入大宋之前。”
巴格达有奴隶市场,有数不尽的穷人,街上十分肮脏,甚至粪便都随处可见,人和牲畜,纠缠在一起,乱七八糟的。
只不过那些庙宇,还有贵人的府邸,以及一些庞大的市场,的确很繁荣,很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山中老人的天堂,也参考了不少巴格达的建筑风格。
“那你觉得有乞丐更好,还是没有乞丐?”陆游笑着反问。
年轻人瞠目结舌,其他少年也大惑不解。
“还记得我和你们讲的吗?大宋信奉公平,在我们这里,人人都有田种,没有奴隶,至于乞丐,或许也是有的,不过你们最好要聪明点,免得被骗了!”
穿过京兆府,又经过洛阳,再到达开封,随后向北京进发……漫长的旅途,终于要结束了。
在进入京城之前,相当多的少年都涌起了一个念头,或许这就是天堂吧!
第518章
备荒
少年们以为到了天堂,可他们却没有料到,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眼前,自从去年腊月开始,京城就一滴雨都没有下。
春旱严重,气温又低,一场前所未有的旱灾,落到了大宋的头上。
执掌政事堂的赵相公格外发愁,根据各地的奏报,不只是京畿旱灾严重,甚至是京东路和两淮,都出现了苗头。
“官家,旱灾可能波及八个路之多……最近韩大王、吴大王还有岳大王,也都送来了消息,由于天气寒冷,牲畜大批死亡,今年需要粮食百万石,才能渡过难关。再有,辽兵还在西征,他们也伸手要东西,现在的国库着实是拿不出来……”
赵桓耐心听着,并没有打断,作为一个当了十几年的老皇帝,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能让他惊骇失色了。
只不过在他的心中,对于旱灾还是相当在意的。
“赵相公,外面的缺口先放在一边。你谈谈政事堂准备如何抗旱?总不能只是发粮赈济吧?”
赵鼎微微沉吟,随即道:“官家,老臣已经让户部拟定个方略出来,要减轻一部分田赋和丁银。总的减税额度在一千万缗左右。”
赵桓点了点头,“不妨步子更大一点,提高到一千五百万缗。”
赵鼎却是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官家,田赋丁银减下去想要恢复就难了。臣的意思是税赋少削减一些……能否发一些债券,筹措一些银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