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623


萨拉丁沉吟了少许,凝重道:“我明白,是需要每一个都加入其中,甚至包括我的奴仆!”
纳惜笑了,“你觉得他们是奴仆吗?”
是吗?
萨拉丁摇了摇头,他们当然不是,只不过自己的父亲还不是完全接受大宋的想法罢了。只要到了他掌权的时候,他会彻彻底底,推行新制的,完完全全的改变!
萨拉丁又是几口,将月饼吞下,甜香满口,着实是幸福。
“大宋的美食真的那么多吗?”
“嗯,大宋疆域辽阔,物产丰饶,就拿水果来说,就有不下百种。对了,月饼馅料中非常重要的糖,就来自大宋南方的甘蔗。我没去过南方,有人跟我讲,那边的糖寮堆满了雪白的霜糖,比天堂还要壮观!”
纳惜努力向萨拉丁描绘……糖是个很神奇的玩意,人稍微有一点钱,就会沉迷甜食,这一点在东西方都是如此。
大宋算是第一个能大规模生产糖的国度。
因此大宋百姓并不缺少甜食,可是离开大宋,情况就不一样了。
鹰堡穷尽想象,描绘的天堂也不过是遍地牛奶和蜜糖。而在大宋,岭南的糖寮遍地,每一座城市都有商业街,种种甜食,多如牛毛。
“大宋的普通百姓也能吃到甜食,每到过年都会买一些。我认识的一位老奶奶,她还会制作麦芽糖,她把糖浆吹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栩栩如生,过年的时候,分给村子里的孩子,我算是里面块头最大的。她还会制作龙须糖,芝麻碾碎,还有炒熟的黄豆碾碎,混在一起,再配上糖,那是神明都会流口水的美食!”
提到了大宋,纳惜就有说不尽的话语,萨拉丁的眼睛也瞪大大大的。
他出身山区,又是个贵族子弟,因此偶尔可以得到一些野蜂蜜,甜食在他眼里虽然珍贵,却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但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得到甜食,简直是做梦一样。
大宋不但有,还能做出那么多花样,双方的差距已经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也难怪纳惜先生会如此念念不忘……
萨拉丁顿了顿,突然问道:“还有多少月饼?”
纳惜笑了,“有大宋的商船送来了一批物资,我这边做了一千块,用的是牛油,给君士坦丁堡送去了五百,剩下的都带来了,你打算犒赏士兵?”
萨拉丁怔了怔,笑道:“不是犒赏,是分享!”
年轻的萨拉丁果然行动力超强,他来到了外面,召集了所有士兵,然后将月饼取出,小心翼翼,切成指头大的小块儿。
所有士兵,每人分一块。
他还把纳惜带来的葡萄酒倒入了装着泉水的木桶中,混合均匀。
“将士们,这一次的东西的确很少,但我坚信,只要能打赢敌人,守住我们的家产,保住牛羊牲畜,到了明年,我们就能卖到更多的食物,要不了多久,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萨拉丁说着,随后亲手分配,哪怕是奴仆,也能得到一份。
指头大的月饼,或许还不够塞牙缝儿。
混了泉水的葡萄酒,寡淡无味。
可是拿到属于自己一份儿的士兵,无不震撼莫名,有人甚至流下了泪水。
公平!平等!
这是足以让许多人放弃生命的东西!
纳惜看在眼里,也是一阵吃惊……眼前的年轻人必定是个天才!甚至会成为一方雄主!
需要提防吗?
貌似用不着。
大宋连耶律大石都能包容,而大石的天才也的确成了大宋的助力,至于眼前的年轻人,他还能超过耶律大石吗?
纳惜微微摇头。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浑身是血,急匆匆跑回来……阿尤布被努尔丁扣押了,随从拼死战斗,只有一个人跑出来送信。
完了!
失去了领头人,这一支人马八成就要溃散了。
果然,许多士兵惊慌失措,更是打算逃跑。
萨拉丁同样震怒,努尔丁果然是个骗子!
父亲现在凶多吉少,这么多士兵,难道就要垮了吗?
他不甘心!
萨拉丁突然抽出了佩刀,“我要去报仇,救出父亲,杀光背信弃义的小人!你们——愿意追随我吗?”
“愿意吗?”
打拉丁大声叱问,短暂的停顿之后,所有人的脸都涨红了。
“愿意!愿意!”
阿尤布被抓,不但没有击垮这一支兵马,正好相反,所有人追随着少年萨拉丁,风一样冲向了努尔丁的营地。
凑巧的是努尔丁以为拿住了阿尤布,就胜券在握,竟然没有多做防备。
萨拉丁跃马持刀,第一个杀了进去……他身后的将士如同一群猛虎,顷刻之间,冲破了努尔丁的大营。
首战告捷!
第565章
舜巡天下
时间进入靖康二十四年,大宋出了一件大喜事,前后历经五任总裁的《靖康大典》终于修好了。
书成之日,贺喜之声,如潮水一般,涌到了京城。
盛赞赵桓之德,修书之功。
时至今日,文治武功齐备,我大宋皇帝,功盖三皇,德兼五帝。虽汉唐之盛,不及大宋半分。
赵桓收获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夸奖。
哪怕光复燕云,都没有今天来得喜气。
赵桓特意把手下几个负责文事的重臣叫来。
首相陈康伯,尚书胡寅、吕本中、胡诠也都赫然在列。
“一部《靖康大典》果然如此重要吗?”
陈康伯尚在沉吟,胡寅立刻道:“回官家的话,《靖康大典》汇集古今书籍,一共三万七千余卷,仅仅目录一项,就有八十卷之多。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不囊括其中。大典修成,再无书籍。这一项成就,的确是超过汉唐,还望官家不要谦虚。”
吕本中也躬身道:“回官家的话,家父生前任总裁官之时,就对臣下说过,不论供液如何,终究有暗淡的一日,唯有书籍教化,永世长存,便是百世千年之后,追忆我朝靖康盛世,也要靠这一部大典啊!”
赵桓笑着点头,似乎是很满意,官家从龙椅上起来,甩着宽大的道袍,走来走去。突然,他问陈康伯。
“首相也是这么看?”
陈康伯忙道:“官家,老臣以为修书固然是大功一件,但教化之事,终究还要落在人上。如今的大典,只能算是成就了一半,还剩下另一半要做。”
这位首相大人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赵桓。
只见这位官家不但没有欣喜,甚至露出了淡淡的嘲讽。
“一套《靖康大典》有多少个字?差不多是五万万个吧!且不说有没有人能够看完,只说要印刷一套,需要多少成本?是印刷十万套,还是二十万套?”
听赵桓这么一问,胡寅直接要跪了。
《靖康大典》,皇皇巨著。
这种书籍根本没法全套印刷,毕竟成本太高了。别说几万套,就连几十套都不可能。
“官家,臣以为如此巨著,还是放在翰林院,留给翰林官研读即可。”
赵桓呵呵一笑,“这么说,是要束之高阁?当做摆设了?朕花了这么长时间,汇集了天下英才,吕好问吕相公,大儒胡安国,都先后参与修书,一部大典,汇集了这么多人的心血,就放在翰林院当个摆设,朕岂不是也成了好大喜功之辈了?”
这几个人都咧嘴了,说实话,大规模修书,前朝也干过,北宋也修了好几部大部头,十分凑巧,这些书最后都成了摆设。
没有办法,字数太多,规模太大,你想看,还没有人愿意出版呢!
说实话,在电子版,网上阅读出现之前,普通人能接触到的书籍是很有限的,或许听说过名称,但是根本没有书可看。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一位衣着考究的讲师,站在电视台的讲坛上,侃侃而谈,很快就能蜚声全国,成为名人,这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当各种材料都能从网上找到,民间的大神层出不穷,事情就出现了偏差。
过去可以号称研读史书几十年,写专著多少本……反正普通人也没处查去,而那些同行即便知道了,也未必拆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