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23


他傻傻看着赵桓,拼命摇头,一副哀求的可怜样儿。
不过赵桓却丝毫不打算放过他。
“御营司是以后抗金主力,军中文书往来,粮饷军械,作战任务,军情谍报……都要靠文字传递,身为将领,不识字是不行的,朕一定给你们安排先生。而且职位越高,读书就要越多,以后御营司要有规矩,不读书,不识字的,不能升官!”
这下子别说牛英,就连韩世忠都傻了。
“官家,那个臣不用读书吧?”
赵桓看了眼韩世忠,呵呵一笑,“良臣,回头朕让李相公专门教导你,然后或是十天,或是半月,给朕递一篇读书心得,朕给你批阅,这样一来,你也算是天子门生了!”
韩世忠的眼睛瞪得跟牛似的!
要命了!
活不成了!
让他读书,还要写心得,怎么不杀了他啊?
韩世忠跟死了亲爹似的,倒是让牛英幸灾乐祸,高声叫道:“大师,下次换药的时候,把三字经拿来,俺要当读书人了!”
……
抛开了要求大老粗读书这种惊悚的事情之外,赵桓的赏赐还是相当丰厚的,最最关键,御营司刚刚组建,从上到下,如臂使指,所有的赏赐,几乎都能落实到每一个士兵头上。
捧着沉甸甸的赏银,大家伙无疑是心满意足。
再看看身边的一些人,前几天还在一起杀敌,现在却已经提拔为官,俯视自己了,就更激起了士兵们的进取之心。
除了针对将士的赏赐,这一次能守住开封,也是无数百姓的功劳,赵桓也是有所准备的,因为涉及人数太多,还需要一些时候筹备。
赏功罚过,真正的重头戏,却也来了。
“自金贼入寇以来,国家丧乱,社稷危急。朝野上下,有挺身卫国者,有舍命杀敌者,官宦百姓,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贩夫走卒,皆切齿痛恨金贼,恨不能尽数诛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朝廷之大,岂无贤良!牟驼岗之役,军民人等,同心同德,共击金贼,举国振奋。”
“然则去岁至今,国家板荡,奸佞现形,宵小之徒,朕欲容之,苍天不容!有罪之人:一曰畏敌避战,鼓吹议和,动摇军心,扰乱社稷,此辈包括蔡京、蔡攸、朱勔、李彦、梁师成等等。二曰为敌鼓吹,暗中结党营私,名为议和,实则苟且偷安,辜负国恩,如赵明诚,刘跂等等。三曰出卖军情,甘做汉奸,罪孽滔天,如李邺之辈。四曰投降金贼,甘为爪牙,阴谋大宋,罄竹难书,如刘豫之徒……”
赵桓颁布旨意,钦定罪状,这下子所有人都清楚了,算总账的时间到了。
不出意外,赵桓将审讯地点放在了东华门外。
在过去的时间里,不断有刻满阵亡将士名录的石碑竖起,每一面石碑都象征着为国而死的忠魂猛士。
他们流芳万古,受百姓敬仰。
而在这些英雄的面前,审问宵小罪人,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赵桓要的不是单纯的诛杀。
否则的话,大可以把人头砍下来,拿头骨做成器皿,白天当酒壶,晚上当夜壶……对不起,只是泄私愤而已。
赵桓想要的是彻彻底底的审判。
通过一场公开大审,将大宋的颓靡一扫而光,坚定人心,明确是非,继往开来……
被赋予如此之多的意涵,赵桓自然不会马虎,实际上早就开始布置了,如今只是借着胜利的东风,顺势抛出来。
让赵桓意外的却是这一场审判,得到的回应,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人山人海,已经不足以形容。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目之所及,全都是人。
只不过来的人虽然多,但却没有多少声音,每一个人都瞪大了眼睛,努力盯着,最先被推上来的是蔡京、蔡攸父子。
人群之中,有了动静。
原来那个头发胡子都雪白雪白的,缩成一个大虾模样的老者,就是蔡太师,真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啊!
还有蔡攸,白白长了个好面皮,心却是黑的,还打算带着太上皇逃跑哩!
朱勔,李彦,梁师成,没有一个好东西!
相比这些大奸大恶,当赵明诚被推上来的时候,人群之中的叫骂达到了高峰!
名门之后,宰相之子!
呸!
易安居士也是倒了霉,怎么就嫁了个没骨气的软蛋!
赵明诚这些日子一直疯疯癫癫的,大小便都失了禁,弄得满身都是,狼狈到了极点。
难道这样还不能躲过去吗?
浑浊的眼睛终于清澈了一些,可排山倒海的咒骂随之而来,他痛苦纠结,伸长脖子,大口喘息,仿佛一条离了水的鱼,无所遁形。就在马车停下的刹那,恐惧到达了顶点,赵明诚的眼睛瞪到最大!
“什么都完了!”
赵明诚一声悲惨的哀嚎,顺着嘴角流出绿色的液体,还没等到审判,人就吓死了……
第72章
死个明白
赵明诚死了,死得还有那么一点滑稽,这货被浩大的场面,吓破了胆,口吐绿水而死。
宰执公子,士林贤才,才女之夫……这么多光环叠加在一个人身上,本该光芒万丈,人中龙凤,却以比小丑还惨三分的方式收场,看得人不寒而栗。
反正都是脸皮扫地,身败名裂,如何能死得不明不白?
在一群人当中,率先喊冤的人,居然是梁师成。
“李纲,你好歹也在朝中多年,应该清楚,我和蔡京父子不一样,当初官家尚未继承大位,而太上皇偏爱郓王,有废立储君之心,是我尽力回护,保护了官家。还有,且不说我跟东坡学士的关系,这些年来,我保护了多少官吏?做了多少好事?你们用什么罪判我?说我贪赃枉法,还是收受贿赂?我可以明白告诉你,这都是替太上皇干的。跟我一样受贿的,现在还在政事堂呢!”
梁师成挺直了腰身,朗声狂叫:“有本事把他们带来,跟我一起受审,一起挨刀,梁某方才辛苦口服!”
这家伙咧嘴大叫,“官家!你要明察秋毫啊!臣对你有恩,臣不该死啊!”
李纲受命审理这些奸佞之臣……他是朝野公认的正人君子,跟“六贼”之间的冤仇,深入大海。
赵桓掌权之初,李纲就要处斩奸佞,收拾人心。当时赵桓以大局不允许,阻拦了李纲。如今机会到了,梁师成居然百般狡辩,让李纲怒不可遏。
“大奸大恶,从来冥顽不灵!梁师成,你敢攀扯陛下,简直丧心病狂,来人,给我先杖责二十!”
士兵们涌上来,按住梁师成,板子举起来,狠狠往下打。
还不到十下,就把梁师成打得昏死过去,屁股一片糜烂,血肉模糊。
浇了一盆水,他才缓缓醒过来。
不过令人讶异的是梁师成非但不怕,反而笑得更加得意。
“李纲,你自诩君子,没想到屈打成招也来得这么顺手!好啊,你只管杀人就是,在天下人面前,大可以把梁某千刀万剐,我倒要看看,谁才会身败名裂!我有保全回护官家之功,屠戮功臣,官家总要给我个交代吧!我要见官家!”
梁师成扯着嗓子嚎叫,李纲的怒火再三涌起,如果连梁师成都摆不平,其他人又该怎么办?
这场大审不能虎头蛇尾……正在李纲焦急的时候,突然有人赶来了。
大宋官家赵桓,白时中、李邦彦、吴敏,三位平章军国重事,一起驾到。
赵桓笑容和煦,“李相公,既然人犯提到了朕,面对天下百姓,朕就该给个交代。”说完之后,赵桓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梁师成,微微一笑。
“朕听说,你是苏学士的私生子,可有此事?”
梁师成朗声道:“没错,苏学士文采风流,胜过李太白。臣母原是苏家丫鬟,让苏学士换给了梁家,彼时臣母怀有身孕,臣的确是苏学士后人。”
赵桓点头,“难得啊!朕早些年的时候,很不受宠,储君之位也不安稳,你也进言过?”
“没错!”梁师成忍着屁股上的疼痛,高声道:“蔡京等人鼓动太上皇改立郓王为太子,臣看不惯他们,才出面帮官家讲话的。”
赵桓眯起眼睛,轻笑道:“凭着为朕说话这件事,就想让朕高抬贵手吗?”
“不!”梁师成摇头,“臣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是想死得明白!”梁师成看了眼李纲,又扫了眼赵桓身后的三人,而后自嘲笑道:“臣扪心自问,若是臣该死,那他们几个呢?总不会因为李相公,还有那些太学生污蔑臣是什么六贼,官家就听他们的杀了臣吧?这么干怎么能让人心服?”
梁师成越说越觉得委屈,他真的和那些奸佞不一样!
真的!
赵桓看着他,冷冷一笑。
“梁师成,你和苏学士之间的关系,朕就没心思过问。便是苏学士复生,做了跟你一样的事情,朕也不会客气。再有你说对朕有恩,朕也不否认。可若是因此就想让朕饶了你,那是万万不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