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330

  丁淼在出城前倒是想过在济南城附近被围,也有了应对的策略。然而此地已经远离济南城,往回逃是逃不回去,向前冲也没可能。
  一时间,丁淼只觉得万念俱灰。就听旁边塞楞额的两名亲信家丁焦急的催促道:“丁大人,咱们降了吧!”
  丁淼本来也没什么战意,然而这两人的话让他的羞耻心受到极大刺激。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丁淼突然恶向胆边生。这帮腌臜泼才若是奋起反击,丁淼还有机会趁乱逃走,返回济南城。
  然而自己这主将还没投降,这些腌臜泼才反倒降了。一直以来,落到霍崇手里的军官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自己被抓,哪里会有个好!
  恶念勃起,丁淼突然掏出打火镰就开始打火。自己运的可是火药,点着的话就会爆炸。自己便是死,也得拉些垫背的。
  “丁大人,你这是要做什么?”身后传来塞楞额家丁的惊呼。
  丁淼一边奋力打火,一边咬牙切齿的说道:“要死大伙一起死!”
  火镰迸发出的火星终于引燃了火媒,就在此时,丁淼只觉得后心一阵剧痛。再看胸口,竟然凸出一把刀来。
  在钻心的剧痛中,就见塞楞额亲信家丁蹲下身,装作什么都发生。任由霍崇手下们上来将他们俘虏。
  丁淼完全没想到塞楞额的家丁居然是叛徒,想到有这样的叛徒潜伏在军中,怪不得官军屡战屡败。丁淼想大骂,一张嘴,鲜血已经从口中喷出。带着不甘与痛恨,丁淼守备很快死掉了。
  一天后,霍崇的军队撤下了对济南城的包围。部队井然有序的离开了这座山东省首府,押送着大量缴获物资,向着小清河方向而去。
  塞楞额听着两名亲信家丁的禀报,尤其是霍崇讲丁淼手下一并抓走,塞楞额巡抚松了口气。他心中倒是有些讶异,皇上雍正早就给了霍崇一个评价,能把真话说的和瞎话一样。
  此次又证明了皇上的真知灼见,塞楞额听了江松的建议,派人与霍崇联络之时,他是完全不敢真正相信霍崇。没想到霍崇竟然如此守约,真是大大的出乎意料。
  不仅是撤军,甚至连塞楞额派遣官军“出城迎战”,霍崇也按照约定没有对济南守军进行杀伤。又遵守约定,将丁淼的人马连带丁淼的尸体一并带走。
  虽然谈不上万无一失,但是塞楞额至少暂时解决了被俘的危机。只要济南城没有失守,塞楞额就能先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有未来可言。
  不过塞楞额还是不敢大意,继续问道:“你们可做的干净?”
  家丁连忙答道:“回禀主子,俺们回来之前已经把可能见到俺们动手的人都挑出来,让霍崇的手下把他们给杀了。干干净净,不会有人看到。”
  听到这里,进士出身的山东巡抚塞楞额就让家丁下去,自己挥毫泼墨,写了一封济南守军如何浴血奋战,屡次击退攻城的霍崇,守住大名府的奏折。
  如此一篇文过饰非的奏折很容易就会被人看破,然而这恰恰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是的,既然塞楞额立下这样的战功,若是一言不发,那反倒会令人起疑。而写了奏折,若是不自我吹嘘,就会让有心人感到疑惑。
  而且雍正真觉得塞楞额吹牛皮的话,大概就会将塞楞额调回京城。那可就太好了啊!现在任何奖赏都不如解除塞楞额山东巡抚职务来的更实在。
  若是雍正不愿意戳穿塞楞额的牛皮,那就只能认了。那么其他人再如何攻击塞楞额,都不会被认同。偷偷满足霍崇要求的事情自然会被掩盖下来。
  至于济南城真的少了二十万斤火药,恰恰是最不重要的。随便找个理由,譬如城头炮如连珠,就可以解释火药去向。如果有大臣不服气,那就请那位大臣自己来守城么。以塞楞额对满清大臣的了解,这帮人可不会自寻死路。
  塞楞额的奏折送到京城,雍正甚至都没想到济南城内竟然发生过与霍崇的私下交易。
  确定济南城没有失守,而霍崇也已经撤军的消息,雍正心中只是颇为疑惑。为什么霍崇每次都放过了济南城,这霍崇到底想做什么呢?
  朝廷中的大臣给出了不少解释,理由却千奇百怪,并没办法解释。最后还是私下讨论之时,雍正亲亲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想起了一件事,命人取来霍崇以前在济南城外贴过的告示。雍正仔细看了几遍,觉得大概只能这么解释了。
  此时济南城内已经没有之前的禁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城门紧闭这么久,城内即便还有粮食吃,百姓们也没了柴火烧。总不能让百姓们喝着泉水嚼生米,吞面粉吧。
  有了流动,济南城内的商人们也聚集起来。因为请到了冯玉宽,众人让冯玉宽坐了首座。
  听商人们表达了对霍崇不拿下济南城的疑惑,冯玉宽笑道:“诸位,霍爷是个明白人。城内官府不招人待见,若是没了官府,咱们只怕更难过。你们想想,是不是?”
  商人们对于危机最敏感,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若是官府还在,好歹要维持个起码的安宁。霍崇早就发过告示,他现在虽然能攻下济南,却守不住。既然如此,就没必要让济南城内的百姓受着颠沛之苦。满清官府治下的秩序再烂,也比让济南城成为满清官军肆意掠夺的目标要好很多。
  “冯爷,按你这么说,霍爷也是真的仁义!”已经有性子比较直的商人感叹起来。
  便是性子最阴的商人也忍不住点头,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反倒更能理解霍崇的念头。既然济南迟早是霍崇囊中物,那就没必要破坏济南城。如果济南城在霍崇与朝廷的拉锯战中毁于一旦,霍崇拿到手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连最能算计的商人都如此,那帮不算太阴的商人们就又赞了霍崇几句。其中有人说道:“冯爷,你看现在城内关门这么久,货可都卖光了。不知道霍爷能不能卖些货给俺们,便是加点价也无妨。”
  冯玉宽立刻答道:“和霍爷做过买卖的人那么多,你们问我是啥意思?”
  商人们连忙道歉,为自己不谨慎的做法表达了歉意。冯玉宽这才说道:“霍爷是个豪爽的人,大伙真的拿了真金白银的买东西,难道霍爷还会加价么?”
  霍崇并没想到冯玉宽会在济南城的商人里这么讲,所以从济南回来后不久,正在忙着秋收的霍崇得知济南的商人竟然有许多偷偷派人前来买货,真的很是不解。
  最初霍崇以为那些商人是故意示好,就命令万茜派人调查询问商人们这是想做什么。之后就把这事忘记了。
  等万茜兴冲冲跑来提交了一份报告,霍崇看着看着就被逗乐了。
  霍崇制造的商品本就好,这个没什么好奇怪的。然而最近济南城内反倒不缺乏银子。那些败兵们被干掉,可是让济南城的守军小小的发了一笔财。霍崇数次威逼济南城,这帮守军甚至有些自暴自弃。开始乱花钱。
  原本霍崇以为兵荒马乱的时候只会造成毁灭,却没想到在绝望反倒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加上济南城的确缺货,而商人们又真的想巴结一下霍崇。几个原因集结在一起,反倒让霍崇能赚一笔。
  赚钱么,不寒碜。霍崇当即下令调运货物与商人们交易,交易之时还吩咐负责此事的人,不要加价。很多时候,互信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
  但这点钱也没让霍崇费什么心思。这已经是第二次掌握秋收,霍崇格外在意此事。甚至不用霍崇发动,不少营长已经将部队战士的请求递了上来。其中最多的是要霍崇帮忙,给他们出气报仇。
  召集营长,霍崇下达了命令,“先将抢男霸女的事情挑出来,优先解决。”
  四十营营长李庚年问道:“先生,做到啥样?”
  霍崇应道:“欠下血债的,得让那些地主恶霸偿命!”
  营长们都颇为欢喜,胡悦还有些不太敢信,“先生,你以前不是不让咱们对没造反的士绅动手么?”
  霍崇没想到这胡悦记性不错,便笑道:“呵呵,胡说,你对那时候的话倒是记得清楚。”
  听霍崇开胡悦的玩笑,一众营长都笑起来。胡悦并没与生气,而是继续问道:“先生,真要收拾那帮士绅么?”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级解放(一)
  董阳再次到了那高大的门前,门前悬挂着牌匾,上面四个大字,“赈灾救济”,下面还有落款。康熙四十一年。
  只是看到这个大门,董阳就觉得一阵不安。这大门里是乡中最大的士绅,家里出过县令的高老爷。也就在这里,董阳曾经被高老爷家的狗腿子打的倒地不起。
  回过头,就看到背着步枪的同志们正打量着牌匾,有人还低声念着上面的字和落款。
  不等董阳说话,排长就问道:“是这家吧?”
  “是!”董阳答道,随即感到一阵忐忑。
  “敲门!”排长命道。
  立刻有战士上前啪啪啪叩打门环。虽然是大白天,高家的人就大门紧闭。敲了好一阵,里头也没有人应答。倒是村里人已经看到不少人马前来,纷纷凑过来围观。
  又敲一阵,还是没人开门。排长丁宇知道这定然是宅子里的人不敢出来,本想踹门。但是部队毕竟有纪律,就转向跟来的连指导员徐凌。
  徐凌也有点想踹门,然而身为指导员,他负责思想工作。大汉政权专门建立了政治部,负责引领思想和作风。此次政治部这边专门进行了培训,就是希望帮着战士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弄到让百姓感觉大汉政权在仗势欺人。
  “这高家的祠堂在哪里。”徐凌问。
  “在宅子后面。”董阳马上答道。
  “先去高家的祠堂看看。”徐凌大声命道。
  高家祠堂从外头看起来挺体面,竟然是砖墙。门开了半扇,徐凌打了个手势,立刻有战士冲上去,趁着里头的人没来得及关门,就顶住半扇打开的门。其他战士们顺势就推开阻挡的人,进了祠堂。
  里头是个中年人还两名年轻人,中年人惊怒的问道:“恁要干啥?”
  “帮俺们带个信,让那姓高的来见见俺们。”徐凌答道。
  能修建很像样的祠堂,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实力。同样,如果祠堂被砸了,这家人在地方上立刻就颜面扫地。徐凌说完,中年人只能派了年轻人往高家宅子去。
  不多久,曾经死寂般的高家宅子终于开了门,好几人跟着报信的年轻人直奔祠堂而来。
  双方见了面,徐凌上前说完:“你好。”
  对方没想到徐凌这么客气,大概徐凌的用语是部队里面教的,虽然很礼貌,却并不流行。对方愣了愣,才答道:“这位兄弟好。不知咋称呼。”
  双方通名报姓,原来高家来的是他们家里的人,却不是家主。
  徐凌把董阳叫过来,伸手按在董阳肩头,对着面前高家的人说道:“为了他的事来的!董阳,把事情办了。”
  看着自己曾经惹不起的人物一脸的不安,董阳上前就喝道:“你们抢走了俺姐,把俺姐放喽!”
  说完,董阳只觉得那股子昂扬的劲头却消散了不少。以前自己可不敢对高家的人这么说话,之所以投奔霍崇,就是想着能给仁义的霍先生多干些事情,换得霍先生的相助。
  现在助力的确来了,可董阳发现自己还是感到发怵。
  高家的人没说话,只是沉默的看着董阳。在他们的神色中,董阳看出了那熟悉的不屑。随后高家的人看也不再看董阳,对着徐凌说道:“这位兄弟,到旁边说话。”
  “不用不用。俺们这回是为董阳来,就给这儿说。”
  高家的人看来是经常和官府打交道,神色都是和官府说话时候的样子,就是那种狐狸精面对成精狐狸时候的态度,“俺知道恁是霍爷的人,俺听说过霍爷仗义。自己人把话说说不都中了。”
  “俺又不是土匪,这次是为俺的人来。”
  “哎呀,兄弟,咱们自己说几句都不中?”高家的人完全想把董阳甩到一边。
  指导员徐凌怒了,喝道:“你们是啥意思?觉得俺的人不中?觉得俺的人跟了俺之后就变坏人了!我给你说清楚,给俺的人说,别找我说!听见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