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330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所有馆子都没了生意。京官里头的确不少人相当没钱,在天子脚下各种捞钱本就是很容易翻车的事情。雍正上台之后更是如此。
  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却是真有钱。但是这些人却格外明白,此时还敢大吃大喝,那真的是嫌命长。
  然而京官们如此谨慎,不给雍正发作机会,并没有阻止雍正放手。雍正又告诉大臣们,要为国效力。听到这话,非内阁大臣的中年高阶官员们眼见扛不住,纷纷上前表示,“臣愿意不取今年俸禄!”
  官员们说完,都低着头等雍正回复。即便不是内阁大臣,能在某个部里头有个管事的差事,那就不会缺钱。汉人官员尚且如此,旗人官员还有铁杆庄稼呢。
  表示不要今年俸禄,满清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这笔俸禄的确不算少,却也谈不上很多。
  清代文职官俸计分十等:一品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二品155两,禄米155斛;三品130两,禄米130斛;四品105两,禄米105斛;五品80两,禄米80斛。
  这些出来表态的官,基本都是四品五品左右,本就不靠俸禄过活。他们这表态的目的超简单,就是暗示雍正,“请放过俺们吧。”
  雍正脸色稍微好看了点,最终宣布,从五品之上,皆可申请不要一年俸禄。此令对从五品以下无关,不得要这些官员放弃俸禄。
  第二天,雍正就下令抄了隆科多的家。
  就在朝臣们已经有些麻木之时,雍正又宣布,秋后处斩要执行了。听到这话,不少官员神色中都是无奈。
  虽然不敢出去吃饭,甚至不敢去市场上大量采购肉食,但是这不等于高等官员的伙食水平会下降。
  麻油肉类,譬如麻油肉兔、鸡肉、羊肉、猪肉,甚至是麻油牛柳。在这些高官家的厨房储存间里面都不缺乏。而麻油肉类还是霍崇这边的特产,虽然朝廷与霍崇作战,理论上这些食物应该销声匿迹。但是,它们依旧顽强的通过各种流通渠道进入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官员们桌上的鲜肉不多了,毕竟雍正手下的粘杆处不仅是关注宫内的消息,更是在打听大臣们的消息。
  菜市场上也有不少粘杆处的人,专门关注哪家大臣或者皇室成员肉类购买。通过这些肉,就能判断出官员们是否召集宴会之类。
  麻油肉类固然好吃,然而这种高压环境下也对麻油肉类的销售起了一定作用。不敢买鲜肉,麻油肉类吃完剩下的佐料里头倒入煮好的面条与蔬菜,搅拌后再稍微调味,或者不调味。都能够吃的很爽。
  只是这种爽快的感觉也没有让官员们感到放松。私下请人吃饭的官员都叹道到,新一波的三个一又要再来一次。
  所谓三个一是指,新杀一批官员,新抓一批官员,新抄家一批官员。
  这都已经雍正五年,那些欠银子的官员基本都给收拾干净,再以欠银为借口明显说不通。然而雍正这次又要再来一波,尤其是在这风口浪尖上,真的是令人生畏。
  又过一天,三个一的内容宣布下来。所有要被杀的,被抓的官员,都被抄了家。无一例外,全部抄了家。哪怕不是因为贪污而被抓,照样被抄家。
  朝中大臣都明白,这是因为山东剿匪花费巨大。到现在里里外外一千万两银子不拉到。
  这就已经接近大清二分之一的财税收入,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尽头。大臣们嘴上不敢说,心中哀叹,若是这么下去,大家只有死路一条了。
  再过一日,又有新消息。老九死了。
  老九胤禟乃是雍正的亲兄弟,被雍正下狱之后,还给改了个“塞思黑”的名字。不久前被彻底抄家。
  因为老九本就善于经营,家产着实不少。也不知道抄了老九的家,再抄了隆科多的家,到底抄出多少银子。
  从去年九月初八,也就是重阳节前的一天,雍正将八爷党最后的核心一网打尽。老八、老九,从宗人府除名,又改了别的名字。老十虽然没有这么惨,也被关在家中不许出来。加上同样被关在家中不许出门的老十四,整个八爷党全完了。
  从那之后,雍正就没有对其他皇子下手。一年过去,加上霍崇在这一年里头闹腾的特别欢实,不少人甚至将八爷都给忘记了。
  然而老九这么一死,忽然将许多人再次想起了八爷“阿其那”。
  此时霍崇的檄文连江南都知有不少人私下收藏,京城里面更是官尽皆知。霍崇为了帮老八,估计强调了老八是个实心眼的傻缺。京官们对这个评价是某种程度全面接受了的。
  不过这种接受却不是单纯的嘲讽。毕竟老八平日里礼贤下士,对人非常亲切体贴。而且老八的智商,才干,也有很高评价。
  所谓“实心眼傻缺”,是指老八根本不明白残酷的皇家斗争。根本没看透他爹对待皇子们的乖戾作风,也没看透雍正的隐忍与残酷的个性。
  这种傻缺,反倒让老八有了一种更人性化的东西。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这么一个帝王家里出现一个实心眼的傻缺。又有懂得帝王心术的雍正做衬托,格外显现出“阿其那”的不同来。
  官员们都觉得,如果是老八当了皇帝,大伙现在的日子可就不会这么难过。
  虽然康熙玩弄权术“选太子”的时候支持老八的那票人都已经完蛋了,现在没完蛋的官员觉得那帮前辈们并没弄错什么。八爷的确是适合做皇帝的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官员们感觉到新的感慨。李绂第二次被送上了法场。这次雍正抄了李绂的家,刽子手的大刀又架在李绂脖颈上,监斩官大声问李绂:“此时知田文镜好否?”李绂依旧耿着脖子,顶着鬼头大刀喊道:“臣虽死,依旧不知田文镜好处。”
  这次监斩官也没有下令处决李绂,让李绂活了下来。
  与李绂一起因为弹劾田文镜而下狱的御史谢济世也上了法场,之前谢济世已经绝食五日,被天牢狱卒们捏着鼻子灌了汤水,才没饿死。
  此次同陆生楠绑赴刑场,陆生楠先被斩首,此时刑官问谢济世:“汝见否?”济世答道:“吾见矣!”锡保在刑场才宣读圣旨:“谢济世从宽免死,交与顺承王锡保,令当苦差效力赎罪,留军前效力。”
  这两人竟然没死,让官员们感觉好像有点奇妙的变化。
  然而就在几天后,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事发之后,有人在雍正帝面前弹劾胤祉,雍正帝责罚胤祉无人臣之礼,议罪被夺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后将他降为郡王,把他当罪加在弘晟身上,被宗人府囚禁。
  官员们再次陷入了混乱。外有霍崇,内有雍正,满清朝廷陷入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谁会倒霉,不知道接下来谁要完蛋的乱流之中。
  不少官员甚至考虑着,是不是请外放,或者想办法暂时离职。在这样的京城里,真的是朝不保夕的意思呢。
  此时之前想收拾霍崇的官员们再次偷偷串联,有人带来了最新消息。老八在囚禁他的地方听说了老九的死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老八不仅没有哭,也没有发作。
  看守老八的看守忍不住问老八为何这么没有兄弟之情,老八坦然答道:“我平日在家,只吃一碗饭。现在我每顿饭都要吃两碗。为的就是要活到被皇上下令处决。我死,定然要身首异处,决不能如老九那般死法。”
  老九的死可是真的有些惨烈,被关入窗户完全钉死的屋子里,老九还被铁链锁住手脚。除了极为粗劣的饭食,什么都没有。
  夏天时候好多次热的老九昏迷过去,后来身上长疮,化脓后蛆虫在疮口里蠕动。光是想象那浑身伤口蛆虫蠕动的场景,官员们就背后冒凉气。认为那是极为痛苦惨烈的缓慢折磨致死。
  不过这帮官员要是知道了霍崇军医院处理化脓的手段,大概就会知道,蛆虫对于处理伤口其实是大有帮助的。
  或许是因为蛆虫入疮口,老九反倒顽强的活了下来。最后的死法竟然是“呕吐而死”,并非是病入膏肓。
  听到这消息的人普遍认为,雍正看老九在这等境遇下始终不肯死,就下旨将其毒死的。
  谈到这事,官员们眼中再无丝毫嘲讽,“做到如此地步,这已经是暴君!”
  “只是那霍崇可否为咱们所用?”
  “兵部说,蒙古八旗已经斩首过万。这才几个月,如此杀下去,霍崇撑不住。最多明年,他自己的人只怕都要造反。”
  你一言我一语,官员们表达着对霍崇的判断。这些人都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忠于老八,如果是那样的忠诚,早就被雍正弄死了。
  现在大伙再次集结,老八只是个借口,一个让大家团结起来的旗号。真正的原因是大伙都受不了雍正了。
  然而官员们当然不能造反,如果造了雍正的反,那就立刻沦落为满清逆贼,即便搞掉雍正,也不可能在朝廷里有容身之地。
  既然这样,官员们能利用的工具就只剩下霍崇。之前不告诉霍崇蒙古八旗的骑兵南下,一来是大家真不知道,二是只有让霍崇活不下去,才能逼得霍崇听官员们摆布。
  此时官员们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
  牵头的说道:“隆科多被抄家圈禁。他以前的手下就在德州镇守。也不知道霍崇能不能明白?”
  “霍崇这厮被称为聪明,若是他真聪明,应该能明白。”
  “可这厮会不会和袁绍一样,见大义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咱们不妨告诉霍崇,只有救出八爷,霍崇才能活下来。若是八爷死了,谁都不会绕过过霍崇。只要让霍崇明白,咱们也有真要用他的地方,这家伙应该能放心。”
  “唉……但愿如此。”
第二百零六章
搏命(二)
  1729年的山东天空比2019年的山东天空透明度高很多很多,杨明德沿着小路向前飞奔,抬眼就能看到北边天际线上的山峦。蒙古骑兵就是越过山路进入的胶东平原。
  十月天,风已经冷了。刮在脸上已经有了些近乎冬天的感觉。杨明德已经跑了好一阵,肺部与气管已经没了火辣辣的痛感。迎着寒风,杨明德尽力奔跑,努力在下一次身体极限发生前跑得更远。
  终于,绕过一个小丘,大路出现在眼前。趁着力气充足,杨明德跑到大路中央。沿着大路往南看,一队骑兵正沿着大路赶过来。
  终于赶上了!终于赶上了!杨明德心中沸腾着杀意的鼓舞,开始快速检查手中的步枪与腰间的左轮。
  骑兵们见到道路中央站着一个人,大队稍微降低些速度,最前面的三名骑兵则加快速度,向着杨明德直直杀来。
  哪怕是以一敌三,哪怕是对方中一人抽出马刀,另外两人张弓搭箭,杨明德也没有感到害怕。此时的他只是上好了子弹,举起步枪开始瞄准。
  距离杨明德大概三十步,也就是四五十米,三名蒙古骑兵突然勒住马匹。手持马刀的骑兵离开大路,放慢速度,踏着崎岖不平的野地,向杨明德后方绕去。两名弓箭手则开始向杨明德射箭。
  杨明德本想射击,迟疑后还是没开枪。只是压低军帽帽檐,靠着帽檐遮蔽阳光,以全神贯注的盯住蒙古骑兵的箭矢飞来的方向。
  不愧是马背上混饭的,弓箭射的相当准。杨明德靠缓步后退避开箭矢,然而蒙古骑兵每次的箭矢都朝着杨明德飞来。当杨明德后退,骑兵们也催动马匹缓步向前。
  就听马蹄声响,手持马刀的蒙古骑兵已经杀到了近前。等双方距离不过四米,杨明德举起了步枪。
  就见蒙古骑兵突然从马背上消失了,竟然是躲到了马匹一侧,利用马匹隐藏住了身形。
  杨明德也不费力去找,一步枪就射到了马匹身上。马匹剧痛之下,立刻一个人立。蒙古骑兵完全没想到杨明德竟然毫不留情的对马匹开火,手忙脚乱中翻回马背上。虽然没有被甩下去,却也完全没办法隐藏身形。
  此时杨明德与蒙古骑兵近在咫尺,连骑兵身上散发着的骚味都闻的清楚。抽出腰间左轮,杨明德几乎用枪口顶着骑兵的腰子位置连开两枪。
  惨叫声中,蒙古骑兵掉落马下。
  杨明德本想上去补枪,然而接受过一年的训练之后,身体竟然没有被这种本能冲动掌握,而是按照训练,开始给步枪重新装填子弹。
  两名骑兵一看这局面,调转马头就走。竟然完全不上来拼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