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0

  吕大人知道自己的职责,也没废话,老老实实告辞。老十三也没留他的意思,很自然的让他退下。
  出门之后,吕大人心中叹气。朝廷虽然损失了一位皇帝,但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人这么多,反倒不缺乏后备者。然而朝廷六部一家伙损失了几百位官员,空缺出了大量一品二品三品的官位,许多四品五品六品官得到了快速提拔。
  刘统勋当时正好被调离雍正身边,去了刑部,因此而活了下来。只是活了下来,就得到了如此重大提拔。这份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
  不过这次恩科里头中进士的同样运气很好。便是满人进士,也得当好几年庶吉士。这次他们就可以直接当官了。
  要不说,这就是恩科呢。
  满清朝廷严密监视着霍崇。然而霍崇表现得和正常坐寇一样,窝在老巢里忙活自己的事情。除了对梁山发动进攻之外,再没搞出什么幺蛾子。
  便是如此,恩科考试进行之时京城戒备森严,仿佛随时都要开战。
  与高庞同来的举子们经过三步一岗的通道,接受了严格检查之后,心情更糟。他们得知恩科的真正目的,本就意气消沉。而京城一直非常戒备,想去京城名胜去逛逛都不行。
  大伙在冰冷的腊月天里冻得瑟瑟发抖,烤火的时候难免吃酒。吃多了酒,就忍不住抱怨。这下心情更坏了。
  高庞从得知恩科真面目的那天已经完全放下了所有想法,专心按照自己所学所能进行备考。既然肯定考不上,那就无所谓了。
  旗人本就占了一半进士名额,此次又格外要取旗人当进士。这就更没什么好说。
  不,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毫无希望,高庞反倒对此次考试充满了期待,不是对考试结果有什么期待,而是对这次考试本身充满了兴趣。
  等考完,高庞就可以毫不留恋的前往山东投奔霍崇。高庞甚至想把这次考试的内容全部默写下来,让霍崇帮着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有没有出错。
  高庞心无旁骛专心做卷子,每一题都做的相当仔细。却发现自己到了京城又细读过的四书内容竟然起了作用,一共五题,三题早就会了。两题都是在京城苦读之时记住的。
  做完题,又完成了其他内容。检查后确定自己没有弄错,这才交卷。
  等考试时间到了,一众考生们全部离场。考题封上之后交上去。
  孙嘉淦当然知道此次恩科的目的,竟然没让拆开写名字的部分。这下弄得不少官员跑去老十四那边告状。老十四听完冷哼一声,“你们就这么看不起咱们满洲爷们?”
  此言一出,官员们大惑不解。当然,也有聪明的知道老十四啥意思,却大部分都不知道。
  老十四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骂道:“考试到了这个程度,几乎是能过审,就能当进士。难道咱们满洲爷们连这个数都凑不够么?我可听说,很多知道此次恩科里头事情的不少人都没来考试。你等若是此时还这么多废话。难道还是要给咱们满洲爷们长脸不成?”
  被如此抢白,没人敢再说什么。不过大伙心中对这位内阁总理大臣的感受更糟了许多。
  不少人甚至觉得老十四未免太矫情了。这份矫情和死掉的老四雍正还真不愧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这边也有人就把发生的事情悄悄告诉给孙嘉淦。孙嘉淦完全不以为意,他作为好名之人,便是杀了他的头,他也不会在有关名节的事情上做丝毫妥协退让。
  老十四的反应不仅没让孙嘉淦感激涕零,反倒让孙嘉淦觉得老十四还是眉弄清楚问题的关键。
  明朝在颁布的《科举成式》中曾规定:“凡民间俊秀子弟皆得与选,惟吏胥不许应试”,明朝的科举将倡优、差役小吏排除在外,同时也限制了宗室出身的进士授官。万历朝大学士申时行曾言:“国朝科举定制,原不分孤寒与仕宦”。
  满清建制后,顺治为平衡满汉关系,下了“满不点元”、“旗人不占鼎甲”的规定。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却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三代以上无人中举则不得参加科举,谓“冷籍”,而且旗人参与考试,可以自选座位,汉人士子却无此权利。
  而所谓“满不点元”和“旗人不列鼎甲”就更是做做样子而已,满人不需要位列“大三元”就已有很多超国民待遇,至于“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鼎甲,那些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自然也不感兴趣。
  因为三代以内得有人中举的要求,大多数进士举人的比例却倾斜到了旗人子弟身上。
  孙嘉淦觉得,老十四真的要贤明,不如把这条规定给取消掉。那才是真的看得起满洲汉子。
  批卷结束,孙嘉淦把自己这边的工作禀报给老十三。老十三心中真的有点惴惴不安,孙嘉淦是不会徇私情的,所以他点中的定然是有学问的。为了这个,老十三可是通过皇帝弘历向孙嘉淦下令,此次通过的人数必须得有上次的四倍。
  万一……满清真的连合格的都不够……
  这边拆掉封线,露出名字。经过点查,老十三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次要选一百名,人数是平常科举的一倍。所以才要通过四倍的数量。
  有九十一名满人举子通过了考试,获得了殿试资格。至少没出现差距太多的问题。
  一百减掉九十一,剩下的九个自然是给汉人考生。这个比例在老十三眼中看来,是刚刚好而已。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城的反击(一)
  考试结束到放榜,都会有一个月时间。高庞的心思只是认真的参考,并不指望考上。此时已经了却心愿,就告诉同行的伙伴,他要在放榜前自行离开京城。
  同来参考的众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却还是支支吾吾的请求高庞留下来。
  高庞并不觉得自己实力不足以考上进士,然而自信中基本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再苦读十年八年,自己在霍崇指点下或许有考取一甲的实力。至于现在么,吕大人早就说得清楚,此次恩科本就是给满人专门开设,留给汉人的只是一甲三名。与其花了这么多功夫在京城消磨,还不如赶紧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见高庞态度坚定,其他人只能扭扭捏捏表示,他们还想在京城多留几日。更是邀请高庞也一起见见镇江本地出身的官员。
  高庞并非镇江本地人,而是胶州人士。却也觉得这个理由不错,在投奔霍崇之前见识一下本地人,也能看看未来的对手到底是何种人。
  吕大人已经见过,其他镇江南边的官员只要去江南会馆就可以知道。高庞这段时间专心读书,一直没去。被其他几位兄弟带着再去会馆,就见会馆的人和这几位兄弟很是熟络,因为第一次见到高庞,他们就非常陌生。
  互相介绍,听闻是半山先生的弟子,大伙才亲近不少。
  说了一会儿,高庞是真的好奇,就低声询问霍崇进京到底闹成何等境地。会馆兄弟听到这么一个问题,脸上浮现出心有余悸的神色,“高兄弟,当日京城大乱。霍崇这贼子伙同天理教四处杀人,我等也没敢出去太远。之后京城雪地里都是尸体,等雪化了,地上许多血迹都还在。”
  镇江来的众举人听闻这么惨烈的描述,神色与反应都有些夸张。高庞听了倒也觉得一般,他见过战场,知道那是何等模样。高庞甚至在无意识下指挥过作战,杀了几十号残杀山东百姓的蒙古骑兵。高庞忍不住接着问:“死的都是官员和八旗么?有没有京城百姓?”
  听到这个问题,会馆的兄弟眼不自觉的瞪到溜圆,讶异了好一阵才心有戚戚焉的问道:“高兄弟,皇上都被杀了。”
  “是。”高庞连忙用知道厉害的态度回应。等应付过去,高庞听着其他人聊着恩科的事情,心中判定自己真的要尽快离开。
  方才的问题的是高庞真正关心的。霍崇说过,能打败率兽食人恶魔的只有两种存在——一种是真正的英雄,另一种则是更邪恶凶猛的恶魔。高庞很想知道霍崇离开山东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头根本不在乎人命的猛兽。
  从高庞的角度来看,甚至是从高庞认为的圣人之道的角度来看,讨论这个问题都很有价值与意义。然而从满清的角度看,在关心皇帝生死之前竟然关心草民有没有受到损失,这就是某种罪,甚至是大罪。
  正如霍崇所说,满清要的是走狗,能看清这个的高庞不肯给别人当狗。这种时候还留在满清这边,只有死路一条。
  但这帮同行兄弟们就是拉着高庞接连拜访镇江出来的进士,接下来七八日中,高庞也一一见过。这些人相当聪明,有读书人那股子熟悉优雅,言谈间引经据典,不愧是读书人风范。
  与这些文人相比,霍崇手下那帮粗鄙无文的手下却有如一汪清泉,喜怒哀乐一眼就能看透。他们虽然粗野浅显,却生机勃勃。在亲人之死时痛哭失声,在战斗中全无畏惧。至少,这些人绝不会对满清视若无睹,更不会对战争忌惮到不敢谈及。
  这是高庞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霍崇进京杀了皇帝,又埋头苦心经营。难道官员们就不知道大难将至么?
  本该是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官员们在会面中只是表现出文人从容淡定,却一字不提及霍崇,仿佛霍崇根本不存在。又或是他们觉得不提及霍崇,霍崇就能不存在?
  等拜访完全部镇江官员,已经距离考试过去了十天。高庞就开始收拾行囊。这边刚收拾完,就来了客人。看到是吕大人,其他人连忙迎上去。想开口又讪讪的,吕大人看了看周围众人,又看到高庞这边已经备好了行礼,当即过来问道:“高兄弟,你竟然要走么?”
  “哈哈,会试已经考完,当然要走。”高庞笑道。
  “我听说这次恩科判卷不过半月。对了,高兄弟,你不就字半月么。这也是缘分,何不就等半月。”
  高庞知道自己此时心境。既然已经决心走了,留下来只怕会被人看破些什么。索性就用吕大人说过的事情来搪塞,“吕大人。我不以为我有一甲之才。留在这里不过是徒增伤心。”
  “明日。我明日带高贤弟去见位大人,见过之后,高贤弟要走要等,全由高贤弟决断。”
  吕大人说的这么直白,高庞只觉得事情好像不对劲。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仿佛在提醒高庞,出事了,还是避开为上。
  也就在此时,老十三将名单送到弘昼面前。旁边附带着所有参加殿试人员的基本情况。
  九十一位满人各个出身都不错,还有好几位乃是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功勋名门后裔。不用老十三专门讲述,弘昼就知道这帮人什么出身,有什么家世。
  老十三又是欢喜又是心疼,能清楚到这个地步绝不是什么福至心灵上天赐福。看着弘昼的黑眼圈,老十三知道弘昼这是花了功夫用了心思,硬生生将朝廷中重要的人物都记在心里,此时才能如此清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要为国事如此操劳,这还只是个开始。老十三想说几句什么,然而看到弘昼那沉稳的神色,只能硬气心肠,将事情教给这孩子来做决断。
  “十三叔。只有这九十一人么?”弘昼问。
  “嗯。孙嘉淦做主考官,每一份考卷都看过。以孙嘉淦的性子,能信得过他。”
  “十三叔,竟然连一百个都不够?”弘昼声音中都是不解。
  “有不少人并没有参加恩科。”老十三声音中有着难以隐藏的怒意。
  弘昼并没有持续这个话题,“十三叔,剩下九名汉人,要从这三十人中选出?”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城的反击(二)
  “高兄弟,何不再等几日?”
  “不等了。我今日就走。”
  “吕大人已经派人来说昨日实在是走不开……”
  “我不怪吕大人。只是不想赌这个虚无缥缈的事。几位大哥,这里别过。”高庞说完,背起行囊就往客栈楼下走。几名同行的举人觉得能理解高庞的心情,前天吕大人说要约高庞去见大官,几人当时很是嫉妒。
  没想到吕大人竟然在中午时分派人来告知,他有事,约见得往后推。这下几人心情莫名的就好起来,甚至觉得高庞着实有眼光。
  几人将高庞送到院子里,就听外面响起铜锣声。这动静大家熟悉,乃是发榜时候派人的差役们必备的开道工具。那位想当高庞岳父的大哥停下脚步,惊愕的问道:“这么早就放榜了?”
  高庞微微一笑,“呵呵,或许只是捉拿反贼。”
  这玩笑未免太冷,竟然无人应和。高庞等了片刻,自嘲的干笑几声,迈步向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