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330

  陈铭泰还是不吭声,这货明显是关心则乱。若是陈铭泰知道要考什么题目,那就是科举舞弊,要杀头的。至于哪一位学生有希望,陈铭泰更没兴趣评价。
  高庞这厮已经是陈铭泰的一块心病,然而比较起来,这一批学生的文章还不如高庞呢。
  虽然试图建立起一个孔孟之道的秩序,本身就属于造反的范畴。然而这个巨大到几乎可以说是造反的错误乃是一个极高境界的错误。
  高庞只是错在他身为一个考生,却想让主持科举的朝廷按照高庞的理念去营运,甚至希望朝廷能够听高庞的。如此傲慢的心境没有不出事的。一旦出事,就是抄家灭门,株连亲友。
  除此之外,无论是学识还是思路,高庞的确远超普通读书人。至少高庞通过奇遇,已经能将其心思完全掩盖,能够采用科举者要求的思路去应对科举。
  见陈铭泰还是不吭声,众人真的憋不住,只能更直白的问:“陈公,难道这次去应试的就没能如陈公法眼的么?”
  陈铭泰没办法,只能应付道:“诸位,能考上进士,看学问,也看命。出题就是命,科举到现在几百年,能考的东西都已经被读烂了,只能各种别出心裁来出题。稍微正规些,就会被视为故意跑题。这得看考官,咱们瞎猜也没用。”
  “陈公,高世兄英年早逝,可他是怎么能考得上状元呢?”
  “不是他考上状元!是他被点了状元!”陈铭泰不快的解释道。说完,陈铭泰心中更怒,如果把高庞这厮归于可恶的行列,眼前这帮家伙们就得归于可耻的范畴。
  连最基本的科举都不管不顾,只是想着如何考上。这样的家伙们便是考上了也不可能真的有什么成就。
  众人看到陈铭泰生气,却不知道陈铭泰为什么生气。只能换了个话题,“陈公,若是山东霍崇能消停就好了。”
  说这话的那位或许是没话找话,听到这话的可被吓到,赶紧让这厮闭嘴。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话其实没错。如果京城里头的皇帝都被杀了,那么京城里的其他人又有哪一个是安全的呢。
  更何况现在京城的消息已经再清楚不过,遭殃的并非只有雍正一个人。霍崇不仅杀进京城后火烧圆明园,屠尽了圆明园内的人等。他的部下在京城大杀特杀,棋盘街上的六部官员遭到了惨烈的杀戮。
  有个传说,是霍崇的人将户部与吏部的官员都赶紧两部的库房,随即放起火来。几百位官员连同两部的库房同时付之一炬,化作焦炭。
  如果霍崇再来这么一次,天知道那些参加科举的举子们会不会遭到屠戮。
  陈铭泰本就不想和这帮货们瞎扯淡,立刻宣布散了。
  然而所谓怕什么,来什么。霍崇并没有想让满清舒舒服服举行科举的打算。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其正副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
  乡试有正式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内建有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桂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考中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此会试又称“礼闱”,“春闱”。
  此时进行的正好就是乡试。除了乡试之外,那些已经决定考进士的举子们已经前往京城,在各处的旅馆或者民宿住着。
  由于京城也是乡试的重要所在,霍崇这边就询问哪一位愿意对京城发动佯攻。
  胡悦一听,立刻站起身,“都督,俺想去。”
  “你是想当师长吧?”被胡悦怼过的王维昌低声嘲讽道。
  胡悦并没有反驳,反倒大声对王维昌说道:“没错,俺就是想当师长。都督,让俺令三个团佯攻,一定能把满清吓死。”
  三个团就是一个师的编制,见胡悦这么大大咧咧的顺杆爬,众人哄堂大笑。
  霍崇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却也没说话。其他的团长和营长竟然没人吭声,让霍崇有些意外。胡悦也注意到这点,继续请命道:“都督,都没别人想去,让俺去吧。”
  参谋长雷虎忍不住开口了,“都督,胡悦别一路打进京城去了。”
  霍崇被逗乐了。不过以胡悦的性子,保不准他还真敢呢。汉军一个营500人,上次杀进京城还不到三个营的兵力。胡悦统领三个团,九个营。若是说胡悦只会把自己的人马用于小规模的胜利,说出来也没人信。
  “都督,让俺去吧。”胡悦继续请求。
  霍崇看其他人都不吭声,也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当下军中都希望能够歼灭在济宁的满清重兵集团,而且大家都知道满清的漕运靠运河。秋收前的济宁之战没有出现战果,也没造成太多影响。
  但是现在可就不一样了。秋收之后,满清的漕运全靠运河,这时候切断运河,会让满清这边日子非常难过。再有一支人马向京城进发,满清可是得吓死呢。
  还在迟疑间,钱清终于开口了,“先生,除了打仗,难道你还有别的想法么?”
  不愧是钱清,已经明白了霍崇的贪婪。霍崇笑道:“想法当然有,还很有意思。一旦打起仗来,影响会非常大。我可是秉持着吃干抹净的心思……”
  坤隆元年8月15,京城得到了消息,一支汉军突然越过大清河,开始向北方进发。看他们的行动方向,明显是直奔京城这边。
  得到如此消息,京城立刻震动起来。雍正被杀之后,京城已经调集重兵,北直隶等地的清军本就在拱卫京城的位置,此时全部调动起来,向京城进发。
  京城也是各门落锁,军队严加防守。便是没有受到攻击,光是看这紧张的局面,参加乡试的秀才们很快就知道事情不对。而消息更是在京城疯狂传播,把这帮参加乡试的秀才吓的不轻。京城更是家家闭户,人人自危。
  在京城的一间客房,河北秀才雷珅摸了摸兜里的铜板,走到了客栈老板那边,陪着笑问道:“老板,今日还有烧饼么?”
  “烧饼没了。”老板叹道:“还有,烧饼涨价了。昨天是四个钱,现在是五个钱。”
  雷珅听到这话,忍不住大喊:“怎么又涨了!前几日不还是两个钱一个么!”
  “一个钱一个烧饼都卖过!两个钱也是贵了!”老板同样气恼的答道。
  雷珅知道对老板发火也没用,若是真的惹恼了老板,或许直接被赶走呢。
  只能收起怒意,雷珅陪着笑说道:“老板,那就给碗面吧。”
  “面也贵了!兄弟,不如你去两条街外的茶馆,那边或许烂肉面还能有个好价钱。”
  雷坤无奈的出来,和一起参加乡试的同乡秀才前往两条街外的裕泰茶馆。这家茶馆里头的烂肉面是真好吃。
  所谓烂肉面,也叫“二荤铺”。饭摊儿、茶馆里都有卖的。
  面条都是一样的,看用什么“卤”。所谓烂肉面,即用猪肉的碎块儿做面条的“卤”。俗话说:“管他驴或马,吃饱了烂肉面再打镲”。“打镲”即指谈天说地、瞎聊、侃大山、闲聊之类。
  京吃面条流行着18样卤:肉炸酱、素炸酱(如油条、茄子等)、氽子、咸汤、臭豆腐、穷人乐、三合油、花椒油、排骨、鸡丝、香椿、芝麻酱、烧羊肉汤、杂合菜、盐水儿、肉汤、烂肉、肉片卤。今天除去肉炸酱、芝麻酱等还流行,大多数卤都消失了。
  到了裕泰茶馆,就见里头人头攒动。这边伙计不断端出面来,掌柜的一边收钱,一边对着食客们叹气,“唉,这位爷,再过几日,俺们的烂肉面可就要涨价了。现在这面价要涨到天上去了。这价钱卖,可是要把俺们赔死啦!”
  雷坤也没有多话,赶紧买了一碗。端上来一看,面的份量好像少了些。浇头里的肉还是一样的碎,份量好像也少了。
  吃了一口,味道还是那种混合的奇妙感觉。烂肉不仅有猪肉,还有牛羊肉、驴肉、狗肉等,烂肉不是成块儿的好肉,都是些下脚料,因此,价钱非常便宜,是穷人解馋的“开心丸”。
  就在此时,汉军秘密交通线上,一批批的兔子肉正装在木桶里,向着京城进发。
  在山东,兔子肉早就不是啥不得了的食物。虽然兔子肉从来都没有啥不得了,然而肉毕竟是肉,打兔子也需要花费力气。所以价钱比面贵。
  然而大规模饲养后,兔肉价格就下来了。可这些兔子肉运到京城,可就能卖出相当的价钱。为了赚钱,大家都拼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丰厚的收获(三)
  京城的王掌柜带领着人手沿着运河南下,按照约定,他们要来这里接应一批肉类。刚在运河上的一个客栈住下,没多久就听得外头大乱。王掌柜赶紧派人看看怎么回事,没多久手下脸色惨白的奔回屋子,立刻紧闭房门,战战兢兢的说道:“掌柜的,霍爷的人马打过来了。”
  王掌柜心中也怕,却微微颤抖着对伙计们说道:“不用怕,霍爷说过,绝不扰民!”
  伙计们心中期待着事情的确能够如霍崇宣传的一样,不过霍崇可是连皇上都杀了的人,说的不扰民,真的大杀起来,谁能管得了他。
  众人缩在屋里不敢出门,胆子小的还忍不住低声念着“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好不容易骚乱消退了,突然有人在外头敲门,吓得里头的人大气都不敢出。就听外头有人喊道:“屋里有人么?”
  一个伙计实在是吓坏了,只求对方赶紧离开,不禁喊道:“屋里没人。”
  “哦。”外面的人顺口应了一声。片刻间却想明白关节,忍不住骂道:“屋里没人,你们是鬼么!”
  王掌柜听着声音着实熟悉,小心的问道:“是王兄弟么?”
  “当然是俺。快点开门,咱们把事情办了,各自走人。”
  王掌柜知道自己的交易对象到底是什么出身,赶紧开了门让外面的人进来。两位王掌柜见了面,京城的王掌柜上下打量,“兄弟,你这胆子可太大了。”
  山东的王掌柜啐道:“胆子大个屁。都是俺们的人,俺们怕什么。倒是让俺们自己一路北上,俺们才会怕。就算不是不被抓,这沿途上的关卡,又要收俺多少税钱。”
  原来运兔子肉的队伍紧跟着胡悦指挥着三个团后面,大汉的部队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山东运货的兄弟们就压送着货物一路北上。远河沿岸的清军要么被杀,要么吓得跑路,众人倒是不用交纳任何税银就一路到了这里。
  货物交割之后,京城的王掌柜不放心,专门从大木桶最下方用铁钩取出几个兔子腿。就见红油腌制的兔子腿油光锃亮,切下几块尝了尝,兔子肉竟然没有变质变味。
  王掌柜很是不解,“兄弟,你们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
  “哈哈,还想套我们的方子么?”山东王掌柜笑道。
  京城的王掌柜连忙表示绝无此意,但是心中真的是佩服。肉这东西虽然贵,却未必能卖的赚钱,倒不是肉价有问题,而是肉类坏的太快。便是腌制的肉类也会有许多问题,发臭生虫变味,好好的肉不用几天就完蛋了。
  与肉类相比,粮食虽然便宜,却耐储存。山东送来的肉,不管是兔子肉、猪肉、牛肉、驴肉,要么是红油腌制,要么是风干熏制,都能放好久都不坏。价钱又公道,运到京城便是赚的不多,也不会轻易赔钱。
  既然山东的王掌柜不肯说秘方,京城的王掌柜就问道:“兄弟,这过了兵,俺们怎么回京城。”
  “不怕。俺们这一路上主要是去各县城,各州府杀官。只要你别穿官服,也别穿什么军服,俺们的人是不会搭理你们。”
  京城王掌柜听得心里头慌乱。杀官!还是在直隶各地杀官。简直是胆大包天。
  转念一想,杀官和杀皇帝比,杀官就不算啥了。如果汉军真的只是杀官,做生意的倒是真不怕。
  两边交割完毕,京城王掌柜鼓起勇气开始北归。沿途上果然没遇到汉军任何侵扰,一路平安的将肉类先送到京城外的落脚点。王掌柜也不休息,赶紧回城,告知一众分销商拿钱买肉。
  进京城本就麻烦,此时更是麻烦。好在王掌柜早就与某一路守城门的兵丁打好照顾,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城内。
  就在王掌柜开始张罗分销事宜,汉军在直隶攻城略地的消息也已经在朝廷里头传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