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330

  弘昼只觉得大大的不安,此时只觉得皇帝这个位置承受的压力简直是难以形容。虽然有万般的不愿意,可此时就得由弘昼下决定,并且承担决定带来的影响。
  自己的手下都是一群靠不住的废物啊!弘昼不知道多少次生出这样的感受,却坚定的名道:“那就下令入关!”
  朝堂上立刻热闹起来,一众将令们纷纷跟着喊道:“入关!入关!”
  刘统勋的心仿佛被重击了一下,当下局面就在这里摆着。自然是各种意料之外。然而“入关”二字仿佛有着鼓舞人心的魔力,让刘统勋也不禁昂扬起来。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计划仍采用过去入关南下的路线,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
〖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千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现在的局面与多尔衮时代完全不同,可满清的这份基业就是在那个时候确定的。如果没有入关,那时候李闯若是招降了吴三桂,守住了山海关。给李闯喘息之机,大清或许就只能占据关外与蒙古。
  哪怕只是听到“入关”二字,刘统勋就感觉自己又要重新走上那条辉煌的道路。
  坤隆四年六月二十八,满清收拢了在关外的兵力,十万人马南下直奔山海关。七月初七,守山海关的盛京人马向弘昼降服。七月初十,稍加修整的清军再次踏上了直隶。
  七月十二,华夏军在北京城的部队已经确定了清军向北京城进攻的消息,并且将消息尽快送往徐州。
  七月十七日,霍崇轻轻拍着钱清的后背,想帮助她从孕吐中恢复过来。钱清干呕了一阵,把霍崇的手拉开,“先生就别帮倒忙了!”
  被这么拒绝,霍崇也很无奈。这等关乎个人感受的事情,霍崇是完全帮不上忙。只能对钱清说道:“你就别去参加会议了。”
  听到这话,钱清在干呕中却不答应,“我要去开会。”
  “满清自己来送死,还是孩子要紧。”霍崇继续劝道。
  钱清此时已经没那么强烈的孕吐感,漱口之后,她拉住霍崇的手臂,“先生,离动弹不得还远的很……”
  霍崇把脸一沉,命道:“你可别。身体这事情哪里是脑子能控制的。你身体若是感觉不能继续怀孕,它就是会有流产的反应。你又是个要强的人,哪里肯让别人看到你的软弱。”
  这边罗夫人作为有经验的,也劝道:“姐姐,这等事可莫要逞强。”
  霍崇看了看老婆罗姑娘,心中不禁有些疼惜。论年龄,钱清比罗姑娘大了好几岁。论权势,这个罗姑娘很清楚她根本没办法与钱清比。罗姑娘偷偷问过霍崇,若是她突然死了,霍崇会不会好好照料她和霍崇生下的这两个孩子。
  当时把霍崇弄得又是气恼,又想抹眼泪。旧时代就跟地狱一样,霍崇觉得自己在新时代都谈不上是什么好人,却还是完全不能接受这时代的做派。
  在新时代,哪怕是小三,也有国家法律保护。哪怕是正房捉奸在床,打小三也不能打出什么严重伤势。打成重伤,虽然派出所其实不想管,也得依法处置。
  至于正房杀了小三,那正房是得承担杀人罪的。
  然而在这个时代,钱清真的把罗姑娘给弄死了,霍崇真的能把钱清如何么?很明显,霍崇心中再不快,也不能把钱清真的给如何了。
  而且钱清若是杀了罗姑娘,罗姑娘还算是死的明明白白,已经算是很不得了啦。更可怕的是,有人愿意为钱清出力。罗姑娘死的不明不白,一点都不稀奇。
  甚至不用在满清时代。就以光头的儿子小蒋为例。戴笠奉命办事,小蒋的那个姓章的小情人不就不明不白的死了么?
  肯定不会有人傻到去动罗姑娘给霍崇生的两个儿子,然而在权力中心,罗姑娘本身毫无意义。甚至霍崇娶罗姑娘,生下孩子的目的也不是因为喜欢罗姑娘。只是因为生了儿子之后,华夏朝廷能够得到一重保险而已。
  这个时代本就残酷,更残酷的是权力中心,从来没有所谓人命的考虑。在权力中心,所有人都只代表权力。如果没有权力,人命什么都不是。
第三百七十三章
礼部新气象(九)
  河南府。光听名字的话,会以为指的是河南省会。在清代,河南省会乃是开封,所谓河南府指的是洛阳。
  洛阳是个盆地,东连虎牢关,西连陕县。乃是交通要害。此时从西北来的十万人马已经在河南府聚集,此时河南巡抚田文镜重病,却还是拖着病躯亲自视察了人马。
  这是必须给这些讨伐霍崇的人马的脸面。
  等勉强视察完了十万大军,下令给这些人马酒肉,田文镜回到官邸就躺倒在床榻上。
  领兵的将军乌尔班赶紧前来探望。田文镜拉着西安将军乌尔班的手,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祝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杀光逆贼,给先帝报仇!”
  乌尔班作为西安将军,地位远在河南巡抚之上。然而听着田文镜发自肺腑的话,乌尔班还是不禁感动起来。众所周知,田文镜乃是先帝雍正最信赖的大臣之一。然而大部分雍正的亲信都做了军机处大臣,霍崇突袭京城之时火烧圆明园,当时值班的军机大臣全部被杀。
  剩下的雍正亲信只有田文镜与鄂尔泰。鄂尔泰与岳钟琪进京之时遭到老八手下刺杀,两人命丧黄泉。此时公认的雍正心腹老臣,只剩下田文镜。
  “田大人放心,本将军定然将逆贼杀个干净!”乌尔班大声说道。
  田文镜听到这话,激动的脸都红了。然而片刻间,田文镜浑身抽搐,脸色从红润直接变了苍白。乌尔班眼见不好,连忙叫医生过来。然而田文镜此时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大夫看着这局面,一个个束手无策。
  乌尔班没想到自己前来探望,却“看死”了田文镜,正不知所措时,田文镜却突然坐起,紧紧抓住手腕,就听田文镜的声音嘶哑的全然没了活人该有的声调,“请……将军……给……给先帝报仇……呃……”
  随着声音中断,田文镜无力的倒在床上。紧紧抓住乌尔班的手指很快没了力气。随着田文镜的手垂落在床边,田文镜放了一个响屁。再看他本人,已经脸色苍白,那世去了。
  见到田文镜临死时候的坚持,乌尔班心中着实感动。同时,乌尔班也终于明白了“嗝屁”是什么意思。上面一个嗝,没了呼吸。下面一个屁放出,这人就过去了。
  不管场面多悲壮,然而这个屁着实让场面变得……有点滑稽。却也证明了嗝屁这词真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乌尔班只能让师爷给朝廷写了奏章,同时率领人马直奔虎牢关。
  三国时期英战吕布或许是说书先生所说,然而这座天下险关的确位于最凶险所在。一边是起伏不定的土山,一边是因为太久冲刷而深入土层下的河道。其间夹了一条小道。若是身手矫健的单个人,还能想方设法的越过。哪怕是数十人的队伍就只能走虎牢关。更别说成千上万的大军。
  自打霍崇夺取河南之后,却是驻军郑县,前锋设在郑县更靠西的巩义。并没有进攻虎牢关。此时朝廷人马穿过虎牢关,就见队伍根本看不到头,就见长龙般的人马或者在道路上前行,或者拐入山坳不见了踪影,却又从更远处能看到的道路上露出身影。
  乌尔班心中激动。按照计划,清军此时分作四路人马。从山西出发的人马沿着太行八陉进军,直逼直隶。自己这一路出陕西,进军河南。南边的芜湖出兵进军江宁。
  最重要的一路则是攻克了盛京的大军,这支人马正在皇上弘昼率领下沿着多尔衮亲王入关的道路南下,直逼京城。
  四路人马,四十万人。乌尔班相信此次定然能让逆贼霍崇首尾难顾,最终被朝廷打败。
  甚至只是听到“入关”二字,西安将军乌尔班就有种必胜的信念。
  这边军校中的诸多老兄弟们几乎炸了营,全部求见霍崇。甚至有老兄弟上了血书,要参加这次歼灭满清的战役。
  如果可以的话,霍崇是完全不想让老兄弟们参加。但是想归想,实际上却做不到。
  钱清都知道压不住这帮人,就劝说霍崇让老兄弟们回来参战。
  霍崇并没有在私下与钱清讨论此事,却在公开会议上拍了桌子,“这些老兄弟们都糊涂了么?他们也不老啊!年纪轻轻就能糊涂了么!”
  列席的委员会成员一个个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霍崇为什么要这么讲。霍崇半是生气,半是装的。当即猛拍桌案,“难道加入礼部就这么难受么!先加入礼部啊!这些人真的老到加入礼部都不敢了么!”
  若是霍崇讲道理,大概许多人都感觉不明所以。然而听到如此明确的怒斥,当下下午,请求加入礼部的申请就如雪片般开始送到军校礼部总支部。
  见到这帮家伙们总算是服软了,霍崇还是稍微晾了这帮人两天。两天内,老兄弟里面十人中有九成五的都递交了申请。
  霍崇这才到了军校。等老兄弟们到了礼堂,霍崇直接上台,当头就问:“大伙一起这么些年,我就问一句。你等愿意不愿意按照礼部章程办事?”
  真的不想和年轻人一起的老家伙就是那半成,剩下的也都明白霍崇的意思。大伙不敢再拒绝,纷纷表示愿意遵守礼部章程。
  霍崇却也没有让老兄弟们直接加入,都先给他们礼部预备成员的身份,让他们回到各自部队参加这次大战役。
  钱清得知了事情总算是有了改变,就劝道:“先生何必和老兄弟们怄气。”
  霍崇连连摇头,“不是怄气。绝不是怄气。我从来不和自己人怄气。只是礼部治军乃是我的理念。老兄弟们功劳这么大,定然不会让他们受苦。生养死葬更是应该。但是老兄弟们毕竟认的是功臣那套。他们若是敢明着说,他们是功臣,就必须说什么都算。我也罢了。那时候总是有说道说道。我不想看到的是,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功臣,其他都得我亲自送上去。这等事我绝不认!”
  钱清觉得有些为难。原本她觉得自己很认同老兄弟们的看法,既然是功臣,自然要按功行赏。权力地位财富,唾手可得。
  就如有人要是说钱清作为霍崇的大徒弟,却不能享受霍崇坐天下的好处,钱清大概得把说这话的家伙揍得亲妈都不认识他。
  可现在怀上了霍崇的孩子,钱清突然就觉得想法已经不同了。老兄弟们当然要赏赐,却是钱清决定的赏赐。没道理让一直追随钱清的老兄弟们反过来坐到钱清头上。
  而且钱清完全有信心压制住老兄弟们,然而钱清肚子里的孩子得二十年才能成人。而且成人之后也未必就能压住阵。现在不能用制度确定,以后难道让钱清与霍崇的孩子受气不成?
  最后钱清什么都没说,只是劝道:“先生,便让这些兄弟们知道制度就好。”
  “不是制度。他们要知道,有组织了!组织!组织!”霍崇重要的话说三遍。却也没多说什么。
  这边兵部委员会已经送上了战前情报。华夏军此时已经扩军到了三十万。京城有五万人马,江宁有五万。开封到郑县驻扎了七万人马。徐州五万。扬州镇江一线驻扎了五万。加上福建与海军有三万。
  真正作战的就是已经在对敌前线的十七万,二线是徐州扬州镇江的十万人马,单纯以兵力,完全不是早些年与满清的兵力差距。
  老兄弟们既然服了,就先赶回老部队向礼部报道。霍崇心里面着实期待,这帮家伙们可别再闹出什么幺蛾子。若是他们再不服,那就只能叫回来继续培训。
  弘昼当然不知道霍崇的安排,他率领着十万人马沿着多尔衮的老路,直扑京城。
  历史上满清在一片石击败了李闯的人马,随即轻松攻克京城。此时道路上完全没有华夏军,清军直奔京城。
  等看到熟悉的城墙远景,弘昼猛然有种回家的感觉。逃离京城已经两年,总算是到了回家的时候。
  京城乃是大城,城防坚固,却得大军防守。平日里就需要三四万人才能防御,战时非得十万人。等探马前来禀报,敌人竟然没有驻守京城,而是在京城外的道路上摆开阵势,弘昼这才有了战争的感觉。
  巴赛赶紧说道:“陛下,不如等山西人马先到了京城这边,让贼军首尾不能相顾。”
  弘昼有些迟疑,却听刘统勋说道:“主子,山西人马要么是走军都陉,那就得攻破要塞。要么走邯郸,得绕远路。而且道路上传递消息并不方便。若是等山西人马,就得先退。”
  刘统勋努力用弘昼能听明白的话提出建议,弘昼完全听得明白。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太行八陉,指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