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娱乐(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90

  男主角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经过我们反复讨论,才制作出目前能达到的最细致的效果……夸张?我想请教请教,怎么个夸张法?”
  所谓素材库,是一个付费的影视资源库。
  里面有各种各样拍戏用的元素,会员可以用原版的,可以拿来修改,还能往里添加新的,不断增加素材。
  “……”
  庄周听了莫名沉默。
  张导冷哼,见多了这种不知天高地厚就指手画脚的家伙!
  鲁一条夹在中间很尴尬,忙着缓和:“张导,庄哥也是为了作品好。庄哥,张导是出了名的对戏严格要求,有口皆碑!”
  “冒昧问一下……”
  庄周忽道:“你的团队平均年龄有35岁,不,有30岁么?”
  “你什么意思?”
  “再冒昧一下,你自己有孩子么?你亲手抱过小婴儿么?你给孩子喂过奶,换过尿布么?你知不知道初为人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他盯着对方,继续加码:“你知不知道什么叫表演层次!”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生活化!”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真实才能打动人!!!”
  他突然明白点原因了。
  地球的影视剧,一半取决于制作团队,一半取决于演员本身。
  关于一场戏,导演有自己的想法,演员也有自己的想法,互相碰撞、融合,最后出来的才叫精华。
  演员身为一个人,比如让他演一个收养弃婴的父亲,他会去观察、收集,揣摩心理,通过自己的演技表达出来,是活生生的东西。
  但这里不是,这里完全取决于导演。
  导演的水准,决定了戏的水准,导演的人生阅历,决定了戏的深刻程度……
  “我告诉你什么叫生活化!”
  “哑叔平时很爱干净,不可能乱扔杂物。你还非得让他抱孩子的时候,突然被东西绊一下,这叫戏剧感么?这叫狗血造作!
  他一个大老爷们,啥也不懂就敢喂奶粉?
  他隔壁就是有孩子的家庭,为什么不去求助?你有点生活常识么?奶粉冲完,上来就喂?你特么知不知道奶粉要用温水冲啊,你表现出来了么?
  而且我剧本里明明写了,为什么不用?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哑叔是内敛的性格,通篇都要立住,你懂不懂什么叫眼神戏,内心戏?
  你以为只要人紧张,就是急的乱转,满脑袋汗,手足无措?
  特么的跟我讲素材!
  就算素材库里有,你会用么?艹!”
  庄周一顿喷,把所有人都吓傻了,最后撂下一句:“要么换人,要么剧本拿回来,这活别干了!”
第四十五章
采风
  这里的影视行业比2021更乱,是个人就能当导演,郭小四之流放在这个世界,那都算大导!
  由于好作品极度稀缺,一个优秀剧本从策划那天起,就会遭到疯抢。
  张导是摆不清位置,庄周表现得很强势,因为旗要立住。
  电视台很容易选择,不知道鲁一条如何沟通的,第二天就换人了,而且亲自来叠楼了。
  新导演叫楚既明,比张导还年轻,斯斯文文的非常客气,带着两个助手,开门见山:“庄总一番话,在我们台里都传开了,大家深表认同。
  我也认为现在的影视剧过于依赖技术,忽视了对真实情感的积累和表达。所以我过来了,我不了解叠楼,希望能,呃,采采风……”
  对方客气,庄周态度也好:“一起一起,老实说我的剧本也有点虚,没沉到地,借机会再完善完善。”
  他带着楚既明来到俱乐部,找到钱爷,将事情一讲。
  钱爷一蹦三尺高,立马跑去广播,喊的惊天动地:“都注意了注意了!小庄不是成立一家公司么,现在要拍戏了,就拍我们叠楼的故事!
  还要让大家参与,晚上老地方,没事的都过来……”
  嗡嗡嗡!
  社区沸腾了,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当初只是那么一想,结果还真要拍戏了!
  一个个蠢蠢欲动,心里都冒出一股不可抑止的想法:哎呀,哎呀,我能不能露个脸啊?
  ……
  当晚。
  庄周、阿沅、楚既明、鲁一条、江超等都在,聚集到俱乐部最大的房间里。老头老太太都来了,钱爷站在舞台上,满面红光。
  他这个文化干部,越干越有劲,连捏大洋马都灵感爆棚。
  当然主要还是庄周提供的灵感,什么阿佳妮啊、薇诺娜赖德啊、詹妮弗康纳利啊、塞隆妮可海瑟薇、寡姐朱莉阿尔巴、泰勒艾玛阿曼达……
  巴拉巴拉。
  钱爷先介绍了一下楚既明,道:“这个戏是战争刚结束时期,我们叠楼的故事。今天找大家来,就是让你们讲讲当时什么情况,吃喝拉撒,家长里短都行。”
  “我来我来!”
  一大妈非常踊跃,直接把钱爷拱下去,道:“我就说一点啊,当时物资紧张,没吃的,管控非常严,记住粮票,一定要有粮票,不然就太假了!”
  楚既明用手机拍摄,连忙点头。
  底下人不干了,起哄道:“粮票谁不知道啊?用你说?下去下去!”
  又一个大妈上来,道:“当时条件不好,设施哪有这么完善?每栋楼顶一个太阳能电池板,排水管都露出来了,成天臭烘烘的。政府不断给我们改进,才变成今天这样。
  我们家三口人,当时为了生活,都得拼命干。我每天四点起来,先做饭,一般是粥,稀得跟喝水一样,顶多加点地瓜。
  做完饭,我就去帮工,咱家老头会点技术,就和一帮人到外面等通勤,那是去工厂的车……”
  “对对对,有点本事的人都去工厂,福利好,那会可让人羡慕了。”
  “不过也累啊,经常大半夜回来。”
  “全民大生产嘛!”
  “让我说,让我说,你们别插话……”
  大妈急了,赶紧道:“这片讲收废品的是吧?这个我可有感触了,我当时就收过废品,因为战后遗留下大量的垃圾山,老弱病残什么的都去,然后卖给回收站。碰着点好东西都得抢,打的头破血流,就那个那个……”
  她指着另一个大妈,道:“我俩就打过架,六七年不来往,现在不也一块跳舞!”
  “什么原因让你们和好了呢?”楚既明道。
  “一起住几十年了,哪有什么深仇大恨!”
  大妈讲完,又上来一大爷,抱着箱子,全是当年旧物。
  楚既明对物品兴致缺缺,因为素材库里都有,他还是喜欢听故事,这种存在于个人心中的,通过讲述出来的素材,感觉极为新鲜。
  他听到了老两口的相濡以沫,听到了火灾无情,听到了远亲不如近邻,听到了儿女长大成仇……
  不知不觉天已晚,还意犹未尽。
  散场时,楚既明握住庄周的手:“受益良多!如此简单的事情,偏偏这些年被人忽视了,一味沉浸技术,不可取不可取。”
  嗨!
  庄周很淡定,我们2021早就这逼样了!
  以前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必须下去采风,现在少之又少了。
  像高满堂,写《闯关东》花了八年,带着采风团队走了数万公里。写《老农民》花了五年,走了五个省份,采访了包括管农业的高官、农会主任、组长等200多人,最终才完成了剧本。
  总之,庄周也收获不少,剧本还能再精细。
  正聊着,钱爷在不远处发怪响,各种挤眼。庄周表示收到,问:“我对影视不太了解,现在还有真人拍戏么?”
  “以前技术不成熟,需要真人,现在很少了。成本高,周期长,比如大场面群戏,上千个群演得花多少钱?得花多长时间?用技术手段的话,几小时就搞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