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娱乐(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90

  ……
  10月的第一个周末。
  俱乐部的文艺骨干已经形成习惯,每当庄周有新作品公开放映,都会像过节一样跑过来,备好瓜子茶水,说说笑笑一起观赏。
  这次也不例外,小板凳又早早摆好,等着看《搭错车》。
  “小庄,咱们的戏啥时候拍啊?”大妈问。
  “最后才能拍。因为前面是二十多年的故事,得用老场景,咱们是改造后的新社区,时间线得一致。”
  “哦,明白明白。”大妈听懂了。
  一大爷又问:“我听说收视率不好,可就不拍了,还能轮到我们出场么?”
  “你这话就遭人烦,说点吉利的!”
  “就是,小庄哪次失过手?”
  “喝茶喝茶!”
  电视台的节目表,晚上还是百年不变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然后是广告,《搭错车》的预告片最近连番轰炸,只是文案过于羞耻:
  “一场跨越20年的人生纠葛,一次考验人性与亲情的爱恨离合!”
  “被遗弃单纯少女成为天才梦幻作曲家的蜕变历程!”
  “年度伦理情感催泪大戏《搭错车》,即将播出,敬请收看!”
  庄周瀑布汗!
  你这写文案的,是从芒果台请的吧???
  真要惹急了,让你们见识见识啥叫《回家的诱惑》!
  大家习以为常,聊着聊着很快到了播出时间。2021的卫视都在搞全国覆盖,这里更不用说,但依旧干不过资本平台。
  简单讲一讲,敲黑板!
  在2015年以前,国内是“4+x”模式:由4家卫视联合若干地方频道,合伙买剧,同时播放。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购片成本,但会造成两个现象:
  1,千台一剧。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四大卫视的收视乱战,《新三国》播出时某卫视的8小时连播,极大浪费了播出平台,也影响观看体验。
  2,既然购片成本低了,制片方自然会提价,演员片酬也随之增长。比如一集200万,8家电视台联合购买,分到头上仅20多万。
  那好,制片方提到300万一集,分摊下去也不过30多万,还在电视台的接受范围内。
  所以总局发布了一项规定:从2015年起,最多只能有两家卫视联播一部剧,业内称之为“一剧两星”政策。
  一是为降低电视台发生收视率大战的情况,二是遏制明星片酬增长。
  当时媒体一片鼓吹,片酬要下调啦!全明星剧归来啦!题材要多样化啦!
  结果咧,HE……TUI!
  这政策明显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思维太落后了!它忽视了两个关键因素:卫视之间的差距、网络平台!
  央视、东方、芒果、浙视等一线台,根本不受影响。人家本来就财大气粗,一剧两星也买得起,反而由于政策,官方帮他们打掉了竞争对手。
  即二、三线的卫视。
  像黔省、桂省、滇省这些台,以前联合购片,还能分到一块肉,现在成本高了,彻底苦逼。
  但也衍生出一批小成本剧,专供二三线卫视,比如抗日神剧。为什么抗日神剧在近些年突然兴起啊?这就是重要原因。
  其次,便是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弥补了“一剧两星”的渠道缺口。
  最开始的时候,比如卫视开价100万,视频网站开价80万,虽然少点,但也是一个渠道,制片方当然卖了。
  后来呢,视频网站靠着背后资本的支撑,开始不断提价,当电视台开价200万,他们开价500万时,话语权自然转移。
  视频网站开始按照他们的方式制定规则:你制片方,必须给我用这个演员,必须给我拍这个题材,这样脑残粉,啊不是,这样年轻人才爱看……
  明星片酬不仅没降低,反而在平台的操纵下一路飚高。
  于是乎,现在的格局形成了。
第四十七章
酒干倘卖无1
  说回天海台。
  这里虽然没有一剧两星,但在高度智能的信息时代,电视台更干不过资本平台。除了央妈,不存在一线二线,地位出奇的统一。
  庄周还特意问过:我们用不用买收视率啊?
  鲁一条表情古怪,表示现在的收视率都是智能收集,直接传回广电终端,实时发布,基本不给人为操作的空间。
  唯一的好消息。
  很快到了8点钟,俱乐部安静下来。庄周拎着一袋核桃,用小钳子夹,自己嗑一个,给阿沅喂一个,自己嗑一个,给阿沅喂一个……
  大爷大妈很欣慰。
  电视剧正式开始,片头曲就是八音盒音色的《酒干倘卖无》,没歌词,还有少许变调,这样在结尾阿美唱出来时,观众才会觉得这首歌有多爆炸。
  片头非常朴实,一帧帧仿若旧照片的画面,展示着20多年前的岁月,最后显出片名《搭错车》。
  剧集从一间逼仄拥挤的屋子里开始,被各种各样的杂物堆满,但非常干净,看出主人是个勤快的人。
  字幕给出时间:2025年,冬。
  哑叔约莫四十多岁,身形有些伛偻,面容腼腆,早晨起床穿上一套破旧的棉衣裤,戴好帽子准备出门。
  他和一个寡妇搭伙过日子,搭伙的意思是,没结婚。
  寡妇叫芝兰,有几分姿色,热情开朗,利索的烙好两张杂粮饼,装上一罐热水给男人带着,还搂住脖子亲了一口。
  “呃……呃……”
  哑叔腼腆又笑着躲闪,嗓子发出古怪的声音。芝兰拍了拍他,娇声道:“晚上带瓶米酒回来。”
  芝兰喜欢喝点,米酒劲不大,又便宜,这是二人在贫苦生活中难得的小情趣。
  哑叔出了门,下楼,蹬上自己的三轮车,几个说闽语的同乡过来,一起去收废品。镜头随着他移动,展现着当时的生活情景。
  光屁股孩子跑来跑去,有本事的男人穿着整洁的工装去排队等通勤车,体弱的老人们照看孩子,女人们同样得干活……
  一路街坊,一路烟火,家家喧嚣,天南海北的口音。
  哑叔人缘很好,都跟他打招呼,随着三轮车慢慢驶出楼群,镜头逐渐拉远,给出一个旧叠楼的大全景。
  “哎哟,这不是我们说的么?”
  “就是我那天讲的,排队去工厂上班!哎,你看那个女人熬的粥,我说的地瓜粥!”
  俱乐部的大爷大妈沸腾了。
  此时民生萧条,百废待兴。收废品的人无数,各自组团,每天到了垃圾山,有事没事先打一架。
  同乡们全副武装,哑叔也不复腼腆,带着狠厉,拎着棍子异常勇猛。
  接着便是捡破烂的日常,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几人回程时,忽听婴儿的啼哭声,停下寻找,发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里面有半罐奶粉,和一张纸条:
  “她叫阿美,收养她的好心人,老天会保佑你——可怜人敬拜。”
  老爷们面面相觑:
  “怎么办?交给警察吧?”
  “那也是送孤儿院啊,真可怜。”
  “我们也可怜啊,多个人多张嘴,还是孩子,你知不知道奶粉多少钱一罐?”
  “交警察交警察,让他们头疼去。”
  哑叔也没反对,只是回去的路上很操心,女婴谁碰谁哭,除了他。
  没办法,哑叔用布带将襁褓缠好,系在自己身前,小心翼翼蹬着车,不时瞅瞅婴儿。婴儿也看着他,看着看着忽然乐了,还挥动小手,似要抱抱。
  “呃……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