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359


不过就在李节和朱允熥刚出暖阁,朱标却一把拉住李节,然后让朱允熥先走,这让李节也有些奇怪的问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情?”
只见朱标这时竟然露出一种焦急的神色,等到朱允熥离开后,他这才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交给李节道:“你先看看这个!”
第两百七十章
亲王打架
高丽开城,高丽王宫已经被改成了燕王府,本来朱棣打下高丽后,是想请老朱将自己封为高丽王的,不过老朱却拒绝了他的提议,依然保留他燕王的封号,只不过封地却变成了高丽全境。
“老四,你不要欺人太甚!”王府大殿之中,一个怒火冲天的声音怒吼道。
“呸!别往自己脸上贴金,我哪有什么功夫欺负你?不过我告诉你,在这里就要守我这里的规矩,别把你在西安的臭毛病带到我这里!”对面的朱棣却是不屑的冷哼一声道,整个高丽敢和他这么说话的,当然也只有刚来到这里的朱樉。
朱樉出海之后,刚开始也经历了与朱标同样的经历,在海上吐了个晕天暗地,差点死在海上,后来好不容易来到高丽,按照老朱的安排,他要在高丽这里与朱棣商量一下去倭国的事情,不过朱棣与他一向不怎么对付,两人刚见面就发生了冲突。
“什么破规矩,不就是在你这里征召了几个女子吗,凭什么要抓我的人?”朱樉再次恼火的道,他这次出门只带了些护卫,身边没有侍女可用,于是来到高丽后,他就让人挑了几个相貌不错的女子带回去,却没想到竟然被朱棣把自己派出去的人全都扣了下来。
“凭什么?就凭这里是我的封地,老子在这里才是老大,你竟然还有脸问我凭什么?”朱棣这时气的鼻子都歪了,他和朱樉也好多年没见了,以前他只觉得自己这个二哥是个混蛋,却没想到他混蛋到这种程度,明明是他有错在先,竟然还厚着脸皮跑来找自己要人,简直岂有此理?
面对朱棣的质问,朱樉似乎也感觉有些理亏,不过他还是十分强硬的再次问道:“我现在就问你一句,你放不放人?”
“不放!敢在老子地盘上抓人,我没把你抓起来已经是看在兄弟的情面上了!”朱棣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脾气,更何况这件事他本来就占着理。
“朱棣,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朱樉终于再次爆发,当即指着朱棣再次怒吼道,在他看来,自己好歹也是朱棣的二哥,可为了这点小事,他竟然丝毫不给自己面子,简直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我就吃罚酒了怎么样?朱樉我还告诉你,老子就是抓了你的人不放,看你能把我怎么着?”朱棣也上前一步大吼一声,气势上反而把对方压了下去。
“好好好!你这个目尊长的东西,今天我就要好好的教训教训你!”朱樉气疯了,当即挽起袖子就要打人。
“想动手?”朱棣却是冷笑一声,“来来来,老子让你一条胳膊,免得让别人说我这个做弟弟的欺负你年老!”
“老子和你拼了!”朱樉本就是个暴躁的性子,现在听到朱棣嘲讽的话当即大吼一声扑了过来,结果却被朱棣一脚踹倒,但他当年习武的底子还在,竟然忍痛抱住朱棣的腿将对方也一并拽倒,兄弟二人就在这大殿之上扭打起来!
“大师,殿下他们打成这样,咱们要不要去劝劝?”这时站在殿外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面带忧色的向旁边的姚广孝低声问道,这个老者名叫刘翰,是朱樉府中的长史,整个王府中除了朱樉,就数他的职责最大。
“刘长史,殿下他们兄弟较技,咱们这些外人就不要去凑热闹了!”姚广孝一双三角眼撇了一眼殿中的情况,看到朱棣一只手依然能压着朱樉打,于是更加淡定的道。
“可是……”刘翰却是一脸的担心,朱棣占据上风当然没问题,可万一把自家王爷打坏了怎么办?
说起来刘翰也够倒霉的,别看他现在头发花白像个老头一样,但他其实还不到五十岁,当年他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在朝中仕途极顺,却没想到后来被老朱指派给朱樉做了长史,本来这也是个不错的职位,他以为自己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却没想到朱樉不成器,在西安是胡作非为,他怎么劝都没用,这次也一并被老朱贬到了倭国。
“刘长史你不必太担心,我家王爷下手还是知道轻重的,等到他们打累了自然就会停下来!”姚广孝这时再次笑道。
刘翰闻言却是一脸无语,现在是朱棣压着朱樉打,姚广孝当然不着急,要是朱樉压着朱棣打,看他还能笑得出来?
姚广孝当然知道刘翰心中在想什么,不过他却是淡然一笑毫不在意,对于朱樉的到来,他也十分不喜,因为他们好不容易才平定了高丽,结果朱樉一来就开始胡作非为,连带着朱棣的名声都被他败坏了,现在让朱棣教训一下朱樉也能让他收敛一些。
殿中的朱棣与朱樉打成一团,朱樉虽然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但当年的底子带在,朱棣虽然勇猛,可他真的让了一条胳膊,现在也只能压着朱樉打,可想要将他制服也不容易,最后打了半天,朱棣也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一脚踹在朱樉身上,当即让两人分了开来。
朱樉这时也没有力气再打了,而且朱棣砂锅大的拳头打在身上,也让他感到疼痛难忍,这还是朱棣让了他一只手,如果真把对方惹急了,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朱樉也很明智的选择了住手。
“好……好小子!今天你敢打我,明天你就敢打大哥,你别得意,我已经向大哥告了你一状,到时让大哥来教训你!”朱樉虽然不敢动手,但嘴巴却一点也不肯吃亏,这时依然十分嘴硬的叫嚣道,而且还把朱标搬了出来。
“嘿嘿,别拿大哥吓我,你有种就向父皇告状去!”朱棣闻言却是再次冷笑道。
朱樉当然不敢向老朱告状,毕竟他这次本就是被贬到海外,而且老朱说过要他和朱棣商量去倭国的事,其实主要就是让朱棣对他多加照顾,却没想到他刚来就和朱棣起了冲突,这要是让老朱知道,肯定会派人把他再次臭骂一顿。
“好啊,你小子翅膀硬了,竟然连大哥都不放在眼里了!”朱樉再次给朱棣扣了一顶帽子道。
“哼,别说这些没用的,我和大哥的关系不是你能挑拨的,你不是想要人吗,我可以把你的人放了,不过你必须在三天之内滚出高丽!”朱棣看着朱樉的脸都生气,于是干脆放话道,朱樉现在就是个臭狗屎,他也不想再和对方搅和在一起。
“想让我走?可以,不过你得给我准备好各种物资,这是我出海前父皇就答应我的,否则我就赖在你这里不走了!”朱樉最后也耍起无赖道。
朱樉要去倭国,的确需要一批物资,毕竟他想要在倭国站稳脚根,光凭他手中那点人还不行,必须还要有物资的支持,只不过物资需要从大明国内往这边调集,现在暂时还没到,他现在就向朱棣要,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不过朱棣也实在不想再让朱樉呆在自己的地盘上了,于是当即点头道:“好,你要的物资我先帮你填上,三日内就会送到你手上,到时别再来烦我!”
“一言为定!”朱樉当即也欣喜的道,说完转身就走,他也不喜欢呆在朱棣这里,毕竟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特别是朱棣还对他管的很严,做什么都不方便,还不如拿了物资去倭国逍遥快活。
看着朱樉离去的背影,朱棣也不由得冷哼一声,总算是送走了这个瘟神,他知道父亲把朱樉送到倭国,其实是想让自己帮朱樉一把,不过朱棣却实在对朱樉喜欢不起来,现在肯公事公办,不给朱樉拖后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与此同时,李节拿着朱标递过来的书信看了一遍,结果也十分无语,因为这封信竟然是朱樉告朱棣的状,而且朱樉在信上把自己说的极为可怜,甚至还说朱棣虐待他,连衣食都要克扣,按他信中的描述,似乎马上就要活不下去了。
“殿下,这种事不是该让陛下来裁决吗?”李节合上书信终于向朱标道,两个亲王闹矛盾,这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管的。
“不行,二弟才刚被贬,父皇的气还没有消,若是知道他和四弟闹了矛盾,肯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将他臭骂一顿!”朱标立刻摇头道,他也是今天才刚接以书信,又不敢让老朱知道,所以才找李节私下里商量。
“殿下,四叔的脾气虽然暴躁了点,但也并不是不讲理的人,反倒是扶桑王他……”李节说到这里也忽然一顿没有说下去,因为朱标肯定懂自己的意思。
只见朱标闻言也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二弟在信中肯定有所夸大,不过他和四弟的关系一向不太好,之前我还特意给四弟写信,叮嘱他多照顾一下二弟,可是现在看来也没能缓解两人的矛盾,现在二弟要去倭国,只有四弟最方便帮他,我真怕二弟在倭国遇到什么危险,到时四弟会坐视不理啊!”
不理才好,最好让朱樉那个混蛋死在倭国好了,免得他再祸害别人!李节心中暗想,当然想归想,却不能说出来,毕竟还要顾忌一下朱标的想法。
第两百七十一章
招生问题
朱标因为朱棣与朱樉的不和而苦恼,对此李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劝他给朱棣两人写封信劝和一下,不过光靠书信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
朱标也知道除非自己亲自去,否则别想让朱棣与朱樉和好,但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最后也只能分别给朱棣和朱樉写了信,劝他们要多顾念一下兄弟之情,不要发生太大的争执之类的,至于有没有效果那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李节对此不抱太大的希望。
上元佳刚过去没几天,早已经准备多时的求真书院也终于开始正式招生,李节的两个堂弟也从江浦来到京城,临安公主送他们来京城后马上就回去了,因为最近李祺的身体又有些不舒服,需要她亲自照顾。
对于自己那位五叔的身体情况,李节也十分担心,可又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是希望日后李芳他们兄弟二人争点气,在书院学出个样子来,这样也能缓解一下李祺心中的郁结。
书院开始招生,暂时还没有开学,李节也趁着这个时间带着两个堂弟来堂堂参观一下,主要是让他们熟悉一下学院的环境,便于更快的融入到学院。
新的学院并不在京城,毕竟京城的地价实在太贵了,哪怕是租也需要一大笔支出,虽然李节承担了学院的大部分费用,但郭监正和解缙他们还是不愿意大手大脚,毕竟学院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有些不必要的花费也是能省就省。
新学院在外郭城的江东门旁边,也就是莫愁湖的西侧,这里虽然偏远了一些,但地价比较便宜,刚巧这里本来有一座富商的别院要出售,于是李节就做主买了下来,然后修缮了一下后做为书院之用。
李节带着李芳和李茂兄弟来到这座新书院,只见书院的大门上已经挂上“求真书院”的匾额,门前也有几个老师摆开桌子,有想要求学的人报名就需要在他们这里登记。
李节和门口的几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又把李芳和李茂的名字登记了一下,这才带着他们进到书院。
相比原来那座老书院,新书院的面积扩大了近十倍,毕竟这座别院的规模相当不小,特别是原来前院的位置,更是修建了花园、流水、假山,这些景观也没有被拆除,显得书院也更加别致。
李节带着李芳与李茂先来到教室转了转,新的教室比前更加宽敞,黑板也已经挂了上去,说起来黑板与粉笔虽然不起眼,但绝对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有了这两样东西,老师就可以更加直白的将所教的内容讲解出来,而不是像大部分私塾那样,老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顶多就是再解释一下句中的意思,能否听懂学会全看学生的记忆力。
除了教室外,还有食堂、寝室和学生活动的操场,一切都是按照后世的学校来规划了,这也是李节之前独力出资的原因,因为他平时不参与书院的管理,但又以想让新学院按照自己所想的来规划,所以就只能出钱了。
李节最后带着李芳和李茂来到老师们的办公区,以前书院的老师大都是兼职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官员,他们只是在有空的时候才会来书院讲上几节课,不过现在书院正式招生后,老师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有人开始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正职,甚至解缙还带头辞了官,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解缙在官场上得罪了太多的人,早在去年他就被人逼的想要辞官,后来还是李节护着他,才让他暂时安稳下来,不过他在官场上也难有什么太大的作为,索性今年就辞官来学院教书。
老朱虽然感觉有些可惜,但也看出解缙身上的缺点太明显,再留他在官场上也没什么用,反而可能会害了解缙,所以也没有挽留。
除了解缙外,书院也大力招收了一些非官员出身的老师,这些人以前大都是科举不顺,因兴趣来到求真书院后,感觉像是打开了一道新的窗口,在各自的学业上也表现十分出色,通过书院的考核后,他们也正式成为书院的老师。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愿意辞去官职,但也不想放弃书院,于是书院就将他们聘为特约讲师,他们只会在有时间时才会来书院上几节课,李节其实就属于这一类。
现在解缙成为了书院的副院长,袁监正虽然是院长,但他也有官职在身,所以平时书院的管理大都交由解缙来负责。
李节刚来到办公区,解缙就立刻找上了他,只见他一脸焦急的将李节拉到一旁低声道:“李兄,招生出了点问题!”
“什么问题?”李节闻言也惊讶的问道。
“本来我们计划的很好,今年招生一百二十人,分为四个班级,可是从开始报名到现在,却只有六十多人报名,勉强只招了一半,而且大部分都是书院以前的学员,以及老师的子侄之类的,照这么下去的话,恐怕咱们根本招不满名额啊!”解缙说到最后也露出沮丧的神色。
求真书院本来只是一个闲散的学术交流组织,后来因为名声渐起,所以才决定正式招收学生,本来在解缙他们看来,招收一百二十人应该并不难,却没想到报名的人竟然这么少,甚至许多以前听课的人也并没有报名,这让解缙也大受打击,甚至怀疑书院是否还能开下去?
李节闻言却是毫不意外,只见他淡定的一笑道:“这很正常,毕竟咱们书院教的并不是科举之道,就算吸引了一些感兴趣的读书人,但他们的重心依然在科举上,如果真进了书院,恐怕他们就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科举上,这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
“这倒也是!”解缙闻言愣了一下却又赞同的点了点头,做为一个科举出身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读书人的想法,如果换做是自己还没有中进士时,恐怕也不愿意把精力分到其它事情上。
“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意味着我们真的招不满学生了吗?”解缙这时忽然反应过来,当即再次沮丧的开口道。
“未必,其实我倒是有解决的办法!”李节再次一笑道,当初解缙他们商量招生的事情时,他就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不过当时他不想打击解缙等人的热情,所以也没有多说,只是提前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李兄你快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招生的问题?”解缙闻言也大喜过望的道,他对李节的能力可是心服口服,只要李节说有办法,他的心也一下子放了下来。
“确切的说是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扩大招生的范围!”李节再次一笑道。
“扩大招生范围?”解缙闻言再次一愣,但随即他就苦笑一声道,“可是我们之前就已经把招生的消息散布了出去,整个京城中的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这还怎么扩大,总不能派人到其它城市招生吧?先不说其它,光是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不用去其它城市,光是京城一地就行了,我说的扩大招生范围,其实主要就是一条,那就是减免学生的束脩费用,让那些愿意前来读书,却又家境贫寒的学生也能有机会来书院。”李节再次笑道。
书院的招生也不是白收学生,而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还不低,至少也要家境中上的人家才拿得出来,这也将许多穷苦的学生排除在外。
要知道当初在老求真书院时,前去听课的学生可是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们对知识更加渴望,平时却连买书的钱都没有,只能厚着脸皮找别人借书抄写,更没有老师可以指点他们,一切只能靠自己,现在有免费的课听,虽然课的内容与科举无关,但也能增长他们的眼界,所以当时去听课的学生中,有大半都是家境贫困。
“减免费用?不行,这绝对不行!”解缙闻言却立刻摇头拒绝,随即他又有些无奈的解释,“我知道李兄你是一片好意,以前我也不把钱财这些阿堵物放在眼里,可当我真的掌管书院才发现,钱财真的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要不是李兄你慷慨解囊,恐怕我们现在都办不了这座新书院。”
解缙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但书院不能总是靠着李兄你的资助,想要让书院正常的运转下去,就必须有收入,而这个收入也只有学生交的费用,如果免去了学生的费用,那日后学院吃什么、喝什么,甚至可能撑不了多久,书院就要关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