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9

第二十九章
多疑的老朱
沐晟答应李节的事情做到了,所以他在东暖阁也并没有呆太久,陪着朱元璋聊了一会就告辞离开,等到他刚一离开,朱标就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父亲,那个李节……”
“你是不是想说,那个李节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想要让朕重用于他?”没等朱标把话说完,就被朱元璋抢白道。
“儿臣的确觉得那个李节是个人才,即有见识又有才能,儿臣现在对他都十分好奇,甚至想要亲自去见一见他!”朱标点头道,他对李节真的是越来越好奇了,虽然上次见过一面,但却没有交谈过。
“从上次韩国公的寿宴,他劝韩国公回乡,到现在他改进火药,而且还偏偏帮了沐晟的大忙,从而让沐晟跑进宫替他请功,你不觉得这些事情有些太刻意了吗?”朱元璋却是皱着眉头回答道,不得不说,老朱的直觉实在太可怕了。
“这……父皇您多心了吧,李节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哪有这种心机?而且他与韩国公府闹翻,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也是人之常情。”朱标闻言却有些哭笑不得,甚至觉得自己父亲多疑的毛病又犯了。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确没有这种心机,但万一是有人在背后指点他呢?”朱元璋迟疑了一下再次道,身为帝王,他对所有人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李节身边好像也没有什么老谋深算的人,他父亲李祝只是个小小的九品局使,也是出了名的老实敦厚之人,舅舅义惠侯倒是有些见识,但也不是什么心机深沉之辈,除此之外,儿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指使李节做这些事。”
朱标说到最后也露出几分苦笑,自从他母亲马皇后去世后,父亲的疑心病就越发的严重了,对手下的大臣也越发的苛刻,甚至连他这个太子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来父亲的猜疑。
“我还是感觉这个李节不对劲!”朱元璋摇了摇头十分固执的道。
“父皇,要不这样,由儿臣出面去见一见他如何?”朱标考虑了一下这才提议道。
“你去见他干什么?”朱元璋一皱眉,他这个人眼里容不下沙子,特别是在用人方面,只要对方有一点不合他的心意,就会被他给彻底舍弃。
“父皇不是怀疑李节背后有人指使吗,儿臣去见一见他,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指使他,如果有的话,就查出这个背后的人是谁,看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呢?”
“如果没有,那就更好了,说明李节真的是个人才,这样的人如果不用实在太可惜了,到时就授予他一个官职,让他为朝廷效力,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朱标小心翼翼的再次道。
“什么好处?”朱元璋追问道,他对朱标这个儿子的意见还是十分重视的。
“敲山震虎,李节因向韩国公建议回乡养老,从而被韩国公赶出家门断绝关系,父皇若是在这时授予李节官职,我想以韩国公的智慧,应该明白父皇这是在隐晦的提醒他,说不定他会因此幡然醒悟,主动回乡归隐也说不定。”朱标再次解释道。
朱元璋闻言也眼睛一亮,当即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不错不错,太子你心思慎密,这倒是个好办法!”
“儿臣也只是灵机一动才想到这一点!”朱标也十分谦逊的道。
“你啊,就是太谦逊了,另外你心思慎密虽然是件好事,但有时候也容易瞻前顾后失了大局!”朱元璋最后也再次教育道,朱标虽然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太子,但性情宽厚,有许多地方都不太像他,对此老朱也有些不太满意。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定当谨记!”朱标当即恭顺的道,他知道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和父亲顶嘴,否则就等着吃苦头吧。
与此同时,李节陪着父亲李祝出了军器局准备回家,不过路上李祝却还是有些担心的道:“节儿,你说服沐千户到陛下那里替你报功,万一陛下并不理会怎么办?”
“陛下不理会也没关系,大不了我再立几个功劳,比如我看军器局造的火枪还是用火绳引燃火药,一到下雨就不能用了,对此我倒是有另一个想法,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李节毫不在意的一笑道。
这次不行还有下次,李节还就不信了,等他立下一堆的功劳报上去,朱元璋还会对他熟视无睹?
当然李节的想法虽好,但他却做梦也不会想到,老朱却是个重度疑心症,已经在怀疑他别有所图了,如果他真的立一堆的功劳,说不定会让老朱更加怀疑他的意图。
“对了,那些关于火药的事你都是从哪学来的,为何连那些老匠人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你却三言两语就解决了?”李祝忽然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于是一脸疑惑的向李节问道。
“这个……也许是天生的吧,我觉得那些问题挺简单的,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李节双手一摊道,这种事没办法解释,所以干净就装天才吧。
“是吗?真的一看懂?”李祝闻言也有些无语,如果一看就懂的话,他们军器局也不会被火药的问题给难倒。
幸好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阵马车声,紧接着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姑丈、表弟,可算是找到你们了!”
李节父子扭头,就见背后的马车上,刘义从车窗探出半个身子一脸兴奋的向他们叫喊着。
眨眼间马车来到李节近前,刘义也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急切的问道:“姑丈你们一家去哪里了,可把我和父亲急坏了。”
原来刘义昨天才知道李节一家被李礼赶出来的事,本来他以为李节一家可能住在客栈,结果他跑遍了内城的客栈也没找到,幸好他灵机一动想到李祝会来军器局,果然被他找到人了。
“我们去了外郭城的一个宅子居住,因为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还没来得及通知表哥你们,倒是让表哥你们担心了!”李节也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两天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根本没时间通知刘义。
“人没事就好,咱们上车再谈,我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告诉你!”刘义倒是没有怪李节,当即请他们上车道。
第三十章
钓来了大朱
“你的那首好了歌,已经传遍了京城,据说韩国公知道这件事后,气的把喝茶的杯子都摔了,这段时间你们可千万别去见他,否则只会自取其辱!”刚上马车,刘义就立刻叮嘱他们道,那首好了歌颇有讽刺李善长放不下名利的意思,所以暗中有不少人都对李善长议论纷纷。
李祝闻言神情黯淡的叹了口气,李节却是淡定的一笑道:“他们将我们一家的家产都收回去了,从那天起,我们一家与韩国公府再无瓜葛,又怎么会去见他们?”
“收走产业这件事你们倒是冤枉韩国公了,据我爹打听到的消息,韩国公虽然生气,甚至再次放言没有你这个孙子,但以他的肚量,还不至于做出这么小气的事,应该是李礼那个混账东西瞒着韩国公去的。”刘义再次开口道。
“无论是谁在主使都已经不重要了,其实那天他们收回宅子和产业时,我还十分高兴,现在断的越干净,日后就越少受牵连!”李节再次笑道。
“对了,姑母怎么样,你们现在住在哪里?”刘义关切的问道。
“母亲很好,我们住在外郭城的一个院子里……”
李节当下把家中的情况详细的讲了一遍,刘义听后也放下心来,只要人没事就好,他还真怕姑母咽不下这口气而气病了。
有马车就是不一定,李节他们很快就回到家中,当李夫人看到刘义来探望自己时,也高兴的直掉眼泪。刘义看到姑母一家住在如此简陋的地方,也是鼻子发酸,在他看来,自己姑母住在这里实在太委屈了。
“姑母,要不你们还是住到我家吧,您要是觉得不方便,我记得家里在内城还有一座宅子,你们搬到那里也行啊!”刘义打量了一下四周开口劝道。
“不用,这里也挺好的,你回去告诉大哥,我们就住在这里哪也不去,也别让他为我担心!”李夫人却十分固执的道,他们一家住在这里,就是时刻提醒别人,他们与韩国公府再无瓜葛。
看到姑母如此坚持,刘义也知道自己劝不动,于是只得放弃,不过他看到家里还缺少不少的东西,于是就叫上李节,乘车去买了不少的生活必需品,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叠宝钞,对此李夫人倒是没有拒绝。
托刘义的福,当晚李节不用再和父亲挤一个床了,可能是他上辈子单身久了,所以睡觉也很独,旁边有个人会让他很不习惯,哪怕是父子也不行,所以今晚他也终于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节依然跟着李礼去军器局,对于他来说,军器局是个刷功劳的好地方,有太多的东西他可以改进,而且这里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自己老爹又主管着这里,所以他想做什么也十分的方便。
不过就在快中午时,沐晟却亲自跑来找到李节,并且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道:“李兄,有贵客要见你!”
“贵客!”李节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声音也有些急切的道,“是不是沐兄昨天去见的那位?”
“不是,但也差不多,昨天我去的时候他也在场。”沐晟没有明说对方的身份,但也给出了提示。
“太子!”李节立刻猜到来的人是谁,不过这却让他有些失望,他本想钓老朱的,可惜上钩的却是小朱,不对,应该说是大朱,朱标的年纪和他爹李祝差不多。
当下李节跟着沐晟匆匆来到军器局外的军营,依然是昨天那个校场,场上的火枪手依然在操练着三段击,不过他们射击的速度却是提升了一倍,整个三段击的演练也是流畅无比,因为他们已经用上了军器局为他们紧急赶制出来的纸包弹。
而在校场的边上,一个身材肥胖的中年在几个侍卫的陪同下站在那里,正是上次李节见过的太子朱标。
“李节拜见太子,多谢太子上次帮在下求情!”李节快步来到朱标面前行礼道,虽然他有些失望,但上次朱标帮过他,这个恩情他还是十分感激的。
只见朱标一脸温和的打量了一下李节,随后这才一笑道:“不必多礼,那天你虽然有些冒失,但所言也不无道理,不过我倒是没想到,你竟然还精通火器?”
听到朱标说自己那天劝李善长归乡的话有道理,李节也是心中激动,看来他果然是押对了,朱元璋父子对李善长已经生产了不满。
“精通谈不上,我也不过是对火器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若是让我去打造火器的话,局中随便一个匠人都比我强。”李节知道古人都喜欢谦虚,所以言语中也尽量收敛。
“居功而不自傲,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可不多见啊!”朱标看着李节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样子也不禁夸奖道,现在他已经确信,自己的父亲太多疑了,李节身边应该没有人指点他。
“谢殿下夸奖,说起火器,我这里倒是有一物献给朝廷!”李节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张图纸,然后双手递给朱标道。
朱标伸手接过打开,结果让他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一张火枪的图纸,而且相比以前他见过的图纸,这张图纸画的更加详细逼真,甚至还有火枪的分解图,连每个零件的作用都标注了出来,使得整张图纸一目了然。
沐晟就站在朱标旁边,这时也好奇的伸长脖子看向图纸,因为来的时候李节可没说他要送给朱标东西,结果只见他大吃一惊道:“这……这火枪不用火绳?”
“不错,火绳枪太受限制,不但下雨天不能用,甚至连遇到大风时,也可能受影响,所以我就设计了这种燧发枪,不再受风雨的限制!”李节神色郑重的道。
虽然燧发枪还在图纸上,但李节有信心造出来,毕竟火绳枪到燧发枪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限制,只不过改变了一种思路,只要能造出火绳枪,就能造出燧发枪。
“此话当真!”朱标也终于动容道,他对军事并非一无所知,所以当然也知道这种燧发枪的价值。
第三十一章
詹事府左司谏
“所谓燧发,其实就是以火石代替火绳,击发时火石撞在铁砧上,冒出的火星引燃火药……”李节拿着图纸给朱标讲解着燧发枪的原理与结构,而朱标也听的十分认真。
朱标并不是长于深宫中的太子,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攻打当时还叫集庆的南京城,在他成长的岁月中,朱元璋也是南征北战,所以朱标几乎是在军营里长大的,他对军事方面非但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十分了解。
所以当李节讲解燧发枪的好处时,朱标已经在想像这种武器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了,虽然火枪的射程比弓箭还差一些,射速也不比弓箭快,但火枪却有一个弓箭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操作简单,一个壮丁只需要短短几天就能学会,而一个弓箭手,却需要数年的时间来培养。
“殿下,燧发枪再配上纸包弹,就可以将火枪的威力彻底发挥出来,我敢断言,日后战场上,火器将会取代刀枪与弓箭,甚至当一种射速足够快,威力足够大的火枪被发明出后,连骑兵也将被战场无情淘汰!”李节讲到最后也不忘给朱标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朱标也激动起来,不过随即他却忽然又有些担心的问道:“光靠火石打出来的火星,真的能引燃火药吗?”
不得不说朱标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水平,因为后世燧发枪被发明出来时,也曾经有不少人认为,燧发枪打出的火星不足以引燃火药,导致许多人拒绝使用燧发枪,但事实胜于雄辩,燧发枪还是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
“给我一个月,第一把燧发枪将送到殿下的面前,到时殿下一试便知!”李节信心十足的保证道,今天上午他可不仅仅画了张图纸,而是还找到工匠了解了一下情况,以现在的技术,打造燧发枪完全没有问题。
看到李节如此有信心,朱标也打消了几分怀疑,当即神色一凝大声道:“李节听封!”
李节听到这里也吓了一跳,随即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跪下行礼,虽然有些不习惯,但这个时代皇权最大,所以只能委屈一下了。
“东宫谕:李节精通火器,有才于国,特加封为詹事府左司谏,全权督造燧发枪一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