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59


老朱的动作依然一如即往的快,就在李节把设立银行,发行新纸币的计划献上去后,仅仅十天老朱就下达对李节的任命,在这份圣旨上,老朱免去了李节在武学的职位,改为银行司主事,统管银行司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李节的这份任命有些特殊,因为它并不是单独下达,而是夹在数道圣旨之中一起下达。
在这数道圣旨之中,其中有一道圣旨最为引人注目,这道圣旨是关于迁都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老朱也终于迈出了迁都的第一步,他在圣旨上昭告天下,宣布将北平改名为北京,明年初朱标将提前赶赴北京坐镇。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得朝堂震动,虽然迁都早就已经确定下来,甚至北平城那边也开始重修,不过许多大臣心中还是存着几分奢望,因为老朱并不是第一次宣布迁都,上次他准备迁都凤阳时,也是把凤阳城都修好了,但最终还是没能迁过去。
然而没想到这次老朱竟然动了真格,不但重修了北平城,而且还提前一步把太子派了过去,显然老朱已经是铁了心要迁都,绝不可能再有反悔的余地,这下也引得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许多人也都暗自后悔当初没有强烈的反对。
朱标要去北京,自然也有不少的官员随行,除了詹事府上下的官员外,老朱还接连下了几道旨意,要将六部抽调一部分官员随同朱标去北京,李节的任命就夹在这些调令之中,所以并不怎么引人注意,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银行是干什么的?
李节的任命与朱标要去北京的圣旨一起下达,换句话说,李节也要随朱标去北京,这点李节也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他在计划书上主动提出来的。
金陵是大明的都城,也是大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连宝钞也是在金陵印刷而成,现在宝钞贬值的厉害,别的城市甚至都不愿意使用宝钞了,但在都城之中,宝钞还有一定的流动性。
之所以造成上面这种情况,并不是金陵百姓喜欢用宝钞,更不是这里的百姓觉悟高,而是金陵是大明的都城,官方在城中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在强制推行宝钞使用这方面,金陵城自然也比其它城市更严格,百姓不想用也得用,所以金陵百姓对宝钞的怨言也最大。
于是这也就形成一种十分有趣的局面,明明金陵百姓对宝钞恨的牙痒痒,但他们却要强忍着资产贬值的危险使用宝钞。
李节也正是知道上面这些,所以才决定跟着朱标提前去北京,相比金陵这边,北京那边受到宝钞的影响比较小,毕竟那里天高皇帝远,官府可没精力去管百姓用铜钱还是用宝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方因为距离京城太远,而且在民间的习惯上也更喜欢使用金银和铜钱这些实物,宝钞的发行并不怎么顺利,当然这也和北方受到的战乱影响太大,民间商业也不繁荣有关。
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才让李节决定去北京设立银行,发行新的纸币,反正迟早也是要迁都的,既然如此,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银行设在北京,毕竟新的都城也需要新的宝钞来配合,而且阻力也会小一些。
“夫君,听说北京那边的冬天很冷,明年动身之前要不要多准备些御寒的衣物?”朱玉宁小脸略带兴奋的向李节问道。
李节要跟着父亲朱标去北京,朱玉宁当然也要跟着一起去,做为从小只能生活在皇城之中,哪怕出嫁也只能在金陵城中活动的她来说,这次去北京简直就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她也终于有机会可以亲眼看一看京城之外是什么样子了。
“大姐,北京那边的冷倒还没什么,大不了呆在房间里不出门就是了,但那边的冬天却干的厉害,我到那边没几天就流鼻血了,玉英她们从小在北京长大,也都说受不了北京的冬天。”这时朱雪晴抢先回答道。
“玉英和婶娘她们随四叔去了高丽,虽说离北京不远,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们?”朱玉宁这时也想到了待自己如亲女的燕王妃,可惜平时她们平时只能靠书信来往,她也好多年没有见过对方了。
“肯定会有机会的,大伯去北京,四叔肯定也要从高丽回来与大伯相见,到时让大伯提亲给四叔写信,请他把玉英她们带上,到时咱们姐妹也能好好的聚一聚!”朱雪晴这时也兴奋的道。
朱雪晴也会随同李节他们一起去北京,这也多亏了李节之前对朱标的试探,使得他松口让朱雪晴在幕后帮李节谋划银行的事,至于朱标是用什么借口说服了老朱,这就和李节无关了。
“当初北京还是我外公与中山王一同攻克的,而且长城也在北京边上,以后夫君一定要带我去看看!”朱玉宁这时再次兴奋的开口道,虽然距离去北京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对第一次出远门的朱玉宁来说,她已经在开始规划日后的行程了。
“大姐,长城距离北京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我听说北京城外可不怎么太平,越是往北越危险,到时你也要注意安全。”朱雪晴却是开口叮嘱道,她说的也是实情,无论哪个时代,越是靠近边境就越不安全。
“说起安全,其实现在的金陵城也同样不安全,最近不是发生好几起灭门惨案吗?”朱玉宁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最近金陵城十分不太平,接连几次发生灭门惨案,甚至这件事都传到她的耳朵里了,外面更是传的满城风雨,几乎是无人不知。
听到朱玉宁提到这桩传闻,朱雪晴也立刻好奇的向旁边的李节问道:“姐夫,城中发生这么多次灭门惨案,我听说还是同一伙人犯下的,你有没有听到什么新的消息?”
“这几桩案子我也十分关注,倒也打听出一些新消息……”李节点了点头,然后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这桩案子的情况也详细的讲了一遍。
所谓灭门惨案,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最初的是城东的一家富户,忽然在一夜之间被人灭门,家中老少十几口全部被杀,财富也被抢掠一空。
本来官府以为只是一桩图财害命的案子,当然因为是灭门案,性质极其恶劣,所以官府也加派人手追查,却没想到还没查到任何线索,城南又发生一起灭门案,两桩案子的犯案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同样都是不留任何活口,甚至连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简直是丧心病狂。
然而这还不算完,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又发生了两起灭门案,而且全都在京城的范围之内,整个京城也都是人人自危,甚至有些地方的男人都组织起来,夜间巡逻以求自保,为此还发生了几次误伤的事件,京城之中也是风声鹤唳,谣言更是传的满天飞。
不过据李节打所知,这桩案子已经惊动了老朱,毕竟在天子脚下,竟然有人敢这么大胆的犯下如此大案,简直就是挑衅皇帝的威严,所以老朱已经下令让锦衣卫与大理寺联合查案,据说已经查到了一些关键的线索,毕竟这种灭门案肯定是团伙所为,人一多自然也难免露出一些马脚。
就在李节正在给朱玉宁和朱雪晴讲着这桩灭门惨案时,却忽然只见朱允熥气喘吁吁的从外面跑了进来,随即兴奋的向他们大叫道:“好……好消息,灭门惨案的凶手抓到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允炆听狱
“凶手抓到了?”李节与朱玉宁三人猛然间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得惊讶的站了起来,他们刚才还在讨论着这件事,却没想到朱允熥忽然跑来告诉了他们这个好消息,这可真有些太巧合了。
“抓……抓到了,我亲自见到蒋瓛率领着一支锦衣卫冲到一所民宅之后,将七八个大盗捉拿归案,而且我还上前向蒋瓛求证了一下,这几个大盗就是之前灭门惨案的凶手!”朱允熥再次兴奋的道。
这件案子在京城引起的轰动实在太大了,甚至整个京城都因此变得紧张起来,现在凶犯终于范网了,这若是传出去,肯定会引得满城欢腾。
“竟然是蒋瓛亲自带人去抓的!”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其实早在他知道锦衣卫出动时,就猜到这帮匪徒应该跑不了了,不过他也没想到会让蒋瓛亲自出马,看来老朱比自己想像的还要重视这件案子。
“姐夫,我听蒋瓛说,皇爷爷要亲眼见一见这帮狂妄的匪徒,所以他们已经把这帮匪徒押往皇城了,咱们要不要去凑个热闹?”朱允熥这时再次兴奋的问道。
“去!当然要去,姐夫你和允熥快点去,回来和我们详细的讲一讲那些匪徒都是什么模样!”没等李节开口,朱雪晴就十分激动的鼓动道,她其实很想亲眼看一看那几个匪徒的模样,只不过她们身为女子,恐怕老朱根本不会让她们去见。
“好吧,那我和允熥去了,玉宁和雪晴你们在家里等着!”李节也立刻站起来道,他同样也对那些胆大包天的匪徒十分好奇,之前京城中到处都有关于这些匪徒的传言,几乎都快把他们说成妖魔鬼怪了。
“你们快去吧,别去晚了皇爷爷已经把人给杀了!”朱玉宁这时也笑着开口道,她可是深知老朱的脾气,这帮胆大包天的匪徒犯下如此罪行,肯定是难逃一死,甚至都不用秋后问斩,直接就可能被判处斩立决。
李节与朱允熥当即出了府门,乘上马车就飞奔赶往皇城,结果当他们来到皇城才发现,已经有不少文武官员赶往奉天门,这里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据说那帮匪徒现在已经被押送到奉天门。
当李节和朱允熥来到奉天门时,果然见到了门前有七个犯人一字排开,全都被五花大绑捆的结结实实,周围还有锦衣卫看管,严禁任何人靠近,赶来的文武官员也都远远的看着,不时对这七个匪徒指指点点。
这时老朱也终于带人赶了过来,李节和朱允熥也急忙上前行礼,这时他们才发现,朱允炆竟然也跟着一起来,估计也是来看热闹的。
“走,朕倒是要看看这帮匪徒是不是真的有三头六臂?”老朱说着迈步就走向那几个匪徒,据城中的传言,这几个多次犯下灭门惨案的匪徒个个都是三头六臂,甚至还会用妖法,否则根本不可能接连犯下这么多的案子,却没有被官府抓获。
李节和朱允熥、朱允炆三人也跟随在老朱身后,很快老朱就来到了七个犯人面前,只见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也亲自上前禀报道:“启禀殿下,臣幸不辱命,已将犯下灭门惨案的七个匪徒全部捉拿归案!”
“干的不错!”老朱淡淡的夸奖了一句,自从毛骧被赐死后,老朱对锦衣卫就疏远了许多,甚至还削弱了锦衣卫的权力,对此蒋瓛也一直在装糊涂,平时办事也都留有三分余力,只有老朱让他们尽力时,他们才肯尽力。
“谢陛下夸奖!”蒋瓛闻言也立刻激动的道,他升任指挥使之后,还是第一次得到老朱的夸奖。
只见老朱迈步来到七个匪徒面前,李节也跟在老朱身后,同时趁着这个机会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七个匪徒,结果只见前面的六个全都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单薄的衣衫下肌肉紧绷,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杀人越货之徒。
不过李节却注意到排在最后的那个匪徒,只见这个匪徒十分特殊,不但身形单薄,而且身上还穿着读书人特有的儒衫,长的也是白白净净十分斯文,与其它六个匪徒站在一起简直是格格不入。
另外这个匪徒的表现也与其它人不同,前六个匪徒虽然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但是得知眼前这个老者竟然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时,一个个全都吓的体如筛糠,几乎要瘫倒在地,但这个身形单薄的匪徒却是面色坦然,眼神中也没有半分的惊慌。
老朱似乎也注意到了最后这个匪徒,不过他却什么都没说,而是带着李节几人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几个匪徒后,他竟然转过身向朱允炆和朱允炆问道:“你们两个对这七个匪徒有何看法?”
老朱显然是拿这七个匪徒考量一下两个孙子的眼力,这让朱允炆与朱允熥也全都是精神一震,特别是朱允炆,更是得意的看了一眼旁边的朱允熥,他自信可以在表现上压朱允熥一筹,因为以前无论什么考试,他都比朱允熥表现的更加优秀。
也许是心中有底气在,所以只见朱允炆第一个上前开口道:“启禀皇爷爷,刚才孙儿仔细的观察了这几个匪徒,却发现真正的匪徒只有六人,其中一人应该不是匪徒!”
朱允炆的话一出口,旁边的李节忽然心中一惊,因为他想到眼前的这件事历史上曾经有记载,据说朱允炆侍奉在老朱身边时,官府抓获七个盗匪,结果他在看过这七人后,断定其中一人不是盗匪,老朱让人审讯,竟然真是如此,这让老朱大为惊讶,同时也认可了朱允炆的能力,并且加封他为皇太孙,成为大明皇位的继承人。
“难道……”李节想到这里也猛然看向那个身形单薄的匪徒,这个人表现的的确有些奇怪,如果他真不是匪徒,并且被朱允炆说中的话,那可就要糟糕了!
不过老朱对朱允炆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而是扭头看向朱允熥问道:“允熥,你怎么看?”
第三百一十五章
蒙对了?
看到老朱问到朱允熥的看法,旁边的李节也一下子紧张起来,虽然朱标还在世,但老朱的态度却可以直接影响到大明的第三代皇位继承人,万一老朱心中真的偏向朱允炆,那朱允熥几乎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不过朱允熥这时却表现的十分轻松,只见他躬身向老朱行礼道:“启禀皇爷爷,孙儿想问一下大哥,为何他判断其中有一人不是匪徒?”
听到朱允熥的话,旁边的朱允炆轻蔑的一笑道:“这还不简单?皇爷爷请看,前面的六个匪徒全都是凶神恶煞,而且见到皇爷爷后也吓的魂不附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更知道肯定会被处死,所以才会有这种表现。”
朱允炆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伸手一指最后面那个身形单薄的匪徒再次道:“皇爷爷请看这个人,他身形单薄,丝毫不像是杀人越货的盗匪,而且在见到皇爷爷时面色坦然,《周礼》听狱,色听为先。此人眸子晾然,顾视端详,所以我断定他不是盗匪,可能只是被误抓回来的!”
“蒋瓛,这七个匪徒你可审讯过?”老朱立刻向旁边的蒋瓛问道。
“启禀陛下,您吩咐过我们锦衣卫只负责抓人,审讯的事要交由大理寺去做!”蒋瓛立刻站出来回答道。
老朱听后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再次看向朱允熥问道:“允熥,你大哥已经说过他的理由了,你对这几个匪徒是什么看法?”
“启禀皇爷爷,在审讯清楚之前,孙儿也不敢断定他们是不是真的匪徒,不过孙儿出宫后见过不少人,从而总结出一条经验:有些人相貌凶恶,却可能是个良善之人,有些人道貌岸然,却可能是个人面兽心之辈,因此绝不可以貌取人!”朱允熥正色回答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松,因为朱允熥回答的四平八稳,而且还站在了大义上,让人丝毫找不到任何漏洞,哪怕朱允炆真的蒙对了,也并不能因此而夺了朱允熥的风头。
果然,老朱听到朱允熥的回答也赞赏的一笑,随即对蒋瓛吩咐道:“将这些犯人押送到大理寺审问,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审讯的结果来!”
“臣遵旨!”蒋瓛也立刻答应一声,当即命人带着七个犯人赶往大理寺,当然他们也要协助一起审讯,毕竟人是他们抓的,他们也要提供一些证据和证词。
犯人被押送到大理寺了,围观的官员也纷纷散去,老朱带着李节三人回到暖阁,不过这时朱允炆却再次不服气的道:“皇爷爷,孙儿并不是以貌取人,而是觉得那个身形单薄的人并不像是匪徒,还请皇爷爷明察!”
“坏人肯定不会在脸上写上坏人两个字,大哥你才只见了对方一面,就断定对方不是犯人,这不是以貌取人是什么?”朱允熥却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好了,现在吵这些有什么用?”老朱却开口打断了两人的争吵道,这让朱允炆和朱允熥也全都闭上了嘴,随后老朱又转向李节问道,“你对这件案子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臣觉得这件案子十分奇怪!”李节想也没想的回答道,从关注这件案子开始,他就感觉这件案子十分不寻常,似乎不能用常理推之。
“哦?有什么奇怪的?”老朱闻言也好奇的追问道。
“这帮匪徒在一个月内,接连犯下四起灭门惨案,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为了捉拿这帮匪徒,府县中的捕快全员出动,几乎把整个京城都翻了遍,却依然没有抓到这帮匪徒,据说官府在四个案发现场也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直到最后锦衣卫出马,这才终于抓到这帮人。”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随即神情凝重的再次道:“由此可见,这帮匪徒不但手段凶残之极,而且还十分狡猾,连在杀人的现场都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可既然他们如此狡猾,又为何跑来京城犯案,难道他们不知道在天子脚下犯下如此大案,肯定会面临官府的全面追捕吗?”
李节的话一出口,老朱和朱允熥也全都露出沉思的神色,之前他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听到李节的分析,也立刻醒悟过来。
金陵城做为大明的国都,治安一向都很不错,官府的稽查也十分严格,有点脑子的匪徒都知道,在京城犯下大案的风险极大,而且这帮匪徒还接连犯下四起灭门案,这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陛下,这帮匪徒犯下灭门案,据说也只是图财,虽然这四家都是城中的富户,但家中的人口也不少,杀那么多人竟然只为了图财,总感觉有点小题大作!”李节这时再次分析道,这桩案子处处都透着古怪,这也是他关注这件案子的主要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