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359


天色将晚,银行这边却还是一片冷清,今天早上银行就开业了,但是除了开业时请来的锣鼓队喧闹了一会后,接下来整个银行就陷入到一片安静之中,根本没有人上门,连银行的办事大厅中也没几个接待的人员。
银行大厅二楼的一个单间里,李节与朱允熥陪着朱标和朱棣打着麻将,朱标和朱棣在早上开业的时候就来了,后来看到银行简直太冷清了,半天连个人影都没有见到,于是他们就准备离开,不过李节却硬拉着他们玩起麻将,让他们等一下就知道了,结果这一玩就是大半天。
“李节,外面天都快黑了,你这银行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也没见你把新宝钞发行出去,该不会你什么都没准备吧?”朱棣又输了一把后,终于忍不住再次问道,他今天也总算领教到朱标的厉害了,四个人玩麻将,结果只有朱标一人赢,朱棣自己输的最是厉害。
“四叔放心吧,算算时间,宝钞已经发放出去了,马上就要有好戏看了!”李节却是老神在在的回答道。
“发出去了,什么时候发的,你们不是一直在这里吗,难道是雪晴去发放的?”朱标闻言也愣了一下问道,他们可是从早上开业就呆在这里,一直没见到李节有什么行动。
“并不是郡主去发的,事实上宝钞早在几天前就发出去了,今天才正式开始使用。”李节笑着解释道。
“几天前就发出去了?”朱标闻言再次一愣,他可一点也不知道这件事。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冷清的银行大厅中发生了变化,只见一个满是泥土的中年人畏畏缩缩的走了进来,办事大厅的大部分窗口都没有人,只有几个窗口开着,里面的办事人员也因为太过无聊打起了瞌睡。
中年人皮肤黝黑,手脚粗大,沾满泥土的衣服也十分破旧,一看就知道是工地上干活的人,而他在门口张望了好一会后,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进到大厅,然后来到一个有人的窗口。
窗口里是个长相精明的年轻人,正在打瞌睡的他见到有人来了,立刻就坐直了身子,露出一个微笑问道:“大叔要办什么业务?”
“我……我听说你们这里可以兑换铜钱!”只见中年人有些畏惧的再次问道,对于他这种小老百姓来说,最怕的就是与官府打交道,而这个银行好像就是官府开办的,所以他也本能的有些畏惧,刚才在门口也是站了许久才进来。
“不错,我们这里兑换铜钱,不知大叔您是要用金银兑换,还是用新宝钞兑换?”年轻人再次开口问道。
“宝钞,新宝钞!”听到年轻人说真的能兑换铜钱,中年人也立刻激动的道,说着就从怀里掏出几张崭新的宝钞递给年轻人。
“一张二十文、一张五文,外加两张一文,一共是二十七文!”年轻人接过宝钞飞快的计算了一下,然后从旁边的箱子里数出二十七文铜钱递还给中年人。
中年人似乎也没想到这么快,当看到年轻人递过来的铜钱时也愣了一下,随即这才反应过来,当即伸出双手接过,然后欢天喜地的站起来就走,似乎生怕别人再把他的铜钱给要回去似的。
朱标与朱棣站在二楼单间的窗口,将大厅中的这一幕也看的清清楚楚,当看到中年人拿着铜钱离开后,朱标这才醒悟过来,当即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节问道:“你们不会是把新宝钞拿去给干活的人发工钱了吧?”
“殿下猜的不错,之前陛下将倭国运来的白银交给我掌管,我则把其中一部分换成铜钱,不过铜钱却没有直接发放出去,而是用新宝钞来代替!”李节笑着回答道。
倭国运来数百万两的白银,这些白银虽然归李节掌管,但支配权却不在他手上,而是归户部,比如现在北京城这边的修建,其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钱,这些钱都需要从李节手上流出。
“竟然还能这么用?”朱棣闻言也惊讶的自语道。
就在朱棣的话音刚落,银行大厅中再次发生了变化,也许是之前第一个兑换出铜钱的中年人传出消息,外面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大厅,而银行这边也立刻做出调整,一些休息的人员开始来到窗口处办公。
“我知道了,现在才到下工的时间,工人们也都刚领工钱,出于对宝钞的不信任,所以他们一窝蜂的跑来兑换成铜钱!”朱标这时也微笑着开口道,难怪白天都没有人,毕竟现在才刚开始发放宝钞。
“这么多人跑来兑换,岂不是说你们发出去的宝钞,眨眼间就全都被人送回来了吗,那还有什么用?”朱棣这时却不解的问道。
“这很正常,哪怕宝钞全都兑换也没关系,因为我就是要让所有知道,新宝钞与原来的宝钞不同,不但可以随时兑换,而且还是足额兑换,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宝钞的信用!”李节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你这是在搞商鞅立木啊!”朱标闻言也再次赞赏的点头道,宝钞的名声实在太臭了,新宝钞想要推广,就必须把信用立起来,而银行这段时间就是要把这件事给做起来。
大厅中涌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李节也只能派人维持秩序,白天银行这边之所以没有人,就是他让人在后面休息,因为他知道今天来兑换铜钱的人肯定很多,所以可能需要加班到半夜,不过无论多忙,都必须满足这些人的兑换要求,否则只会让宝钞的名声毁于一旦。
来兑换的人虽多,幸好李节也早有准备,银行中开设的窗口也极多,人员也十分充足,再加上今天来的主要是干活的工人,他们手中的宝钞面值都不大,兑换起来速度也很快,不过就算是这样,银行也一直忙到下半夜才算结束。
不过就算是到了下半夜,银行依然没有关门,而是换了一批人轮流值班,只要有人拿着新宝钞来兑换,随时都可以兑换成铜钱,毕竟特事特办,李节要让新宝钞的信用尽快树立起来,银行当然也要做出表率。
接下来的几天里,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有大批的人前来兑换,而且在前三天里,每天发放出去的宝钞,几乎全都会被人兑换成铜钱,也就是说,几乎不会有人把宝钞留在手里过夜。
不过从第三天开始,宝钞兑换铜钱的数量开始下降,这说明已经有工人愿意持有宝钞,当然可能是他们觉得太麻烦,毕竟每天来兑换宝钞的人那么多,有时要排队到半夜,十分影响休息,而他们休息不好就没力气干活,所以他们可能会短期持有宝钞,攒上几天再一起兑换。
无论什么情况,工人愿意持有宝钞就是一件好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兑换的宝钞数量也越来越少,甚至李节还让人打探到,有些工人竟然开始用宝钞买东西了,有些摊贩刚开始不愿意收,后来看到用的人太多,他们怕影响到生意,于是也开始收宝钞,然后再一起拿到银行兑换。
宝钞开始在民间流通,这绝对是一件大喜事,而趁着这个机会,李节也开始了宝钞发行的第二步,那就是不再局限于用宝钞给工人发工钱,而是开始支付一些供应商的材料费用,相比工人的工钱。
这些材料费用数额更大,用宝钞支付也更方便,只不过因为数额太大,如果商人们也全都兑换成铜钱的话,银行一时间可能还兑换不了,幸好现在宝钞已经初步开始流通,商人们对宝钞的接受度也增加了一些,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百五十章
恐怖的花钱速度
“慢点,别磕碰坏了,这些可都是贵重的木料,磕掉一点你们都赔不起!”许掌柜对着正在搬运木材的工人高声叫嚷道,其实他知道这些木料很结实,没那么容易损坏,不过旁边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在监督,所以他当然也要表现一下。
等到车上的木料全都卸下来后,许掌柜这才一脸讨好的来到中年官员面前道:“钱主事,你看我这批木料怎么样,全都是南边运来的好木料,绝对没有半根次品!”
“本官也不是第一次从许掌柜手中买木头了,当然也信得过你的人品!”只见钱主事颇为冷淡的道,虽然他只是小小的九品主事,但在身份上可比许掌柜这种商人高多了,而且他还掌管着采购木材的事宜,像许掌柜这种木材商人,自然要巴结着他。
许掌柜对钱主事的冷淡也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再次自夸了几句,随后这才话锋一转再次笑眯眯的道:“钱主事,我已经给您送了好几批货了,手里的木材也没多少了,接下来就要去采购,您看……”
钱主事早就知道许掌柜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要钱,如果放在平时,他肯定要拿捏对方几句,甚至拖欠几天也很正常,不过今天他却十分痛快的道:“没问题,钱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看到钱主事今天竟然这么痛快,许掌柜也是一愣,这可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本来还准备了不少话要磨一下这个钱主事,没想到对方答应的这么快?
只见钱主事从袖子里拿出一本账册,然后将许掌柜的几笔账算了一下,得出一个三百七十七贯的总额,随即就让人去取钱来。
许掌柜这时才如梦方醒,当即也再次恭维了钱主事几句,很快就有人带了钱过来,不过让许掌柜没想到的是,对方却只拿了一叠厚厚的纸,然后就递到了他的面前。
“这……这是宝钞?”许掌柜看到递过来的东西也皱起眉头,他认识这东西,从前几天开始,朝廷雇佣民夫就只用这种宝钞算工钱,听说还可以足额兑换,他因为好奇也收了几张宝钞,不过最大面值也不过二十文,现在眼前这些却全都是百文的大钞。
“不错,从今天起,朝廷采购各种货物,都会用这种新宝钞结算,许掌柜你这里没问题吧?”钱主事这时忽然笑呵呵的对许掌柜问道。
“没……没问题!”许掌柜也急忙接过宝钞道,一向精明的他已经感受到钱主事的话外之意,要知道他可是靠着给朝廷供货吃饭的人,如果他敢对朝廷有什么异议,那日后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不过许掌柜接过宝钞后,总感觉这厚厚的宝钞让人心里不踏实,于是他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向钱主事问道:“钱主事,我听说这些宝钞都能足额兑换,那我是不是可以拿到银行全都兑换成铜钱或白银?”
“这个当然没问题!”钱主事再次爽快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即他又再次开口道,“其实今天是特例,因为是第一次用宝钞付账,所以才由我们将宝钞给你们,日后再付账时,一般都是由我们写个条子,然后你拿条子去银行取钱就行了。”
说到这里时,只见钱主事故意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等你们到银行取钱时,想要铜钱就要铜钱,想要白银就要白银,不过我们上头说了,日后要优先使用宝钞,所以哪个商家更愿意使用宝钞,朝廷也会优先采购他家的货物!”
钱主事说完撇嘴一笑,转身就离开了,反正他已经把话说明白了,许掌柜如果有点脑子的话,肯定会明白他的意思。
许掌柜看着钱主事离去的背影也愣了好一会儿,过了片刻这才无奈的苦笑摇头,钱主事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想要让朝廷继续采购你的货物,就必须使用宝钞,而且手中持有宝钞真多,朝廷就会优先与你做生意,这简直就是拿捏住了他的七寸。
想到这里,许掌柜也不由得低头看着手上的宝钞,虽然这种新宝钞远比旧宝钞精美,但依然让他感觉心中一片冰凉,他相信这种宝钞兑换肯定没问题,但兑换之后呢,万一朝廷不再采购他的木材,那他可就少了一大财源,如果不兑换的话,这么大一笔钱,他又怕万一哪天这种宝钞也变成废纸。
“等一下,朝廷只是不希望我们去兑换,却没说不让我花掉啊,现在已经有不少商家愿意收宝钞了,说不定我买木材时也能拿宝钞付账!”许掌柜这时忽然眼睛一亮自语道。
上面这个想法一出现,许掌柜越想越觉得不错,以前木材的需求很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只要木材没问题,几乎不怕没买家,特别是北京城这边要迁都,到处都要建房子,对木材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为此不少商家都提前屯积了不少的木材,准备大赚一笔。
然而谁也没想到,朝廷竟然搞出一个水泥,这东西便宜又好用,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代替木材,比如房屋的立柱、墙体等,这使得对木材的需求大减,之前屯积木材的人也都气的骂娘,现在不但价格降低,而且还要求着别人来买。
许掌柜之前也屯积了一批木材,结果赔了上百贯才卖出去,现在他完全可以去采购别人的木材,到时用宝钞付账,不怕他们不要。
许掌柜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想法正好落入到李节的算计之中,李节之所以用宝钞来给商人付账,并且暗示他们朝廷会优先与持有宝钞的商人做生意,主要就是让他们想办法把手中的宝钞花出去,毕竟宝钞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它做为货币的价值。
类似许掌柜的这种情况,整个北京城到处都在上演,凡是与朝廷有关的采购,也全都换成了宝钞,其中有些精明的商人之前已经预料到了,毕竟连工人的工钱都用宝钞结算,显然朝廷是打算强推新宝钞,所以他们肯定也会有这一天。
不过因为之前宝钞已经被底层的工人所认可,而且一些商贩也开始收宝钞,所以这些商人对宝钞的排斥力度就小多了,当然这也因为他们是靠着朝廷吃饭,根本不敢违抗朝廷的意志,毕竟他们全都有家有业,比那些底层的百姓更容易妥协。
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商人们虽然使用宝钞,但还是时刻担心宝钞会贬值,所以时不时就会有人带着少量宝钞来银行兑换,主要是试探一下银行的态度,如果银行有贬值的意图,立刻就会引来所有人的挤兑。
对于上面这一点,李节自然十分清楚,所以银行这边不但足额兑换,而且还一天十二个时辰开业,哪怕你半夜来到银行,这里也有人帮着你兑换,为的就是提高这些人对宝钞的信心。
当然了,李节敢这么做,最主要的还是老朱之前把倭国运来的白银全都交给他掌管,有了这笔巨额的保证金,李节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花钱。
不过就算是这样,银行库存的白银与铜钱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减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库存就少了一半,这种花钱的速度堪称恐怖。
其实这些钱并不是李节花的,主要还是因为迁都,各个地方都要花钱,而这些钱全都要从银行里出,李节就像是一个账房先生,只管钱而不能决定钱财的去处,以现在这种情况,恐怕再过一个月,银行就要无钱可用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钱生钱
银行二楼的一个房间中,李节与朱雪晴正在查看着账目,这段时间从银行发放出去的钱简直像是流水一般,而且银行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收益,库房里的银钱是用一文少一文,而且照这个速度花下去,他们顶多也就能再撑一个月左右。
“姐夫,接下来的计划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朱雪晴看完账目这才向李节开口问道,这段时间银行很忙,朱雪晴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位,但这段时间也经常泡在银行里,为了方便她也换上的男装,看起来英姿飒爽,别有一番风情。
“嗯,太津那边怎么样了?”李节点了点头,随后又开口问道,太津也就是后世的天津,因为朱棣的提议,现在改名为太津。
“万事具备,随时都可以开业!”朱雪晴自信的一笑道,这段时间她虽然十分忙碌,但也感觉十分的充足,毕竟她不是个喜欢呆在深闺中的女子,对于她来说,掌握各种资源的调度才能让她更加满足。
“那就明天开始新业务,让银行这边也做好准备!”李节当即做出决定道。
“好,我这就让人去准备!”朱雪晴闻言也立刻点头道,说完就转身出了房间。
不过就在朱雪晴刚走,门外却很快又传来脚步声,李节还以为朱雪晴去而复返,没想到门一开,却见朱标和朱棣走了进来,这让他也急忙站起来道:“殿下你们怎么来了?”
“你这边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吧?”朱标进来也立刻开门见山的问道。
“还行,宝钞代替了相当一部分银钱,现在库房里的银钱还能支撑一段时间。”李节老实回答道。
“户部最近调来一批银钱,我已经吩咐他们过两天也存入银行,日后需要就从银行支取,应该能帮你们多撑一段时间。”朱标再次开口道,对于银行他也十分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因为李节是他的女婿,更因为这段时间的亲眼所见,已经让他看到了银行未来的前景。
“谢殿下!”李节也没有客气,直接向朱标道谢。
“李节,你这银行只出不进,就算是有朝廷的支持,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这时朱棣忍不住开口道,这段时间他也把银行的一系列举动都看在眼里,虽然感觉银行的设计很精妙,但却花钱太厉害了。
“四叔放心,银行马上就要开始赚钱了!”李节笑呵呵的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