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59

第三十九章
锦衣卫急报
“蓬~”一丛烟花在天空中炸开,无数孩子惊叹喧嚣,李节抱着笛儿站在人群中,欣赏着夜空中的美景,不过他也暗叫可惜,大明这个时代对火药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连火枪都应用到军中,他也少了一个装逼的机会。
今天是上元节,相比过年,上元节更加热闹,整个京城到处都是彩灯,有些大户人家门前还有专门订制的大灯笼,有些还是可以转动的走马灯,流光溢彩精彩绝伦。
李祝早就带着李夫人和赵姨娘出门了,于是笛儿就被丢给李节,刚好李节也对古代的上元节十分好奇,所以也带着笛儿出了门,看着人流涌动的街道,恍惚间李节也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哪怕穿越这么久了,他有时还是无法接受自己身处古代的事实。
“表弟,快上马车,咱们去皇城那边,那里才热闹!”正在这时,忽然只见刘义乘着马车前来,他和李节早就约好了在这里见面,然后一起去内城赏灯。
李节带着笛儿上了马车,不过笛儿坐不住,直接把车窗打开,爬在窗口看着街道上的景色,李节看到有人卖糖葫芦,于是给她买了两根,这丫头一手一串,左舔舔右舔舔,像个小猫似的。
“表弟,你的燧发枪都已经献上去这么久了,朝廷的赏赐还没有下来吗?”刘义与李节闲聊了几句,忽然问起燧发枪的事,他这段时间也经常来找李节,自然对燧发枪的事十分清楚。
“可能是因为过年,官署都放假了,许多事情也都耽误下来了,不过我也不急,反正我和我爹的俸禄也下来了,也足以应付家里的用度了。”李节微微一笑道。
大明官员的俸禄一般都是过年前才发,而且大都是布匹、粮食之类的实物,真正的现银很少,而且朱元璋十分扣门,大明官员的俸禄几乎是历朝历代最少的,偏偏他对贪污又抓的最狠,剥皮实草就是为贪官准备的,所以许多官员的生活其实也十分清贫。
“表弟,最近有人找到我,想找你谈点事情。”刘义忽然凑到李节身边低声道。
“是为了玻璃镜子来的吧?”李节微微一笑道。
“你还真猜对了,你献给韩国公的那面天下第一明镜,早就传遍了京城,只是之前因为寿宴上的事,许多人怕得罪韩国公,所以也不敢找你,但现在你被授官,许多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只是他们不知道你住在哪,所以只能找我,想让我搭桥引线,找你买镜子的制作方法。”刘义实话实说道。
“他们都愿意出什么价钱?”李节好奇的问道,卖不卖的两说,但他倒是好奇古人的眼光怎么样,毕竟玻璃镜子在这个时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我也帮你问了,不过这帮人出价高低不一,有人愿意出价上万贯,有人却只愿意出价几百贯,这种就是没眼力劲的,我直接就把人给轰走了。”刘义虽然不懂做生意,但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几百贯就想买玻璃镜子的制造之法,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
“上万贯也不多,这些人简直太扣了!”李节听后也是连连摇头,几百年后,欧洲制作出玻璃镜子时,法国的国王甚至愿意拿出几座城来换一面镜子,相比之下,这帮人出手就太小气了。
“表哥,制作镜子的玻璃你能找到稳定的货源吗?”李节思考了片刻开口问道,朝廷的俸禄微薄,只能糊口却不能富贵,他也不想让一家人一直住在那个小院子里,所以必须找到其它的财路。
“表弟你问这个,难道是想……”刘义双眼一亮。
“不错,这么好的生财之术,与其便宜别人,不如咱们自己来做。”
“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玻璃是我找一个商人买的,这两天我再找他联系一下,如果能有稳定的货源,咱们就自己来做!”刘义当即兴奋的道。
没有人会嫌钱太多,虽然大明律规定官员和勋贵不得经商,但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比如从家族或身边的仆人中找个人挂名就行了,京城不少勋贵都是这么干的。
说话之时,马车也来到了皇城附近,两人带着笛儿下了马车,只见皇城正门前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灯火,来往的行人如织,两侧也都是做生意的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时不时有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引得行人一阵阵欢呼,好一幅盛世景象。
三人边走边玩,很快来到皇城的正门前,这里是一片不小的广场,可惜有侍卫把守,严禁任何人靠近,游人也都躲着这边走。
“听说皇城门口每年都设有大灯,而且还会让百姓靠近城门游玩,为何今年没有?”李节看着皇城门前的广场也好奇的问道,这些还是今年守岁时,他听父母闲聊时说的。
“表弟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以前咱们大明刚立国时,皇城门前每年的确都会设有有大灯,而且十分的壮观,最大的灯甚至有三层楼高,陛下也会率领皇子公主来到城门上,与百姓同乐,不过……”
刘义说到这里看了一下左右,随后这才压低声音道:“不过自从孝慈皇后去世后,这皇城门前就再也没有制过大灯,陛下也没有再来过城门与民同乐。”
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孝慈皇后正是马皇后死后的封号,史书上说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很深,看来应该是真的。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骑飞驰而来,边跑边大喊道:“锦衣卫急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一听到来人是锦衣卫,街道上的行人立刻向两边躲避,生怕被马匹撞上,因为他们知道,遇到这种急报,哪怕被撞死也是白死,一时间街道上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糟糕,出大事了!”刘义听到锦衣卫急报时也脸色一变,因为他知道这种急报非要事不得动用,而且又是上元节,这恐怕是天大的事情才会让锦衣卫在大街上纵马狂奔!
第四十章
朕要见他
上元佳节,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然而身为太子的朱标气呼呼的回到书房,一屁股坐在上椅子上生着闷气。
正在这时,一个宫装贵妇走了进来,她正是现任太子妃,也就是朱允炆的亲生母亲吕氏。
只见见吕氏来到朱标身边轻声安慰道:“玉宁年纪还小,不明白太子的苦心,您又何必与一个孩子置气?”
“她都已经快十五了,本来就到了嫁人的年纪,可是你看她今天的样子,我还只是和她商量了一下嫁人的事,结果她不同意也就罢了,竟然还顶撞我,简直是没大没小、目无尊长!”朱标气呼呼的再次道,能让他生这么大的气,自然就是他和亡妻常氏所生的长女朱玉宁。
“女孩子嘛,都不舍得离开父母,不过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要嫁人的,不如太子就先替玉宁寻个好人家,到时玉宁可能嘴上不同意,但其实心中会很欢喜呢!”吕氏看着朱标再次道,只是听她话中的意思,似乎很想让朱玉宁早点嫁出去?
朱标闻言也露出沉思的神色,今天上元佳节,他难得有兴致将儿女妃嫔们召集在一起游玩,结果在游玩时想到亡妻,随即又想到玉宁这个长女到了出嫁的年纪,所经才特意将她叫到面前商议,结果这个女儿却丝毫不给他面子,这才让他生了这么大的气。
不过生气归生气,冷静下来的朱标想到亡妻已经不在了,自己做父亲的肯定要为女儿的婚事操心,所以不管玉宁同不同意,这件事都得提上日程!
然而就在朱标沉思之时,却忽然只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朱允炆的声音在外面响起道:“父亲不好了,大姐去皇祖父那里,好像是要告状。”
“什么?”朱标听到朱允炆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气的一拍桌子跳起来大怒道,“这臭丫头还有理了,竟然还敢去告状,简直是无法无天!无法无天!”
朱标气的全身直哆嗦,甚至一时间竟然没了主意,整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最后还是吕太子妃提醒道:“殿下,您最好还是去见一下父皇,免得被玉宁乱说,从而让父皇怪罪!”
“对对对!我这就去见父皇!”朱标这才醒悟过来,当即推开房门急匆匆的赶往谨身殿。
谨身殿东暖阁,哪怕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朱元璋依然没有休息,一方面他不喜欢过节,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因为他对大臣们极度不信任,不但杀了胡惟庸收回相权,还将其它的一些权力也收回手中,如此一来,朱元璋几乎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之一。
但与之相应的,每天都有无数的政务需要朱元璋亲自处理,这也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甚至从早到晚都一直坐在书案后,若只论勤奋,他也在皇帝中名列前茅。
朱标急匆匆来到东暖阁,生怕被自己的女儿告上一状,因为他知道自己父亲对朱玉宁这个长孙女还是十分宠爱的,万一真的被女儿抢了先,说了自己的坏话,说不定他真的被自己那个脾气暴躁的老爹臭骂一顿。
想到上面这些,朱标的脚步也更快了,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进到暖阁中时,立刻就发现这里的气氛有引起不对,只见父亲一脸铁青的坐在那里,玉宁则是一脸乖巧的站在父亲的身后。
“来晚了!”朱标暗叫一声不好,不过还是硬着头皮上前道,“父亲息怒,请听儿臣解释……”
“还解释什么?你自己看!”朱元璋却是将一份文书直接扔到朱标脚下。
朱标也是心生奇怪,看父亲这样子,似乎不是因为玉宁告自己的状生气?
当下朱标弯腰把文书捡起来,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也不由得脸色一变,这是一份锦衣卫加急送来的情报,刚刚设立不久的全宁卫应昌卫反叛,确切的说,应该是全宁卫先反,随后应昌卫响应,现在两卫兵马合流,竟然开始攻打大明在草原上的卫所。
“这……这……”朱标看到这份情报也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倒不是震惊于两卫的反叛,而是想到李节那天对自己说过的话:一个月内两卫必反!结果这才半个月,两卫就已经反了。
“那个李节倒真是个人才,竟然提前就看到了这一点!”这时只见朱元璋长出了口气,难看的脸色也缓和了一些。
“父亲所言极是,这个李节不但精通火器,对局势上竟然也有如此微妙的判断,实在出乎儿臣的意料!”朱标这时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即也十分赞叹的道。
“之前我还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狂妄,现在看来倒是小瞧他了!”朱元璋说着站起来,在书案后来回走动了几趟,这才终于下定决心道,“修改之前对他的赏赐,改工部主事为工部员外郎,授承直郎,兼詹事府左中允!”
“父亲,这赏赐是不是太重了!”朱标闻言也大吃一惊道,本来李节只是从九品,可是现在父亲加封他为员外郎,一下子就跳到了从六品,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大明刚立国时,那时急需人才,所以许多人都是破格提拔,但这几年国家稳定,也开了科举,已经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记住,这个世上无论什么时候,最稀缺的就是人才,这个李节是个可造之才,当然要尽力培养,另外明天你带他进宫一趟,朕想亲自见一见韩国公的这个好孙儿!”朱元璋神情严肃的教训道,不过说到最后一句时,脸上却露出几分莫名的微笑。
这让朱标心中一凛,父亲如此提拔李节,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李节本身的才能,而是再次敲打韩国公,毕竟上次李节授官后,韩国公那边一直没什么动静。
想通了这个关节,朱标也不再阻拦,当即再次开口问道:“父亲,两卫反叛,接下来该怎么办?”
“哼,朕本以为杀了那么多草原人,他们应该已经怕了,可是现在看来,杀的人还远远不够!”朱元璋说到这里也满脸的杀气,当即命人吩咐道,“来人,将这份文书送到五军都督府与兵部,让他们连夜做出一个出兵的策略来!”
第四十一章
“苦命”父子
两卫反叛,从军事方面来说,对大明的影响其实很小,因为现在是中原王朝在军事方面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草原人对上中原军队,几乎只能被一边倒的虐杀,哪怕偶尔在战术上取得一次胜利,也难以改变大局,而且这种情况最少要持续数十年。
相比军事方面的损失,朱元璋更在乎的是自己,或者说是大明的脸面,毕竟朝廷才刚刚设立两卫,结果他们就一起反叛了,这简直就是打朝廷和老朱的脸,所以他才会那么生气,不过只要他一道平叛的旨意下去,两卫平定也只是时间问题。
处理完了政事,朱标也终于抬头看了看女儿,她从刚才开始就一直十分安静的站在那里,乖巧的有些反常,毕竟在朱标的印象里,自己的这个女儿一向刁蛮任性,对自己这个当爹的都敢顶撞,很少能有这么安静的时候。
朱元璋这时也看了看身后的孙女,随后这才开口道:“玉宁,你先回去吧,我会为你做主的!”
“谢皇爷爷!”朱玉宁立刻行礼,然后也不搭理自己的老爹,转身就离开了暖阁。
“父亲,您可千万别听玉宁她……”
朱标这时也急了,当即就想解释,不过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挥手打断道:“行了,不必解释,你家里的那点破事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朱标也是委屈的要死,自己这次明明没有错,只不过是想给玉宁说门亲事而已,结果她不领情也就罢了,竟然还顶撞自己,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女儿?
“怎么?你还觉得委屈?”老朱一眼就看出了朱标心中的想法,当下白了他一眼问道。
“是有点委屈。”朱标可怜巴巴的道。
“哼,委屈也活该,你觉得自己是为了玉宁着想,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玉宁不愿意出嫁,甚至一听要嫁人就那么生气,从而敢顶撞你?”老朱问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朱标闻言也是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糊涂!”看到儿子一头雾水的模样,朱元璋也不禁气的训斥一声,“玉宁的娘早逝,只留下他们姐弟三人相依为命,特别是允熥,他母亲因生他而死,你心里对允熥也有些成见,从小就不待见他,玉宁都看在眼里,正所谓长姐如母,你说玉宁怎么可能放心的出嫁?”
太子妃常氏年纪轻轻就早逝,主要原因就是在生朱允熥后,忽然大出血而亡,而朱标与常氏的感情很深,虽然不至于将妻子的死全都怪罪在儿子身上,但他对朱允熥这个儿子还是有些不喜,平时言行也更加严厉,身为姐姐的朱玉宁却时常护着弟弟,这也是父女二人冲突的根本原因。
“父亲,我……”朱标本还想解释什么,但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口。
“好了,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这些家事我也懒的插手,日后对玉宁他们姐弟三人好一些,免得再让玉宁跑来我这里告状!”朱元璋大手一挥道。
每天有那么多的国事等着他处理,他哪有时间去处理朱标的家事?而且朱标也已经是太子了,如果连家事都处理不要,那要他这个太子还有什么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