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359


其实在迁都北京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求真书院必须在北京设立分院的事,因为求真书院中,许多人都是官员出身,比如钦天监,而且这几年钦天监也开始从求真书院中招收人员,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求真书院也紧随在老朱他们之后,将南京的求真书院一分为二搬迁了过来,不过解缙并没有跟着一起过来,而是留守在南京求真书院,毕竟那边也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坐镇,北京这边有李节和袁监正他们,完全不必担心。
这段时间李节也终于闲了下来,家里虽然多了个孩子,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有乳娘看着,别说他了,连朱玉宁都不怎么操心,这也让李节终于明白,难怪古代那些大户人家中,乳娘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高,原来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感情,这也就解释了之前朱玉宁的乳娘为什么那么大胆了。
另外朝堂上的事情虽然不少,比如银行的事,以及阶梯田税在江南一带的施行等,但都和李节没什么关系,毕竟他只负责出主意,真正办事需要其它人去做。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和朱允炆也全都被指派给了朱标,两人都在帮着朱标一起实话阶梯田税的事,这让朱允熥也感受到极大的危机感,再也不敢像以前那么浮躁,开始踏踏实实的做事,以李节最近得到的消息,他这几天的表现还算不错,至少没有被朱允炆比下去。
其实对于朱允炆的到来,李节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毕竟现在老朱还在,朱标也只是太子,所以朱允熥与朱允炆的争斗远谈不上激烈,双方只能算是一种兄弟间的竞争,而且有一个对手,也能让朱允熥不敢松懈,免得他再像之前变得那么浮躁。
不过李节可不会让自己真的闲下来,这天一早,李节就出了府门,然后来到南城刚刚建好的求真书院,前段时间书院的人也都陆续来到这里,并且开始准备招生了,这也是书院在北京第一次招生,所以书院也十分的重视。
李节来到书院时,整个书院也都十分的忙碌,其中有些熟人见到他,也都是纷纷打招呼,李节也和这些人客气了几句,顺便打听了一下书院中的情况,最后这才迈步来到书院的后院。
“李兄你怎么来了?”后院中的一个年轻人见到李节时,也立刻十分惊讶的站起来道,旁边还有一个色目人,正是多日不见的马哈麻,而这个年轻人自然就是李节的老熟人郭正林,当初他们三个与袁监正一起飞上了天,也算是过命的交情了。
“郭兄,听说你辞了钦天监的职位,打算接管北京这边求真书院了?”李节也向对方一拱手,随即就开口问道,这个消息他也是最近才听说,所以今天也特意来询问一下。
“不错,钦天监虽然不错,但毕竟是个闲职,我家世代都在钦天监中任职,也没什么太大的做为,相比之下,我觉得求真书院更适合我!”郭正林这时也一脸正色的道。
“郭兄比我更加果决,如果换做我是郭兄,恐怕很难舍弃掉现在的职位!”这时旁边的马哈麻却是摇头赞叹道。
郭正林辞掉了钦天监的官职,这可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牺牲,因为别看郭正林年纪不大,但却学识渊博,之前更是跟着李节一起证明了浑天说,再加上他的家世,可以说他只要在钦天监呆下去,日后很可能是下一任监正的热门人选,可是他却选择了放弃,反而接管了北京这边的求真书院,虽然求真书院也不差,但毕竟是个民间机构,无法与官员的身份相比。
“解兄以前还是学士,后来不也辞官来了书院吗,我虽然不如解兄那么聪慧,但这点舍弃还是能做到的!”郭正林这时再次笑道,他和解缙是知交好友,两人以前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现在解缙掌管南京的求真书院,他接管北京的求真书院似乎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解兄真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为聪明的一个,难怪从小会被人称为神童!”马哈麻这时也开口赞叹道,不过话刚说出口,他却又看到旁边的李节,于是再次开口道,“不对,我竟然忘了李兄,算起来李兄才是我认识的人中最聪明的一个!”
“哈哈~,我可不敢和解兄相比,毕竟我可没有他过目不忘的本事!”李节闻言也急忙摆手道。
李节不过是比解缙多了几百年的见识而已,如果只论聪明,他感觉自己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解缙,毕竟解缙可是能够过目不忘,用后世的话讲,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图像式记忆,也可能是超忆症,可以说解缙本身就是个移动式的图书馆,也难怪后来的朱棣会任命他为大学士。
“对了,书院招生的事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李节这时再次向郭正林问道,虽然他不怎么管书院的事,但毕竟和书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只要书院有事,他也会尽力的帮忙。
“咱们书院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默默无闻的小书院了,之前在南京就已经打响了名气,甚至有不少北方的学子听闻咱们书院的名气后,也不远千里的跑到南京求学,这次书院在北京开设分院,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人到来,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书院打听招生的事,所以完全不用担心!”郭正林十分自信的开口道。
求真书院设有许多的科目,其中算学、医学、物理等学科都十分实用,而且学的好还可以做官,比如户部、钦天监都需要一些专门的人才,哪怕不做官,凭着书院里学到的东西,这些人也能在社会上打开局面,所以求真书院的招生的确没什么问题。
“那就好,书院发展的这么快,也多亏了郭兄你们的努力,现在书院两分,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日后书院的前景也会更加光明了!”李节闻言也有些感慨的道,他又想起当初书院第一次招生时,他们可是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凑够了学生。
“是啊,今年有一批穷苦人家的学生毕业,结果许多商人蜂拥而去,把南京那边的书院大门都给堵住了,特别是懂得天文地理的,更是十分抢手,据说这些都是海商,他们的海船十分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为此书院也在研究是不是要扩大这方面的招生了。”马哈麻这时也再次道。
“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燕王派出去的那个探索美洲的船队了,不知道他们现在有没有到达美洲?”郭正林这时也好奇的问道。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从船队最近传回的消息来看,他们应该距离美洲不远了,不过船队也需要很大的困难,希望他们能挺过去吧!”李节叹了口气回答道,随后就将自己所知的具体情况详细的讲了一遍。
三人聊了一会探索船队的事,最后李节这才想起来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于是从怀中拿出一份厚厚的资料道:“郭兄,今日我来书院,其实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商量!”
第三百七十二章
蒸汽机
“这是什么?”郭正林与马哈麻翻看着李节拿来的这些资料,只见第一页就画着一个十分复杂的机器结构图,看起来似乎比他们钦天监用的浑天仪还要复杂,也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两位往后面翻,后面有详细的介绍!”李节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再次笑道。
郭正林与马哈麻也更加好奇,当即翻到后面,结果只见上面写着《蒸汽机结构原理图》八个大字,下面则是关于蒸汽机的讲解,刚开始两人还有些不解,但越看越是心惊,特别是看到这个蒸汽机的用途时,更让两人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李兄,这个蒸汽机真的能够实现吗?”郭正林一脸激动的向李节问道,旁边的马哈麻也直喘粗气,两人都具备相当深厚的科举素养,自然也明白蒸汽机所带来的意义。
“理论上绝对可以实现,而且我也设计出了最初的草图,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修改,但从原理上来讲也并没什么大问题,只要解决了材料,并且将各个部件制造出来,完全可以让这台蒸汽机动起来!”李节也笑着开口道。
“李兄你的意思,是想让我们书院帮你把这台蒸汽机造出来?”郭正林这时眼睛一亮,神情也变得有些急切的问道,如果书院能够把蒸汽机造出来,绝对可以凭此青史留名,连他这个院长也能跟着沾光。
“不光是你们,另外我打算给南京的解兄那边也送一份图纸,毕竟这份草图我老是觉得并不怎么完善,拿出来也是想让你们集思广益,将蒸汽机搞的更加完善,到时你们两个书院也可以比一比,看看谁能第一个把蒸汽机造出来?”李节说到最后也再次一笑。
李节早就想搞蒸汽机了,特别是上次朱雪晴提到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如果有了火车,那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蒸汽机还可以用在航海、挖矿、纺织等方面,可以说有了这东西,完全可以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了。
“李兄你果然没安好心,我们北京这边的分院才刚设立,连学生都还没有开始招收,你竟然就想让我们与南京那边比赛,这不是欺负我们吗?”郭正林闻言也不禁叫苦道。
“你这边虽然还没有开始招生,但却背靠着钦天监,我可是知道钦天监有不少的能工巧匠,另外还有这次跟你们一起来的人中,也有不少精通器械研制,这些可都是你们的优势,相比之下,解兄那边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所以你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至于谁能第一个制出来,现在也是未知之数。”李节再次笑道。
其实李节也想过自己来制造蒸汽机,不过之前他在画草图时发现,蒸汽机的原理虽然很简单,机械的构造也并不复杂,但李节发现光靠自己肯定造不出来,哪怕是他召集一些工匠也不行,因为他的设计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在真正制造时,肯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一起讨论解决,而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所以还不如交给书院。
“好吧,这件事我们接了,而且我们还比解兄他们提前一段时间拿到蒸汽机的资料,想来应该不会输给他们!”郭正林这时也挺起胸膛道,他虽然对解缙十分佩服,但也不是个甘心认输的人。
“没错,这件事我也参加,无论如何都要帮李兄把蒸汽机搞出来!”旁边的马哈麻这时也站起来兴奋的道,能够参与到这件事,已经让他看到了自己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好,那蒸汽机的事就拜托两位了!”李节当即哈哈一笑,随即向郭正林两人行礼道。
蒸汽机如此重要的技术,交给别人李节还真不太放心,也只有郭正林和解缙这些人才值得信任,至于马哈麻,他虽然是罗马人,但自从他们父子来到大明后,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明人,更何况他们在大明还有正式的官职,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会泄密。
“李兄你别急着走,你在北京这边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你就先给我们讲解一下这个蒸汽机的原理,以及制造方面的一些细节,这样我们也能更加快速的把蒸汽机吃透!”郭正林看到李节似乎要走,当即也一把拉住他道。
“好吧,其实我把能想到的都已经写在资料里了,既然你们想听,那咱们就一起讨论一下!”李节也没有拒绝,而是直接点头道,毕竟他也想早点把蒸汽机制造出来。
只见李节伸手拿起资料,然后将蒸汽机的原理先讲解了一遍,这些郭正林与马哈麻两人已经知道了,但是纸上写的东西毕竟不如由李节亲口讲出来更加详细,而且遇到问题时,两人也可以当面提问。
等到李节讲解完之后,郭正林两人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大部分想法都被李节否定,但有些相当还是十分有建设性的,可以对李节的设计做出一些补充,这也让李节对他们更加有信心,看来自己是找对人了。
最后李节三人聊到天都快黑了,这才各自散去,而李节在回去之后,也立刻将另一份同样的资料,派人送给南京的解缙,虽然这样看来可能会让解缙那边吃点亏,但这其实也算不上一场比赛,无论是哪一边制造出蒸汽机,都将是对人类历史的改写。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节也偶尔会去书院转一转,主要是看一下蒸汽机的制造进度,不得不说郭正林的动作很快,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以及一些对机械方面颇有研究的学者,开始了蒸汽机的研制,看他的样子,似乎是想抢在解缙拿到资料之前,就把蒸汽机给搞出来。
不过郭正林显然小看了蒸汽机,等到他真正的研制时才发现,蒸汽机的结构虽然不复杂,但对材料与工艺的要求很高,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气缸就不是那么容易研制成功的。
也就在李节把心思放在蒸汽机上时,朝堂那边却忽然爆发了一件大事,甚至引发了朝堂上的一次大争论!
第三百七十三章
买卖私奴
礼部尚书任亨泰被人给告了,本来大明没有了宰相,六部尚书就成为了百官之首,平时也多受其它人的关注,比如詹徽这个吏部尚书,因为最受老朱的信任,所以平时对他的非议也更多,其中有真也有假,而詹徽也一向不怎么在乎别人的议论。
任亨泰是洪武二十一年的状元,而且这个人的出身十分有意思,他父亲姓杜,入赘到任家,所以任亨泰是从他外祖父的姓,而且他的母亲也不是中原人,而是元代乌古伦氏的公主,属于色目人,所以任亨泰本身就是个混血儿。
更有意思的是,任亨泰的正妻竟然是个蒙古女人,虽然元朝败退后,很多蒙古人都留在中原生活,但因为当年的世仇,所以这些蒙古人是十分受人歧视的,可偏偏状元出身的任亨泰却娶了一个蒙古女人为妻,这在官员中也极为少见。
任亨泰虽然不像解缙那样,从小就有神童之名,但也是有名的才子,哪怕考上状元做了官后,也依然保持着才子风流的本色,幸好他这个人也颇有才干,所以在官场上也走的极稳,最后被老朱任命为礼部尚书,成为一部之首。
李节对任亨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之前的那个江伯儿杀子案,这个江伯儿因为老母病重,竟然愚昧的把儿子杀了祭祀泰山,希望可以救回老母的命,结果当地的官员还把这件事当做孝行上报,希望得到朝廷的表彰。
当时老朱一气之下,把江伯儿流放,但事后又觉得对方一片孝心,于是想要功过两分,继续表彰江伯儿的孝行,幸好身为礼部尚书的任亨泰坚决反对,这才让老朱打消了这个想法。
说实话,当时任亨泰敢当面直谏老朱,也让整个朝堂为之震动,因为自从老朱杀了李善长、将朝堂大权独揽于手中后,就再也没有大臣敢违逆老朱的意思,詹徽之所以受宠,就是因为他是老朱的应声虫,只要老朱吩咐下来的事,他从来不问缘由坚决执行到底。
相比之下,任亨泰这个平时有点散漫的礼部尚书,却忽然犯颜直谏,让老朱也改变了想法,这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因为这件事,任亨泰是声名大振,甚至风头压过了詹徽等其它五部尚书。
不过在老朱手下的官员忽然出名可不是什么好事,比如任亨泰就是如此,他的名气虽然有了,但也引来了老朱的不满,刚巧去年安南那边有点不太平,有人说安南境内有人想要谋反,于是老朱就任命任亨泰为使节,出使安南去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安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不但气候酷热,而且各种疫病横行,哪怕是身为使节,去了那里也要吃不少的苦头,老朱也是想借此敲打一下任亨泰,免得他飘起来。
任亨泰似乎也明白老朱的用意,所以老老实实的出使安南,前段时间也终于回来了,而且他这次出使也十分成功,上次大明派出的使节,只是一个礼部员外郎,名叫吴伯宗,巧合的是,这个吴伯宗也是状元出身,不过官职上可比任亨泰差上许多。
对于大明派了一位尚书出使安南,安南上下也都以此为荣,认为这是大明对安南的重视,要知道现在的安南是陈氏当政,而且还牌陈氏政权的末期,国内比较混乱,权臣与奸雄辈出,不过陈朝文风比较盛行,所以任亨泰这个状元出身的礼部尚书出使安南,也极大的安抚了安南的局势,使得安南国内的一些权臣暂时不敢乱动。
可以说任亨泰十分出色的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本来是大功一件,然而就在他回来向老朱复命不久,却忽然被人爆出一件事,那就是任亨泰在出使安南时,竟然在安南买了几个当地的女子为奴,并且还带回了大明。
要知道老朱可是多次下令放赎奴婢,规定买卖奴婢是违法行为,买卖人口双方都要坐牢,官方救赎被卖的奴婢放回家团聚,而且引诱良家成为奴婢也是重罪,最严重的甚至会被斩首,这些举措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得战乱成的大明人口快速恢复。
另外后来老朱还规定,普通百姓禁止拥有奴婢,官员勋贵虽然可以拥有奴婢,但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每个品级的官员,拥有的奴婢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另外这些奴婢必须是官奴,绝不许使用私奴。
当然了,规定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老朱的这些规定虽然以律法的形式颁布了,但别人却可以绕开这些律法,比如百姓不能拥有奴婢,但那些富豪之家,家里都是仆从成群,区别只是这些与主家签了佣工合同,也就是以雇佣的形式给主家干活,就像是作坊里的工匠一样,老朱管的再宽,你也不能不让作坊雇佣人手吧?
连普通人都能绕过老朱立下的律法,更别说那些官员和勋贵们了,比如按照规定,公侯家里的奴婢不能超过二十,一品大员不能超过十二,二品的不能超过十人,三品不能超过八人。
任亨泰是礼部尚书,正二品的高官,身边的奴婢却不能超过十人,要知道像他这种身份,光是马夫、厨子、侍女等等,这些必须的奴婢就不下十人,更别说他们家里还有其它人需要照顾,所以十个人根本不够塞牙缝的。
而且身为官员,他们有更多的办法避开朝廷的一些律法,所以遍观整个朝堂,几乎每个官员都是超量使用奴婢,任亨泰买卖几个奴婢,放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事。
然而坏就坏在,任亨泰是在出使的时候买卖奴婢,而且买的还是安南人,虽然安南人自己可能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架不住朝中有人别有用心,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弹劾任亨泰的奏本也像雨点般落到老朱的案头上。
历史上的任亨泰就是栽倒在这件事上,如果没有人干预的话,恐怕他也会和历史上一样被贬官,最后被人落井下石,彻底的罢官回乡。
第三百七十四章
任亨泰
任亨泰的事闹的满城风雨,整个朝堂都在讨论着他的事,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暗自可惜,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老朱的态度,如果老朱不追究,那自然什么事都没有,如果老朱追究,那这次就是任亨泰失势的开始。
暖阁之中,老朱把李节和朱标都叫了过来,然后一指案头的那堆奏本道:“你们看看吧,这些全都是弹劾任亨泰的奏本,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