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359


“是谁?到底是谁?”胡季犛两眼通红的盯着四方,心中也在盘算着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刺杀自己,难道说自己之前清洗的还不够干净?
其实这也怪胡季犛太大意了,之前他清除异己时,也十分注意自己的安全,甚至尽量减少自己的外出,免得被人抓到机会。
可是自从他杀了上将军陈渴真后,安南大部分的兵权也被他掌握在手中,这也让他开始公开自己的称帝计划,甚至为了显示自己对局势的掌控,他也开始外出收取民心,刚开始的确没什么事,这也让他慢慢的放松了警惕,甚至连护卫都减少了一些。
然而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却被敌人抓住了机会,这也让胡季犛暗自后悔,后悔自己当初的手段还是太过仁慈,竟然没有把敌人一网打尽,竟然让他们找到刺杀自己的机会。
另外更让胡季犛后悔的是,他之前早就决定要将国都迁到自己的老家,甚至还在老家那里建造了一座西都城,只不过当时有不少大臣反对迁都,胡季犛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与其它的贵族闹的太僵,于是只能暂时停止了迁都的事。
然而升龙城这里毕竟是陈氏的老巢,就算自己几次清洗,忠于陈氏的人依然还有不少,而且他们能够做出如此精密的计划,肯定也是因为他们熟悉升龙城的方方面面,如果到了自己的西都城,恐怕他们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找到刺杀自己的机会。
想到这里,胡季犛也恨得牙痒痒,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该顾忌太多,早点把国都迁到西都城,也就不会让自己陷入到今天的绝境了,甚至他都已经怀疑,当初反对迁都最激烈的那几个人,说不定就是今天刺杀自己的幕后黑手。
“杀!”又一个黑衣人杀到胡季犛身前,并且一连砍翻了两个护卫,喷洒的鲜血甚至滴到胡季犛的脸上,而他周围也已经没有多少护卫,眼看着这个黑衣人就要挥刀砍向自己,这让胡季犛的心中也充满了绝望与悔恨!
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南之变(中)
眼看着黑衣人挥舞着带血的长刀就要砍向自己,胡季犛脸上也露出绝望的表情,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支箭从后方射来,精准的射中黑衣人的心脏,使得对方一下子委顿在地,眨眼间就失去了生息。
“保护国祖!”只听后方传来熟悉的声音,这让胡季犛也一下子振作起来,他自称为国祖章皇,国祖正是身边人对他的尊称。
果然,当胡季犛扭过头时,发现后方自己的援军终于杀到,为首的正是他的二儿子胡汉苍,而在援军的猛攻下,那些黑衣人刺客也终于开始退却,周围的弓箭手也受到反击,再也不能用弓箭牵扯他们。
“呼~,终于活下来了!”胡季犛当即松了口气,随后就感觉双腿且软,差点瘫倒在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父亲您怎么样?”正在这时,胡汉苍也终于来到胡季犛面前,当即关切的问道。
“我没事!”胡季犛强自镇定的站起身子,随后看了一眼正在逃跑的刺客,当即咬着牙怒道:“全力追杀这些刺客,务必不要放过任何一个!”
“是!”胡汉苍当即也答应一声,转身就指挥着手下开始围堵刺客,虽然那些刺客早有准备,甚至事先就策划好了逃跑的路线,但是在面对胡汉苍带来的优势兵力,也很快被一一清除,大部分都倒在了屠刀之下,只有少部分人逃了出去。
看着这些刺客横尸街头,胡季犛也总算感觉舒服了一些,不过很快他的脸色就再次阴沉下来,因为这些刺客的死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幕后的黑手揪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清除掉安南国内的隐患。
只不过这件事说来容易,想要真正的找出幕后真凶却十分困难,因为胡季犛也不知道是谁动的手,在这座升龙城里,想要杀他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可能连他身边的人都不能信任,这也是胡季犛为什么想要迁都的原因,毕竟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他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很快刺客被清剿一空,胡汉苍也将所有刺客的尸体拉到胡季犛面前,这些刺客全都是死士,在受到重任无法逃脱时,立刻就会自尽而亡,所以连半个活口都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胡季犛也并不意外,毕竟对方的计划那么精密,肯定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的线索,不过看着这么多的尸体,也让胡季犛心中一动,因为整个升龙城中,能够一次派出这么多死士的并不多,甚至可能是几个人联手做下的这个杀局。
“父亲,这些人身上没有丝毫线索,看来背后的人做的十分干净?”这时只见胡汉苍搜查了一遍尸体后,当即上前向胡季犛禀报道。
“早知如此,咱们先回去再好好的查一查,我不信这么大的行动他们能不留下任何的首尾!”胡季犛咬着牙恨声道,这次他可是差点死在这里,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查清楚这些人的幕后真凶。
胡汉苍当即也答应一声,随后亲自带着护送着胡季犛离开了这里,父子二人一路上也都是十分小心,最后到了胡季犛居住的仁寿宫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回到仁寿宫的胡季犛却是大发雷霆,将身边的大臣全都叫到宫中大骂了一顿,随后就让人四处追查今天这起刺杀自己的事件,死了那么多的人,就算那些人都是死士,肯定也能查出一点线索。
胡季犛能够独揽安南的大权,自然有着非常人的手段,而且那么多的刺客一起行动,甚至还要瞒过胡季犛的耳目,埋伏在他必经之路的两侧,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计划,而越是庞大的计划,就越会牵动更多的人,从而更容易被人抓到马脚。
所以在十天之后,胡季犛手下人也终于查到了刺客的行踪,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刺客竟然与车骑将军范可永有关,因为这个范可永正是他的心腹爱将。
说起范可永,就不得不提被胡季犛杀死的陈顺宗,这个陈顺宗是个傀儡皇帝,被胡季犛逼着退位后入寺为僧,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没能逃脱胡季犛的毒手,最后被他派人杀死,而这个杀死陈顺宗的人,正是范可永。
能够被胡季犛派去执行杀死前任皇帝这种事,由此可见胡季犛对范可永的信任,事实上自从上将军陈渴真死后,胡季犛也在考虑要不要让范可永接替上将军的位置,却没想到他竟然在这种时候派人刺杀自己。
不过也正是因为范可永是胡季犛的心腹,他才能掌握胡季犛的行踪,并且避开他的耳目,将那么多的刺客安排到胡季犛的必经之路上。
“父亲,范可永这个狗东西吃里爬外,我这就去派人把他抓过来问罪!”胡汉苍这时一脸恼火的向胡季犛道,自从知道了刺客与范可永有关后,他就气的想要杀人,毕竟就在出事的前一天,他还和范可永一起喝过酒,却没想到对方表面笑嘻嘻,背后却对自己父亲下死手。
“等一下,不要乱了方寸!”没想到胡季犛这时却冷静下来道。
“父亲您还等什么,范可永竟然敢对您动手,定然要将他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胡汉苍再次恼火的道,他可是知道如果自己的父亲出了事,那他们胡家可就完了,到时整个安南都将对他们胡家展开清算,而以他的能力,显然不可能应对这种举世皆敌的局面。
“糊涂!”没想到胡季犛这时却对儿子怒斥一声,随后又有些痛心疾首的道,“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遇事一定要冷静,范可永背叛我们虽然该死,可是你也不要忘了,范可永掌握着升龙城一半以上的兵马,如果我们贸然对他动手,你有没有想后果是什么?”
胡季犛的一番话也立刻让胡汉苍冷静下来,其实说来也怪胡季犛,他因为太过信任范可永,所以将升龙城的一半兵力交给他保管,虽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军队都听范可永的调遣,但就算他能动员一小部分人,那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所以绝不能轻动。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安南之变(下)
胡季犛被刺杀的消息虽然暂时被封锁了,但这场刺杀的动静实在太大了,不但胡季犛身边的护卫死伤惨重,而且还有不少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事后胡季犛又大肆追捕,更引得整个升龙城动荡不安,所以封锁消息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不过就在刺杀过的第十天,整个升龙城忽然诡异的安静下来,之前四处调查刺客的官吏一时间全都消失不见了,整个升龙城也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似乎之前的刺杀并没有发生过。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升龙城中的不少人都感觉有些懵逼,毕竟前一天胡氏的人还在喊打喊杀,十分蛮横的闯进各家官员家中搜查刺客,可是这才仅仅一天之后,整个升龙城都安静下来,这种巨大的变化也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刚开始有不少人还以为胡家出了什么事情,所以才暂停了调查,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升龙城中依然是一幅风平浪静的样子,甚至胡季犛父子也开始正常的处理公务,城内外的军队更是没有任何的异动。
面对这种情况,有不少人也终于放下心来,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胡季犛调查了几天后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所以就停止了调查,这也意味着这件事终于过去了。
但是对于一些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平静却十分的不正常,反而更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毕竟他们了解胡季犛的为人,之前的刺杀让他吃了那么大的亏,连自己的命都差点丢了,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事实上这些人的感觉是对的,就在刺杀发生后的一个月,胡季犛突然发难,派人抓捕车骑将军范可永,因为他已经查到切实的证据,之前的刺杀就是范可永与另外几个帮凶一同策划的。
然而让胡季犛万万没想到的是,范可永那边竟然早有准备,就在他派去的人刚见到范可永,就被范可永亲自斩杀,随后范可永与柱国陈日暾一同起兵反叛,两人打着为恢复陈氏江山,诛杀胡氏的旗号,起兵三万攻打升龙城。
胡季犛无奈之下只得起兵应战,他手下有六万大军,而且又占据着升龙城,无论是兵力还是地理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按说范可永等人的反叛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然而胡季犛却再一次失算了,他虽然占据了兵力的优势,但因为他的嚣张跋扈,早就引起了安南国内的强烈不满,只是之前没有人牵头,所以这种不满也没有爆发出来,现在范可永等人反叛,又打着恢复陈氏江山的旗号,立刻引得安南国内群起响应。
甚至在升龙城中,也有不少官员与范可永勾结,他们趁着夜晚组织起一支乱军,一举攻占了升龙城的西门,然后打开城门放范可永的叛军进城。
等到胡氏父子得到消息,再想组织兵力反扑时,却已经晚了,范可永率军在城中左冲右突,将胡氏的大军杀的乱成一团,别说反扑了,连像样的军队都组织不起来。
其实这也怪胡季犛自己,因为他为了掌握军中的权力,多次清洗军中的将领,甚至连他结义的兄弟都不放过,更别说一些忠于陈氏的将领,这也导致军中的中坚将领接连倒下,被他替换为忠于自己的胡氏子弟。
然而这种行为虽然保证了军队的忠诚,但却大大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相比之下,范可永却是安南军中仅存的名将之一,在他的率领下,三万大军凶悍无比,甚至一度杀到仁寿宫,差一点就将胡氏父子俘虏。
面对这种情况,胡季犛也只能暂避锋芒,率领着身边的心腹逃出升龙城,等到几天后他收拾了残军时才发现,之前的六万大军,现在却还只剩下两万出头,剩下的小部分战死,大部分都投靠了范可永等人。
胡季犛逃出城外,范可永他们也立刻推选庄定王陈?为帝,这也代表着他们正式与胡季犛父子决裂,而当消息传出时,胡季犛也气的暴跳如雷,当即组织了更多的兵力准备反扑。
一个月后,胡季犛率领刚刚组织起来的七万大军反攻升龙城,范可永虽然兵力不如对方,但占据着城池之利,双方也打的难解难分,升龙城的城墙就像是一具绞肉机一般,快速消耗着双方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胡季犛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内组织起如此庞大的军队,主要是他把占城方面的军队调了回来,占城本来是安南的死敌,双方在几百年来一直争斗不休,甚至占城之前一度攻占安南的国都升龙城,不过最终还是在几年前被安南所灭,占城也彻底被安南占领。
本来为了稳定占城的局势,安南在占城也驻扎了重兵,只是这次胡季犛为了夺回升龙城,却不顾大局的将驻扎在占城的五万大军调了回来,在他看来,哪怕是丢了占城,他也必须夺回升龙城,将范可永这些人彻底的消灭掉,否则他们胡氏就可能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然而胡季犛的范可永在升龙城打死打生时,他们却做梦也没有想到,安南国内的一切都处于大明的监视之中,就在他们的兵力在升龙城反复争夺之时,楚王朱桢率领着大军从琼州出发,先是封锁了安南的沿海,然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对安南发动了突袭。
朱桢文武双全,用兵颇有老朱的风范,他指挥着大军直接沿着红河突袭升龙一线,将沿岸的一带的城镇尽数占据,随后毫不停留的杀向升龙城。
升龙城这边的胡季犛与范可永经过多日的交战,双方也早就疲惫不堪,升龙城下的死尸已经堆积成山,再加上天气炎热,尸体很快腐烂发臭,整个战场都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
在这种情况下,胡季犛率先提出休战,打扫一下战场,范可永对此也十分赞同,并不是他们仁慈,而是他们知道,如果再不打扫战场,腐烂的尸体很可能会引发瘟疫,到时谁也别想活,只是就在这时,朱桢率领的大明军队也终于杀到,而胡季犛两人事先却根本没有接到任何的风声。
第四百三十章
缺官员
“神兵天降!”这是李节看完朱桢这份捷报后的第一反应,朱桢将时机把握的实在太好了,在胡季犛与范可永双方都打到筋疲力尽之时,忽然杀到升龙城下,使得双方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
而且朱桢用兵也十分的漂亮,先是以骑兵冲散城外胡季犛的大军,将胡季犛父子生擒,然后以火炮轰塌升龙城的城墙,整个大军一拥而入,十分轻松的就占据了升龙城,控制了双方的主要人物。
可以说整个捷报都透着一股举重若轻的味道,似乎朱桢的大军一到,升龙城的两股势力就望刚而降,甚至拿下整个安南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桢只是省略了许多的事情,将一些困难一带而过,当然这也和前期充足的准备有关,毕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若是出兵还不顺利的话,那岂不是说他们之前的功夫都白费了吗?
当然了,朱桢这一仗打的轻松也是事实,毕竟他将时机把握的很准确,当然这也多亏了锦衣卫,之前安南国内的各种变动,其实背后大都有他们的暗中推动,甚至连范可永的叛变,都与锦衣卫的支持有关。
“好好好!老六这一仗打的举重若轻,果然不愧是朕的儿子!”老朱一巴掌将捷报拍在书案上,一张老脸也再次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段时间真是喜事不断,先是美洲的船队回来了,现在又有朱桢这场胜仗,这些都让老朱乐个不停。
“父皇,六弟打下了升龙城当然是好事,接下来他肯定会以升龙城为根基,清理安南国内的一些势力,以他手中的兵力应该足够了,只是打下来容易治理却难,六弟也在捷报上请求父皇派去一些治理地方的官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朱标这时却上前开口道,说到最后也皱起眉头。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治理地方一向都是个大难题,比如云南那边,大明都打下来多少年了,甚至还派了沐英去镇守,但就算是这样,云南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乱子。
现在安南的情况比云南更加复杂,特别是安南之前还是个独立的国家,虽然朱桢是打着恢复陈氏的旗号杀进安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引发安南国内的反抗,所以想要将安南治理的井井有条,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朱桢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不是军队,而是帮他治理地方的官员,虽然安南有不少见风使舵的人愿意为朱桢效力,但朱桢却不敢信任这些人,毕竟他的强势介入,虽然清除了胡季犛和范可永的势力,但剩下的安南贵族也同样有自己的小打算,如果他敢放权,说不定第二天就会后院起火。
“官员?”老朱听到这里也皱起眉头,手指也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击起来,大明虽然人多,治理地方的官员也不算少,但这些人都是各司其职,特别是老朱又比较扣门,一个官员恨不得让他干两个人的活,而且还只给半个人的工资,所以明初时期的官员数量其实并不算太多。
“吏部那边应该还能抽调出一批官员吧?”老朱沉思半晌这才向朱标问道,这些事情他都交给朱标去处理了,所以有时也习惯性的询问朱标。
“启禀父皇,吏部能抽调的官员有限,六弟那边最少也需要上百名官员,可是吏部顶多只能抽调三四十人,这相差的有点多啊。”朱标这时也满脸无奈的回答道,他看到捷报后,第一时间就询问了一下吏部的情况,然后这才和李节他们一起来见老朱。
“的确差的有点多,难道又要开恩科取士?”老朱这时也低声自语道,官员不够,他立刻就想到了科举,虽然科举从宋朝时就是三年一次,但其实皇帝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开恩科,从而满足朝廷对官员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恩科也是京城学子最喜欢的,因为一般来说,恩科都比较急,所以考题不会太难,另外恩科公布的时间太短,外地的学子有时无法赶到京城,如此一来,京城的学子也就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也是许多学子都喜欢到京城游学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