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359


虽然许周是死于他弟弟许庆之手,但许庆也是受到别人的唆使,所以杀死许周的真凶其实应该是杜正,至于许庆这个败类,虽然也是范皇后的舅舅,但朱允熥夫妻二人却都十分默契的提都没提。
“对了,许侍郎的儿子好像是在外地做官吧?”朱允熥这时忽然又再次开口道,他记得许周的大儿子也颇有才能,几年前就外放做了地方官。
“不错,许家大表哥之前在南昌做知县,后来因政绩突出,又升任为同知。”范皇后也回答道,她舅舅那边也只有许周这一支比较争气,父子几人都在朝中为官,当然他们之前也沾了范皇后很大的光,所以官职升迁的也很快。
“虎父无犬子,过几天就将他调回京城吧,到时也到户部去任职,也算是子承父业了。”朱允熥叹了口气道,虽然他知道许周的儿子资历太浅,能力也可能不及其父,但许周死的太冤,而且又是皇后的舅舅,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有所表示。
“谢陛下恩典!”范皇后闻言也不禁抹了几下眼泪,即为舅舅的去世伤感,又为表哥得到重用而感到欣慰。
不过范皇后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娘舅家讨封赏来的,所以只见她谢过恩后,又很快再次道:“陛下,听说这次大臣们闹事,正是冲着姐夫去的?”
“不错,姐夫他在南京搞出吏转官一事,引发了百官不满,所以他们才将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姐夫,我现在也是十分头疼,甚至想找个帮姐夫说话人都没有。”朱允熥说到最后也不禁再次皱起眉头。
“那怎么办,姐夫在南京破了那么大的案子,还抓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明明是立下大功,总不能因为这些大臣的话就把姐夫抓起来问罪吧?”范皇后也有些不悦的道,她是个妇道人家,对这些朝政大事并不怎么懂,但她却知道李节是立了大功,哪有立了功劳反而要抓起来问罪的道理?
“当然不能抓姐夫,那些官员一个个嘴上叫的震天响,其实心里都知道,姐夫这次是立了大功,可是他们却偏偏不提,反而一个劲抓着吏转官的事说个没完。”
朱允熥说到这里也再次气的站了起来,随后只见他来回走了几趟,最后恨声道:“他们之所以对姐夫恨之入骨,无非就是姐夫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引得他们群起而攻之,若是这次让他们得逞,那日后朕这个皇帝就更难做了。”
“陛下息怒,既然您知道那些大臣的心思,干脆下旨奖赏姐夫,从而让那些大臣们死了这条心不就行了吗?”范皇后颇为天真的提议道,在她看来,皇帝的旨意是至高无上,不容任何人质疑的,所以朱允熥在她眼中也几乎无所不能的。
对于妻子如此天真的话,朱允熥也无奈的一笑,想要解释也不知道如何开口,最后只能摇了摇头转移话题道:“其实现在最麻烦的,是要在朝中找到支持姐夫的人,文官是不可能了,就算真的有人愿意支持姐夫,现在也不敢站出来,所以我打算找一些武将谈谈。”
“朝堂上的事妾身也不懂,不过陛下也不必太着急了,大不了就拖着,等到姐夫把南京的事情办完了,回来后看他们那些大臣怎么办。”范皇后说到最后也有些生气,她和朱允熥能有今天,也多亏了李节的帮忙,这次李节又帮着自己的舅舅洗脱了冤屈,所以范皇后自然是坚定的站在李节这边。
“我本来也是打算拖着,可是现在朝堂上群情汹汹,实在拖不下去啊!”朱允熥也有些无奈的道。
“怎么会拖不下去?大不了陛下装病就是了,难道那些大臣还敢闯进宫里,逼着陛下表态吗?”范皇后再次建议道。
“这怎么可……咦~”朱允熥本以为范皇后的建议根本不用考虑,所以本能的想要拒绝,但话刚说到一半,他却忽然愣住了。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装病!朕要装病!”朱允熥忽然兴奋的大叫道,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范皇后的话一下子让朱允熥醒悟过来,自己根本不需要和大臣们吵什么,完全可以利用皇帝的身份优势耍无赖,比如装病就是个很好的破局办法。
第五百七十一章
骂名
朱允熥病了,这个病来的很突然,昨天朝会上他还和大臣们吵成一片,结果今天就忽然传出病重的消息,而且已经到了不能起床的地步了,更别说召开朝会了。
不过对于朱允熥的这场病,许多大臣都感觉来的太过蹊跷,毕竟昨天朱允熥还好好的,怎么会今天就忽然病倒,更何况现在正是他们联合起来弹劾李节的关键时期,朱允熥这一病,就完全把这件事给拖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不少人都认为朱允熥是在装病,因为对于朱允熥来说,拖延时间对他和李节才是最有利的,毕竟大臣们不可能一直紧盯着李节不放,等到李节把南京的事情处理完,到时木已成舟,他们再想反对也没用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如果拖延到李节回来,他们这些人恐怕就更没机会了,毕竟李节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现在趁着李节不在,他们自然没有了顾忌,可若是李节在京城,恐怕许多人就要掂量一下了。
但就算是许多人猜到朱允熥是在装病,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朱允熥再怎么说也是皇帝,他若是要装病,别人总不能冲进宫里把他拖出来吧?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聪明的大臣也明白了朱允熥的心思,无论他们在朝堂上怎么闹,朱允熥肯定会站在李节身后坚定的支持,其实像吏转官这么大的事,光凭李节也不可能做出来,背后肯定有朱允熥的支持。
于是一些聪明人也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毕竟事不可为,他们再怎么强求也没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节选了一个好时机,竟然借着太仓失窃案,直接撬动了整个江南官场,这也使得他们理亏在先,所以后面吏转官的事,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南京城中的李节并不知道北京那边的情况,不过他对朱允熥有着绝对的信任,所以并不担心北京城那边有什么变故。
不过就算是如此,李节还是抓紧时间,将一个个空缺的官职填充起来,然后将一些能干的胥吏提拔到品级不高的官职上,虽然都有一个为期一年的考核期,但一般来说,只要官员不犯大错,日后都会被授予官身,成为正式的官员。
当然了,发放官位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还是整个官场对此的反应,比如许多官员都不认可这些胥吏出身的官员,所以在他们上任之后,也对这些官员百般刁难。
如果李节坐视不管的话,这些胥吏出身的官员势必在官场上寸步难行,甚至日后受到更大的打压和排挤,要知道官场上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些胥吏出身的官员又都是低级官员,最后很可能被高级的官员欺压死。
所以李节这段时间也一直关注着整个江南官场的动向,同时也是给那些胥吏出身的官员撑腰,只要是有其它的官员敢于欺压他们,李节就会亲自为他们做主。
现在李节在整个江南官场可是凶名赫赫,毕竟一口气抓了上百个官员,其中不乏尚书、侍郎这样的二品高官,因此所有官员都对李节是又敬又怕,有他给胥吏出身的官员撑腰,使得那些想要欺压他们的官员在动手之前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当然李节也同样在关注着那些吏转官,这些人从小吏升迁为官员,身份上的突变,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难保不会有人因此而心理失衡,从而做出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来,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
而通过李节这段时间收集来的情报来看,自己指定的这批吏转官都还算不错,毕竟之前他查看这些人的资料时,除了考虑他们的能力外,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品性。
另外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积年老吏,对于官员的职责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们在接手了官职之后,也都表现的十分出色,甚至有人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做出一些政绩,比如句容县的新任知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将牢狱中的犯人重审了一遍,清理出不少的冤假错案。
其实这些吏转官出色的表现也很正常,一来他们都熟悉官场上的动作,二来李节也是就近提拔,许多事情本来就是由他们处理,只是以前有上面的官员压着,他们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过现在情况就不同了,这些吏转官在上任之后,很快就适应了官员的身份,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官职来之不易,特别是通过官场上反应,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些人并不受官场的欢迎。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只能拼命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以此来向李节证明他们的价值,毕竟他们也都是聪明人,知道只有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李节才会保住他们,而李节也对此做了积极的回应,所以现在倒也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启禀驸马,这个月各收集的情况都在这里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吗?”南京吏部衙门之中,马忠将一份厚厚的文书放到李节的书桌上道。
马忠这个侍郎最近可并不轻松,毕竟官场上对吏转官的非议太大,他们不敢把矛头对准李节,但却敢把矛头对准他,毕竟马忠才是吏转官直接的执行者,所以最近马忠走到哪,都会被人骂到哪,这几天他都干脆住在吏部不回家了。
“嗯,马侍郎辛苦了。”李节点了点头,说着也把文书拿起来看了一下,这才抬起头问道,“最近外面对吏转官的骂声依然很大吗?”
“这个……情况并没有好转多少。”马忠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道。
“他们不敢骂我,但却敢骂你,所以你这段时间也背负了不少的骂名吧?”李节再次询问道。
马忠闻言眼泪都差点掉出来,不过嘴上却还是道:“还好,外面虽然骂的难听,但我大不了呆在吏部不出门,听不见也就心不烦了。”
“也没必要委屈自己,经过这件事后,你在南京恐怕也呆不下去了,不如就跟我回北京吧!”李节忽然开口道。
第五百七十二章
引入竞争
马忠这个吏部侍郎,几乎是被李节半强迫的拉上车的,虽然因为李节的关系,他从郎中升任为侍郎,但在升官之后,他几乎得罪了整个江南官场,别说其它地方了,连吏部里的官员都不太愿意和他打交道。
现在马忠之所以还能使唤得动吏部的官员,主要是因为李节就在吏部坐镇,所以吏部的官员也得乖乖听命,但若是等到李节一走,马忠恐怕就要被千夫所指了。
之前与马忠竞争侍郎的几个郎中,现在也天天等着看马忠的笑话,毕竟就算马忠现在是他们的上司,若是日后成为了孤家寡人,恐怕也别想在官场上混下去了。
李节对马忠的情况也全都看在眼里,现在吏转官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他也计划着要回北京的事了,而他也并没有忘记马忠这段时间的辛苦,所以才想要带他回南京。
“去北京?”马忠听到李节的话也愣住了,就在一个多月前,他还只能在南京吏部中坐冷板凳,可是现在不但成为吏部侍郎,而且还能去北京,要知道对于南京留守的官员来说,去北京可是绝大部分人的梦想,毕竟那里才是新的国都,仕途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马忠忽然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也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又有些不太确定的道:“驸马真的愿意带我去北京?”
“当然,你现在的处境我知道,我也不是过河拆桥的人,现在你得罪了那么多人,当然不能再让你呆在这里。”李节笑着回答道。
“谢驸马!”马忠当即也欣喜若狂的向李节行礼道,这段时间他也为自己的将来发愁,甚至考虑过把自己家人都送回老家,自己一个人呆在南京,这样就算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牵连到家人,却没想到李节早就替他考虑到了,这让他也感觉到自己总算没有跟错人。
“好了,你也不用谢我,其实我带你去北京,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你避开南京官场的排挤,最重要的还是我日后还有用到你的时候!”李节再次笑着说道。
“用到我的时候?”马忠再次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难道在江南官场的吏转官,只是一个开始?”
“你很聪明!”李节十分赞赏的笑道,“这次的吏转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或者说是一场试探,只要开了这个口子,日后才能打开更大的缺口,从而彻底的改变大明的官场。”
“驸马真的要废除科举?”马忠脸色复杂的看着李节问道,他也同样是个读书人,而且也经历千辛万苦考上了进士,这才有了现在的官职,所以李节真的要废除科举的话,他当然也感觉有些排斥。
只见李节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实情道:“废除科举并不是我的目的,或者说我以前曾经考虑过废除科举,但后来发现这样做并不现实,所以我现在改变了想法。”
“那驸马的想法是……”马忠也好奇的追问道。
“引入一种竞争,或者说增加一条新的为官之道!”李节十分坦诚的回答道。
马忠这个人能力不错,而且现在已经上了自己的贼船,所以日后他要将吏转官推广到全国,进而变成大明的一种常态时,也需要心腹得力的属下,而马忠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为何,难道科举取士有什么不妥之处吗?”马忠闻言十分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科举取士已经十分不公平了,无论什么出身,只要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成为官员,难道还有比这更加公平的事?
“当然不妥,你也是读书人出身,想来也认识不少读书人,这些人恐怕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贫民吧?”李节面色严肃的问道。
“这……读书虽然不比练武花费的钱财多,但笔墨纸砚,以及书籍都需要花钱,所以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一般也要中上。”马忠考虑了一下这才回答道,他在读书人中也算是贫民出身了,但老家也有几十亩良田,否则根本供不起他读书。
“就是如此,这天下间贫民的人数最多,他们成天为了一口饱饭终日劳作,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更别说参加科举了,所以科举只能对少数人来说公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
李节说到最后时,脸色也变得十分严肃,虽然他也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事实上这世间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只不过他还是想尽自己的一分力,让尽可能多的人得到公平的机会。
面对李节炯炯的目光,马忠也不禁露出惭愧的神色,当初他年轻时,也曾经有过一腔的热血,想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世间的种种不公,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忘掉年轻时抱负与理想,最多只是坚持着几分底线没有突破。
现在李节的话,却让他感受到久违的热血,同时他也终于知道为何李节能年纪轻轻就坐到现在的位置上,虽然人人都称李节为驸马,但谁都知道,李节真正的实力来自于他本身,而不是他娶了公主。
不过在敬佩过后,马忠却忽然又皱起眉头,随后不解的问道:“不对啊,就算是吏转官,可要想成为小吏,也并非一般人能干的,许多小吏都需要识文断字,有些书吏要求更高,一般贫民连字都不认识,当然也做不了小吏啊?”
“你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李节却是哈哈一笑,随后再次解释道,“所以吏转官只是其中的一环,接下来朝廷还会大力推广公学,不像现在的公学只是做样子,而是真正的要教书育人,贫民的孩子同样也有资格入学,只要他们愿意学,日后就有机会进入各个衙门为吏,若是表现优异,自然也可以由吏转官。”
本来这个计划除了过世的老朱外,只有李节和朱允熥知道,不过现在计划的一环已经开始实施,所以也是时候向执行的人透露一些情况,以便他们更好的去执行整个计划的实施。
第五百七十三章
胆大包天
几天之后,李节也终于将南京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毕,各个地方的吏转官也都已经走上正轨,官场上对他们虽然还是有些排斥,但已经影响不了大局。
马忠也要被调回北京,不过却不是现在,而是在一年之后,因为吏转官虽然稳定下来,但后期还是需要有人盯着,李节要走了,当然要留下一个心腹,而马忠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