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860

  校准命中点只用了几秒钟。接着小红点消失,卡车上突然现出一个高亮度的亮斑,亮斑迅速又开始发红,然后“轰”地一声,卡车整个炸成了一团火球。
  寂静。
  安静。
  总理一言不发。
  罗申大使大张着嘴,烟斗不知觉地从手中滑落。
  聂帅使劲摘下了眼镜,用裸眼注视楼前那团火球。
  在教学楼的屋子里避寒的周璇也目瞪口呆不说话。
  四楼教室里,仅仅10秒钟的照射作业,就触发了水冷散热系统的全力工作,激光器咕噜咕噜,外表还在不断升腾着烟和雾气。
  在场的近两百名学生、教师、教工最先回过神来。
  “噢!!”
  “成功了!”“激光炮!成功了!”
  “物理系!物理系!”
  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唐华指着赵忠尧钱三强,大声说道:“赵忠尧和钱三强老师,激光的发明人!”
  欢呼的观众有一多半是物理系的学生,立刻就把赵钱二人拽下去,然后学生围成一堆把赵忠尧和钱三强往天上抛。
  “赵老师!赵老师!”
  “……物理系!清华第一系!”
  ……嗯?这种庆祝方式发明得这么早么?
  “唉。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什么大学都如此,清华也不例外。今天是歧视金字塔最顶端的物理系在炫耀,我走喽!”
  “住嘴,方鸿渐”唐华回头看,“啊不对,钱钟书先生……您还是少说两句赶快回去吧……”
  唐华还没来得及和钱老打招呼,就也被拽进人群往上抛。
  “我不是发明人,我就是出了个主意……”唐华在天上飞着说。
  激光是唐华送给赵老师的。是补偿。
  赵老师自愿离开欧美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下半辈子几十年只在国内教书育人。因为这个选择,他很有可能因此错失了诺奖级的桂冠。国内烧不起钱做前沿理论物理研究呀。
  而激光虽然是应用物理的发明,但也是足以拿诺奖的重量级。尤其是如果激光的应用在此后几年遍地开花,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那诺奖就更稳了。
  “唐华院士,希望今天晚上您不只是向我炫耀这一切。”罗申大使过来对唐华说。
  “我之前说了,中苏是友好的同盟。我认为,我们两国可以共同为它而努力。激光是一种最犀利的武器,但现在它还不是。如果中苏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携起手来,我们或许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将它武器化。”
  “这种武器的原型,你们可以与我们共享?”
  “当然,这需要我们两国更高级别的沟通和许可。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反对这样。其实,有关激光的理论,上个月我们撰写的论文已经发往莫斯科了,很快就会得到回应。”
  罗申听完唐华的话,脸上是出现了真心的笑意。
  就让你们盯着激光硬杀伤这条路钻牛角尖,熬上几十年吧。
  唐华心里想的其实是这个。
第106章
激光一家子
  激光公开演示的新闻没有在报纸上公开报道,现在各行各业、群众干部的关注焦点也都在抗美援朝前线一个连一个的捷报中,激光就这么低调诞生了。当然,从全国范围看算是低调,但在清华、电子信息工业局,轰动效应还是不小。
  赵忠尧、钱三强、唐华走进物理系小礼堂时,台下学生经久不息的掌声,就证明前天晚上的“激光演出”有多震撼。
  “同学们,”
  唐华没在讲台,拽过一张桌子反过来,自己先坐下。
  “其实,赵老师在二十年前就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站在世界科学的最巅峰。中国人不比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人种差。前天激光的诞生又证明了,中国人不但在国外可以做顶尖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样也可以做出顶尖的科研成果,为全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掌声……
  “激光是一项基础物理的研究成果,当然,它不是理论,而是以一种实体来验证了基础物理理论。所谓的科技,包括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最后结出的成果是产品。现在我们通过基础研究,解决了基础科学的理论基础,接下来要做的是迅速将基础科学的突破转化为应用科学,再由应用科学转化为工程技术方案,并生产出一些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产品。之前赵老师和钱教授已经给你们分好了组,那现在我们就——交待任务,然后分头行动!”
  小礼堂里坐着要在今年毕业的物理系二十多个学生——现在清华物理系每届学生不多,这一下差点就一网打尽了。
  “再先说一句,你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你们的硕士论文课题,就是一会儿我要分发的任务。把东西研制出来了,写成毕业论文,答辩,完成。第一组,诸国祯,梁桂明。”
  唐华看向两名现在就坐在一起的学生。
  “你们要研制的是激光照射器。前天我看你们用来照地面的那个激光器,就挺不错的,再做小一点就行了。大概……做到重量和一挺轻机枪差不多吧。功能也和前天晚上表演时一样,发出一个低功率激光的光束,光电照在某个两公里外的东西上,如果能更远就更好了。就是这样。哦,激光照过去,光点应该比较稳定,不能乱飘,所以弄个两脚架或三脚架是很好的。”
  两脚架三脚架,那不真的成机枪了吗?诸国祯和李庆忠一脸的疑惑。
  “详细的我还不能跟你们讲太多,做就是了。对了,这个估计几个月你们就能完事,记着提醒我,做完这个我再给你们分配新任务。”唐华想,你们密级还是最初等那一档,暂时还没法了解全部计划。
  “第二组,……”唐华看着这个组的小组长的名字,咯噔了一下。
  “周光召,你们的5人小组。”
  “你们组不但免试攻读硕士,还是硕士-博士连读,为什么?因为交给你们的东西不是三年就能完成的,只要在你们博士毕业之前做出来就行。你们……是激光通信组。激光也是光,也是电磁波,和中波短波长波一样。所以我要让激光发生器接收器等等组成的一套设备,也能像无线电台那样接收和发送信息。在硕士阶段,你们可以先进行理论研究和验证计算。”
  周光召瞪大眼睛,看刚刚递过来给他的“开题报告”(其实是资料和技术要求)。
  这一组的导师是赵忠尧。用激光传递信息可在试验室做,而且可给后面的光存储组共享技术。但真正的通信要等光学仪器厂建成,以光学玻璃制造设备为基础升级做光导纤维;另外就是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这两个外部条件就位了,这一组人才能毕业……不过想想周光召手里拿着一张亮闪闪的光盘,脚下是P上去的一座楼那么高的书,照片旁白是“我手中的激光光盘存储的信息和脚下的书一样多”,挺有意思。
  “第三组,孙良方的4人小组,你们是光存储组。其实你们跟第二组的研究方向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有时候不妨在一起学习和研究。你们……也是硕士-博士连读。光存储当然不是把激光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让他在空中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乱飘,而是读取和写入信息的时候使用激光。这个同样,也给你们六七年的时间。”
  “第四组,激光测量组。”唐华看看组长杨桢,“近期你们的任务是测距仪和水平仪。激光测距仪调制激光的某个参数实现对目标的距离测量。激光水平仪不但要测量平面是否水平,还要测量平面是否凹凸不平或刮花……远期的目标,是激光雷达。刚才我已经说了嘛,光也是电磁波,所以,造个雷达也是可以的。都是通过测量发送和接受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物体的方位、距离。”
  “第五组,李庆忠你们的工业激光组。研制任务很多,所以你们人数最多,6个人。切割、焊接、材料热处理、激光医疗……你们组和前5组都不一样,前面的小组并没有利用激光的热能效应,但你们要用到,你们小组是属于高能激光范畴的。”
  “第六组,激光对抗……”
  ……
  唐华说了大半个小时,任务分发完毕。唐华说完,赵忠尧钱三强也和学生聊了几句,回答了几个学生的问题。
  但是,学生们听完,仍然有几人觉得似乎漏了些什么。
  “唐老师,那个……激光炮呢?”一个学生问道。其他学生也全都附和起来。
  看来12月31号晚上的激光表演,给他们震撼最大的就是最后那一炮。
  唐华看看在座的学生,示意他们淡定一些不要激动。“高能激光武器在未来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但不是现在。激光要想武器化,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是要靠其他工业门类的技术逐渐发展和更新换代,甚至要等他们出现两三代的技术革命,才可以做到的。现在我们先进行立即可以投入实际运用的激光种类,新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国计民生,因此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而我们又可以在几年之内做出来的东西,优先研究。较远的未来才能实用化的东西,优先级稍微靠后。”
  学生们“哦”地点头。
  现在我说话还挺管用,指什么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走,几乎没有人发出疑虑,至少在科技领域是这样……唐华想。
  礼堂演讲/讲课结束,激光家族的缔造者们——二三十个大四学生三三两两散场。
  “赵老师,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唐华又一次对赵忠尧说。
  “激光的基本理论我们掌握了,再研究各种种类的激光器不是难事。”赵忠尧笑着说,“几年之后,这些科技投入应用,我们物理系在激光领域就枝繁叶茂了。”
  “枝繁叶茂,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唐华说。
  ……
  苏联驻华大使馆。
  武官获得总理的许可,从北京电影制片厂把激光武器试射的那段胶片要了个拷贝,带回大使馆。
  罗申又重看了一遍当天的试验现场。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罗申说,“谢里夫,你经常看科幻小说吗?”
  谢里夫摇摇头,“看得不多,只看过一两本凡尔纳。”
  1897年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的小说《世界大战》中,写火星人乘坐着某种三只脚的巨大机械入侵地球时使用了一种“热力射线”(射线枪)。从威尔斯开始,类似的武器就在科幻作品里已多次出现。约翰·坎贝尔1930年的小说《黑星坠落》跟风威尔斯,坎贝尔大概也受到2,30年代原子物理和放射科学发展的熏陶,在书里明确地把威尔斯的热力射线武器叫做射线枪。甚至萧伯纳都在1919年的剧本《伤心之家》里假想了一种能够摧毁军火的射线。
  当然,科幻小说是安排在科学架构上的脑洞,作家才不会在小说里附带工程设计图。但发出一束光,pia地把人打死或者烧成黑炭,这似乎很符合未来高科技世界的武器特征。
  “这是一种以前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的武器,它或许就是未来的武器。”罗申讲胶片重新包装起来,放进包裹箱,“在它面前,再坚固的装甲也会化为液体,重型坦克和战列舰都会成为废铜烂铁,天上飞行的飞机也全都成为活靶子,因为我们看到哪里,激光就能命中哪里。激光转移火力只需要转动棱镜而不需要转动火炮或者炮塔,比任何武器都要灵活。激光武器也不需要子弹或者炮弹,也没有笨重的易磨损的炮管,只要有足够粗壮的电缆,它就可以一直发射、发射、发射……”
  国际关系学院出身、历史系硕士毕业的罗申大使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作为一个文科生,此时他是真的激动了。其实岂止是文科生呢,他身边的武官是苏联陆军出身,刚才和罗申一起看完电影片段,也大吃了一惊。
  “我同意,大使先生,幸好这种武器是我们的盟友最先发明,接下来,如果中国愿意和苏联共享这项技术,我们就能对美国获得极大的技术领先优势。……甚至苏联向中国付出一些补偿,也是十分值得的。”
  把胶片装好,罗申想了想,又拿过一张纸开始画图。他画了清华物理系教学楼,画出了报废卡车的位置,画了纪录片电影机拍摄的位置,用红铅笔画了一道从大楼射向卡车的激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