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860


第175章
战役间隙的互相研究
  东京都西部,横田空军基地。
  这里是第五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联合国军空军/远东空军司令部。从日本手里接收这个机场后,美军迅速从日本政府手中要过了这片地皮的使用权,并扩建成为可起降B-29重型轰炸机的综合空军基地。战争中,轰炸朝鲜的B-29有大约一半是从这里起飞的。
  横田空军基地里,一座原本用来容纳B-29的机库现在成了高度戒备的神秘区域。机库外拉起了警戒线,有卫兵24小时站岗,但机库门口永远有人出入,时不时有两辆吉普车冲到机库门前,几个穿西装的或穿军装的人上上下下。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听说研究工作有了重大进展,立即驱车从司令部大楼赶往机库。下车走进这幢灯火通明的巨大建筑,那架从大和岛拣回来的图-2轰炸机竟然被情报人员基本上拼装回去了。
  在机库,帕特里奇还看见了其他的美军或联合国军高官:第五航空队司令帕特里奇少将,美军远东情报司令部负责人查尔斯·威洛比,还有几位穿西装的人,据说是前几天专程从美国飞过来的。
  “拼装工作其实有50%是无用功,只是专业不对口的模型拼装师们在无聊地还原图-2的壳体。”一位自称保罗·弗里曼的西装客指着现场说道,“只有这个小箱子才是关键。……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小箱子的拼装复原花费了我们一半的人与工作时间。”
  在大和岛的沙滩坠毁的图-2轰炸机被美军情报人员发现时,在现场是一边收拣零件一边拍照的,这给保罗·弗里曼还原飞机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在情报人员走进灭火的飞机内部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就引起了保罗·弗里曼的注意,照片中一名重伤的志愿军飞行员,可能是导航员,转身往后爬,手里攥着一枚手雷。因为失血过多,导航员没能完成要做的事就牺牲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最后指向的方向,是飞机中前部安装的一个破碎的铁箱子。
  保罗·弗里曼的小组很快从带回日本的散碎零件中找到了这个铁箱子。中国人其实在这个铁箱子底部贴上了一包炸药,制成了一个自毁装置。在飞机坠落时,炸药已经爆炸了,将铁箱炸成了几块。但这个自毁装置不是太专业,没有在炸药里混杂至关重要的铝热燃烧成分,因此铁箱只是被炸碎而没有彻底毁灭。在保罗·弗里曼的带领下,七八个人忙碌了5天,硬是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将铁箱子拼了出来。
  “这个铁箱子看来是很重要的机密设备。那么它的功用是什么,你们已经分析出来了吗?”斯特拉特迈耶问。
  保罗·弗里曼:“我的小组还原铁箱是在三天前……确切地说,是75个小时以前。在这75个小时里,约翰逊小组24小时不停工作,对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约翰逊说,他刚刚分析出了初步结论。”
  “将军您好,威洛比先生您好。这个设备,是中国轰炸机使用的无线电制导炸弹的控制器。”
  约翰逊走上来,向将领和高管解释他的发现。
  “无线电制导炸弹不是什么新式武器,所以中国人的无线电发射机、操纵手柄我就不介绍了。”
  “陆航、美国空军有无线电制导炸弹,据我所知空军在朝鲜就使用过‘塔松’,但几个月前你们停用了这种炸弹,对吗?”
  帕特里奇:“它的精度并不是那么理想……当然最致命的原因是发生了一次殉爆事故,摧毁了一架B-29。”
  约翰逊说的这些,身为空军中将的斯特拉特迈耶也大致知道。但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约翰逊还是打算从头说起。
  “无线电制导炸弹,无论是弗里茨-X还是塔松或者阿松,原理大同小异,就是用遥控器来纠正炸弹下落过程中的偏差。当投弹手发现炸弹偏离目标时,按动遥控手柄,炸弹收到遥控指令后,尾舵做出偏转,让炸弹朝偏离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也就是说——”
  约翰逊在身后的黑板画了一个十字,X轴标上飞行距离单位,Y轴表上偏差量,再画了一条正弦函数波形。“遥控指令发出后,炸弹就会从正偏差转为负偏差。当投弹手观察到负偏差时,再次按动手柄,如果投弹手操纵正确的话,炸弹又会从负偏差转为正偏差。也就是说,在炸弹的整个飞行轨迹里,它就像一个正弦函数,随着投弹手的遥控,炸弹的偏差量忽正忽负。如果最大偏差值是100米,那么它在撞击地面的时候,误差会是一个0米到100米之间的随机值,如果算平均值的话,平均偏差是70.7米。”
  “这就是为什么制导炸弹作战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但中国人的制导炸弹控制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个缺陷。”说到正题,约翰逊兴奋起来。“这个箱子里面设置的由晶体管、阻抗和电容构成的奇特的电路,投弹手发现炸弹出现偏差,按动手柄的时候,发出的遥控信号会通过这个电路进行调整,最后炸弹的轨迹会是这样。”
  约翰逊在坐标图上画了另一条曲线,这是一条波幅不断降低的曲线,最后振动消失变成一条与X轴重合的直线。
  “去年我们就研究过澎湖战役中,中国军队使用制导炸弹的记录,在大和岛的战斗中,我们也获得了韩国海岸炮台被攻击的记录,与我对控制器的分析是吻合的,使用这种控制器,制导炸弹的理论命中精度非常高。所以我们炸清川江大桥,28架B-29投弹28枚,只命中了6枚,而中国人投下了8枚炸弹就摧毁了5个20米X20米的岸炮阵地。”
  斯特拉特迈耶和第五航空队司令帕特里奇都陷入长长的思考。
  “我们的轰炸机也采用类似的控制器,容易办到吗?也能用来改进‘蝙蝠’吗?”
  约翰逊:“控制器已被基本还原,控制器的电路图我已经绘制完毕。所以如果空军需要它,应该可以仿制。但是无滑翔的制导炸弹还有其他的缺点,比如轰炸机要在中高空平飞一定的时间,很容易被敌方战斗机或高炮击落……”
  “我要提醒各位,这个控制器里面有一些奇怪的零件。”查尔斯·威洛比打断了约翰逊的话,走过来把手伸进控制器的匣子,从里面拔出一个晶体管。
  “这个零件,我见过。……这个小东西的后面,藏着很大的秘密。”
  ……
  美军停下来喘气的这会儿,不只有美军在偷窥志愿军。志愿军在战场上也有一些意外收获。
  东豆川反击战的战场在战斗结束后是被志愿军控制的。美军被赶回汉江边上,志愿军虽然是打算要撤出汉江平原,但有那么三五天用来打扫战场。
  “这美国佬的卡宾枪上装着什么东西?”一名通讯兵捡起了战壕中丢弃的M1卡宾枪,“谁知道怎么把它拆掉吗?拆掉了我就可以拿来自己用了。”
  通讯兵没有配发半自动,当然在朝鲜很多非战斗编制但又接近战场的志愿军,都会搞一支缴获的美国枪,轻小灵活的M1卡宾枪是最优选择。
  “你啊,最好别拆枪上的这个东西。待会儿志司装备部的同志来了,你把这支枪完完整整地交给装备部。”说话的是坐在T-34-85坦克上的一名志愿军坦克手。他的坦克发动机被打烂了,趴窝在战场,正等着其他坦克或者拖车来拖回去。
  “为啥?装备部的同志要它?”
  “小同志,看看我的坦克。我的这辆坦克现在可以夜间作战,漆黑的夜里也能瞄到一千多米外,靠的是这个,名字叫做夜视仪。”坦克手指着自己坦克炮塔前面装的两只小耳朵,“你看看我坦克上的夜视仪,再看看这支卡宾枪上装着的东西,看出什么共同点没有?”
  小通讯员认真地看了看两者。卡宾枪枪管上方是一个长长的、有点像望远镜,可以用眼贴着看的东西,枪管下方挂着一盏灯……嘿,还真和坦克上装的大灯有点像。
  “排长,这辆美国坦克有点怪。”在另一处战场,收缴战利品的部队有新的发现。
  “排长你看,这辆坦克和前头那几辆不太一样。那几辆坦克叫M26潘兴,这个坦克叫啥呢?”
  听了小战士说话,排长过来看了看,然后赶紧大嗓门叫人。连长过来,从挎包里掏出识别手册。
  “还真不一样。这个坦克叫做M46巴顿。……是个好玩意!”
  美军列装M26潘兴后,觉得这坦克虽然皮厚肉糙对上虎王也不怵,但机动性实在太差。M46就直接装上了810马力的发动机,在前脸装甲厚度不亚于潘兴、主炮和潘兴相同的情况下,机动性暴涨,从标准的重型坦克一下子提升到中型坦克的机动能力。
  朝鲜战争开始时美军就在日本放了一些M46,但参战次数较少,第四次战役后才开始频繁在战场上出现。不过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总体上是在退却,没俘虏到M46。
  第五次战役收获可就多了。在东豆川之前,其实坦克一师就在打美骑一师的战斗中击毁了3辆M46,这次反击战收获更大,一次缴获了6辆,而且有2辆是基本完好被坦克乘员自己放弃的。
  ……
  莫斯科。
  总参谋长徐帅率领的谈判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很快就与苏方进行了引进第二批苏式武器装备的谈判。
  第二批苏式武器装备多达62个师,好在此时苏联很爽快地批下了武器装备的贷款,并且武器装备都有打折,因此中苏双方很快就进入了细节项目的审议。
  “BM-31-12火箭炮,中国朋友们,你们真的需要这种火箭炮吗?”苏联一方,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问道。
  “朝鲜的战线正在趋于固定,早期的大规模运动战状态以后会很少发生了,双方将主要进行阵地战的攻防。随着战争继续僵持,敌方阵地的防御工事构筑将会越来越完善。BM-31火箭炮口径300毫米,有那么大的装药量,打敌方的坚固工事效率更高。”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回道。
  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略作思考,“原则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苏联红军只有5个BM-31-12的火箭炮团,其中在远东的只有1个。所以能够马上交付给中国的,只有远东的那个BM-31-12团的库存备用军械。”
  BM-31技术上并不算太先进。而且BM-31在苏军的炮兵装备里也是一种用途很专一的小众武器。
  大概可能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或二战后期苏军的城市攻坚战经验有关,苏军觉得需要一种快速拆楼利器,射程近无所谓,威力大就行。BM-31-12口径虽然高达300毫米,但不是后世“龙卷风”那样的瘦长弹,它的火箭弹很短(为了在紧急状态可下半人力装弹),弹头装药量倒是没打折,但火箭推进剂就装得很少,因此射程就4公里多一点。卖点就是能一次发射12枚重型火箭弹,一个连齐射瞬间就能轰平一片楼房。
  徐帅觉得这个条件应该也可以接受了,毕竟本来的计划就只是从苏联购进两到四个BM-31-12火箭炮团。
  ……
  “T-54坦克,很抱歉,苏联现在的坦克工业产能大部分都集中在为苏军自己换装T-54,无法抽出产能来供应中国。甚至在德国对峙第一线的装甲集群,我们都没有完成T-54的换装。”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说,“我们了解到朝鲜战场上美国在大量使用重型坦克,给中国军队带来作战上的很大被动,经过国防委员会的批准,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斯大林-3重型坦克,此外还可以出售最新的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特种穿甲弹。”
  “代表同志,我想给您看看这个。”徐帅把一叠照片递给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
  这是几天前又从国内空运“快递”到莫斯科的,在东豆川-杨州-议政府战斗中击毁和缴获的M46“巴顿”。
  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代表也认得这种坦克,眼下在德国边境,尤其是东西柏林对峙线上,在苏联坦克对面站桩的就是这种坦克。苏联人知道这种坦克是M26“潘兴”的改进型,也看到这种坦克跑起来很快,但装甲厚度和内部结构还不是太清楚。
  “美军在朝鲜已开始少量使用这种坦克,在第五次战役和前段时间的反击战中,我们缴获了1辆几乎完整的M46,此外还有3辆毁损的M46。如果苏联同志需要,我们可以安排列车运回国供你们研究,也可以直接运到苏联。”
第176章
捕鲸船改成导弹护卫舰
  “达瓦里希·徐,东豆川反击战,中国坦克师的战绩很漂亮。如果是在苏联红军,坦克师从师长到每个团长都值得发一枚苏联英雄勋章。”
  徐帅领头的引进第二批苏式武器装备代表团除了谈判,还在莫斯科参加了很多场军事会议和交流研讨会。苏联装甲兵司令、坦克兵元帅谢苗·伊里奇·博格达诺夫在会面一开始,就称赞坦克二师在东豆川反击战中的战绩。
  徐帅:“我们的装甲兵司令员没有随团前来,否则我们可以讨论更多的战斗细节。……东豆川反击战,我坦克部队痛击了美军,打出了中国装甲兵的威风。胜利的原因是指战员们不畏牺牲勇敢作战,以及指挥员把控了战役节奏和谋划了正确的战术。坦克装备的改进改善,也是反击战取得良好战绩的重要原因。但反击战中,坦克二师也有较大损失,目前已撤回后方休整,并且期待苏联给予一批坦克用于战损补充。”
  博格达诺夫摇摇头表示否认,“相信我,对于一个T-34师,这几乎是难以超越的辉煌战绩。”
  在博格达诺夫看来,志愿军只出动了一个坦克师,其中绝大部分是T-34-85,只有一个营装备的是重型坦克。战绩嘛,不算击伤逃回去的,在东豆川反击战的战场上,美军撂下了170多辆坦克,其中90辆M26“潘兴”、6辆M46“巴顿”,其他的是M4谢尔曼、M24霞飞之流。志愿军坦克只损失90多辆。这要是在二战东线打出这种战绩,师长简直可以封神了。苏联哪次进攻战斗能一次干掉90多辆“虎”式的?况且M26“潘兴”不是“虎”式而是“虎王”。所以博格达诺夫说师长团长人均苏联英雄还真是没错。
  志愿军的战后统计资料比博格达诺夫看到的更详细。在东豆川反击战中,由坦克二师消灭的美军坦克是110辆,自身损失97辆,其中坦克战中损失的是88辆。总的来说交换比还是正的。但再详细统计的话,坦克二师消灭的110辆美军坦克,有75辆是SU100自行反坦克炮和IS-2重型坦克消灭的,坦克二师编制的数量多达291辆的T-34-85,在战斗中击毁的坦克数是35辆……这也是许光达和徐帅达成一致,在莫斯科谈判时想方设法求苏联给T-54的原因。
  徐帅:“博格达诺夫元帅,中国现在只有两个坦克师。东豆川反击战中我们损失了三分之一个坦克师,也意味着中国装甲兵损失了整整六分之一的兵力。”
  博格达诺夫:“两个坦克师太少了。你们应该有更多的坦克师,以及机械化步兵,最好是编成机械化集团军。”
  徐帅:“我们现在引进苏联装备还是受到很多限制。限于财力我们无法装备太多坦克,由于武器技术转让的限制我们只能获得T-34。”
  “美国人已在朝鲜大量使用潘兴和巴顿。所以你们必须有T-44或T-54……”博格达诺夫说,“……一定是国防部门的官僚们拍脑袋的陈腐规定,斯大林同志可能不知情。如果你们有机会面见斯大林同志,就提一提此事。”
  ……
  与博格达诺夫的会谈双方都很愉快。接下来代表团与苏联国土防空军的会谈,则是在一个有电影放映机的小厅进行的。
  “我首先代表中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感谢苏联方同意在朝鲜部署S-25防空导弹。”徐帅发言,“中苏是全天候的战略盟友,从S-25防空导弹的研制过程就体现出两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战略关系。所以此次来苏联,我们也向贵方展示我们研制并投入到朝鲜战场作战的装备。”
  其实在5月下旬,第五次战役收尾的时候,中方就从正式渠道告诉了苏联红旗-1的事儿。早在官方渠道发文之前,无孔不入精通爆料的西方媒体已经在惊呼“这特么是虾米玩意打飞机这么厉害”了,最起劲的是日本媒体,甚至有日本战地记者冒死去最前线战场核对战绩的。但纸上的文字描述毕竟比不上电影纪录片。
  红旗-1的发射车与导弹。红旗-1在试验场的测试。红旗-1的实弹打靶。红旗-1在装备部队后的训练演习。红旗-1在第五次战役时的前线纪录片——八一电影制片厂还真把两台摄影机送到了前线,冒着机枪和炸弹拍下了几段红旗-1击落美军飞机的镜头。
  苏联国土防空军司令、苏联元帅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目不转睛地看完了电影。
  “非常有效的中低空防空武器。”戈沃罗夫评价道,“中国同志设计的这个小防空导弹恰到好处。S-25防空导弹是一种中高空防空导弹,它在三千米以下的高度作战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如果敌机在一千米以下甚至导弹无法工作。这种小防空导弹正好与S-25达成互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